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進——堂吉訶德與桑丘

2020-12-16 宛若清兮

世界文學史的不朽名著《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的巨著,該書展現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在此作品中,衣著破爛、瘦骨嶙峋的老騎士騎著馬兒,舉著長矛,而其僕人桑丘·潘沙則矮墩墩地在一旁。作者用一胖一瘦、一高一矮,塑造了這對永遠在路上的騎士形象。作者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這個看似荒誕、看似癲狂的小人物。他堅持了他的操守,即使這個操守看起來很可笑。可他的內心是火熱的,義無反顧的,雖然顯得滑稽,但堂吉訶德並不虛偽,他只是相信自己的崇高而已。作者塞萬提斯既對這個滑稽可笑的人物行徑投下了輕蔑的一瞥,卻又對這個荒誕軀殼下那偉岸的精神而深深地鞠躬,讓讀者感受到其背後的心理特徵和人性的純潔。

主要描寫西班牙窮鄉紳吉哈達,讀騎士小說入了迷,想效仿騎士的遊俠冒險生活。他改名堂吉訶德,從祖先遺物中找出殘破的頭盔、盾牌、長矛,為自己的瘦馬起了個「駑騂xīng難得」的美名,物色了一個鄰村姑娘當意中人,然後開始出門行俠歷險,一共三次;後兩次還找了鄰居桑丘·潘沙當侍從。

一路上,他從地主手裡解救挨打的傭人,把風車當巨人,把旅店當成中了魔法的城堡,把理髮師的銅盆當成魔法師的頭盔,把苦役犯當做受迫害的騎士。看到一群人抬著神像求雨,他以為是強盜搶走了良家女子,衝上去解救。又跑到黑山為愛情苦修。還被騙進

公爵夫婦城堡飽受捉弄。每次出手都出自騎士崇高的動機,但因弄不清楚實際狀況,魯莽衝撞,結果鬧出許多笑話,被打得幾乎丟掉性命。

堂吉訶德的鄰居參孫為醫治好堂吉訶德的瘋病,兩次假扮成騎士找他決鬥,終於把他打敗。堂吉訶德只得遵守事先的約定回家。堂吉訶德回家後就一病不起,臨終前才明白騎士小說害人不淺,留下遺囑,要求唯一的親人外甥女不許嫁給騎士,否則不得繼承自己的遺產。

通過堂吉訶德仿效騎士遊俠冒險的歷程及其性格描寫,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帝國外強中乾、危機重重、日趨沒落的社會現實;諷刺了西班牙統治者好大喜功的心理和民眾虛幻的民族自豪感,也抒發了人文主義理想,頌揚了忠於理想、勇於為理想獻身的高貴品格。

《唐吉訶德》選文

古人所謂黃金時代真是幸福的年代、幸福的世紀!這不是因為我們黑鐵時代視為至寶的黃金,在那個幸運的時代能不勞而獲;只因為那時候的人還不懂『你的』和我的』之分。在那個太古盛世,東西全歸公有。茁壯的橡樹上,甜熟的果實纍纍滿樹,要吃飽肚子不用操勞,伸手採來吃就行。泉源和活水河裡,清冽的水滔滔不盡,供人飲用。勤勞智慧的蜜蜂在石縫和樹洞裡建立了共和國,它們無比甜蜜的工作收穫豐富,隨大家分享,毫不計較利息。高大的軟木樹自己脫下很輕的大片樹皮,不用費力去剝,就可以揀來蓋在樸質的梁柱上,造成可蔽風雨的房子。那時一片和平友愛,到處融融洽洽。彎頭的犁還沒敢用它笨重的犁刀去開挖大地媽媽仁厚的臟腑;她不用強迫,她那豐厚寬闊的胸膛,處處貢獻出東西來,使她的兒女能吃飽喝足,生存享樂;

集中體現了堂吉訶德的社會理想和人生理想。要回到「黃金時代」和「幸福的世紀」。在這樣的「太古盛世」裡,「東西全歸公有」,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學等和諧相處,社會上沒有暴力,沒有剝削壓迫。體現了堂吉訶德遊俠的目的是要匡正時弊,恢復古代盛世。

堂吉訶德人物形象

堂吉訶德是一個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

1、耽於幻想,脫離實際。

滿腦子騎士道,處處模仿騎士小說中的騎士做派,全然不顧周圍是一個被日常生活邏輯支配的現實世界;而且他不知從失敗中接受教訓,結果洋相出盡,害人害己。

2、他的騎士理想和行為也有許多合理的、正確的成分。

他心目中理想的騎士是一個全才,認為騎士應該除惡揚善、扶弱濟貧、愛國愛民、維護正義。他嚮往公正和平友愛的「黃金時代」。認為自由是人的天然權利,他主張人類要以理性為尊,以美德為貴,而不應該以出身論貴賤。這些思想信念,打的雖然是騎士的旗號,其精神實質卻是人文主義。

3、信仰堅定高潔,勇於行動,敢於以生命捍衛真理,是一個勇敢的戰士形象。

4、是一個充滿童心、智慧,頗有趣味的人。

桑丘的人物形象

1.在行俠途中桑丘經常一問一答,表現得頭腦靈活清楚,充滿智慧。他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小戶農民的典型。滿腦子是功利實際的考慮,膽小怕事、目無短淺,貪小便宜。

2、但性格中也有不少優點:

樸實善良、忠心耿耿,有同情心和正義感,有應對日常生活的經驗和智慧。

3、桑丘的性格還有發展的特點。

在遊俠過程中,逐漸受到堂吉訶德崇高品格和理想的影響,價值觀上有與堂吉訶德「趨同」的傾向,性格上則與堂吉訶德構成互補,成為一對真正的遊俠搭檔。

通過對騎士小說典型情節的滑稽模仿,暴露出騎士文學荒唐之處。塑造堂吉訶德與桑丘潘沙兩個人物形象時,又採用對比和誇張手法,使他們從形體身份到性格思想,處處形成有趣的對照;又往往誇張人物身上的某種特徵,使之趨於極端,更強化了幽默和諷刺的效果。

安東尼歐的歌

「我知道你愛我,歐拉麗亞,儘管你嘴裡不說,你眼睛—一傳達愛情的啞默的舌頭也並沒有向我道出衷情。但我知道你已經看透我,因此深信你會憐我情痴;痴情一旦被心上人識破,就不是沒指望的單相思。確實也有時候,歐拉麗亞,你對我流露出一些跡象:你的靈魂似是青銅鑄成,雪白的胸膛如石頭一樣。

唐吉訶德的歌

可是隨你把我責備埋怨,你無限端重中對我冷淡,希望的女神並沒有離去,我時時瞥見她飛動的裙緣。我的信心是一往直前地投止在它信賴的人身上,受到冷淡它並不消減,受到青睞也不能再增長。假如和顏悅色表示有情,那麼你的容色使我揣想:我夢就中纏綿思量的事也許有一天能如願以償。假如一片殷勤地趨奉獻好能博取意中人的喜愛憐憫,那麼我取悅於你的一些事也許能贏得你幾分歡心。假如你曾留意到那些事你會看到我在刻意修飾,會看到我屢次在星期一還打粉講究像星期日。因為愛情常和鮮衣美服並肩聯步走在一條路上,我願意自己在你眼睛裡永遠顯得整潔、優雅、漂亮

通過與安東尼歐所的對歌,表現了作者的愛情理想和對美好愛情的肯定,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

結語:

《唐吉訶德》集中體現了堂吉訶德的社會理想和人生理想。要回到「黃金時代」和「幸福的世紀」。在這樣的「太古盛世」裡,「東西全歸公有」,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學等和諧相處,社會上沒有暴力,沒有剝削壓迫。體現了堂吉訶德遊俠的目的是要匡正時弊,恢復古代盛世。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他的怪誕行為除了他忠實的僕從桑丘外,所有人都把他當成有病的瘋子傻子看待,並想方設法哄騙他回家治病,直到同村的加爾拉斯果學士,裝作一個騎士把他打倒了,並以此作為條件令他回家隱居一年,堂吉訶德深諳騎士之道,言出必行,這才履行諾言,回到了家。之後又外出冒險遊俠,以善良願望做了許多荒誕之事。最後在垂危中理智醒來,發現過去自己的荒唐,幡然醒悟,立下遺囑,安然死去。
  • 《堂吉訶德》: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
    但丁在《神曲》開篇中寫道,「在人生的中途,我發現我已經迷失了正路,走進了一座幽暗的森林……我說不清我是怎樣走進這座森林的,因為我在離棄真理之路的時刻,充滿了強烈的睡意。」在進退兩難、荒野難行的森林中,但丁遇到了獅、豹、狼三種寓言野獸,分別對應著西方文化中關於強權、淫慾與貪婪的隱喻。當全能的宗教失去統攝力量,人性自在的善惡就開始恢復生機。
  • 騎士道精神的沒落,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在他的僕人桑丘陪伴下出遊,而這一設定無疑是充滿趣味的。此前還不曾有文學作品有過這樣的設定。堂吉訶德無疑是理想主義者的代表,他覺得世界的拯救不容自己遲疑耽擱。牛津詞典對「堂吉訶德」這個詞語的解釋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熱情而又充滿幻想,有著崇高狹義卻有虛妄縹緲的追求。桑丘無疑是實用主義者的代表。桑丘甘願跟隨東家出行是為了日後能吃遍美味佳餚,享盡榮華富貴。
  •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他把風車當成敵人,卻被風車翅膀把長矛折成幾段,自己連人帶馬翻到在地;他把羊群當成軍隊,卻被牧羊人狠狠揍了一頓,還被打掉了幾顆牙齒;他把罪犯當成受到迫害的紳士,解救了他們,結果反而被這幫人打成了重傷,差點丟了性命...堂·吉訶德最後輾轉回到家鄉,一病不起。臨終時,他從騎士夢中醒悟過來,認清了自己的荒唐,後悔看了那些荒謬的騎士小說,在懺悔中與世長辭。
  • 想知道堂吉訶德大戰風車的事和認識堂吉訶德,戰風車學習案告訴你
    1、出示自學要求:(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2)圈出本課生字(3)在同桌互讀生字詞,並與同桌交流識記方法2、檢查學生成果。(2)本文出現的人物及其關係:堂吉訶德、桑丘、杜爾西內婭、駑騂南得     桑丘:堂吉訶德的僕人杜爾西內婭:堂吉訶德要去託波索探訪的一位絕世美人,桑丘讓堂吉訶德相信見到的粗野村婦是被魔術師詛咒了的杜爾西內婭。
  • 《堂吉訶德》:用喜劇方式體現悲劇精神
    ——編者 《阿Q正傳》中的很多喜劇因素,正是魯迅模仿《堂吉訶德》的結果魯迅先生酷愛《堂吉訶德》,他早年認為林紓翻譯的《魔俠傳》不好,應該好好翻譯幾種「可讀的《堂吉訶德》」,因此他從日本買了若干個日譯本帶回來,還買了俄語本、英語本、德語本,邀請朋友來翻譯。他創作的《阿Q正傳》中有很多喜劇因素,其中多少模仿了《堂吉訶德》。
  • 許栩原創2020年讀書筆記11《堂吉訶德》:瘋子、信仰與其它
    當重讀《堂吉訶德》時,纏繞在我腦海中的始終是「信仰」這個詞。下面分享三個堂吉訶德的故事,希望能從瘋子堂吉訶德虔誠中,尋找一點點信仰……的感覺。一、相信。堂吉訶德與桑丘到託波索大城尋找天下第一美人堂娜杜爾西內婭。桑丘建議堂吉訶德躲在附近的樹林裡,他去找那位小姐。
  • 解讀經典:《堂吉訶德》可笑荒唐的背後,是令人心酸的悲劇
    堂吉訶德和桑丘本文嘗試結合作者和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對《堂吉訶德》在文本內涵方面蘊含的多重含義進行剖析和解讀。完全過時的話語和行為,把堂吉訶德襯託成一個好像是來自另一個時代的人,成為大家的笑柄。第二次帶上了一個同樣是整天幻想著騎士夢的農夫桑丘,本為侍從,實際上更像一個奇葩同伴。這次的經歷更慘,把風車看作是大得出奇的巨人,把別人的羊群看作是敵人。桑丘大喊說,他前去衝殺的明明是風車,不是巨人;他滿不理會,橫著念頭那是巨人。
  • 《上帝之鳥》:這部年度好劇,有著堂吉訶德式的不朽光芒
    美國廢奴史上,約翰·布朗確有其人。歷史對他的客觀評價是:打響了廢奴戰爭第一槍,但出師未捷身先死。看劇的時候剛好在讀《堂吉訶德》,發現劇中的一對主角,和堂吉訶德、桑丘這對活寶有諸多相似處。老布朗不瘋癲狂熱的時候,十足是個有文化、有識見的正經紳士(堂吉訶德也屢屢展示出驚人的廣博和見識)。他關心身邊的人,具備超凡口才,又生得一表人才(再怎麼備受生活的摧殘,也是伊桑·霍克!)。他對解放黑奴的事業堅定不移,就像堂吉訶德堅信遊俠騎士道,二人都只謹遵自己的信條,無視人間律法。
  • 《堂吉訶德》:矛盾的統一體:瘋子騎士,可笑亦可愛
    堂吉訶德耽溺在自己幻想的騎士世界中,讓人不禁感嘆其可笑滑稽。而更可笑心酸的是,沒有人願意相信堂吉訶德的理想,即使善良老實、忠誠本分的桑丘一路跟隨堂吉訶德去冒險,可作為實用主義者的桑丘,始終無法理解堂吉訶德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理想。在堂吉訶德的旅途中,他始終是孤獨的信仰者。
  • 沒成功之前,你我都是堂吉訶德
    比如,《堂吉訶德》。我們經常笑他,不自量力,試圖與風車決鬥;我們經常笑他,狼狽不堪,活在自己的夢裡;我們經常笑他,異想天開,去做遊俠騎士……13歲第一次讀《唐吉坷德》,我為唐吉坷德荒誕的行為而捧腹,但是當我在25歲第二次、31歲第三次嘗試讀下去,卻再也笑不出來。
  • 摧毀騎士小說的《堂吉訶德》
    1603年終於完成傳世巨著《堂吉訶德》的第一部。全歐洲的讀者爭相閱讀,人人都在談論那個瘋騎土和他的胖侍從。因為盜寫續集的困擾,塞萬提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便迅速完成《堂吉訶德》第二部,而且在思想和藝術上都絲毫不亞於第一部,於1615年出版。《堂吉訶德》原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是一部諷刺已經滅亡了的騎士制度的長篇小說。小說主要寫的是主人公堂吉訶德三次遊俠的古怪經歷。
  • 是喜劇也是悲劇的《堂吉訶德》:做著荒誕的夢的騎士和忠實的僕人
    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曾被哈佛等名校教授列為世界上的偉大小說,並榮登榜首地位。那個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滑稽到讓人發笑的堂吉訶德,做著荒誕的夢,碰過荒唐的事。除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堂吉訶德》也以為嚴肅和滑稽的共存而散發出獨特的光芒。說是喜劇,卻到笑到後面越來越覺得悲哀,說是悲劇,卻每每讀起來都忍不住捧腹大笑。堂吉訶德雖有幾分癲,卻個性十足,反襯出幾分智,他遵從自己的內心,堅守自己的信仰,有一顆行俠仗義的心,這都是他讓人羨慕的地方。
  • 《堂吉訶德》的思想意義——考研筆記24
    《堂·吉訶德》的思想意義——考研筆記24學生李清文 編輯《堂·吉訶德》是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作品,其作者塞萬提斯是重要的作家,歷年真題中隨處可見關於堂吉訶德的考題。全書中的人物只有倆個:堂吉訶德與桑丘,可說是一個瘋子和一個傻子,但反映的生活卻非常廣闊和深刻。雖然主人公盲目蠻幹,但同時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和他為實現正義理想勇往直前的性格,又使他成為可愛的人,尤其值得肯定的可貴品質。他和桑丘都不是類型化的人物。
  • 「最後的騎士」堂吉訶德:明明骨瘦如柴,卻幻想自己是健壯的騎士
    在塞萬提斯筆下,也存在這樣一位類似聖愚的騎士,他就是堂吉訶德。在堂吉訶德的眼睛裡,這個世界是充滿魔力的。巨人,魔鬼,無處不在,又隨時可在。於是,他便置個人安危於不顧,以騎士之名伸張正義。但是這條路上,只有僕人桑丘一直陪著他。
  • 閱讀經典|《堂吉訶德》,所有激情壯闊,不過美夢一場……
    或許你無意間看到的一本書,聽到的一句話,將會讓你獲益匪淺、受益終身,或許還將會成為你寫作的靈感。後來,他回家來了,約見了他的鄰居——個老實的農民桑丘·播薩,約請其為侍從,答應將來叫他做海島總督。於是懷著夢想的桑丘,騎著小毛驢,作為侍從與他一起「建功立業」去了。在兩次外出遊俠冒險中,鬧了無數的笑話,傻把風車當巨人,把旅店當城堡,把苦役犯當作被迫害的騎士,把皮囊當作巨人的頭顱等等。
  • 堂吉訶德的影響-考研筆記60
    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一——考研筆記60學生李清文 編輯塞萬提斯被後人譽為現代小說之父,他的小說《堂吉訶德》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的最高成就。文藝復興時期的考點比較多,《堂吉訶德》就是其中一個考點。
  • 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中男主手裡拿的書為什麼是《堂吉訶德》
    電影中男主在剛監獄的時候拿了一本書《堂吉訶德》這本書全名是《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德·拉·曼卻》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總共兩部主要描寫堂吉訶德主僕三次遊俠的故事。主人公拉·曼卻地方的一個鄉紳,原名阿倫索·吉哈達,他讀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
  • 1980西班牙經典動畫片《堂吉訶德》39集國語版
    1980西班牙經典動畫片《堂吉訶德》39集國語收藏版 【原文片名】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出bai品年代】1980年 【國別歸屬】西du班牙 【劇集總數】39
  • 張治︱楊絳譯《堂吉訶德》功過申辯
    一處是桑丘引過的諺語,「在絞殺犯家裡,不該提到繩子」,原文作no se ha de mentar la soga en casa del ahorcado,楊絳和董燕生都沒有取消其字面意思,改成「講話不觸人忌諱」這樣的意思或是「當著矮子不說短話」這樣的漢化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