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說
10月23日,電影《金剛川》公映,這部大製作影片在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大背景下上映,顯得彌足珍貴且正逢其時。
「管虎+郭帆+路陽」的導演陣容,還有「吳京+張譯+鄧超」的演員大咖,《金剛川》堪稱今年國慶檔之後最重磅電影。電影選取了一場戰役中的一次戰鬥展開講述,通過不同視角描述了慘烈的戰爭場面,還有小人物的情感引共鳴,展現了強烈的家國情懷。
小切口展現「不斷之橋」
《金剛川》故事切入口小,選取了「金城戰役」中的一次戰鬥,圍繞著敵軍飛機轟炸和我軍地面高射炮的反擊展開。金剛川是金城戰役中志願軍到達前線的必經之橋,敵人為了破壞這條運輸線,空中轟炸、地面炮火接連不斷,而志願軍凌晨5點前必須全部過橋,為了在指定時間到達前線,無論橋面怎樣被炸毀,工兵連都要全力保證修好,如果工兵連倒下,鄧超率領的連就得頂上去。
電影《金剛川》是導演管虎最擅長的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表現方式,主要以「戰爭中的士兵」視角來呈現這場戰鬥。影片展現的抗美援朝戰場可謂真實慘烈,而兩個渾身偽裝的戰士露出臉孔觀察敵情,隨後一聲令下,身邊一萬多名設伏戰士齊齊動作的場面,同樣震撼人心。
影片第四章戰爭畫面更加恢宏,使情感再次升華,敵軍使用燃燒彈炸橋,硝煙過後,目之所及全部黑成焦炭。戰爭場面的殘酷在《金剛川》中多次展現且毫不遮掩電影中的多種方言、玉米的傳遞、彈藥的爭搶、背景音樂的選用等,都非常生動可圈可點。
四大章節三方視角
《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拍攝,在故事呈現上,影片分為四段章節,用三種不同的視角講述同一個故事,造橋的步兵、炸橋的敵軍以及護橋的炮兵,圍繞一座橋,在多處呼應的敘事脈絡中,讓觀眾沉浸在這場戰鬥,逐步將情緒推到高點。
過橋,護橋,炸橋,修橋是影片的四個敘事章節,步兵、炮兵、敵軍是影片展現的三大視角。在步兵視角中展現炸彈、榴彈、燃燒彈,還有不斷被敵軍炸毀的橋,一次又一次被工兵頂上去修好,令觀眾動容。
《金剛川》展現了橋體7炸7修的過程,敵軍飛機下方早已屍橫遍野,而那座橋卻永遠炸不斷,讓美軍飛行員的臉上流露出驚訝和疑惑。用敵軍的視角,以人性為切入口,是《金剛川》一次嘗試。
炮兵視角是全片描述最多且最感人的部分,彈藥匱乏的炮兵們要想打中靈活狡詐的敵方飛機,唯一的辦法就是將自己暴露,成為敵機的靶子同歸於盡。為了保證大部隊順利過橋,炮兵們點燃高射炮周圍的火把,吸引火力,這種孤注一擲的劇情成為全篇淚點所在。
小人物與家國情
張譯在《八佰》中老謀深算的「老算盤」還讓人記憶猶新,此次在《金剛川》中,他扮演的高炮排長張飛又承包了全片最大淚點。從謹慎小心,到影片最後一邊腳蹬踏板連續發炮高喊「你莫跑,做個了斷吧」,又接著唱起「長坂坡前救趙雲,喝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的京劇,張譯飾演的張飛的壓軸表演,成了角色的升華,傳遞出一種豁出命的冷靜勇敢,瞬間讓人淚目。
吳京扮演的高炮班長關磊既有果斷的動作和兇狠的眼神殺,也能用跑調的曲子和張飛反覆打趣,一副油嘴滑舌的貧樣,展現出角色的豐富層次感。該片中,張譯與吳京的對手戲,更是一大亮點,他和張飛的關係,在開篇因為上級的安排發生了變化,張飛是關磊的徒弟,從骨子裡他不敢向對方發號施令,可當關磊不聽他的安排,張飛又搬出「官大一級」的架勢,倆人鬥嘴擰巴又互相照應的狀態,加大了人物之間的張力。
鄧超扮演的步兵連長高福來,用一口純正的江西話,在影片嚴肅的氛圍中還給觀眾留下一絲輕鬆的餘味。還有李九霄扮演的步兵班長劉浩、魏晨扮演的工兵連長閆瑞,片中的人物角色操著各自家鄉的口音,在戰場中展現著全然不同的性格,《金剛川》用多方視角刻畫出戰爭中的士兵群像。
《金剛川》戰爭場面的最後一個鏡頭,從金剛川的戰場切至現代,一束陽光灑在鋼筋水泥鑄成的橋梁,緊接著以三維立體穿插,展現當時抗美援朝戰場的雕塑形象,建立起觀眾在歷史戰爭與現代生活的連結和共情。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