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介紹一部老電影《最後的莫西幹人》,而主題曲最後的莫西幹人則創作於 1826 年,但是電影《最後的莫希幹人》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於1992年發行的戰爭類電影。影片由麥可·曼執導,丹尼爾·戴-劉易斯、 瑪德琳·斯託等主演。影片以1757年英、法兩大帝國在美洲爭奪殖民地的七年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殖民者與土著內部的鬥爭以及追求獨立自由的白裔土著與殖民者之間的故事
此時正是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的第三年,英法以武力驅逐印第安人。對其實行殘酷的種族滅絕政策。作品題目「最後的」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突出了印第安部落滅絕這一主題,尤其是最後主角的印第安弟弟為了救上校的大女兒而死的時候,也預示了這個民族的滅亡,主角是被印第安人養大的白種人,其實他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他一面強調自己是白人,有著種族的驕傲感,同時他又對印第安人保有同情,所以他是孤獨的,是複雜的,而他的印第安養則父代表著本土文明的不屈不撓,
故事開始,主角父子三人過著傳統、安寧的遊獵生活,他們敬慕神靈,只為生存而狩獵。但英法兩國為了自己的私慾,將各印第安部族也拖上自己的戰車,使各部族陷入滅亡的絕境,尤其是部族之間還有世仇,或者自願,或者被迫的被綁上戰車,大量的人口因此而滅亡,
登肯少校(史蒂芬·威丁頓飾)帶領一隊英軍士兵護送門羅上校的兩個女兒姐妹花與其父親團聚,休倫族的馬瓜是他們的嚮導,馬瓜的妻女早年被英軍所殺,對英國人的仇恨已在其心中埋藏多年,馬瓜將英軍帶入休倫族的伏擊圈,在可娜面臨危急之時,被路過的主角父子所救,並將其一行送到可娜父親所在的威廉亨利堡,使其父女團圓,經歷了共同的磨難,彼此感情加深,此時的威廉亨利堡已被法軍圍攻多日,危在旦夕,為免被全殲,英軍只能同意交出城堡,全軍撤離,
在途中英軍被馬瓜所帶領的休倫戰士所重創,上校的姐妹花女兒再次被主角父子三人所救,逃亡途中他們三個莫希幹人與上校姐妹花女兒和德勒少校在被敵人追捕中躲入一山洞。最終,馬瓜他們還是趕到那裡。無奈中,三個莫希幹人躍入水瀑,而姐妹花落入敵手。 酋長最後決定要燒死姐妹花姐姐,而其妹妹則被馬瓜帶走。關鍵時刻,德勒自求燒死以替換。在解救妹妹的途中,馬瓜殺死了主角的弟弟,而不屈的妹妹跳崖而死。最終,馬瓜死於主角養父刀下。而養父也成了最後一個莫希幹人。最後為兒子報仇的時候,那種撕心裂肺的吶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
悠長的蕭聲響起,表現出了一個文明前進的挫折和苦難,最後卻慢慢的消亡,如果沒有外來文明的入侵,也許他們也會發現下去,想想在那廣袤的美洲大陸,在他們美麗的家園!他們被趕盡S絕!之前一個比較火的視頻就是在網上看到的,印第安藝術家亞歷桑德羅在波蘭街頭表演,笛子聲音一響周圍的群眾被這動聽的笛聲深深地吸引了,一身原始的打扮讓人不得不想多看幾眼,如果沒有我們先輩們不畏艱險,拋頭顱灑熱血,也許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
電影雖然有它的局限性,但是還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主角丹尼爾·戴-劉易斯,體驗派演技代表者,他為了這部電影學會了剝兔子皮、造獨木舟,以及一切他在戲裡用得上、用不上的求生技巧,拍《紐約黑幫》裡他和小李子出去吃飯,服務員甚至不敢給他服務,建議大家心煩的時候可以聽聽這首歌曲,最後的莫西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