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喝水休憩借傘充電,一座座外觀前衛的驛站正在徐匯濱江布局

2020-12-22 澎湃新聞

徐匯濱江。徐匯區供圖

在徐匯濱江,跑步跑累了,可以到「水岸匯」喝水休憩;下雨了,可以在「水岸匯」借到傘;有突發情況,還能通過「水岸匯」聯繫專業部門應對。

在徐匯社區,生活質量改善了,綠化環境變美了,還多了一個社區服務點方便居民辦事,這樣的變化源於「美麗家園」小區綜合治理項目。

近年來,徐匯區立足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市定位,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正逐漸發展成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融合的典範城區。

徐匯濱江的「水岸匯」建設與社區裡的「美麗家園」改造項目,是徐匯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示範項目,為居民營造了宜居的生活環境。

聚集六大功能,「水岸匯」滿足市民點滴需求

位於徐匯濱江沿岸的「水岸匯·雲建築站」是一個由六塊半圓透明玻璃環繞、銀白色矩形平頂組成的公共活動空間,區域中央豎立著一個巨大的黃色圓形柱子,圓柱上掛著一個高清顯示屏介紹上海西岸藝術區各展館展訊,旁邊安置著一個「水岸匯」的logo,由不同顏色的六滴水組成,圓柱周圍的白色桌几上擺放著介紹上海西岸與藝術設計的書籍。

「水岸匯·雲建築站」。徐匯區供圖

這是徐匯濱江打造的「水岸匯」服務站點。據西岸集團總經理助理陳安達介紹,logo上的六色水滴代表了水岸匯的六種功能——諮詢服務、便民服務、志願服務、黨群服務、旅遊服務、應急救助服務。

「水岸匯」內的一角放置了一個黑色架子,上面擺放著四層介紹徐匯濱江和上海旅遊資訊信息的宣傳單,不遠處放置著飲水機、充電寶、雨傘等便民服務設施。

除了提供便民服務,它還是諮詢服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點,附近市民碰到任何緊急狀況,都可以通過站點聯繫醫院、公安等專業部門來應對。

據陳安達透露,到年底前,以5分鐘可達為目標,徐匯計劃在8.4公裡岸線共設置20處固定的「水岸匯」,間距約800-1000米,統一為市民提供服務。「水岸匯」還會向徐匯濱江腹地延伸,包括未來的商務區,服務範圍也由徐匯濱江的遊客和市民,拓展到西岸乃至整個徐匯區工作和生活的人群。

在「水岸匯·雲建築站」室外,可以看到由幾塊嶄新的籃球場地組成的室外活動區域,籃球場上有人在打球,後排的看臺上坐著不少歇息的遊客,球場的前側有沿著江岸散步的遊客和踩著輪滑的青年人。

「我是從媒體渠道了解到 『水岸匯』這裡有籃球場,慕名而來的。」正在打球的倪先生說,他家住靜安,雖然有一小時車程,依然常來這裡打籃球。

倪先生說,「水岸匯·雲建築站」室內環境非常舒適,打球的遊客如果打球累了可以在室內歇息,聽聽音樂、看看書,在炎熱的天氣下給籃球愛好者提供了很多便利。

據悉,「水岸匯」建設未來會形成一個三級架構。

第一級是以「水岸匯·雲建築站」為代表的空間獨立、服務獨立、設備相對齊全的獨立水岸匯,由若干個區段組成。

第二級的 「水岸匯」分布在沿江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西岸美術館等人流密集的文博設施裡,對這些帶有一定公共服務功能的文博設施拾遺補缺,並且增加諮詢服務的崗位。

第三級的 「水岸匯」以無人值守的設備和線上的客戶服務為主,通過手機端和智能設備為市民群眾和遊客提供公共服務。

「美麗」二字不只是字面意思,更來源於居民的認可

「『美麗家園』項目實施以後,我們的生活環境比以前好了,非常感謝街道和居委會。所以我也想為小區做些事情。你看這些花,美人菊、菱角,長得都很好,都是我自願種的。」77歲的鐘寶成正在鏟土,眼前的一片鬱鬱蔥蔥、花團錦簇的綠化帶都是他多年的成果。

鍾寶成在鏟土種花。實習生 張超焱 圖

這片綠化帶位於徐匯區梅隴六村,相比於幾年前,梅隴六村的綠化環境改善了,花的種類更多了,樹木更茂盛了。據梅隴六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衛華透露,這些綠化都是像鍾寶成這樣從「美麗家園」小區綜合治理項目中受益的居民自願種植的。相比綠化,「美麗家園」給梅隴六村居民帶來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更為明顯。

梅隴六村的鄰裡小匯。實習生 張超焱 圖

記者從凌雲街道社區發展辦獲悉,梅隴六村是徐匯區凌雲街道第一個實施「美麗家園」小區綜合治理項目的小區。2016年,社區通過「緣來一家門」樓組沙龍議事平臺,以居民「急、難、愁」的事必須做,以「利在千秋」的事先安排做,以「錦上添花」的事有條件的做為原則,進行了通信管線入地、雨汙水管混接改造、屋面修繕、路面更新等工程。

衛華稱,「美麗家園」項目的實施是「軟硬結合」的治理方式,硬治理主要是解決房屋漏水、通信管線安全隱患等問題,解決小區居民的剛性需求。而軟治理則體現在一些精細化治理的創新實踐,通過孵化社區內群文團隊自治力量實現微治理。

位於小區門口的凌雲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延伸服務點。實習生 張超焱 圖

位於小區門口的凌雲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延伸服務點原本只是小區保安室,「美麗家園」項目實施以後,保安室80%的空間被改造成了這個服務點,向梅隴六村及周邊小區居民提供社區事務諮詢和辦理服務。「有了這樣一個服務點,居民們不用再跑去居委會辦理事務了,便利了很多。」衛華說,「而且我們的受理事項共計133項,覆蓋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梅隴六村的休閒健身娛樂設施 實習生 張超焱 圖

「美麗家園」項目的軟治理也體現在小區休閒健身娛樂設施上。位於小區最後排房屋的後方,在幾棵茂盛的銀杏樹左右兩側是健身器械區域和滑滑梯、蹺蹺板等兒童遊玩設施區域,不少老年人和小孩都會來這裡健身和玩耍。緊挨著活動區域的是一條長長的休閒步道,貫通河岸。健身器械區域前方屹立著一個小亭子,名為逸居亭,外牆繪以藍天白雲之景,藍天白雲下繪製著運動的人,以此激發居民的運動熱情,亭內幾條棕褐色的長椅用以給居民歇息。

「這是我們整個項目的明星工程,為居民提供了一個集休閒、娛樂、健身於一體的小天地,深受居民喜愛。」衛華說。

小區裡還新建了一所鄰裡小匯,涵蓋了一個功能多樣的公共服務空間。社區會在這裡組織各類自髮型的群文活動,豐富了小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衛華說:「正是『美麗家園』項目給居民創造了一個宜居的家園,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他們因此也願意為小區綠化環境盡一份力。美麗家園』美麗』二字不只是字面意思,更來源於居民的認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民生十為丨濱江驛站:市民遊客暖心的「元氣補給站」
    圖說:濱江驛站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下同)歇歇腳、喝喝茶、充充電、避避雨……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上,這樣珠鏈式分布、綜合性功能的濱江驛站,給了市民遊客一個遮風擋雨、坐看江景的C位。在其中一座濱江驛站的留言簿上,一位遊客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長長的濱江線,服務站是我們暖心的元氣補給站,為愛心驛站點讚。」
  • ...徐匯濱江|楊浦濱江|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浦西|龍美術館|周到君
    周到君已於清明、上周末暴走三四萬步,丈量浦西徐匯濱江—楊浦濱江精華段。清水混凝土風格,獨特的「傘拱」結構,凹造型好去處。清明時櫻花爛漫,五一怕是沒有眼福了。via龍美術館龍美術館附近有2.5公裡長的鐵軌,當年為解決北票碼頭煤炭的貨運問題而修,與早期專事貨物轉運的南浦火車站連接。(正在規劃的星美術館建在南浦火車站原址上)架設在龍美術館東側的二層高架步道,可俯瞰江景、近距離觀賞塔吊。
  • 下雨天沒帶傘?寧波鄞州166座環衛公廁可免費借傘
    出門忘記帶傘怎麼辦?今天(9月15日),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如果你是在寧波市鄞州區,可以走進附近的環衛公廁,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免費借一把雨傘,該區的166座環衛公廁已實現通借通還。 上午,在寧波博物館環衛公廁,來自鄞州區環衛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演示了借傘的步驟,用手機掃公廁牆上的「二維碼」,即可進入鄞州區智慧公廁評價管理系統平臺,進入平臺的借傘界面後,留下姓名和手機號碼,通過審核即可實現借傘,整個過程不超過
  • 能報站、能充電、還能借傘 首臺智能公交便民櫃現長沙
    能報站、能充電、還能借傘首臺智能公交便民櫃現長沙一位市民正在掃碼使用蓮花山站智能公交站牌的自動售貨機。通訊員 供圖華聲在線9月28日訊 今天,長沙市天心區蓮花山公交站臺的一座智能公交站牌吸引了市民注意。相比普通的站牌,這座智能站牌能夠實時顯示公交車輛與站點之間的距離,兩側還有可供租借的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並配有自動售賣機。
  • 來認識徐匯濱江之...
    我們希望和您一起穿越時空的限制,感受徐匯濱江現在,傾聽上海工業發展史詩。橋@徐匯濱江自北往南,日暉港人行橋、龍華港橋、張家塘港橋、春申港橋和澱浦河橋……一座座精巧別致、自成一景的橋梁則宛如龍脊上的關節,將這條「龍」變成了江畔的藝術空間。
  • 「規劃」徐匯:將濱江西岸打造為城市標誌
    今天,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做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市民與社會》欄目,他說:「十四五」期間,徐匯要加快濱江地區建設,讓徐匯濱江、上海西岸變成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徐匯濱江美景徐匯濱江地區,岸線長約11.4公裡,面積約達9.4平方公裡,在發展規劃上要有整體性,要注重整個區域的土地收儲和整體的開發。持續做區域的城市規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 新華社特別關注:徐匯濱江飄起這片「雲」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3月14日電(記者周琳 孫青)走進位於黃浦江邊的徐匯濱江——西岸集團的「大廠房」,經過「虹膜測溫」一體化機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電腦和正在奮戰的「碼農」。在這個臨時辦公點,不少人工智慧企業創新應用,持續輸出抗疫「雲服務」。
  • 冷可取暖,渴可喝水,累可歇腳 24家愛心驛站暖身又暖心
    冷可取暖,渴可喝水,累可歇腳,江寧東山「避寒之家」服務戶外勞動者24家愛心驛站暖身又暖心南報網訊(通訊員 馬麗娜 融媒體記者 王懷豔) 5日,結合江寧區第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日」「暖冬行」主題活動,江寧區東山街道曉裡、大裡、東山3家社區愛心驛站分別為戶外勞動者發放暖心禮包,內有圍巾和手套
  • 品區·五年|徐匯:氣場如何修煉
    也難怪,9.4平方公裡的區域面積,950萬平方米的開發體量,徐匯濱江這塊「大衣料」,足以承載一座城區乃至一座城市的希望。很多人不曾知曉,從西岸金融城向南延伸的11.4公裡徐匯濱江岸線,曾經是「百分百純正無添加」的工業用地。
  • 徐匯濱江又被船撞了!15米護欄撞壞,肇事船已被控制
    8月7日晚8點50分徐匯濱江開放空間斜土段發生過往船隻撞擊親水平臺事故造成親水平臺部分迎水面、欄杆及鋪裝損壞記者今天從海事部門了解到:肇事船隻在龍華彎頭水域追越一艘黃砂船時因操作不當導致事故發生,先後觸碰被追越船的船艉和徐匯濱江碼頭,被追越船艉輕微受損。
  • 上海濱江線可以這麼玩!虹口段風光無限好~
    TIPS周邊遊:楊樹浦驛站人人屋黨群服務驛站 / 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 / 安浦路橋周邊食:浦江粵色/胡桃裡02秦皇島路1號楊浦區秦皇島路1號楊樹浦路驛站,位於楊浦區秦皇島路1號輪渡口2樓,在驛站的平臺上,我們可以俯瞰整個黃浦碼頭舊址,
  • 視頻丨能報站、能充電、還能借傘……長沙「智能公交站牌」來了
    近三個月來,在長沙市天心區芙蓉南路蓮花山公交站,前來乘車的市民們驚喜發現:公交站牌變「寬」了,還加上了電子報站、買水、借充電寶、借傘等新功能。據了解,智能公交站牌在普通公交站牌的基礎上新增了三部分,一部分為自助售貨櫃,包括十餘種水、飲料以及小零食,市民可通過掃取二維碼進行購買。另一部分則為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共享租借服務。
  • 「徐匯濱江建設者之家」:為上萬農民工築一個「家」
    原標題: 你流無數汗我築一個「家」  據《勞動報》報導,2016年7月,上海市中心唯一可大規模、成片規劃開發的濱水區域———徐匯濱江,有了一塊屬於建設者的家園,惠及8個項目工地逾4000名農民工兄弟,預計在集中建設的尖峰時段,人數將達上萬名。如此大動幹戈,為的是服務職工不變的初心。
  • 東岸濱江公共空間,「貫通」多彩生活
    「三道」,即「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通過慢行系統串聯沿江重點區域和重要節點,穿行於綠樹、花草及休憩空間之間,可飽覽浦江兩岸的壯麗景色。順著「三道」一路西行,東岸濱江的「新」與「舊」躍然眼前。民生碼頭8萬噸筒倉,曾是亞洲最大的糧倉。改造過程中,40多年歷史的工業遺存被最大化保留了原貌,全透明的幕牆讓浦江風景盡收眼底。
  • 上海5大濱江打卡攻略!黃金45公裡!23個網紅地標!都在這了!
    世博會博物館世博會博物館是全球唯一一個世博會主題博物館,玻璃+紅磚外觀極有網紅氣質,出片率很高。館內講述了世博會的歷史還有上海世博會的回憶展,不小心就又來了一波回憶殺!很適合親子打卡。虹口濱江岸線西起外白渡橋,東至秦皇島路,全長2.5公裡,與陸家嘴隔江相望。
  • 上海5大濱江打卡攻略都在這了!
    世博會博物館世博會博物館是全球唯一一個世博會主題博物館,玻璃+紅磚外觀極有網紅氣質,出片率很高。館內講述了世博會的歷史還有上海世博會的回憶展,不小心就又來了一波回憶殺!很適合親子打卡。虹口濱江岸線西起外白渡橋,東至秦皇島路,全長2.5公裡,與陸家嘴隔江相望。
  • 追尋上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數百遊客徒步濱江開啟微遊之旅
    原來,陳女士家住徐匯濱江,對龍美術館一帶的徐匯濱江非常熟悉,但楊浦濱江還是第一次來。這次的微遊活動,是她和七八個好朋友一起來的。「之前對這段濱江岸線並不了解,但時不時能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曬,覺得挺好看的,有機會就想自己來走走看看。」陳女士說。記者留意到,參與活動的遊客中,上海本地遊客佔比不少,第一組出發的遊客團上,導遊直接用上海話做起了講解。
  • 成都第六座天街系購物中心—龍湖成都濱江天街逗趣開業
    12月31日,成都第六座天街系購物中心——龍湖成都濱江天街逗趣開業(以下簡稱「濱江天街」),開業當日客流即達到48萬,總銷售突破3000萬。這座位於新成華大道與杉板橋南四路交叉口,建面近14萬平方的購物中心,自對外宣布動工以來,就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 古冶戶外勞動者驛站暖心上線
    古冶:戶外勞動者驛站暖心上線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張威 萬麗麗)「現在天氣越來越冷,我們幹完活可以來這裡喝杯熱水、聊聊天,還能熱飯、充電,心裡暖暖的。」一群環衛工人正在古冶區林西片區的戶外勞動者驛站內休息,戶外勞動者驛站的出現,贏得了環衛工人的連連稱讚。為改善戶外勞動者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今年以來,古冶區全力打造戶外勞動者驛站,解決他們喝水難、熱飯難、歇腳難、如廁難等問題。
  • 2015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亮相上海徐匯濱江
    2015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亮相上海徐匯濱江 2015-09-08 19:52: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