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昨日數碼圈預示著要有大事發生,放大鏡提前好久就抱著手機準備吃瓜,但直到晚些時候,才發布楊拓加入了小米,一時之間無比的失望,如今只有羅永浩收購蘋果和羅永浩加入小米或者華為,才能讓我們興奮一下!但不得不說,小米如今確實網絡了以前很多智慧型手機圈的大拿,甚至曾經他們和小米還都是敵人,隔空對壘過,所以天道好輪迴,做人要留一面,日後還得見。那麼楊拓此時加入,對於小米意味著什麼?
楊拓:P7的君子如蘭、P8的似水流年到Mate 7的爵士人生,魅族Pro7雙瞳如小窗,佳景觀歷歷!
翻開楊拓的個人簡歷,不可為不輝煌,大廠的業績背書,的確是有兩把刷子的!而且從最近十年的經歷來看,華為如今的商務風格,以及P系列Mate系列的稜角分明,這背後都有著楊拓的操盤,華為P系列的潮流發展初期,也離不開楊拓所做的精準定位和營銷,時隔多年,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些營銷的文案和定位,一定會覺得頗有些油膩以及故作態勢,但放在當年,號召力絕不亞於如今的機皇!
產品的本質其實也是品牌,也是故事,從世界五百強企業來看,尤其是歐美500強包括奢侈品牌,最擅長的恰恰是包裝,講故事,立標籤,以文化來吸引消費者,這幾乎已經不能算是銷售與購買,而是對於品牌文化理念的認知相同,楊拓至少在華為期間,為其商務以及潮流有逼格的品牌定位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說其一手促成了也不為過!
也正是看重楊拓的品牌營銷能力,魅族拋來了橄欖枝,在黃章的認知裡,魅族天然自帶的小而美的定位,是能夠讓楊拓大幹一場,有著諸多發揮的空間,但沒有想到,楊拓在魅族Pro7的「雙瞳如小窗,佳景觀歷歷!」竟然成為絕唱,也和Pro7一起成為了行業裡的笑話,這個笑話的起源在於,當智慧型手機高速發展,用戶的閱歷也隨之直線上升,楊拓居然還停留在上個時代的搔首弄姿,故弄玄虛。
當然,魅族Pro7的失敗很多源於自身,但楊拓的營銷也並非全無責任,於是楊拓也從魅族離職!
小米為什麼需要楊拓?
在拋出這個問題之前,大眾對於小米的印象無非是「性價比,廉價,屌絲,組裝」這樣又低端又low的印象,即便小米已經在自己的系列中推出了包括MIX,NOTE以及探索型Alpha這樣的產品,卻仍然很難改變固有的印象,這也是中國企業中國品牌的通病,在早期為了活下去或者賺快錢,以低廉的價格帶來質量很一般的產品,等到了市場規模足夠大的時間節點,想要再去品牌升級,這絕非一年兩年所能改變的嗎,國產汽車也正在面臨這個嚴重的問題,比亞迪電池技術如此強勢,但在絕大多數人眼中,超過20萬比亞迪你憑什麼呢?
小米也是如此,平心而論,小米10系列的用料做工以及質感,售價整體提升了1000元左右其實無可厚非,但就是固有印象太根深蒂固,導致消費者首先會在心裡盤算,小米值不值這個價!當品牌的溢價能力需要用戶在內心衡量的時候,那說明這已經成為制約品牌發展的最大障礙,所以如今,小米10系列似乎是整個行業的對比標杆產品,但卻面臨著銷量上的困境,也面臨著品牌升級的第一大難關!
有的時候,銷量和產品力是不成正比的,羅永浩在直播中推出4G版的半價iPhone,引起用戶的蜂擁而至,這本身就說明了品牌影響力的問題,直到今天,5G已經正式發展的第二年,蘋果推出的仍然是4G產品,這就是品牌的力量,即便偏執,用戶也心甘情願為其買單,對於小米而言,無比的渴望有著這樣的影響力,而雷軍不會不清楚這背後的邏輯!
在魅族Pro7的營銷上,我們已經說過楊拓的營銷套路太過於陳舊,也並不符合目前潮流趨勢,但並不能全盤否認楊拓在產品包裝上的能力,小米如今需要快速的擺脫那些不堪入目的詞彙,恰恰像舒淇一樣,要把曾經脫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回來,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故弄玄虛還是矯揉造作,也比目前小米麵臨的窘境要強太多!
但小米的根本性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誠然,楊拓加入小米之後,短期之內的營銷風格會有很大的轉變,我們也不會再看到,小米華為兩方高管的赤膊上陣,口沫橫飛的吐槽和諷刺,這樣不體面的戰鬥的確可以偃旗息鼓了,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種轉變會立竿見影,但本質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不出意外的話,小米未來五年之內的主要市場仍然以國內為主,印度的經濟制約就限制了小米在印度幾乎只能靠廉價產品來走量,所以國內用戶的主流態度代表了小米要去努力的方向,從場外因素的影響之下,國內用戶對於自主研發,獨家技術等推崇備至,小米在這一方面邁出過一步,但也僅此一步就淺嘗輒止,想要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偏見,就勢必要從核心技術入手,也只有澎湃晶片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一再呼籲用戶要理性看待產品,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之下,任何人都無法獨善其身,但在最新的華為智慧電視之中,多種核心晶片都是華為獨家研發,連行業內幾乎無法繞開的德州儀器,華為也有解決方案,未來一兩年之內就有可能徹底甩開德州儀器的限制,這就無形之中給予小米更大的壓力,況且,我們一再要求用戶以理智的態度看問題,選擇產品,但喜歡這種東西,本身就是主觀不理智的,用戶的喜好也並不見得都來源於冰冷的參數,性能的跑分!
如果小米能夠真正狠下心來逼自己一把,未來的智能家居體系以及物聯網時代必然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