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張譯結局是什麼
《金剛川》的故事非常簡單,我軍大部隊一個師要趕往參加金城戰役,趕上了就是美軍的地獄,趕不上我軍極有可能失利。可攔在我軍前面的是金剛川,那裡暗流湧動,不可能武裝泅渡。
因此工兵連要先搭好橋,大部隊才能通過。人家美國人也不傻,出動了各種手段炸橋
他們反覆炸,我們反覆修
就是這個反覆,加上電影是從過橋部隊視角,美軍飛行員視角和保護修橋的高炮手三個視角來講這個故事。因此觀眾可以看到有些主角反覆犧牲,很多鏡頭也是重複。一些觀眾甚至到了結尾才發現是故事講了三遍。很多他們眼裡的漏洞只是不同視角的鏡頭罷了
這樣的劇情處理讓電影前期其實有點悶,加上抗美援朝打的實在艱苦。我們沒有制空權,能夠的上美軍飛機的只有兩門高射炮。
一直在挨打,確實不夠燃。只有我們的喀秋莎滑過天空把美軍炮兵陣地炸上天那一段才算讓觀眾解氣
如此反覆的講同一段時間發生的事,加上劇情就是炸和修,自然讓觀眾產生了疲勞感,會懷疑難道整部電影就是這麼重複嗎?
這對於不經常看電影的普通觀眾很不友好,對於那些所謂的專業影迷和文藝青年來說,這種拍攝手法好萊塢用就是高級,我們國產片用就是完成度低,糊弄人
甚至還有人質疑片尾的人橋過於煽情,不符合常理。片中已經解釋了,美軍的轟炸機已經放完了炸彈,我軍大部分已經快速通過,美軍自然沒有必要在轟炸了。
電影中最大的漏洞已經是那個美國飛行員的牛仔帽,如此飛行速度下還戴的穩穩的,確實厲害
《金剛川》結尾挽救整部電影,吳京甘做綠葉,張譯演技實在牛
如果說《金剛川》就是這麼簡單的重複,那這部電影確實一般。但幸好電影給了一個極佳的結尾。
吳京和張譯主演的高炮連戲份,是三段故事中戲份最重時間最長的
吳京演的是高炮關連長,因為在戰場抽菸變成了關班長。張譯飾演的張飛是關班長的徒弟,但現在是關班長上級張排長
兩人之間的鬥嘴是電影難得的輕鬆點,但鬥嘴有多輕鬆,觀眾最後哭的就有多慘
為了護橋,關班長的暴露炮位被前來復仇的美國飛行員炸飛。張譯拿起平常和師傅聯繫的哨子,吹啊吹,悽厲的哨音傳遍戰場,可遲遲沒有得到回應
這是一個長鏡頭,張譯從自己的隱藏炮位走到吳京的炮位,看到的是被飛機打出血塊的戰友。張譯的眼睛真的有神,演出了那種複雜到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情緒
氣氛在那時走向了悲憤。當美國飛機再度來襲時。
張飛知道這是衝著他來的,美國飛行員想要報仇,張飛也要報仇。張飛讓戰友點燃火堆。一句來吧!飛機和高射炮對射。張飛的炮位瞬間成了修羅場
美國飛行員得意洋洋的向上級報告,我們的高射炮全完了。美軍出動了號稱超級空中堡壘的B29轟炸機
可美國飛行員被一炮轟了下來
原來張飛沒死,雖然被失去了一條腿和一條胳膊。
當張飛滿身血汙,用樹枝站立,身上掛著炮彈走向炮位時。張飛的眼睛在發亮!觀眾真的看到了天神下凡!這是全片的高潮,這是張譯的獨角戲。這10來分鐘的戲份全中國真的沒有幾個演員能做到!
對於這個42歲,長得平凡,從龍套配角演起的演員來說,《金剛川》絕對是巔峰演技作品
正是關班長和張飛的犧牲,讓電影之前的重複變成了一種感動。原來我們是這麼難,原來當時的美軍是這麼強!但我們依然勝利了
被張譯演技深深折服
小時候看《士兵突擊》只記得許三多,大學時某天想重溫看一下完整劇情,結果目光全在史今身上了,看到他被退役那段難過的我消沉了好多天,然後後面的就直接快進了。多天之後我打開了《我的團長我的團》,從頭瘸到尾的煩了讓我又消沉了很久。然後是《紅海行動》,電影正片結局還行,可氣就氣在我去官博找花絮,看到了另一個版本的結局。
張譯在《攀登者》裡面演的那個副隊長偏執古怪和剛愎自用簡直讓人討厭得不行,刻畫角色都很入木三分了,我和我的祖國那個片段也是經典,《雞毛飛上天》也好看。張譯很厲害,我看過的他每一個角色,都給了我致命一擊。
看完了《金剛川》被裡面張譯演技驚到了,尤其是裡面他飾演的張飛和飛機對峙時的一段戲,用震撼人心來形容不為過。怎麼說呢,我預料到張飛會死,但是我沒想到是這麼複雜的死法:先被炸掉近半個身體,然後頑強地拄個拐穿越一片玉米地,然後被燃燒彈直接火化。印象中這不是張譯第一次因為演技上熱搜了,看來好演員的共情能力和人物塑造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