中科院廣州生物院培育出ED-9模型豬—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黃博純)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和南方醫科大學合作,利用精確基因編輯技術模擬人的純發—甲型外胚葉發育不良症(ED-9),針對其致病基因Hoxc13基因進行突變,成功培育出ED-9模型豬。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於《人類分子遺傳學》。

當前,各種原因導致的脫髮和少發疾病,給患者帶來了很大困擾。其中,ED-9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患者除毛髮缺失和甲營養不良外,並無其他缺陷。研究人員對ED-9致病基因Hoxc13進行敲除後發現,除全身無毛和趾發育異常外,小鼠還存在骨異常及存活率低等問題。小鼠模型不能完全模擬出人類的ED-9疾病病症。此外,小鼠壽命短、體型小,不利於有效性和安全性長效研究。

近年來,豬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動物模型。豬皮膚在結構、厚度色素沉著及血液供應方面都與人類更為相似。研究人員採用單鏈寡核苷酸(ssODNs)結合CRISPR/Cas9和體細胞核移植,通過在豬中模擬人類Hoxc13的無義突變,成功製備了Hoxc13缺失豬模型。

該豬模型除全身毛髮缺失和蹄發育異常外,無小鼠模型存在的其他缺陷,更準確地模擬了人類ED-9疾病病症,因此,ED-9模型豬可用於人類ED-9疾病病理和毛髮再生研究。Hoxc13缺失豬可替代無毛小鼠作為一種無毛實驗動物模型,廣泛應用於皮膚曬傷、光老化、傷口癒合、化妝品測試及皮膚癌等研究。

《中國科學報》 (2017-01-19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我國「天蓬工程」將於明年建成 —新聞—科學網
    豬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項目建設辦負責人張樹川介紹,總體工程項目有望明年國慶節前後竣工驗收。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又被稱為「天蓬工程」,作為「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該項目由教育部、中科院分別作為主管部門,並由中國農業大學和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承建。
  • 第一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誕生—新聞—科學網
    移植免疫兼容技術平臺 9月21日,科學家創造出第一個獨特的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其同時具備了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兼容性兩個功能。 「豬3.0「是啟函生物研發出的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 啟函生物執行長楊璐菡說:「這是我們第一例兼備兩種功能的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這個成果讓我們備受鼓舞,現在我們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測試做出來的器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精品韶關蘭花亮相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新聞—科學網
    >     一對母女在華南植物園溫室群景區欣賞韶關蘭花  朱漢斌/攝     9月
  • 新冠肺炎小鼠模型成功模擬人感染特徵—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家開發出能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小鼠模型,這些小鼠在感染中呈現出與人類感染者相同的特徵。
  • 科學家闡明一種離子通道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沈兵教授團隊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合作,在細胞離子通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解析了Tim23
  • 中國科學家破解光合作用最重要「超分子機器」—新聞—科學網
    5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所柳振峰研究組、章新政研究組與常文瑞-李梅研究組通力合作,首次解析了菠菜光系統II-捕光複合物II超級膜蛋白複合體(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高精度三維結構。該項研究工作於北京時間5月19日在《自然》(Nature)期刊作為長篇主題論文(Article)在線發表。
  • 小小的科學,大大的神奇 —新聞—科學網
    小小的科學,大大的神奇
  •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添新調查船「海洋地質二號」—新聞—科學網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與建造方籤署相關交船文件 海洋地質二號船交付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使用 薛俊輝/供圖 9月23日上午,「海洋地質二號」調查船在廣州順利交付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據介紹,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現有各類海洋地質調查船8艘,主要擁有綜合地質、綜合地球物理、綜合鑽探以及三維地震調查船等,是目前國內海洋地質調查專業船舶最多、種類最為齊全的機構,工作海域涉及我國南海、黃海、渤海,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南極南大洋海域,具備可覆蓋近海、遠海、大洋等全海域海洋地質調查能力,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 中國動物疾病模型重大進展: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誕生
    最新的進展是,該疾病的大動物模型成功建立。北京時間3月30日,生物學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重大成果: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精準地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2個月以前,中國科學家獲得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的成果也發表在該期刊。
  • 「信息高鐵」助力構築巨災模型—新聞—科學網
    據統計,2019年中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270.9億元。自然災害防控,信息技術能夠做什麼? 大家可能對天氣預報等基於模型和算力的預測預報技術比較熟悉,除了這些,信息技術在自然災害防控中還有很多其他應用,比如對我國加快推進巨災保險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新聞—科學網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哲學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玉泉路校區舉行。
  • 黃三文:用大數據精準培育「你的菜」—新聞—科學網
    2011年7月,《自然》雜誌以封面論文發表了單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分析成果,被兩院院士評為2011年度「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黃瓜和馬鈴薯項目積累的成功經驗,給予黃三文團隊巨大的信心。 隨後,黃三文推動了白菜、番茄、西瓜等多種蔬菜基因組測序。這推動我國蔬菜基礎研究進入到基因組學時代,實現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角色轉變。
  • 《中國溼地植被與植物圖鑑》出版—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趙魁義
  • 中科院神經所解析個體之間衰老速度差異之謎—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1月9日上海訊(記者黃辛)今天,《自然》(Nature
  • 廣州生物院在動物模型上實現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源CAR-T細胞抗腫瘤
    6月15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在《細胞與分子免疫》(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CD19-CAR iT cells effectively eradicate
  • 東方論壇在滬舉行—新聞—科學網
    本次東方科技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陳國強,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上海交通大學—愛丁堡大學全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熱帶病中心主任周曉農共同擔任大會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趙國屏以及來自國內外40餘名從事「全健康」領域研究的專家和學者,共同參加了本次論壇。 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 「新時代北鬥精神」主題宣講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林寶軍研究員作主題報告     10月29日,上海市科技工作黨委、市科協、中科院
  • 最強大超新星現身—新聞—科學網
    大約450萬光年以外的一次爆炸,釋放出的能量是太陽一生發出的能量的10倍,使其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超新星。 美國麻薩諸塞州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Edo Berger說:「直到現在,我們還不清楚這種強大的爆炸是否是可能的。」他和同事使用夏威夷的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發現了名為SN2016aps的超新星。
  • 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
    本報訊(記者 陳怡希) 9月21日,雲南農業大學魏紅江教授團隊與啟函生物楊璐菡博士合作的「豬3.0」科研成果,在《自然》子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發表,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 —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