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鋪開就業「綠色大通道」

2020-12-24 瀟湘晨報

組織外出務工

臨滄市著力把勞務輸出作為保障民生的基礎性工程落地落細,織密東西「就業+產業」網絡,搭建就業幫扶平臺,通過扶貧車間和農民合作社產業帶動、畢業生返鄉創業帶動、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安置等方式,不斷創新就業機制,有效開通「綠色就業大通道」。全市先後與893家企業建立穩定勞務合作關係,吸納4000餘名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安置無法外出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2萬人。

開動「固定式」直通車就業模式。以滬滇勞務協作為契機,積極與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對接聯繫,主動對接上海等省內外人社部門,深化「外輸內拓」,建立人社、衛生健康、交通運輸、公安、司法等部門轉移輸出橫向聯動機制,採取「送出家門、送上車門、送進廠門」的一站式服務方式,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防護知識培訓、健康體檢、開具健康證明等為一體的「就業直通車」服務。同時,組建2支「穩就業工作小分隊」,前往「長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勞務輸出地,加強與當地企業「點對點」對接,積極與勞務公司、省外就業服務站開展支部+支部共建活動,為轉移就業勞動力提供服務保障。全市先後與893家企業建立穩定勞務合作關係。

開發「居家式」點對點就業模式。制定出臺《臨滄市就業扶貧車間(驛站)建設實施方案》,鼓勵農村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因地制宜打造扶貧車間,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轉移就業。鼓勵四川省青神縣竹編企業、碧麗源(雲南)茶業有限公司、四通醬菜等企業進村辦廠、進組辦基地,搭建扶貧車間,幫助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增加群眾收益。目前,全市設立的85個扶貧車間吸納4000餘名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開啟「季節性」靈活外出務工模式。在臨滄市內建立8個外出務工「就業超市」,以上海、浙江、江蘇、湖南等6個省外轉移就業工作站為橋梁,組織性輸出貧困勞動力。探索「年底外出務工3個月」的靈活外出務工勞務輸出合作新模式,先後與上海安費諾、浙江中策橡膠廠、浙江嘉興錫頓器材廠、浙江嘉興錫頓器材廠、寧波緯一長毛絨有限公司、福建聖農食品有限公司達成靈活外出務工合作。務工者每月純收入可達4500元至6000元,3個月純收入累計在13500元至18000元。

開通「託底式」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安置模式。大力推廣「雲縣開發鄉村公共服務崗,促進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的先進經驗,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臨滄市鄉村公共服務崗管理暫行辦法》,利用滬滇勞務協作項目資金,大力開發鄉村衛生保潔、村組道路維護等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安置無法外出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2萬人。

同時,固化「本土式」臨滄招聘日就業服務模式。選定每月26日為「臨滄招聘日」,在8縣(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定期舉辦現場招聘會。通過月底集中招聘、體檢、外出,便於用人單位安排培訓和工作,便於保障外出人員按月領取待遇。

【來源:雲南省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創新勞務協作機制,增強吸納就業能力
    花垣縣人社部門通過創新東西部勞務協作幫扶,努力練好就業幫扶功,助力貧困勞動力走穩脫貧路。「有了新工作,就在家門口,終於可以不要起早貪黑了,每天靈活安排上班時間,一年還可以掙25000多塊錢,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近日,來自龍潭村的石春妹告訴記者。
  • 東山縣創新軍地司法協作「三式一體」機制
    近年來,東山縣積極探索創新開展涉軍矛盾化解、司法服務,創新富有區域特色的「三式一體」軍地司法協作機制,打造服務廣、機制全、質量優的涉軍維權工作品牌,有力助推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為東山蟬聯五屆「全國雙擁模範縣」、八屆「全省雙擁模範縣」作出積極貢獻。一、「立體式」保護,拓展服務格局。一是力量向「點」匯聚。
  • 全面鋪開生活垃圾分類 引領綠色新風尚
    花山區副區長潘斌斌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區全面鋪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頗有成效,向「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自上而下一盤棋。花山區明確了「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屬地管理」的原則,組建工作專班、制定系列方案、建立完善機制,推動實施「1+1+2」試點工作,即一個黨政機關垃圾分類試點,一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和兩個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艾浩:開放引領做實大通道 創新驅動建好...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艾浩:開放引領做實大通道 創新驅動建好自貿區 時間: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艾浩:開放引領做實大通道 創新驅動建好自貿區 西安國際港務區自貿辦副主任艾浩。
  • 世界首條特高壓輸電大通道「青豫直流」投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世界首個清潔能源遠距離輸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青豫直流」)雙極高端建成投運。「青豫直流」是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支撐青海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規劃建設的第一條特高壓輸電大通道。工程總投資約226億元,配套電網投資121億元,拉動新能源等投資超1000億元。工程線路西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海南換流站,東到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的特高壓豫南換流變電站,途經青海、甘肅、陝西、河南4省,全長1587公裡。
  • 打造高質量綜合運輸大通道 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建議有序推進沿邊通道建設,加大瓶頸路段資金支持力度,多途徑提高通道利用效率和創新發揮通道經濟社會效能。《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運輸大通道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融合聯動發展的關鍵紐帶,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性資產。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
    2020年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舉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表彰活動。峽山區始終秉持綠色基因,堅定不移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生命健康養老、綠色工業等主導產業不斷壯大。
  • 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助推綠色金融創新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日前印發《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關於進一步推動天津市綠色金融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出十條措施進一步推動天津市綠色金融創新發展。  據悉,十條措施包括:健全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加快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大力發展綠色債券市場、積極推動綠色租賃業務發展、創新發展綠色供應鏈金融、協同推進排放權交易發展、夯實綠色金融發展基礎、完善綠色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加大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綠色金融宣傳研究和人才隊伍建設。
  • 天津發布「綠金十條」 推動綠色金融創新
    內容提要:為進一步推動天津市綠色金融創新發展,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印發了十條重磅措施,即「天津綠金十條」。天津北方網訊:為進一步推動天津市綠色金融創新發展,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印發了十條重磅措施,即「天津綠金十條」。「綠金十條」是哪十條?
  • 創新工作機制 做好「六穩六保」
    記者了解到,該平臺是由西安市雙擁辦聯合陝西國博政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創建,旨在建立長效機制,常態化為軍地青年搭建官方可信的聯誼交流平臺。「信任國防綠、選擇子弟兵」惠應吉介紹,今天的活動,「既是軍民的聯歡會,同時是軍地青年的聯誼會」。
  • 十年•八大能源事件系列訪談之能源大通道_財經_中國網
    西北方面還有阿拉山口的原油,中亞的原油,一部分是我們自己承包和它合作的油,一部分是中亞的油,主要是哈薩克斯坦原油,從阿拉山口一直進入我們國內,這是西部大通道,油氣大通道都已經基本上形成了。  再者是東北大通道,東北大通道就是我們現在規劃幾年的俄羅斯原油和天然氣進我們中國。
  • 央行: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搞好貨幣政策跨周期設計
    新華財經北京12月11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在中國金融雜誌發表署名文章稱,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是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舉措。一方面,要通過構建直達機制,打通貨幣政策傳導的「最後一公裡」,確保貨幣政策的效果可以直達傳導末梢,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和創新發展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引入激勵相容機制,調動銀行主體積極性,發揮銀行成千上萬個網點、上百萬信貸人員挖掘掌握信息和配置信貸資源的優勢,促進金融資源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中具有更高效率的企業
  • 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 多地創新性落實
    國務院常務會要求,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多地創新性落實——「雲」端招聘 「宅」家求職國務院常務會指出,當前要更加注重穩就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同時加大穩崗和就業補助,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
  • 梧州市長洲區:創新扶貧機制促產業發展
    「在脫貧攻堅戰中,我們利用扶貧資金創新和示範區經營主體合作機制,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和就業,達到脫貧減貧的目的。」長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長洲區創自治區級現代農業特色示範區1個,縣級6個,鄉級示範園8個,村級示範點27個。長洲區經營主體通過「基地+農戶」直接帶動貧困戶803戶,同時,為貧困戶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 福州市倉山區創新「五大機制」 打造標準化園區
    一、創新規劃機制,深化產城融合。一是創新提升理念。積極向上爭取支持,編制金山工業園區橘園洲片區《提升改造實施細則》《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以「產城一體化」為目標,將產業規劃與片區設計銜接融合,推動工業園區向產城一體化轉變。二是優化空間布局。
  • 四月小故事|亞特蘭大新的綠色就業培訓
    在這些現實背景下,TNC與旨在培養青年和家庭領導力的泛非組織HABESHA,Inc.合作,創建了城市綠色就業計劃(Urban Green Jobs program)。45名居民有償參加了此類培訓項目,由行業專家講授綠地管理、城市農業和其他保護主題。
  • 上海人大調研:海外留學生回國創新高,可能給滬大學生就業帶來...
    制定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鼓勵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三支一扶」項目等擴大招聘規模,繼續實施青年就業見習制度,加大線上招聘力度,盡力幫助大學生實現就業。同時,市、區兩級財政持續增加對就業工作的投入,充分發揮失業保險基金、就業補助資金、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等各類資金的作用,有力保障了就業形勢的穩定。
  • 天津市十四五規劃建議:大力培育節能環保 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
    大力培育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加快推動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強化清潔生產,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發展綠色製造。制定實施力爭碳排放提前達峰行動方案,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率先達峰。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深入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推動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開展節水行動。持續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大力優化能源結構,打造能源創新示範高地。發展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
  • 達斡爾鄉海力堤村:家門口建起「綠色銀行」
    近年來,扎蘭屯市堅定踐行「兩山」理念,紮實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圍繞「一村一品」目標,達斡爾民族鄉海力堤村因地制宜發展苗木花卉產業,建起「綠色銀行」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努力讓村容村貌美起來、政策機制活起來、農民群眾富起來。在海力堤村的苗木種植基地,村民王秀梅正與其他村民一起在地裡清雜除草。
  • 寧波: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一城一策」長效機制
    區域統籌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全面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和浙江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前灣新區、臨空經濟示範區、南灣新區等重大片區啟動建設,櫟社機場三期、甬臺溫沿海高速建成投運,通蘇嘉甬鐵路、甬舟鐵路、軌道交通、國際會展中心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鄉村振興紮實推進,美麗寧波建設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