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法會的由來與演變

2021-01-08 佛教在線


資料圖

水陸法會,又稱為水陸道場、水陸會、悲寂會、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等,是中國佛教法事中規模最大的儀式。它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中經唐代密教的充實發展,又經宋、元、明代的演變、成熟,一直流傳至今日,並得以繼續發展,勢頭不減。

水陸法會的緣起

梁武帝非常崇信佛教。一天夜裡,他夢見一位神僧來訪。這位神僧對他建議說:「六道裡的眾生,受苦無量,何不作水陸(大齋)普濟群靈?」

夢醒以後,梁武帝將自己的夢境告訴朝內的群臣,大臣們面面相覷,沒有人能懂得夢境的含義。這時候,寶誌禪師上奏道,夢境必有緣由,勸武帝廣尋群經,以求答案。於是,梁武帝當即令人將各種佛教經典請到法華殿上來,自己親自和寶誌禪師一起早晚閱覽。直到幾日後,當閱及「阿難遇面然鬼王」的典故之際,他倆這才恍然大悟。典故裡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某日,佛陀的侍者阿難在林間宴坐時,忽而遇見一位渾身皮包骨頭、腹大如鼓的鬼王,來到他的面前。

阿難問:「你是誰?為什麼來這裡?」

鬼王回答說:「我叫面然,特來告訴你:三天之後,你也將墮落餓鬼道,和我一樣痛苦。」

阿難焦急地問:「那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這樣的果報呢?」

鬼王告訴阿難:「如果你能在明天布施百千個餓鬼及百千個婆羅門仙,各施一斛飲食,並供養佛、法、僧三寶,仗此功德,既可增長壽命,亦可避免此果報。」

阿難出定後,內心驚恐不已,急急忙忙向佛陀報告。

於是,釋迦佛便教阿難修習《陀羅尼施食法》,使得被加持過的食物成為法供養,這樣既可上供佛、法、僧三寶,又能平等下施餓鬼等眾生。食物經觀想修法後,由少量轉為無邊無量,施食給所有的鬼道眾生,消除眾鬼的惡業痛苦,使之捨去鬼身,生於天上。阿難也因此獲得救拔,脫離了墮落惡趣的果報。

得此緣由後,梁武帝即與寶詁禪師一起以《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陀羅尼》施食法為核心,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製成了水陸儀文。

於是,當時農曆的二月十五日,在今天的鎮江金山寺,舉行了中國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次水陸法會。梁武帝親臨地席,令著名的僧佑律師宣讀儀文。年代約在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一說在天監七年(公元508年)。自是,水陸法會就在國內流傳開來,並發展成為佛教寺院裡最為隆重的佛事活動。

梁武帝之後,水陸儀文由於經歷周、隋戰亂而逐漸失傳。直到唐高宗鹹亨年間(公元670年至673年),長安法海寺的英禪師在夢中得到異人指點,醒後在大覺寺內的一位僧人義濟那裡,得到了梁武帝的水陸儀文原本,遂再興法會於山北寺。從此,水陸法會又得以重新風行海內。至宋代,水陸法會尤其流行,幾乎遍及全國,特別成為戰爭以後朝野舉行的一種超度儀式。也許是佛教各界人士的極力提倡與大肆宣傳,水陸法會在兩宋時代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待到元朝,在朝廷的大力扶持下,水陸法會的規模更是盛大空前。

明代伊始,因開國皇帝朱元璋為沙門出身,他登基後,以朝廷之力極力弘揚佛法。對於水陸法會來說,不僅製作規模空前,而且相關的儀軌也予以定型下來。清代高僧儀潤又依據襪宏之意,詳述水陸法會的作法與規則,撰成《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儀軌會本》六卷,成為流傳至今「打水陸」的通用版本,簡稱《水陸儀軌會本》,共四冊。內容包括壇場布置、形象配列、法器供物、法事進行等,相當全面,非常實用,因而一直流傳下來。

20世紀以來,《水陸儀軌》本子雖無更新或補充,但在實際施行中(尤其是超度亡靈的類別)卻推陳出新,形成了現在流行的「水陸空大法會」。藉以超度水陸之外因空難而喪命的孤魂野鬼,使之脫離輪迴之苦。

水陸法會的壇場

現行水陸法會壇場的布置、念誦經典及人數、牌軸的規定、進行的程序和法事所用的時間等項內容,依據《雞園水陸通論》所說,介紹如下:

壇場分為內壇和外壇。法事以內壇為主。內壇正中懸掛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三聖像,下置供桌,羅列香花、燈燭、果品、供物,力求莊嚴。供桌前安置四張長方臺成四邊形,臺上分置銅磬、鬥鼓、鐃鈸即儀軌等,分別為主法、正表、副表、齋主四人所用。四周圍以布幔,將內壇分隔成三間。布幔兩側分別懸掛上堂、下堂各十幅水陸畫像(此乃《水陸儀軌》卷二《普說水陸緣起》在舊制上下堂八幅基礎上增訂而成)。其上堂十幅為:十方常住一切諸佛、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十方常住一切諸菩薩僧等;其下堂十幅為:十方法界、四空四禪、六欲天、天曹聖眾、五嶽四瀆福德諸神等。上堂畫像的下方列插牌竿,詳細記錄每位聖凡的名稱。牌上還畫有寶蓋,下面繪著蓮花,中間用黃紙連接;而下堂則用紅紙,以示區別。

外壇佛事七日,共設大、小六個壇場:

(1)大壇二十四人,預前一日,專門禮拜《梁皇寶懺》。第一日至四日,每日各拜兩卷半,第五日誦《金剛經》各五卷,第六日誦《藥師經》各五卷,第七日誦《梵網經》下卷(即《心地晶》各二卷)。

(2)諸經壇七人,念誦諸部經典:第一日各誦《無量壽經》三部,第二日誦《無量壽經》一部、《觀無量壽經》四卷,第三、第四日,各誦《金光明經》一部半,第五日誦《金光明經》一部,第六日誦《圓覺經》三部,第七日誦《圓覺經》一部。

(3)法華壇七人,專誦《妙法蓮華經》;第一、第二日,每日各誦五卷,第三日至第六日,每日各誦經四卷,第七日二卷。

(4)楞嚴壇六人,誦《楞嚴經》;第一日各誦經七卷,第二日至第六日,每日各誦經六卷,第七日三卷。

(5)淨土壇七人,統一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七日。

(6)華嚴壇二人,靜閱《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七日。

另外,設立瑜伽壇,又稱為施食壇,乃為夜間「放焰口」所用,人數從各壇臨時調用。除此之外,還設有外監壇一人,負責巡視各壇口情況。外壇由總計四十八人組成。

內、外壇的法事內容,一般在七晝夜之間(內壇也有從第三日開始,僅五日者),主要有結界灑淨、遣使發符、請上堂、供上堂、請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聖等事項。其中上堂三寶十位聖賢,奉請於午前;下堂聖凡十位神靈,則須召請於初夜時分。其先後次第如下:

(1)結界法事,是指從水陸首日三更天開始,先在外壇灑淨;四更天於內壇結界。

(2)發符懸幡,指在首日五更天時,派遣使者建幡,即將書有「修建法界聖凡水陸(空)普度大齋勝會功德寶幡」,高懸於大雄寶殿左前方的剎竿上。

(3)請上堂,在次日的四更天,請參與內壇的高僧上堂,五更天奉浴。

(4)供上堂,是指第三日四更天供養上堂,五更天請赦。午時齋僧。

(5)請下堂,指第四日三更天,請下堂高僧,四更天奉浴,五更天說戒。

(6)供下堂,指的是第五日四更天,誦《信心銘》文,五更天時,供養下堂高僧,午時齋僧。

(7)放生,指第六日四更天,主法高僧親祝上、下堂眾僧,午前舉行放生儀式。

(8)供僧及送聖,是指第七日五更天,普供上、下堂眾僧,午時齋僧,未時迎請上下堂至外壇,申時送聖。

至此,水陸法會即告圓滿。法會期間,從首日開始,每夜在瑜伽壇各放一臺「焰口」,至第六日夜間,則放五方焰口,所有內、外壇僧眾均參與法會,是為水陸法會儀式的高潮階段,最為精彩。末後,隨著送聖儀式的舉行,大眾盛裝出席,幢幡雲集,香菸繚繞,象徵著整臺水陸法會走向尾聲。(文:靜華、佛教在線編輯組整理)

相關焦點

  • 佛教最隆重的超度法會——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也稱為「水陸道場",是我國漢傳佛教界最為盛大隆重的法會。水陸法會自梁武帝蕭衍首開,一直延綿至今,在全國各地有條件的寺院均有舉辦。由於這一法會的殊勝,每場法會都有為數眾多的參與者,盛況空前。
  • 金山:水陸法會的發源地
    文/張大華金山寺是水陸法會的發源地,從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在金山寺啟建水陸法會開始,經過隋、唐、宋、元、明、清、民國、當代的傳承,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2014年11月,金山寺水陸法會音樂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水陸法會,全稱十方法界四聖六凡冥陽兩利水陸普渡大齋法會。也叫水陸會、水陸齋、水陸道場、悲濟會等。它是佛教中國化過程中形成的綜合性大型法會,分超度、消災兩部分,能為死者超度、為生者祈福。佛教史書記載,水陸法會的創立發起者是南朝梁武帝。
  • 明代至今的水陸法會
    明初自洪武元年至五年(1368—1372年),相繼於南京蔣山修設水陸法會,其中以洪武五年正月所修法會規模最大,參加僧眾達千人。
  • 佛教水陸法會為何有如此大的功德福報?
    水陸法會是佛教所有法會中規模最大、功德最殊勝的法會之一,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一般歷時七晝夜,多則四十九天,被稱為「法會之王」。水陸法會為什麼這麼隆重和殊勝呢?什麼人適合來參加水陸法會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走近佛門裡的「水陸法會」,一起感受水陸法會帶給我們的視覺和心靈盛宴。
  • 水陸法會在五臺山如期舉行,那麼到底什麼是水陸法會?
    一時間只要依照這套水陸儀文舉行法會,往往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感應靈異,水陸法會從此就開始盛行開來。這是水陸法會教起之始,也是阿難尊者施食利生的升華。法會通用清代儀潤《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齊盛會儀軌會本》。水陸法會,第一是對先亡者(祖先等)幽靈所作的追善菩提;第二是將此功德回向到施主自身,希望自己及家屬得以增福延壽;第三是救濟六道眾生普超三界。
  • 廣東六祖寺蛇年水陸法會灑淨儀式現場
    廣東六祖寺蛇年水陸法會灑淨儀式現場(/10) 2013-04-08 08:39 0人參與 0條評論 2013年4月6日,廣東四會六祖寺在大雄寶殿舉行了為期七天的蛇年水陸法會灑淨儀式
  • 水陸法會要幾天?參加水陸法會有什麼功德?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略稱為「水陸會」,又稱為「水陸道場」、「悲濟會」,是漢傳佛教的一種修持法,也是漢傳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會。水陸法會需要七天七夜,以功德圓滿。水陸法會以上供十方諸佛、聖賢,無遮普施齋食為基礎,救拔諸六道眾生,並廣設壇場,使與會眾生得以其因緣與根器,至各壇聽經聞法。故在法會中所供養、救度的眾生,範圍相當廣泛,因此集合了消災、普度、上供、下施諸多不可思議殊勝功德。那麼,參加水陸法會到底有什麼功德呢?不妨看看下面的對話,就一目了然了!參加水陸法會有什麼功德?
  • 唐太宗做水陸法會的目的,不是為了弘揚佛法,也不是為了普度眾生
    水陸法會水陸法會是個什麼會?水陸法會,西遊記劇照以前所行的種種惡,逼父殺兄,蕩平六十四處煙塵,剿滅七十二處草寇,南徵北戰,殺人無數,這些無數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也就不再追究責任。辦了這個水陸法會,可以以身作則,帶頭行善,勸化全天下的人都來行善,不要作惡。得人心者得天下,受子民愛戴的君王,江山才能坐得穩、坐得長。
  • 南普陀寺舉行無遮水陸法會 不收門票信眾零距離親近
    南普陀寺舉行無遮水陸法會水陸法會期間,任何人都能來參加。南普陀寺不收門票、香火免費、經書贈送,法會不設門檻。(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南普陀寺)南普陀寺將於12月2日至8日,(農曆十月十五至廿一)啟建丁酉年無遮水陸法會,法會敦請南普陀寺方丈則悟大和尚主法,禮請廣慈長老為法會總顧問。道場即將開啟,當需內外淨潔,行止有禁。12月1日下午2時,南普陀寺舉行燻壇灑淨儀式,恭請則悟大和尚主法,領眾繞寺一匝,灑淨大壇、法華壇、楞嚴壇、諸經壇、淨土壇、華嚴壇、延壽壇。
  • 7天的一場水陸法會,參與者能否得到救贖,信眾如何求得解脫?
    大概每年年終,上海玉佛禪寺都要舉行一場規模宏大的水陸法會。令人沒想到的是,在上海這座堪稱中國最繁華、最現代的大都市裡,這樣一項傳承千年的一個傳統佛事活動,居然吸引了成千上萬信眾的參與。平日裡,他們可能是陸家嘴行色匆匆的白領,又或者是商場上成功的新富階層。
  • 2020年章華寺及下院水陸法會;利川白雲寺佛七法會法訊時間公告
    為祈禱世界和平,人民安樂,風調雨順;成就佛子道業,護持眾生法身慧命,讓眾生真正離苦得樂,章華寺方丈釋心繼大和尚率兩序大眾2020年舉辦十一堂水陸法會,法會時間安排如下:第一堂: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第二堂:二月初九至二月十五第三堂:三月初九至三月十五第四堂:四月初九至四月十五第五堂:
  • 煙臺峆㠠寺第六屆藥師如來水陸法會通啟
    法會特點水陸法會,略稱水陸會,又稱水陸道場,悲濟會等,是中國佛教經懺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種。印光大師在《水陸儀軌》的序文指出水陸法會的功德說:水陸之利益非言所宣,當人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先亡鹹生淨土,所求無不遂意,並令歷劫怨親,法界含識,同沐三寶恩光,共結菩提緣種。惟願十方善信,輾轉相告,共襄盛舉,增隆海會。發心貴乎真誠,功德不分大小,隨喜亦得無量福德。
  • 「小紅帽」的由來與演變
    您可以隨時通過當地郵局訂閱,也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進入訂閱頁面:郵發代號:1-201國內統一刊號:CN11-0160原標題:《「小紅帽」的由來與演變》閱讀原文
  • 聊一聊中國佛教最隆重的一種法事-「水陸法會」
    由此可知,在南北朝時期「水陸法會」就已出現了,且其最早修設地是在鎮江的金山寺。水陸法會在我國宋代的南方地區曾經十分流行。北宋元豐七、八年間(1084—1085),佛印禪師住持金山寺時,有海賈到寺設水陸法會,佛印親自主持,其場面蔚為壯觀,遂以「金山水陸」馳名。水陸法事分內、外壇,法事以內壇為主,設主法、正表、副表各一人。
  • 燃燈古佛道場重慶金佛寺啟建2019年第五屆水陸法會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李保華)2019年8月3日,重慶南川金佛山燃燈古佛道場金佛寺啟建為期七天的水陸法會,祈願法界清淨、正法廣弘、眾生普度、國泰民安、世界和平,並祈祝現前行願大眾並一切有情健康平安,身心安樂,修行如意,道業吉祥,覺行圓滿。8月3日下午4時30分,重慶金佛寺2019年第五屆水陸法會舉行開壇灑淨儀式。
  • 無遮水陸,感恩有你 水陸法會義工剪影
    水陸法會全程共八天七夜,分為內壇佛事與外壇佛事。外壇共有七個壇場,大壇、華嚴壇、延壽壇、楞嚴壇、淨土壇、法華壇、諸經壇。 水陸法會期間,菩提組的義工不僅要負責法會期間內壇法師、內壇功德主以及所有義工的餐食,還要負責法師的宵夜及點心。
  • 法鼓山水陸法會數千人共修祈福
    法鼓山水陸法會數千人共修祈福連續參加11年、來自臺中的張瓊莉,今天特地帶同事前來共修,她表示水陸法會壇壇都是好壇,不僅冥陽兩利,參加法會共修與聆聽法師開示,都可以安定自己的身心;尤其法會的前行教育很成功,先引領民眾認識水陸法會的意義、參加的心態,再從法會共修中體驗學習。
  • 王貞儀對「歲差」這一名詞的由來,演變及測算歷史進行了詳細闡釋
    王貞儀在《德風亭初集》卷五《歲差日至辨疑》一章中對「歲差」這一名詞的由來,演變及測算歷史進行了詳細地闡釋。古代歷學家通過算數、圖像、測驗之器,對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運行規律進行觀測。歲差這一現象最早是由東晉天文學家虞喜所發現的。
  • 從「水陸」中知福德與功德:南普陀寺水陸法會講座
    2016年11月15日,南普陀寺丙申年水陸法會進入第二天,禮請南普陀寺書記、閩南佛學院副教務長照願法師為眾善信作《福德與功德的差異》佛法講座。
  • 己亥年南普陀寺無遮水陸法會施放五大士圓滿焰口
    水陸法會期間,每日施放五大士焰口 晚6時,寺內燈火輝煌,光耀三界 大雄寶殿內,法器和鳴,梵唱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