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外出務工
臨滄市著力把勞務輸出作為保障民生的基礎性工程落地落細,織密東西「就業+產業」網絡,搭建就業幫扶平臺,通過扶貧車間和農民合作社產業帶動、畢業生返鄉創業帶動、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安置等方式,不斷創新就業機制,有效開通「綠色就業大通道」。全市先後與893家企業建立穩定勞務合作關係,吸納4000餘名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安置無法外出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2萬人。
開動「固定式」直通車就業模式。以滬滇勞務協作為契機,積極與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對接聯繫,主動對接上海等省內外人社部門,深化「外輸內拓」,建立人社、衛生健康、交通運輸、公安、司法等部門轉移輸出橫向聯動機制,採取「送出家門、送上車門、送進廠門」的一站式服務方式,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防護知識培訓、健康體檢、開具健康證明等為一體的「就業直通車」服務。同時,組建2支「穩就業工作小分隊」,前往「長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勞務輸出地,加強與當地企業「點對點」對接,積極與勞務公司、省外就業服務站開展支部+支部共建活動,為轉移就業勞動力提供服務保障。全市先後與893家企業建立穩定勞務合作關係。
開發「居家式」點對點就業模式。制定出臺《臨滄市就業扶貧車間(驛站)建設實施方案》,鼓勵農村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因地制宜打造扶貧車間,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轉移就業。鼓勵四川省青神縣竹編企業、碧麗源(雲南)茶業有限公司、四通醬菜等企業進村辦廠、進組辦基地,搭建扶貧車間,幫助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增加群眾收益。目前,全市設立的85個扶貧車間吸納4000餘名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開啟「季節性」靈活外出務工模式。在臨滄市內建立8個外出務工「就業超市」,以上海、浙江、江蘇、湖南等6個省外轉移就業工作站為橋梁,組織性輸出貧困勞動力。探索「年底外出務工3個月」的靈活外出務工勞務輸出合作新模式,先後與上海安費諾、浙江中策橡膠廠、浙江嘉興錫頓器材廠、浙江嘉興錫頓器材廠、寧波緯一長毛絨有限公司、福建聖農食品有限公司達成靈活外出務工合作。務工者每月純收入可達4500元至6000元,3個月純收入累計在13500元至18000元。
開通「託底式」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安置模式。大力推廣「雲縣開發鄉村公共服務崗,促進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的先進經驗,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臨滄市鄉村公共服務崗管理暫行辦法》,利用滬滇勞務協作項目資金,大力開發鄉村衛生保潔、村組道路維護等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安置無法外出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2萬人。
同時,固化「本土式」臨滄招聘日就業服務模式。選定每月26日為「臨滄招聘日」,在8縣(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定期舉辦現場招聘會。通過月底集中招聘、體檢、外出,便於用人單位安排培訓和工作,便於保障外出人員按月領取待遇。
【來源:雲南省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