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儀對「歲差」這一名詞的由來,演變及測算歷史進行了詳細闡釋

2021-01-10 魚兒讀書會擺尾

王貞儀在《德風亭初集》卷五《歲差日至辨疑》一章中對「歲差」這一名詞的由來,演變及測算歷史進行了詳細地闡釋。

古代歷學家通過算數、圖像、測驗之器,對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運行規律進行觀測。歲差這一現象最早是由東晉天文學家虞喜所發現的。《宋史·律曆志》記載:「虞喜云:『堯時冬至日短星昂,今時二十七百餘年,卻乃東壁中,則知每歲漸差之所至矣。』」虞喜在對星空長期進行觀測後,並結合對當時古星圖的分析,發現冬至點的位置略有偏移,並把這一現象解釋為歲差,最終認為冬至點每五十年後退一度。在這之後,祖衝之,劉焯,僧一行等歷學大家也對歲差進行了推算研究,且說法不一。直到元代歷學大家郭守敬認為冬至點每六十六年有八月後退一度。

而王貞儀在考證了回回曆法、西方曆法以及一些當時曆法,結合自身的研究經歷,認為冬至點每七十年後退一度。直到唐僧一行制定《大衍曆》時,給歲差進行了某種意義上說更接近於現代認識的定義。並且王貞儀認為古法中用圭測量日影,並不能得到歲差的數值。史記天官書中有四宮星的記載,其中冬至的位置在西宮鹹池,是大梁的位置,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所聚。

但在冬至之時,卻能看到在南方位置,有星紀之說,故有大旬小旬之分,月與月之間用旬來記數。僧一行認為星辰沒有自己的名稱,連運行之處也沒有名號,太陽可以在周天循環往故。在這一點上,王貞儀卻認為星辰所居之所就是星辰的位置,如果說星辰皆無名,三垣七舍十二次七府三十六宮二十八宿卻都是前人命名的結果,每一顆星辰固然速度遲緩,但在周天之時也有運行,及其所在位置的改變,只不過在當時看來節氣一說以太陽運行位置的偏移來設定。

王貞儀認為赤道在天周中央,黃道則一半在赤道之南,一半在赤道之北,在北邊靠近北極的是星宿的位置,在南邊遠離北極的是斗牛星的位置。並且王貞儀曾嘗試用裡差之法推演,北極的位置隨所處之地而不同,天頂也隨著所在位置不同,晝夜長短節氣遲早都由此而產生。

相關焦點

  • 出身書香世家為王貞儀的學術道路帶來了很好的啟蒙
    書香世家為王貞儀的學術道路帶來了很好的啟蒙,送也是明清時期女性文人成長經歷的共通之處之一。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王貞儀的祖父王者輔在戍所過世。王貞儀同祖母及父親前去吉林奔喪,客居吉林四年的學習及所見所聞是青年王貞儀科技思想形成的重要積澱。
  • 歷史闡釋的限度問題
    張江教授曾以「強制闡釋」(張江,2014年a)來描述這種亂象並予以深刻的分析,所揭露的問題確實是值得注意的。要使歷史研究健康地進行,必須保持歷史闡釋的嚴肅性。為此,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嚴格把握歷史闡釋的限度,即闡釋的合理界限。超過了限度,就會走向強制闡釋。對歷史闡釋的限度問題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說明,正是本文的重點所在。
  • 王貞儀:神秘的清朝女科學家,國內鮮為人知卻登上外國知名刊物
    大家好,這是有趣的文字。前一陣子,是南仁東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日。曾經的吉林省狀元郎,深扎大山,在祖國西南的崇山峻岭間,打開了中國人追問宇宙的「天眼」,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說起天文學,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現代才有的學科,其實這門學問淵源深厚,在清朝就有一位跨時代的女天文學家。
  • 王貞儀兼資文武、六藝旁通,堪稱乾嘉年間一位多才多藝的科學家
    從王貞儀的個人著述中,可以看到王貞儀在科技領域進行研究時的主要研究方向。王貞儀精通星象觀測,通曉歷學疇算,能詩善文,略通醫理。蕭穆曾在《女士德卿傳》中稱讚王貞儀,「兼資文武,六藝旁通,博而能精。」乾隆五十年到嘉慶二年(1785-1797年),王貞儀在17到29歲的十二年間,是其科技成果輩出的時期,著述頗豐。這一階段,王貞儀的主要科技成果由《德風亭初集》14卷(僅存13卷)、《德風亭二集》6卷、《西洋籌算》1卷、《增刪女蒙拾誦》1卷、《重訂策算證論》1卷、《沉痾囈語》1卷、《星象圖釋》2卷、《籌算易知》2卷、《象數窺餘》4卷、《繡帙餘箋》10卷。
  • 「小紅帽」的由來與演變
    但其實這個故事的歷史要悠久得多,有證據表明,《小紅帽》最早的文字版本出現於公元1000年前後,其形式為短寓言詩,是由列日(Liège)的一名教區督學埃格伯特(Egbert)記載下來的。埃格伯特將口耳相傳的幾篇童話故事編成韻文,用來教給小學生們。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位身穿紅衣的小姑娘如何穿過森林,並且奇蹟般地沒有被餓狼吃掉的經歷。
  • 歷史上春節的由來以及演變
    老乞丐搖了搖頭,看著老太太的紅色衣服說:「年害怕紅色和爆竹聲,明天你穿上紅衣,在家門口貼上紅色春聯,年一來,就放鞭炮,可避免災禍.」第二天,年來了,大家便把鞭炮一起點燃,鞭炮的聲音嚇跑了年.以後,人們年年的除夕都放鞭炮,年再也不敢來了.現在,人們放鞭炮,有闢邪,吉祥,保平安,喜慶,招財之意.二在五代後蜀年間有了春聯這個過年必不可少的吉祥物。
  • 「尼尼微城」遺蹟的泥板會將人類歷史重寫?蘇美爾文明有何神秘?
    到現在都是個世紀謎團,我跟大家說一下為什麼這個事情可以顛覆人類歷史?因為天王星和海王星你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這兩顆行星的分別是1781年和1846年在近現代通過觀測才發現測算出這兩顆行星的運轉周期更是近現代的事情。那麼問題就來了6000多年前的蘇美爾人他們是怎麼知道的?而且他們甚至連運行周期都了如指掌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 《絕地求生》竟然是模仿這款遊戲 「吃雞」歷史與由來科普
    【265G原創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目前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一定非「吃雞」莫屬了,那麼關於這款火到爆炸的絕地求生,為什麼能夠受到全世界玩家的追捧呢?歷史上又有哪些遊戲其實是開創了「吃雞」模式的先河呢?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於「吃雞」的歷史!
  • 歷史上著名的「民科」們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法拉第還喜歡做各種實驗,他用廢舊物品製作靜電起電機,進行簡單的化學和物理實驗。法拉第之後許多偉大的發現、發明幾乎都是從實驗裡得到的。歷史上著名的「民科」還有班傑明·富蘭克林、山福德·弗萊明、詹姆斯·瓦特、喬治·史蒂芬森、尼古拉·哥白尼等等。下面再補充一例中國歷史上一位罕為人知的偉大」民科「。
  • 水陸法會的由來與演變
    它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中經唐代密教的充實發展,又經宋、元、明代的演變、成熟,一直流傳至今日,並得以繼續發展,勢頭不減。水陸法會的緣起梁武帝非常崇信佛教。一天夜裡,他夢見一位神僧來訪。這位神僧對他建議說:「六道裡的眾生,受苦無量,何不作水陸(大齋)普濟群靈?」
  • 皇宮椅、太師椅、交椅、圈椅的由來和歷史
    ▲皇宮椅 皇宮椅的由來 「皇宮椅」又名皇宮寶座,是皇帝專用御製。 在製作工藝上進行創新和發展,融入了現代人的審美以及時尚潮流。 皇宮椅最早以交椅的形式出現,也叫胡床,是古代遊牧民族的用具。 後來交椅發展成圈椅,圈椅採用四足,以木板作椅面,椅面以上保留交椅的形態,一般成對擺放。
  • 「炮」在中國象棋歷史中的演變
    早在上世紀的1956年,當時的國家體委就將象棋列入了體育競技項目,使象棋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更由此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我國老一輩和年輕的象棋工作者,無數的愛好者們為使象棋藝術儘快的走向世界,無不為其進行了嘔心瀝血的努力。 象棋的進一步的發展,是和其競技性與藝術性並存統一的,古今多少棋手為之痴迷。進入二十一世紀,古老的象棋藝術更得到了飛速發展的廣闊空間。
  • 「既含睇兮又宜笑」:從繪畫角度闡釋《九歌山鬼》由神到人的演變
    本文以李公麟、趙孟、張渥、陳洪綬《九歌圖》中的《山鬼》和徐悲鴻的《山鬼》作為研究對象,從繪畫角度闡釋山鬼形象從神到人的歷史演變趨勢。一、山鬼最初的形象:哀婉柔媚,「被薜荔兮帶女蘿」的騎豹女神宋萬鳴在《屈原〈九歌·山鬼〉詩畫互文關係史考論》中將「山鬼」形象概為精怪說、人鬼說和山神說,但未能就其主要形象作出由詩到畫的完美解釋。
  • 闡釋邏輯的詮與闡法則
    其基本屬性與特徵為闡釋的確定性、開放性、收斂性、融貫性及可接受性。這裡有兩個重要問題需要追問:一是闡釋有普遍的邏輯嗎?二是闡釋的邏輯就是這五個基本屬性與特徵嗎?筆者認為,闡釋有邏輯,而且在闡釋內部有著更本質與普遍的法則決定著闡釋的邏輯。本文將通過對思想史與科學史的反思就此問題進行闡發。
  • 歷史社會學的構成性難題:由來、演化與趨勢
    因此,本文餘下內容圍繞歷史社會學的構成性難題,分為由來、演化與當前表現三部分,闡釋歷史研究根本屬性的由來及其成就歷史社會學的構成性難題;進一步展示構成性難題在美國歷史社會學的學術傳統如何推動自我更新;這些構成性難題如何分化當前美國歷史社會學的前沿趨勢。
  • 歷史名詞介紹:伽倻
    在朝鮮半島的歷史上有一個名詞,叫做伽倻。也稱作稱加耶或伽耶。它是一個國家聯盟,是從位於朝鮮半島南部洛東江流域發展起來的。伽倻的歷史從公元42年開始,至公元562年結束。由由弁韓發展起來的一個國家聯盟,由許多小的城邦組成。伽倻後被朝鮮半島三國之一的新羅所吸收。
  • 訪談︱聶長順:「封建」「革命」等譯名演變是文化變局的產物
    相信已經出版的結項報告《近代術語的生成演變與中西日文化互動研究》也是對概念史研究有所貢獻的一部大書。《近代術語的生成、演變與中西日文化互動研究》澎湃新聞:近些年歷史文化語義學、概念史、觀念史等研究受到很多學家關注,可是這些名詞在使用上似乎有些混亂,導致部分讀者對這些名詞之間的關係和區別認知模糊,您能否幫大家釐清一下?
  • 世界上各個國家名稱的歷史由來
    山西運城,古稱河東,中國第一把火點燃的地方,禹鑿龍門,后稷稼穡,螺母養蠶,舜耕歷山,均源於此 「中國」一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