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一部國產動漫《白蛇緣起》橫空出世,雖然沒有後來的哪吒那麼能鬧,但也攬下了將近5億的票房,不能算差。對於像筆者這樣的80後來說,記憶最深的恐怕還是趙雅芝、葉童出演的那一版。只不過《白蛇緣起》這部動畫電影,沒有將目光放到大家耳熟能詳的白娘子許仙的故事,而是他們的前世,對原本的故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那麼說到原本的故事,白蛇的傳說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一)《白蛇傳》的故事名字
《白蛇傳》的傳說源遠流長,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等情節。最初,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到了現代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但一開始其實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故事,直到清朝後期,才大抵出現了《白蛇傳》的名字。
(二)《白蛇傳》的版本
《白蛇傳》原有的故事有很多種版本,有的是只到到白素貞被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產子的情節,還有版本有後來白蛇之子得中狀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歡喜的結局。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並沒有產子祭塔。後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不全),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1926年,上海天一電影公司出品的《義妖白蛇傳》以及1927年《仕林祭塔》。由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后胡蝶扮演白娘子,吳素馨扮演小青。為中國第一部以影視形式出現的《白蛇傳》題材故事,這是可查的最早的白蛇傳影視版本。
(三)許仙還是許宣?
《白蛇:緣起》這部動畫中,主創人員在「白蛇傳」傳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講述白素貞在五百年前與許仙的前身阿宣之間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這裡,男主許宣就是許仙的前世,有些人可能以為許仙許宣有點諧音,所以編劇才這樣寫的。其實不是,白蛇故事的男主角,這個傳說中的人物在明清小說中,均稱之為「許宣」,一直到民國中期,才被「改名」為許仙。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5卷收錄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是最早較完備地記載白蛇傳奇故事的版本之一。書中在介紹男主人公時說到:「話說宋高宗南渡,紹興年間,杭州臨安府過軍橋黑珠巷內,有一個宦家,姓李名仁。見做南廊閣子庫募事官,又與邵太尉管錢糧。家中妻子有一個兄弟許宣,排行小乙。」這位「許宣」在書中又稱「小乙官人」,即是如今家喻戶曉的許仙。清代古吳墨浪子(生平事跡無考)輯的《雷峰怪跡》一文,文字更為凝練,但許宣許小乙的稱呼依然沒有變。
至民國中期,文學作品中的許宣開始成為許仙了。各位應該都記得上中學時,魯迅先生那篇《論雷峰塔的倒掉》,其中說道:「我的祖母曾經常常對我說,白蛇娘娘就被壓在這塔底下!有個叫做許仙的人救了兩條蛇,一青一白,後來白蛇便化作女人來報恩,嫁給許仙了……」建國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崑曲表演藝術家白雲生等都將《雷峰塔》、《白蛇與許仙》等劇目作為自己的代表作。上影廠1980年攝製的京劇電影《白蛇傳》更是家喻戶曉。從此許仙的大名蓋過了「許宣」。
(四)小青是蛇還是魚?
92版《新白娘子傳奇》中,陳美琪飾演的小青靈氣逼人,神採飛揚,讓人記憶深刻。青兒的形象最先出現於明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其名青青,是杭州西湖第三橋下潭內一個千年成精的青魚。白蛇下山遊湖,她變成一個婢女,陪伴白蛇,最後與白蛇一起被法海鎮壓在雷峰塔下。
到了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青兒又成了海島上一個修煉千年而成仙的青蛇。後來到西湖,統率萬餘水族,稱霸一方。白蛇下山後,降伏了青蛇,使之成為自己的婢女,名喚青兒。
她聰明伶俐,勇於助人。她與白素貞名義上雖有主僕之別,實則情同姐妹,安樂與共,患難相扶,真有披肝瀝膽之情。她幫助白素貞與許仙結合。對許仙的動搖與軟弱,她敢於批評、指責;對法海和尚的挑撥、陷害,她敢於挺身而出,與之做不調和的反抗與鬥爭;對白素貞那份勝似親情的友情,義無反顧,成為白素貞同儒、道、釋鬥爭的有力助手。最後,當白素貞被法海鎮於雷峰塔下,她仍不忘卻前情,忍恨舍淚,拜南極仙翁為師。苦苦修煉百年,報仇雪恨,一舉摧毀雷峰塔,救出白素貞,使之與之家人團聚。
清中葉以後,一些劇本又將青兒改變為與白蛇一起在四川峨眉山修煉成仙的青蛇。田漢的京劇劇本和其他許多地方戲劇體《白蛇傳》都遵循這一路子。現代又有《青蛇傳》專寫青兒救白素貞之事。
然而真正的小青其實是一條雄性的大青魚,既不是蛇,更不是美女(應該是美男),是因為了跟從白蛇修煉而化身為女子。記得之前網絡上熱播的《靈魂擺渡》第二季中,就有白素貞的故事,這裡面的青兒就恢復了男兒身。
(五)雷峰的來歷
白蛇故事中,最重要的一個建築物,就是雷峰塔。而雷峰其實就是現在杭州的夕照山。根據宋淳(右加示旁)《臨雷峰塔安志》卷八收錄的《西湖勝跡》稱:「昔郡民雷就之所居,故名雷峰庵。」明朝張岱在《西湖夢尋》中也說「宋有雷就者居之,故名雷峰。」但明《西湖遊覽志》卷三中又補充了一說,稱「雷峰者,南屏之支脈也。穹隆回映,舊名中峰,亦曰回峰,宋有道士徐立之居此,號回峰先生。」該書也引錄了雷峰因雷就居之而得名的說法。
《白蛇傳》這個故事經過了近千年的演變,除了故事情節不斷豐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漸的演變。不同的影視作品,其故事也略有不同,在衍化中產生的這類變化,正是民間文學的一大特徵。多姿多彩、異彩紛呈的藝術作品,也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民間文化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