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如此無能,觀音為何不派更強的人?白骨精不小心說漏了嘴!

2020-12-15 李三三說歷史

其中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相信能給廣大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之一,他惡毒的性子和不屈不撓的才幹為讀者所喜愛。師徒四人之中,怕存在感最低的是沙悟淨。有些影視劇裡還有對沙悟淨的戲謔,句句離不開師父的被抓,永遠在喊大師兄和二師兄來救駕。那沙悟淨既然如此無能,那菩薩為何不派一些更強的人,如紅孩兒、黑熊精等護送唐僧,非要選沙悟淨呢?

話雖如此,沙僧曾經是玉皇大帝的幕府大將,手中的降妖杖來頭不小,是繼太上老君之後,天庭中僅次於太上大君的煉器師魯班所造,是玉皇大帝欽賜的幕府大將之寶。遺憾的是,下凡後,沙僧受玉帝的懲罰,飛劍之苦,功力逐漸消退,實力大不如前。因此,當觀音菩薩來到沙僧面前,給他一次機會保護取經人到西天來,見到我佛如來正果,沙僧想也不想地立即答應了。

白骨精心深沉,早就聽說過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也料到唐僧心慈手軟,於是心高氣傲、心直口快的孫悟空成了她的心腹。本來白骨精只是個妖怪,而豬八戒和沙悟淨雖被貶下界,身份仍是天庭之上的大將,一身威風,就憑這生不逢時的氣氛,平時小妖不會自取其辱,白骨精也不會有什麼出格的地方。正因為如此,沙悟淨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沒有危險,觀音也是精打細算,選他當了大官。

第二,畢竟曾經是神仙,這法力也與其他妖怪無異。對此,在孫悟空三部曲《白骨精》中的一章中,白骨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豬八戒和沙和尚曾經是天上的大將,身上帶著威儀,他們這些普通的妖怪不能靠近。

他們兩個前世都是在天庭當過官,一位是率領天河十萬水軍的天蓬元帥,另一位是玉帝身邊的貼身侍衛,名列仙班之人必有仙氣護體,這種護體的真氣恰好對妖邪起到了抑制作用,所以沙僧和八戒雖然實力不如悟空,但對唐僧來說,身上的仙靈之氣是悟空所不能提供的,畢竟孫悟空只是一個妖王。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幕後有黑手,孫悟空為何不揭穿
    豬八戒啃的豬蹄骨頭,往地上一扔,那就是白骨;沙僧吃了九個取經人,腦殼往脖子上一套,還是白骨;孫悟空更是打了鬼將傷了天兵,時光一吹,也只剩下一堆白骨。可白骨精這堆白骨不一樣,有神智,有目的,直接奔唐僧來的,背後一定有古怪,孫悟空就要揪出背後黑手。
  • 孫悟空成佛後才明白,觀音為何選擇打醬油的沙僧去取經
    在很多讀者看來,這個隊伍裡面有沒有沙僧都無所謂,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也不少,觀音沒有必要將這麼一個混經驗值得人加進來。起初,悟空也是這個想法,但是,當他成佛之後,才明白了觀音的考量。取經人濁骨凡胎,如何得渡了」 觀音在見到流沙河的第一面,便同惠岸使者說出了她的擔憂,僅憑唐僧和悟空兩人,是完全過不了流沙河的,除非將這裡的妖怪給帶走,但是,沙僧本就是被玉帝貶下凡的神仙,即便觀音想將他帶走,也不知道往哪裡安置,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收為己用,送到唐僧的跟前,幫助他們渡過流沙河一難。
  • 悟空有緊箍咒控制,八戒、沙僧、白龍馬有什麼?觀音都做了安排!
    觀音上長安時碰到了小白龍,救下了他,吩咐他在此等候取經人。誰知他還不老實,竟一口吞掉了唐僧的白馬!原著裡的八戒和沙僧受觀音教化後都不再殺生作惡,而小白龍卻不一樣,仍然我行我素,不肯向善。因此對小白龍進行一定的束縛是很有必要的。原著寫道觀音是這樣做的:「菩薩上前,把那小龍的項下明珠摘了,將楊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氣。」
  • 白骨精死後脊背浮現四個字,其中的涵義,孫悟空成了鬥戰勝佛才懂
    縱觀白骨精的行為,她只會一味地施展「解屍法」,甚至一日不能變化超過三次,否則就會現出原形被孫悟空打死。讓人奇怪的是,白骨精明知道自己法術低微,她為何非要吃唐僧肉?需要指出的是,白骨精除了法術低微之外,她竟沒有背景也沒有小妖,明顯就是一個孤家寡人。
  • 觀音為何要念七遍咒語「死的去活的住」?
    三打白骨精時候,悟空把白骨精變化的一家三口全部打死,然後唐僧就怪罪悟空說這是在山裡沒有官兵來抓,倘若在市區,被人撞見可不得抓去頂缸嗎。這個原因無非就是怕牽連到自己。還有豬八戒在車遲國把三清的塑像扔進茅廁時候也念個祝禱經:【「三清,三清,我說你聽:遠方到此,慣滅妖精。欲享供養,無處安寧。
  • 沙僧自報家門豬八戒為何不給面子?說說天蓬元帥與捲簾大將的恩怨
    很快這種內心擠壓的不愉快就爆發出來,倘若不是觀音及時送來一副緊箍兒,孫悟空很難迅速認清他在取經團隊裡的定位,雖然孫悟空是取經隊伍的領頭羊,可唐僧才是隊伍的執鞭人。按說有了這次誤會引發衝突的經驗,取經隊伍到了流沙河時不應該重蹈覆轍,可事實卻是上演了豬八戒三戰沙僧未果的進一步衝突。最終孫悟空還跑到普陀山去求觀音菩薩幫忙,這讓觀音感到有點意外,因為安排沙僧加入取經隊伍本是觀音親自安排後水到渠成的事,沒成想半路卻出了岔子。觀音便口斥孫悟空「又逞自滿,不肯說出保唐僧的話」與沙僧聽。
  • 取經團隊是觀音尋找的,為何還不放心?四聖試禪心說明啥?
    上一期,蟲子天下給大家說的是,豬八戒和沙僧同樣被唐僧收為徒弟,但是在過程當中卻有一字之差的事情!這一期,咱們繼續來聊聊小說《西遊記》,說一說唐僧「四聖顯化十七難」的故事! 話說,雖然有一字之差,但是最終沙僧也成為唐僧的徒弟之後,整個的取經團隊,人就都齊了!唐僧、孫悟空、小白龍、豬八戒和沙僧,在以後經歷的諸多劫難當中,逐步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三打白骨精唐僧趕走孫悟空是衝動還是矛盾爆發,原著中的草蛇灰線
    很明顯,豬八戒縱然法力差了些但還不至於在白骨精死後都現了原型,還分不出是人是妖。也就是說豬八戒此舉是故意為之,而後在唐僧要趕走孫悟空時,豬八戒一言不發更是默認了孫悟空被趕走的事實。那麼豬八戒也好,唐僧也好是否對孫悟空早有不滿呢?我們看一看書中所寫的可能存在的矛盾點。
  • 捲簾大將到底是什麼官職,沙僧打碎琉璃盞為何受此重罰?
    沙僧打碎的琉璃盞究竟是什麼東西,受玉皇大帝如此重視?捲簾大將到底是什麼官職,沙僧打碎琉璃盞為何受此重罰?《西遊記》中,沙僧本為天庭玉皇大帝的捲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碎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到下界,每七日萬劍穿心。為了減輕痛苦,沙僧在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唐僧九世為人,拜佛求經,都被他在此吃掉了。後經觀音點化,賜法號悟淨,一心歸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西天拜佛求取真經。沙僧個性憨厚,忠心耿耿。
  • 沙僧這麼醜,他的本體到底是啥?取經路上,一位神秘人物道出答案
    可八戒的顏值還是比較耐看的,所以很多人覺得八戒雖然醜,但是挺可愛的。 至於沙僧呢?很不幸,他是原著裡最醜陋的取經隊員。在西遊記的第22回裡,很詳細的將沙僧的真實容貌公布於眾:一頭紅焰發蓬鬆,兩隻圓睛亮似燈。不黑不青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
  • 沙僧的實力並不弱,為何在取經路上,他只除掉了一個妖怪
    文/晨曦博文西遊記裡的沙僧是個憨厚的老實人,不僅說話少而且性格十分隨和。這是一般人對他的評價。在西遊記整個取經團隊中,孫悟空的實力毋庸置疑是整個團隊之中最厲害的,一路上降妖除魔功勞最大。豬八戒也具有一定的實力,曾幫助過孫悟空打過不少妖怪。
  • 如來給了觀音三個金箍,悟空、八戒、沙僧都有份,另外兩個哪去了
    眾所周知,在《西遊記》中觀音菩薩為了更好的控制住孫悟空,便與唐僧設計給他戴上了緊箍咒,從此悟空在唐僧面前再也「蹦躂」不了了。取經後期我們也能看見,悟空一犯什麼錯誤或者 唐僧心情不好,就念緊箍咒拿悟空來出氣。不過,觀音菩薩既然害怕悟空不好管理,那麼她為何就不擔心八戒和沙僧會反水呢?尤其是豬八戒這個好色之徒。
  • 同樣被貶下凡間,為何八戒安然無恙,沙僧卻受了重罰
    但是,這個原因只是只佔一小部分,因為即便大仙的面子不好使,玉帝都不應該給沙僧那麼重的懲罰。 有人猜測是因為他們兩個犯錯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得到不同的結局。 八戒和沙僧犯的罪是真正的半斤對八兩,八戒被丟下凡間不僅是因為他調戲嫦娥,更多的原因是他「一嘴拱倒鬥牛宮」,屬於大鬧天宮的範疇,這個罪名蓋下來,足夠二師兄喝一壺了;沙僧被丟下凡間看似是他打碎了琉璃盞,更多的原因是他打算改朝換代摔杯為號。因此,這兩個人還真的真是說不好,到底誰的罪名更輕一點,因為這是同等的,又何必五十步笑百步呢?
  • 孫悟空自稱只拜過3人,如來觀音唐三藏,卻為何不提自己師傅菩提祖師?
    從猴子的態度不難看出,他是知曉玉帝到底有多強,但哪怕如此,齊天大聖也是沒有對玉帝低過頭。但西行路上,猴子卻拜過三個人,「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只拜了三個人」。 如來、觀音、唐三藏,在金銀角一難,猴子只認自己拜過這些人。
  • 觀音尋找取經人前,為何要先拜訪金頂大仙?你看不拜訪的後果是啥
    由於孫悟空早已內定為取經團隊的首席保鏢,所以,孫悟空快刑滿釋放的時候,觀音才決定前往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不過,觀音臨行前,突然想起一件事,於是她決定暫緩前往東土,先去拜訪一位老神仙。這位老神仙就是金頂大仙。原著寫道,金頂大仙「身披錦衣,寶閣瑤池常赴宴;手搖玉麈,丹臺紫府每揮塵。
  • 為啥沙僧從不叫猴哥,而稱呼大師兄?他永遠記住了觀音說的這句話
    之間玩笑調侃是能有的,當然這也得取決於是否聊得來,是否有共同語言,普通同事之間還是相敬如賓的,但越是相敬如賓的感覺,就越讓人不自在,總覺得中間隔了層什麼,難以逾越。孫悟空與豬八戒與沙僧之間,便有上述所言的這幾層關係。
  • 沙僧吃了九世取經人,只會挑行李,憑什麼讓觀音拉他入夥?
    沙僧吃了九世取經人,只會挑行李,憑什麼讓觀音拉他入夥?西遊的一行四人,沙僧是存在感最低的一個,一路上只會默默地挑行李。論實力,他不如孫悟空。孫悟空法力高強,降服了西遊路上碰到的各路妖魔鬼怪。說起沙僧的形象,第一次出場是「紅焰發蓬鬆, 兩隻圓睛亮似燈。 不黑不青藍腚臉, 頂下骷髏懸九個。」在劇中毫無存在感的沙僧,剛出場時卻是一個吃人不眨眼的妖魔形象,平時每過個兩三日就會找個路人吃了,更是吃了唐僧九世。吃了九世唐僧少說在流沙河待了百來年,一百年至少吃了個萬把人。這樣在西遊路上「多餘」,吃人如麻,甚至吃了九世取經人的沙僧,憑什麼讓觀音拉他入夥呢?
  • 作為曾經捲簾大將、玉皇大帝的「保鏢」,沙僧的真正實力怎麼樣?
    沙僧的實力一點都不弱,觀音前往東土大唐組建西天取經團隊的時候,觀音的保鏢惠岸和沙僧兩個人打的不分勝負。這就足以說明沙僧的功夫相當高,但他卻不願意出手,經常隱藏自己的實力。沙僧以前在天宮是捲簾大將,相當於是玉皇大帝的保鏢。
  • 沙僧吃的9個取經人骷髏,觀音菩薩讓他掛脖子上,到底有何用處?
    觀音菩薩領旨,託塔李天王的二兒子——惠岸行者,手持一條重達千斤的混鐵棍,作為降魔大力士,與觀音菩薩一起向東土大唐出發。 當觀音菩薩一行,來到八百裡流沙河畔,停下雲霧,遇到了一個長著臉色說青不青,說黑不黑,身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赤腳露筋,看上去兇惡卻又落魄的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