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金剛川》正式上映,第一波觀眾的觀影評價已經出爐。
三個一流的導演,加上數位百億影帝,這部被稱為「王炸」組合的作品,到底水準如何,值不得看呢?
納蘭翻了下豆瓣的影評,五條排在前面的短評,一個1星評價,兩個4星評價,兩個5星評價。
而10條排在前面的長評,只有一個5星評價,兩個4星評價。剩下的,均是2星或者沒有評價。
到底是好是壞?褒貶不一。
作為一名普通觀眾,下面我將本著不劇透的原則,從故事情節、演員演技、電影結構三個方面,說說自己的感受,給各位做個參考:
故事情節:75分
故事情節簡單的說,是「金城戰役」主戰場處於膠著的狀態,,一支從側翼轉戰前線的志願軍成了勝負關鍵點。
大致概括,這支志願軍約1萬人,如果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到達主戰場,那麼美軍敗,如果到不了,那麼美軍勝。
這支志願軍必經之路上,有一條河,水深四米,地下暗流很多,要過去只能修一座載重橋。這個任務交給了工兵連。
美軍自然不會坐視志願軍的工兵連將這座橋修好,不斷派飛機轟炸,於是雙方一方摧毀,我方守護,圍繞這座橋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美軍數次摧毀,志願軍數次快速修好。在這個過程中,吳京和張譯飾演的工兵連炮手,為了掩護大部隊,選擇暴露自己的位置吸引火力,最後壯烈犧牲。
整個劇情不長,情緒隨著美軍的飛機起伏,沒有什麼轉折,除了飛機,也很難感受到4億巨製的大場面。
不過因為題材本身感人,以及演技出色,吳京張譯將戰場上的友情演繹得十分動人,犧牲也渲染的十分到位,最後故事情節給到75分。
演員演技:95分
最先出場戲份較多的,是鄧超和李九霄。
李九霄在《八佰》中飾演刀子,一個有情有義的江湖漢子,在《金剛川》中,他飾演了一名立功心切的班長。
從最初想要過橋立功,到後來被留下守橋。那種不甘,到後來把守橋視為使命,最後付出生命。李九霄將這種心境變化演繹的很好。
鄧超作為特別出演,出場雖然不多,卻成了整場電影的笑點擔當,讓沉重的影片,多了一絲人情味。
一口正宗的南昌話,沒有《分手大師》、《惡棍天使》中那樣的油膩感,而是充分體現了一個脾氣暴躁,卻能夠堅決執行命令、完成任務的連長。
最後他被炸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依舊推開李九宵飾演的劉浩,讓他別管自己,去修橋,真令人淚目。
吳京飾演關磊,他的形象有些像《八佰》中的羊拐,戰鬥水平一流,同時也桀驁不馴。但相比羊拐,他的擔當和勇敢更加直接乾脆。
關磊全程以一種粗暴不講理的方式,對待他的徒弟,也就是張譯飾演的張飛。可是觀眾卻沒有感到一絲不快,而是從他的粗暴中,感受到了他作為師傅對徒弟的關懷,以及不怕犧牲的英勇無畏。
美中不足的是,吳京相貌有些清秀,不夠粗獷,但影響不大。
張譯飾演的張飛是劇中戲份分最多的,高潮部分也是從他的角色中爆發的。
張飛對關磊是種亦友亦徒的感情,對於師傅的關照,他不甘,可依舊被趕到了後面。以至於一些戰友,說他老是躲在後面,張飛沒有用語言解釋。
當他的師傅,吳京飾演的關磊犧牲之後,他勇敢地站了出來,把大部隊順利過河的責任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最後,張飛被敵軍炸得只剩下一隻腿,一隻手,他依舊把炮彈掛在了脖子上,杵著木棍,移動到了那架師傅倒下的炮臺,用盡最後的力氣,將敵機打了下來。
短短的時間,張譯的心境通過眼神和動作不斷變化,而每次又恰到好處。不過最後指著飛機罵的時候,有些用力過猛,這時候可能壓著更好。
吳京和張譯,儘管有些瑕疵,可表現得非常出色。
在那兩條5星短評中,有一條是給張譯演技的,評價內容是:
張譯值得一個影帝。
無論是特別出演還是主演整部片子演技來說,幾乎可以達到滿分
電影結構80分
金剛川的結構,是最為詬病的,聽說有借鑑成分。
其實,從修橋到守護到大部隊過橋,原電影三分之一的時長就可以播完。不過導演用了二元對立的方法來拍攝,即我方志願軍視角,以及地方美軍視角。
我方志願軍視角,又分為士兵群像視角,高射班視角。
三個視角,拍攝的是同一段故事,很多觀眾認為,這是因為製作時間太趕,用了一種取巧的辦法,粗製濫造。
但其實這三個視角呈現的效果是不一樣,相互補充、相互詮釋,既有著獨立性,又有著統一性。
最後,三個視角統一匯集到大部隊過橋的那一刻,那座木橋已經被美軍炸得面目全非,美軍偵查員自信的回頭,認為志願軍大部隊再也不能過橋了,因為時間只有一兩小時,志願軍不是神。
可是,志願軍,卻創造了神跡,他們用血肉,架起了一座人橋,在規定的黎明時分,完成了任務。
結尾處,朝陽映照在滿目瘡痍、血跡斑斑的橋面上,但陽光照射下來,散發著金色的光芒。
相比《八佰》,《金剛川》我認為更感人更催淚,儘管製作時間倉促,但三位導演交出了優秀的答卷。
我覺得這部電影值得一看,如果從《八佰》、《金剛川》選一部觀看,我會選擇《金剛川》。
《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文丨小五 納蘭澤自媒體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