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強幸小周后,李煜的下半生痛苦不堪,真相或許是另一番光景

2020-12-14 昭烈名臣

南唐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情,但是這一天什麼時候到來,不管是大宋一方還是南唐一方,內心都非常的焦慮。

大軍圍城,南唐唯一的希望就是大將朱令贇在戶口的10萬人馬,這個南唐最後的希望,幾乎帶著悲壯和飛蛾撲火的心情,號稱15萬大軍,衝破重重阻力,到金陵勤王。

只可惜,外圍宋軍已經布置了重重兵力,準備打援,在皖口(今屬安徽安慶)這個地方,宋師行營步軍都指揮使劉遇,準備截斷西面援軍,徹底斷絕南唐的希望。

劉遇乃是後周郭威時期善戰的老將,朱令贇這次也來了一次火攻,想一舉衝破包圍,沒想到當火燒到劉遇大軍的時候,不料忽然變了風向,南風轉北風,大火反而向朱師燒去。

朱令贇全然沒有料到風向會變!出了天意,這或許就是實力強的人,往往運氣也好的表現吧,他無法解釋,這一場敗仗意味著南唐期盼的援軍再也不可能到達金陵城下。

劉遇生擒湖口戰將多人,斬殺無數,繳獲兵仗數以萬計,史稱「金陵獨恃此援,由是孤城愈危蹙矣」。

(01)曹彬裝病

南唐其實很早就向宋稱臣了,所有雙方一致都有溝通渠道,李煜一直覺得自己侍奉趙匡胤做得已經很好了,最後時刻他又一次派出了徐鉉前往宋朝。

徐鉉是個讓宋朝大臣非常頭疼的人,當然主要是文臣對他很頭疼,這個人學問極高,同時天下的讀書人,很多大臣在接待他的時候,動不動就被他引經據典懟的很沒面子。

不過這次趙匡胤算是給他上了一課,這次他過來,趙匡胤全城弄得都是不識字的大兵陪同,弄得徐鉉不管說多少都是對牛彈琴,最後也就索性不說了。

見到趙匡胤的時候,那是各種引經據典,振振有詞地說著南唐的無辜,這次趙匡胤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這下徐鉉明白了,說多少都是沒用的,金陵是守不住了,臣盡力了,或許是這位老臣在心底對李煜說的最後一句話吧。

宋朝這邊定的總攻時間是十一月二十七日,儘管多從和城內溝通,但南唐就是不願意投降,注意這裡說的是南唐不投降,並不是李煜不願意投降,這個皇帝一直做得提心弔膽,此時也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

南唐的人很恐懼,但此時宋軍的統帥曹彬,同樣的很恐懼,以至於就在總攻的前幾天突然病倒了,急得眾將領團團轉,圍著曹彬詢問病情。

曹彬這病是前幾天的奏章造成的,作為這次平唐主帥,他和副帥潘美共同給趙匡胤寫了一份奏章,內容很簡單「兵久無功,不殺,無以立威!」

這次平南唐,趙匡胤已經多次說過,一定要保南唐百姓平安,城破前曹彬上這個奏章實在也是沒辦法,手底下那麼多人等著立功,等著在金陵城大肆劫掠,犒勞一下自己這次南徵。這種城破後的劫掠,不要說在五代是傳統了,就算是到了近代,當年曾國藩的湘軍,在攻破金陵城的時候,也是徹底劫掠了好幾天。

但趙匡胤不是一般人,他的態度很堅決,不行就是不行,史稱太祖覽之赫然震怒,在這份奏章後面批示了十二個字,子曰:

朕寧不得江南,不可輒殺人也!

這樣的帝王,史之少有,曹彬被逼得實在沒辦法,又怕一旦城破無法約束士兵,才來了這麼一出裝病,直接說我這病要好也很容易,只要你們答應我進城之後紀律嚴明,秋毫不犯我這病就好了。

手底下的人無奈只能答應,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不然曹彬不會以裝病相威脅,打仗從古至今都是殘酷的,戰場上殺紅了眼,士兵根本就已經成了野獸,這個時候對他們嚴加約束是十分危險的,連曹彬都沒什麼把握。

公元975年,開寶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拂曉,大宋帝國宣徽南院使、檢校太傅、昇州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大將曹彬宣布攻城令。

(02)第一版洪承疇

事實證明,南唐是真的不行,只用了一天金陵陷落,李煜率領大臣在宮門口投降,至於有沒有像後蜀主動投降那樣,做足了投降禮儀,這個書上沒有說,估計是沒有,畢竟這是城破後的投降,跟攻城之前的投降性質完全不一樣。

潘美先到,李煜晉見潘美,行禮。潘美下馬回禮。

曹彬後到,李煜再見曹彬,行禮。曹彬坐在馬上不動,派人對李煜說:「我介冑在身,暫不便於回禮。」

史稱與潘美比較,曹彬此舉更為得體,這裡簡單的差別,已經明顯感覺出來二人在思想上的差別,潘美是打仗的將軍,曹彬已經跨域那道坎,成了一個統帥,腦子裡已經有了某些將領沒有的東西。

曹彬嚴令士兵沒有命令,不得進入宮內,圍著格殺勿論,李煜被帶到了船上準備眼見看管,曹兵和潘美一定要保證李煜活著到達開封。

上船的時候,只有一個小跳板,李煜嚇得哆哆嗦嗦,然後曹彬展現出了非常人性的一面,讓李煜回宮多收拾一些金銀珠寶,一旦到了開封,他們的俸祿都是一定的,李煜可能過不慣苦日子。

潘美提醒他說,據說南唐後宮堆了很多乾草,你不怕他回去自殺嗎,曹彬笑笑說,你看他上船是怕得要死的樣子,這樣的人肯定不會自殺的。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洪承疇,據說被後金俘虜之後怎麼都不肯投降,一日有灰塵落到他的身上,被他輕輕彈去,此舉被看到,便斷定洪承疇肯定會投降的。

我嚴重懷疑,曹彬這麼做是是趙匡胤授意的,因為曹彬為了避嫌,這次南京城破之後,所有財務的分配運輸保管全部都由轉運使負責,自己只帶了一些書籍和破衣服回京。

回京後更是有趣,上了道帖子說自己是,「敕差往江南勾當公事回」,把這件事輕描淡寫,說自己只是奉旨去江南出了趟差,現在回來了。

李煜果然帶了數不清的財寶隨船北上了,船到江心李煜感慨萬千,於是做了一首詞,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閒坐細思量。

這首詞並不十分出名,但卻很明顯寫出了李煜的擔憂,因為他寫了一段往事,是南唐滅吳國的楊氏的往事,在這段往事裡充滿了南唐對楊氏的各種殘殺。

在某些記錄中,出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人性兇妄,李昪、李璟殘殺楊氏幼兒、逼迫楊氏亂倫,酷虐狠戾、冷漠無情,這些從後面楊氏的生存記錄來看,不全是真的,但楊氏的下場和遭遇一定很慘,卻是一定的。

李煜想到這段往事,對於自己的命運非常擔憂,但事已至此,也只能聽天由命了,至少在之前的接觸中,趙匡胤給他的印象並不壞。

(03)小周后的遭遇

野史太多,先說個基本史詩,李煜是978年死的,他還比趙匡胤晚死了兩年,就憑這一條,你都無法說趙宋對待李煜不好。

南唐一起被俘的有個叫張洎的舊臣,在宋朝做官到參知政事,也就是宰相的位置,這樣的待遇很多事可想而知,宋朝給予李煜及南唐的待遇,那絕對是不低的。

但畢竟是家破人亡,李煜也因此到達了另一種高度,他的遭遇成了他詩詞的無價素材,從此李煜超越的無數人,成了宋朝文壇的一顆巨星。

這不僅僅是在文化燦爛的宋朝能排的上號,同樣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那都是能排的上號的人物,國家不幸詩家幸,好與不好,對於李煜而言已經無法改變什麼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確有很多愁,但符合歷史規律的是,李煜的愁越來越多,以至於幾百年之後,李煜的愁不僅花樣繁多,還填了幾分難以忍受的痛。

種種憂愁尤以宋太宗趙光義曾強幸小周后為最,劇也是記載,李國主小周后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之。

後人據此還特意畫了一幅畫,仿佛比他親眼看到的還真,《熙陵幸小周后圖》在後世廣為流傳,細細考察這都是元朝人幹的事,後世不斷添油加醋,潤聲潤色,至到明朝話本小說發達之後,這事兒傳的比正史都盡人皆知。

宋太宗是個非常好面子的人,這樣的人容易犯錯,比如好大喜功之類,但是絕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後世的種種野史顯然都不可信。

那些流傳最廣的史實很多都不是真的,甚至有些錯的離譜,一件事能否傳播的廣泛,跟他是不是真實沒有關係,人類天生喜歡八卦,喜歡獵奇,這也就難怪會產生很多野史和傳聞了。

但有些事,對於大歷史來說無足輕重,因為很快宋朝就要發生一件大事,這件事就是被後世稱作斧聲燭影的趙匡胤駕崩事件,這件事究竟如何,很多人一直都想弄明白。

相關焦點

  • 宋太宗強幸小周后,皇帝李煜遭受奇恥大辱,為什麼他沒有自殺
    李煜作為一個詩人、詞人是成就極高的,不過作為一個皇帝卻是十分悲催不幸的,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昏庸的君主,不僅南唐滅亡了,就連他心愛的皇后小周后也讓人強幸了,可他連屁也不敢放。
  • 關於宋朝的雞毛蒜皮事——趙光義熙陵幸小周后圖裡的風花雪月
    宋太祖趙光義宋巧嬌媚的一聲哭道:「先帝,臣妾對不住您……」聽她這麼一叫,趙光義的頭髮梢子猛地一乍,伴之又是一陣眩暈……小周后此刻的命運彷佛被眼前的男子牢牢鎖住一般,她逃不掉,一個曾經芳華冠天下的女子熙陵幸小周后圖這一切來得太快,當南唐後主還沒來得及學會做一個君王,便雙雙成了階下之囚,這一年是開寶元年,李煜在風花雪月中葬送了江山,如花似玉的小周后與他成了亡國奴,李煜還在浪漫裡想像著有生死與共的妻子相伴也是一大幸事
  • 南唐亡國後,小周后曾大罵過李煜無能?他的死與趙光義又有何關聯
    小周后是否與趙光義發生這樣的事情其實並沒有可靠實據,不過她擁有國色之姿卻是真的,而且因為她與李煜在一起,還讓親姐姐非常生氣,甚至在病重期間都不願意回頭再看她一眼。 至於小周后與李煜在北宋時,李煜死後,小周后也不願意獨活,因為小周后對李煜的感情非常真摯,這也沒有枉費李煜對小周后一生寵愛。
  • 小周后被趙光義侵佔後大罵李煜無能,最後為什麼又隨他而死?
    所以,趙光義縱使真的玷汙了小周后,以當時的社會風氣,小周后也不會有什麼道德負擔,頂多就是對丈夫的失望和對宋太宗的恨。從小周后在亡國之前與李煜的荒淫生活來看,這個人不是那種敢作敢為的女子,因此光有失望和仇恨還不至於讓她自殺或者抑鬱成疾,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我們再來說一下小周后可能遭遇的悲慘結局。
  • 《熙陵幸小周后圖》為什麼被後人所不恥?專家:看看內容就知道了!
    當然這僅僅是野史的記載,清朝的乾隆皇帝就非常質疑這種說法,認為趙光義謀害哥哥完全是無稽之談,時至今日燭光斧影之謎在史學界仍然是議論紛紛,很多專家認為憑趙光義的人品,能幹出害死親哥哥的事情並不奇怪,因為在趙光義即位之後,他做的另外一件事讓人們對其更加痛恨,那就是他親自主持畫出了《熙陵幸小周后圖》,在很多人看來這僅僅是一幅普普通通通的畫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或許大家不知道正是這幅畫,讓一個男人屈辱了上千年
  • 歷史故事:宋太宗多次強幸小周后,還讓畫師現場作畫?李煜悲痛作詞...
    要說歷史上最浪漫的后妃,非大小周后莫屬,姐妹兩人集才華和美貌於一身,也是過著童話一般的生活,所有能想到的浪漫,她們都在過著情人節。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權王朝——北宋。
  • 南唐被滅,小周后被宋太宗霸佔,李煜忍辱偷生卻因這事被毒死!
    要說起南唐後主李煜來,多數知道的人就是因為他的一首《虞美人》的詞而記住這位皇帝詞人的。李煜,生於五代十國中的南唐,是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生性風流多才,性格軟弱。在圍城一年後,宋兵終於攻破了建康城,李煜兵敗被俘,被押回了汴京,被授於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聽這個封號,就充滿了侮辱的意思。一同被俘的皇后小周后,被當時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強行霸佔,這對李煜的打擊夠深了吧?
  • 李煜沉浸於美色,也因此痛失了天下
    在南唐就有小周后和大周后這樣兩個姐妹,但最後都非常可惜的是南唐後主李煜,小周后被後來的趙廣義侵佔了,還大罵李煜無能,最後自己卻又隨他一同自殺了。趙光義畫像小周后遭趙光義強暴,卻不敢發聲在小周后正式成為了李煜的皇后以後,李煜整天就和小周后黏在一起,到處遊山玩水
  • 《虞美人》——千古流芳的詞作,為何能為李煜帶來殺身之禍?
    李煜在執政上乏善可陳,或者說根本就是一無是處,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大小周后和霓裳羽衣舞上,因此,他所統治的南唐很快就被趙匡胤的大宋所徵服,而李煜也變成了亡國之君趙匡胤在攻打南唐之前曾多次下書給李煜,希望他能投降,甚至還在汴梁為李煜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園林,可李煜不為所動——稱臣可以,但是亡國卻是絕對不行。沒辦法,趙匡胤只好用武力徹底徵服了南唐。
  • 被耽誤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宋太宗這人生性猜疑,在李煜42歲生日的時候,因在宴席中聽到李煜新詞『小樓昨夜又西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等詞句,認為他是賊心不死,貪戀皇位,眷顧故國。於是命人賜毒藥殺了他。不久之後他的愛妻小周抑鬱成疾,也隨他而去了。
  • 李煜:人生事與願違,我以赤誠相待
    即使被屈辱地封為「違命侯「又如何,至少他還有曾經的故國可以思念,至少還有他至愛的小周后陪著他。豈不知,老天的捉弄,遠遠還沒有結束。這一次,是李煜最愛的女人。舉世皆知,上古君王大禹曾有娥皇、女英之福,在這方面,李煜也不遑多讓。他先是迎娶了精通音律的大周后娥皇,後在娥皇病逝之後又立娥皇的妹妹為後,即小周后。
  • 李煜——「最恨生在帝王家」最完美的詮釋者!
    這句話飽含掙扎、飽含心酸、也飽含了對命運的痛訴,我們很難將其和錦衣玉食的皇室成員相聯繫,但是,很遺憾,能夠說出這話的人,個個生於帝王之家,其中更是不乏有真正的帝王存在,就像南唐後主李煜每每提及李煜,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那首千古流芳的《虞美人》,或許,還有小周后被辱後,一個亡國之君不堪回首的凋零人生,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這種坎坷的命運根本不是李煜想要的,可造物弄人
  • 趙光義果真欺凌小周后?老套路,不喜歡這個皇帝,就給你編排奇聞
    而趙光義的情況就有些例外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道德汙點不是欺辱小周后,而是「斧聲燭影」這千古謎案。畢竟得位不正可是比這種花邊新聞恐怖得多。但相比於被《續資治通鑑長編》詳細記錄的「斧聲燭影」之事,小周后被趙光義侵佔,其實根本沒有宋朝,乃至元朝的史料作為支撐。
  • 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後方醒悟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因多愁善感而亡
    和後蜀國君孟昶之死一樣,李煜的死因在「世面」上最主流的原因也是帶有桃花色彩的,那就是宋太宗看上了李煜的皇后小周后。影視劇照,南唐後主和小周后小周后隨著李煜到汴京之後,被冊封為了鄭國夫人。宋人的《默記》中提到,宋太宗看上了小周后,並明裡暗裡將其佔為己有。
  • 李隆基的「亡國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絕唱,卻也成李煜絕筆
    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這首詞寫下幾天後,趙光義就命太監賜酒毒死了李煜。當時就有大臣說這是亡國之曲,李隆基聽後,就罷免了大臣的官職。結果過了不久,安史之亂逼迫李隆基讓位並賜死楊貴妃。而在李煜亡國之時,他的皇后小周后被垂涎已久的趙光義屢次留宿王宮,成就魚水之歡。李煜的寂寞和沮喪是顯而易見的。
  • 李煜七巧節暴斃,小周后也一同離世,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二人之死?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又號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6子。(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15年,世稱李後主。小周后是南唐司徒周總的次女,大周后的妹妹。她不僅容貌俏麗,而且也十分的有才情,所以很受李煜的寵愛,後因為北宋攻破金陵,李煜投降,後被宋太祖奉為違命侯,小周后被奉為鄭國夫人。李煜之死歷史資料中記載,太平興化三年,一向身體很好的南唐後主李煜突然暴斃,死前毫無徵兆,巧合的是小周后也一起去世!
  • 詞帝李煜:本是帝王,卻被命運捉弄,連愛情都變得卑微
    大周后還沒有生病抱恙的時候,時常陪伴在李煜的身邊,他們二人對音律很有研究,相互之間的感情也很深厚,兩人在一起的日子過得好生快活。可天有不測風雲,大周后染病在床,無論李煜如何悉心照料都無力回天。大周后的離去給了李煜致命的一擊。失去了愛情的詞人像一隻乾枯的草,李煜的詞作從香豔變成了感傷悲切的風格。
  • 她是李煜寵幸的皇后,是宋太宗的緋聞女友,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緋聞
    大周后進宮的時候,她的胞妹也一同入宮,時間一長,李煜也對周小妹暗生情愫。等到大周后去世後,李煜就將周小妹封為皇后。小周后當上皇后之後,李煜對其寵幸程度不下於大周后。不過小周后跟李煜並沒有享受多久的快樂時光,南唐在975年被北宋滅國,李煜跟小周后一同被俘到北宋的京城開封,開始了他們亡國奴的生涯。
  • 李煜與大周后情深義重,堪為神仙伴侶,為何姐姐剛死就移情妹妹?
    南唐國主李煜可以稱得上情種,自從他跟自己的老婆大周后結婚以來,每天瘋狂地給天下人撒狗糧,哪怕自己的老婆只是回一次娘家,李煜都可以為了思念大周后,直接寫下了千古情詩。可讓人驚訝的是大周后剛剛病死不久,李煜果斷就把愛上了小周后,難道說所謂的神仙伴侶只存在於表面嗎?其實並非李煜不愛大周后,而我們對於古代的愛情不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