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濱江建設者之家」:為上萬農民工築一個「家」

2021-01-15 東方網

原標題: 你流無數汗我築一個「家」

  據《勞動報》報導,2016年7月,上海市中心唯一可大規模、成片規劃開發的濱水區域———徐匯濱江,有了一塊屬於建設者的家園,惠及8個項目工地逾4000名農民工兄弟,預計在集中建設的尖峰時段,人數將達上萬名。如此大動幹戈,為的是服務職工不變的初心。

  過去,工會大篷車把關愛送進工地,設攤服務加上露天電影,每次現場都像趕集一樣熱鬧。儘管是「遊擊戰」,農民工兄弟們依舊翹首等著下一次。

  現在,在建設者集中居住區內,一座由半開放空間和兩層小樓組成的建設者之家正式投入使用,有了固定活動場地之外,生活、衛生和法律服務站一應俱全,還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工地裡的服務站,一樣可以「高大上」。

  從流動到固定,從簡陋到完善,從點對點到全覆蓋,變,成為了一系列動作的關鍵詞。

  從規劃到建設講究「貼肉」

  雲錦路黃石路路口,「徐匯濱江建設者之家」9個大字在紅色磚牆的映襯下格外醒目。

  通過巧妙地利用工地旁的一小塊草坪,加上最普通的紅磚和綠化隔離,建設者之家庭院式的空間既美觀實用,又充滿了濃鬱的職業色彩。

  徐匯區總工會曾對濱江項目工地工會工作情況進行過全面排摸調研,佔務工人員絕對多數的農民工群體入會率較低,工會組織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機制,吸引農民工加入工會,為其在服務和維權上發揮更大作用。不同於以往的送服務、送文化進工地,建設者之家成了徐匯區總工會「一竿子插到底」的重要陣地。

  徐匯濱江建設者之家的設計師,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執行合伙人柳亦春介紹說,建設者之家的設計工作開始於2016年春節。接到項目方的電話,柳亦春更多感受到的是壓力。數天「閉關」之後,他和團隊拿出了方案,半開放空間內有教育超市和公共會客廳,內設電視、桌椅和健身娛樂器材;站點一樓為生活、衛生和法律服務站,提供政策諮詢、法律援助、糾紛調解、常見病診療等服務;二樓為閱讀空間和多功能廳,提供圖書借閱、黨員學習、電影放映、技能培訓等服務。

  鍍鋁鋅的波紋板、紅磚和刨花板,這些工地常見的建築材料成了建設者之家的主要用材,為建築工人營造出一個有熟悉感,又溫暖舒適的休息空間。柳亦春說今後隨著施工範圍的擴展,輕鋼結構的建設者之家也可以跟隨建築工地一起搬遷。

  今年6月18日,徐匯區濱江建設者工會聯合會正式成立,建設者之家為工會聯合會「轉起來、活起來」提供了重要支撐。

  服務關鍵在「接地氣」

  仲夏夜,暑氣還未散去,建設者之家裡已是人聲鼎沸。川劇中的變臉牢牢地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眼球,一抬手、一扭頭,轉瞬間變了數次臉,頓時贏得滿堂喝彩。

  從今年6月試運營開始,類似的服務和活動在建設者之家已經紅紅火火地搞了好幾場:端午節裡,工作人員為建設者們備足了粽葉和糯米,還請來了附近社區裡包粽子的好手,大家有說有笑,居住區內飄蕩著粽葉的香氣,第一期的健康講座,70個座位被大家一搶而空,加到120個座位仍是供不應求,不少人站著聽完了整場講座。

  建設者之家就在農民工集中居住區內,工作對不對他們的胃口,效果一目了然。建設者之家的運營團隊由徐匯區總工會、區團委、龍華街道、西岸集團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人員組成,融合了法律、醫療等專業力量,並與專業服務於來滬務工人員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達成合作協議,共同為建設者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

  要接上地氣,團隊成員都成了在辦公室裡「坐不住」的人,一有空就往樓下的人群裡鑽,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如今,每周的電影放映、培訓講座等常規活動之外,建設者之家每月還會結合實際,開展「夏送涼」進工地、暑期夏令營、健康服務進工地、「卡拉OK大家唱」等各類活動。最近,來自全國十多個省份的「小候鳥」聚集在居住區內,建設者之家又為他們提供了免費的文化課程和外出參觀,具體活動通知都會在工作站和「徐匯濱江建設者之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

  不變的是服務職工的初心

  建設者之家裡,設施齊備功能完善,如何發揮出最強的效能,人員是否精幹就成了破題的關鍵。

  黨支部書記、站長、法律服務人員、全科醫生加上社工,一共13個人就是運營團隊的全部成員,面對超過4000人的服務對象,他們不容有絲毫懈怠。

  「寶寶書記」是農民工兄弟們對蔡莉萌的暱稱,在龍華街道居民區當了多年的居委書記,那份親和力成了許多農民工願意與她打交道的最初原因。建設者之家還在建造的時候,她就已經和工地裡的工人們熟悉起來,拉拉家常聊聊工作,認識「寶寶書記」的人越來越多,她做起工作來自然也是得心應手。曾經在拉家常的時候,蔡莉萌得知有農民工的老鄉在施工中腳受了傷,她立刻追問下去,在找到了受傷的人之後,又安排他到服務站檢查,法律服務也同步跟上,最終為他解決了難題。

  家裡的「老法師」還不止這一位,宗光榮是徐匯區職工服務中心的主任,也是建設者之家的站長,說起這其中天翻地覆般的變化,他最有發言權,他說當初送服務進工地的時候,零敲碎打是常態,一年裡也送不上幾次。為了聯繫各個單位,一次送服務上門,跑前跑後加上聯絡籌備,花去的精力不知道有多少,如今,場地設備都是現成的,大家開始把更多力氣用在活動策劃上,做精做強成了新的追求。

  老少搭配,是站裡人員搭配最合適的描述,「老法師」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各種活動裡有他們做主心骨,大家才能忙而不亂,年輕人思維活躍,活動策劃有新意。一次次的合作裡,不僅有團隊精神的進步,更有服務職工意識的傳承。

相關焦點

  • 來認識徐匯濱江之...
    來認識徐匯濱江之「春申港橋」~ 2020-10-07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匯濱江|楊浦濱江|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浦西|龍美術館|周到君
    周到君已於清明、上周末暴走三四萬步,丈量浦西徐匯濱江—楊浦濱江精華段。周到君從地鐵11號線龍耀路站出發,該起點處差不多為徐匯濱江段的中點。去往濱江的路上,建築師張永和主持設計的作品「垂直玻璃住宅」很吸睛。西岸美術館「時間的形態」蓬皮杜展將於5月9日結束。足不出滬,家門口的蓬皮杜要錯過嗎?
  • 「規劃」徐匯:將濱江西岸打造為城市標誌
    今天,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做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市民與社會》欄目,他說:「十四五」期間,徐匯要加快濱江地區建設,讓徐匯濱江、上海西岸變成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詳↓中心體系規劃圖將西岸打造為城市標誌徐匯最大的優勢在於資源稟賦的集中,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科研資源、高端人才、綜合交通樞紐都凸顯了徐匯靜態的資源優勢。徐匯要依託本身的優勢,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產出更大的效應。
  • 2015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亮相上海徐匯濱江
    2015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亮相上海徐匯濱江 2015-09-08 19:52: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新華社特別關注:徐匯濱江飄起這片「雲」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3月14日電(記者周琳 孫青)走進位於黃浦江邊的徐匯濱江——西岸集團的「大廠房」,經過「虹膜測溫」一體化機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電腦和正在奮戰的「碼農」。在這個臨時辦公點,不少人工智慧企業創新應用,持續輸出抗疫「雲服務」。
  • 徐匯濱江又被船撞了!15米護欄撞壞,肇事船已被控制
    8月7日晚8點50分徐匯濱江開放空間斜土段發生過往船隻撞擊親水平臺事故造成親水平臺部分迎水面、欄杆及鋪裝損壞記者今天從海事部門了解到:肇事船隻在龍華彎頭水域追越一艘黃砂船時因操作不當導致事故發生,先後觸碰被追越船的船艉和徐匯濱江碼頭,被追越船艉輕微受損。
  • 可喝水休憩借傘充電,一座座外觀前衛的驛站正在徐匯濱江布局
    徐匯濱江。徐匯區供圖在徐匯濱江,跑步跑累了,可以到「水岸匯」喝水休憩;下雨了,可以在「水岸匯」借到傘;有突發情況,還能通過「水岸匯」聯繫專業部門應對。在徐匯社區,生活質量改善了,綠化環境變美了,還多了一個社區服務點方便居民辦事,這樣的變化源於「美麗家園」小區綜合治理項目。
  • 品區·五年|徐匯:氣場如何修煉
    徐匯濱江鳥瞰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城區面積尤其是待開發的土地規模在中心城區相當可觀,得益於這樣的發展基礎,「十三五」期間,徐匯區似乎做什麼都能快速到位——2017年提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戰略,到2020年年中,相關產業總產出已佔上海1/3,企業數量佔1/5,可見入駐企業的規模和質量之高
  • 「藝術岸線」徐匯濱江|跟著「10個愛上的理由」打卡海量熱展
    位於徐匯濱江的上海西岸!近日,「愛上徐匯濱江的十大理由」評選出爐,以上言語恰恰出自一則人氣高漲的留言,也道出了打call西岸的源動力,從美術館、騎行到夕陽餘暉下的美景,每一條都值得專程安排去西岸行走和遊逛。
  • 民生十為丨濱江驛站:市民遊客暖心的「元氣補給站」
    圖說:濱江驛站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下同)歇歇腳、喝喝茶、充充電、避避雨……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上,這樣珠鏈式分布、綜合性功能的濱江驛站,給了市民遊客一個遮風擋雨、坐看江景的C位。在其中一座濱江驛站的留言簿上,一位遊客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長長的濱江線,服務站是我們暖心的元氣補給站,為愛心驛站點讚。」
  • 2019上海旅遊節,先來樂享徐匯漫生活吧!
    講好中國故事,感受70年輝煌歷程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9月20日,由中共徐匯區委組織部、中共徐匯區委宣傳部(文明辦)、徐匯區區級機關工作黨委、徐匯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70周年70站」初心之旅活動,尋找科技服務、智能製造、商旅文融合、海派文化的「徐匯地標」,緊緊圍繞紅色文旅主題,從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地——百代公司舊址出發,安排7 條線路,精選出70 個徐匯紅色紀念地
  • 恆通科技全力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者之家項目
    原標題: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恆通科技全力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者之家項目建設春潮又湧動,建設正當時。4月16日,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建設者之家」一號營地建設項目現場,恆通科技的裝配式建築工人們正開足馬力,緊張快幹,處處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雄安新區「建設者之家」項目雄安新區建設者之家一號營地項目規劃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項目建築全部採用裝配式建造方式。
  • 徐匯漫咖之旅 2公裡旅遊線路上獨立咖啡館超過3家
    今天下午,十幾位遊客就用這種慢節奏的旅遊方式,從嶽陽路一路行走2.3公裡至陝西南路,在一路的咖啡香中進行了一場徐匯漫咖之旅。記者發現,在短短的2.3公裡內,一路上能看到3家以上獨立咖啡館,店內都坐著不少周邊的白領和遊客。
  • 上海徐匯濱江地塊310.5億元花落香港置地 港資地產「極限挑戰...
    2月20日下午15:41,備受關注的上海徐匯濱江西岸114.7萬平方米金融港綜合體地塊最終花落香港置地集團,總價310.5億元,總樓面地價2.707萬元/平方米。  根據出讓文件,徐匯濱江西岸金融港地塊為28幅土地一次性出讓,總佔地面積地上32.37萬平方米,地下水平投影佔地面積28.58萬平方米,土地用途為商辦、餐飲旅館業、文體、商品住宅、社會租賃住宅、廣場用地,項目總建築面積114.7萬平方米,其中地上計容建築面積為108.7萬平方米;地下商業面積不超過6萬平方米,此外還包括65萬平方米地下停車場面積。
  • 數字濱江④ | 來看濱江市民之家的「數字駕駛艙」
    「極速壓減」背後,是濱江在全面撬動政務服務數位化改革中邁出的一大步——   作為最早實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先驅者」,這次濱江又先人一步、主動出擊,準備打造數字治理領域的「濱江範例」。   智慧大廳對接城市大腦
  • 追尋上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數百遊客徒步濱江開啟微遊之旅
    原來,陳女士家住徐匯濱江,對龍美術館一帶的徐匯濱江非常熟悉,但楊浦濱江還是第一次來。這次的微遊活動,是她和七八個好朋友一起來的。「之前對這段濱江岸線並不了解,但時不時能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曬,覺得挺好看的,有機會就想自己來走走看看。」陳女士說。記者留意到,參與活動的遊客中,上海本地遊客佔比不少,第一組出發的遊客團上,導遊直接用上海話做起了講解。
  • 【簡訊】對話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西岸金融城蓄勢待發?15號線賦能...
    目前入住率90%以上,為500多家單位,近2000名人才提供了住房保障。 十四五,這塊還要做得更實一點,讓徐匯的租賃房市場更規範,更多樣,讓90,95,甚至00後在這裡就業更方便,讓西岸的生活場景更體現出徐匯溫度。◉ 仟尋MoSeeker創始人 王嚮導
  • 3.28相約雲上文化服務日,總有一個「理由」讓你愛上徐匯!
    3.28相約雲上文化服務日,總有一個「理由」讓你愛上徐匯! 繁星籠上濱江夜空,江風拂去煩憂 西岸文化走廊遊走,手中拿鐵香濃 百代唱機悠悠,絕代風華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