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文暉
曾先後主持或參與廣饒縣全域旅遊策劃編制、夏墊非遺產業小鎮拓展打單策劃、鄭州上街產業新城戰略策劃、開封市祥符區域戰略策劃、大廠南部新區戰略規劃、啟東縣域發展戰略策劃、邯鄲叢臺項目戰略策劃、南京棲霞龍潭新城、承德市灤河城市發展帶、環霸州產業新城戰略研究、新城人口導入模式研究、煙臺健康文化綜合項目、霸州經濟開發區發展戰略規劃、南京市溧水濱淮新城、蘇州市相城區蓮花島旅遊發展策劃等項目。
海洋時代下法國的海上玄關
布雷斯特的位置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Tschubby
布雷斯特(Brest),位於法國本土西部布列塔尼大區的最西端,人口約14萬,是布列塔尼大區的第二大城市。布雷斯特憑藉自身獨特的地理優勢,自17世紀起,從法國重要的軍港,逐漸成長為歐洲最著名的海洋科學中心之一。
天然良港——法國版的「旅順口」
布雷斯特灣示意圖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根據公開資料製作
布雷斯特具有一個天然良港,尤其是軍港的先天自然條件。其所處的布列塔尼半島是法國本土向西最深入大西洋的陸地,而半島最尖端的布雷斯特灣通過1.8km寬但深度達40m的海峽與大西洋相通,海灣內部面積180平方公裡,平均水深8m,可謂港闊水深,類似於我國旅順口的地理特點一般,是天然的軍港選址地。
全球殖民時代的前出基地
1630-40年代的布雷斯特港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Matthaüs MERIAN
布雷斯特作為軍港的地理特點直到中世紀之前,都沒有被發現並利用,甚至在1240年之前,布雷斯特都幾乎沒有文字歷史記載。其在歷史上的粉墨登場,還要從英法百年戰爭時期說起,這是其港口屬性第一次被真正重視——作為能夠便於渡海連接英倫三島的港口之一,布雷斯特被英國在14世紀控制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然而真正走上歷史舞臺中心,則是在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時期,著名的「紅衣主教」黎塞留首先認識到,布雷斯特這種便於前出大西洋的地理位置,以及深居天然港灣內的被保護地形,可以成為法蘭西拓展海外勢力的前出基地。因此,1630年布雷斯特首次建設了木埠碼頭設施,從此成為了法國開拓海外殖民地,尤其是作為開拓北美殖民地的海軍基地,並且承擔了與北美殖民地之間運輸黃金的卸貨地、造船以及維修基地角色。
鎮守海上大門的軍港
進入近代,布雷斯特作為法國前出大洋的海上門戶的地位更加突出,而且這種地位的體現,首當其衝的就是在軍事領域。
一戰時期,美軍登歐的落腳地
在一戰期間,歐洲大陸,尤其是英法方面,與美國交往甚密。此時布雷斯特的地理優勢就充分的顯現出來——美軍大量從布雷斯特登陸歐洲大陸,在軍隊運輸的巔峰時期,一艘巨輪往往能夠運來1萬名士兵。
一戰結束時,共有105趟輪船運輸了超過78萬人次的軍隊在布雷斯特登陸,光是在Pontanzenzen營區就曾經聚集了11萬名士兵,與軍營相關的武器製造與維修部門也在此期間建立起來。
二戰時期,被反覆摧毀的的海陸焦點
布雷斯特戰役後被毀的港口
圖片來源:Wikipédia @W.wolny
作為法國重要的海軍基地之一,布雷斯特在1940年6月即被德國軍隊佔領,佔領前法國人破壞了港口設施,以免德國軍隊利用。此後德軍將布雷斯特打造為重要的潛艇基地。
作為U系列潛艇的重要基地之一,盟軍對此地進行了重點打擊——從1940年7月到1944年9月,盟軍持續不斷地對布雷斯特進行轟炸。最慘烈的是1944年8-9月間的布雷斯特戰役,在這場堪稱眼鏡蛇行動中最艱難的戰役中,美軍與德軍在布雷斯特的城區中逐門逐戶地爭奪,直到戰役的45天後,布雷斯特終於被盟軍解放,而此時市中心未倒塌的建築僅剩下四座,美軍也終於獲得了從本土向歐洲輸送軍事物資的最便捷港口。
國家海防帶來的海洋科學
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Maj.Joshua Smith
二戰之後,布雷斯特不僅新建了整個城區,而且與土倫一起,成為了法國兩大軍港之一,尤其是作為法國海上戰略部隊——核潛艇部隊的指揮所與基地所在地,同時也是法國大西洋上海事主要管理機構所在地。
基於國防與海洋管理的基礎之上,布雷斯特成為了法國眾多國家海洋及軍工科研機構所在地,全法50%的海洋科研人員聚集在布雷斯特,研究海洋學方面的機構數量達到1000家,這也為布雷斯特作為歐洲重要的海洋科技中心奠定了基礎。
·布雷斯特大學(UBO,或稱西布列塔尼大學):布雷斯特是一座大學城,在校學生數達2.4萬人,其中布雷斯特大學是唯一的多學科綜合型公立大學,建立於1968年。尤其是海洋相關學科實力強勁,2018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其海洋學專業排名世界第12名,得到法國最主要的國家性海洋研究機構——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FREMER)的大力支持與合作。
·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FREMER):成立於1984年,是法國的一個海洋學研究的政府服務組織,由此前的法國國家海洋開發中心(CNEXO)及法國海洋漁業技術研究院(ISTPM)合併而成,下設5個研究中心:布雷斯特中心(即布列塔尼海洋科學中心)、濱海布洛涅中心(以水產研究為主)、南特中心(即南特海洋漁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土倫中心(即地中海海洋科學基地)、大溪地中心(即太平洋海洋科學中心)。
其中的布雷斯特中心是大西洋沿岸最主要的綜合性海洋科學中心,也是IFREMER總部所在地。其研究領域包括監測、利用和改善海洋沿岸、海洋及其生物多樣性的探索和開發、海洋循環和海洋生態系統、機制、趨勢和預測、海洋學服務的主要設施工程、海洋活動的知識轉讓和創新等方面。在深海探測方面實力強勁,曾在1985年參與發現鐵達尼號殘骸。
·法國極地研究所(IPEV):成立於1992年,是法國國家公立研究機構,其位於布雷斯特的總部約有50人的科研團隊,在南北兩極地區部署的六個科學基地,擁有極地科考船Marion Dufresne2號等。
·歐洲聯合海洋研究所(IUEM):是海洋和沿海科學領域的一個多學科機構,其活動重點是研究,培訓和觀察。IUEM其實是西布列塔尼大學(UBO)的一所內部學校,在海洋和沿海科學(SML)培訓領域內提供了與它的實驗室緊密相關的八門碩士課程,並且還設有海洋和沿海科學博士學位學校(EDSML)。IUEM包括七個實驗室,包括海洋地球科學、海洋與空間物理、海洋環境科學、地理、極端環境的微生物學、生物技術和海洋化學,以及海洋經濟學等,擁有近500名研究人員,教師研究人員,工程師,技術人員等在此工作。
·海軍學院:是法國海軍重要的人才培養機構,直接接受法國國防部的指導與管理。在作為學校的功能之外,還兼任海軍相關的高級研究,就一系列海事問題開展科學研究、文化建設以及行政管理。
·意外水汙染研究與實驗中心(CEDRE):由國家機關、公共機構以及地方專業企業所組成的協會機構,以提供專業的知識和措施,處理意外水汙染相關問題的解決與研究。
·海軍水文與海洋學局(SHOM):是在法國武裝部隊部門監督下的公共行政機構。其任務是了解和描述大氣,海床和沿海地區中的海洋物理環境,以預測其演變並確保傳播準確的信息。
·先進技術工程學院(ENSTA):在法國武裝部和技術局指導下的公共研究機構,主要從事海洋工程,國防和高科技公司的創新工程的研究工作,所有的研究生培訓和研究活動都屬於國防部門或許多民用科技領域。研究的合作對象包括海事技術領域、國防領域、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航空航天領域、海上能源領域等。與許多科技企業就海洋技術進行合作研究,如與海軍集團合作,對海軍裝備材料和結構的疲勞性進行研究;與Thales DMS合作,改善分布式和自主傳感器網絡的性能,以在海洋環境中進行檢測和自動識別,其主要關注領域之一是開發可靠且安全的機器人技術等。
·電信工程學院(IMTA):工業和數位化部主持下的一所新學校,專門研究數位技術、能源和環境的精英研究生院。碩士課程包括有海洋可再生能源專業、海上及港口系統網絡安全專業,博士課程包括海洋與海岸科學等方向。若認為此學院只是教學機構而已就大錯特錯了,其最大的特點其實在於工程師培養與創新孵化融為一體的目標性,其啟動孵化器和設備向有項目合作的所有人員開放,目前正在孵化著45個初創企業,已經成功孵化過230多家創新企業。
多元的現代海洋產業
在國防以及國家級研究機構聚集的帶動效用下,布雷斯特正在成為海洋研究機構以及海洋高新產業越來越聚集的地方。在這種聚集效應之下,基於行業內合作平臺的行業組織就成為了資源協調、研發促進與技術對接的窗口,更進一步激發了布雷斯特的產業創新活力。
主要的海洋產業領域包括:
造修船
布雷斯特是法國造修船業務最多的地方之一,現今依然還保留主要的造船基地、軍用船廠和潛艇基地。
·海軍集團(Navel Group):是全球知名的法國國防承包商,業務遍及全球18個國家,擁有15000名僱員,年收入達37億歐元,參與研製了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以及法國的第一艘核潛艇等軍事裝備。同時還擁有海上石油開採設備、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業務;
·泰雷茲集團(Thales Group):作為著名的跨國防務承包商,在布雷斯特擁有航空及設計、服務部門;
·達門修船廠(Damen):致力於船舶修理,以及遠洋和近海船隻的維修改裝。憑藉可容納420米長船舶的大型船塢,尤其擅長對液化天然氣輪船以及大型油輪的改裝與維修。
複合材料
布雷斯特在生物基礎材料研發、大型碳部件生產技術領域也擁有不俗實力。而且通過Composite Bretagne專業平臺組織,將本地的相關研究力量統合起來,這個平臺的主要工作包括:提高當地企業、機構和公共研發的推廣;優化投資;整合當地工業資源,實現資源協作以及團隊技能的共享。
這其中就包括布列塔尼材料工程實驗室(LIMATB)的流變學實驗中心,布雷斯託斯力學與結構實驗室(LBMS),具有複合材料部件的材料疲勞度與耐久性測試中心。
海洋生物技術
布雷斯特所在的菲尼斯泰爾省的海藻產量佔全歐洲的四分之一,目前當地正在致力於將海藻用於健康領域,並開始湧現出了一批成功的初創企業。
如致力於螺旋藻研究,並應用於食品添加劑和化妝品行業的Cyane公司,以及致力於提取藻蛋白從而生產健康食品的Algaenutri公司等等。
海洋可再生能源
布雷斯特周邊海域擁有法國最豐富的潮汐和海上風能資源,布雷斯特港則是海上基礎設施專用港口,相關企業如Guinard Energie公司,專供水動力領域,製造潮汐渦輪機用於發電。而外海則設置有兩個海上能源設備測試站點。
一大主要產業聚集區
布雷斯特科技園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ZeWaren
布雷斯特科技園(或布雷斯特高新技術園,Technople Brest Iroise)是法國國家級的海洋高新技術園區,佔地107公頃,擁有6700多名工作人員,其中2200多人為研究人員或博士生。
園區本身為非盈利性組織,作為一個以科研為主的園區,區內包括有法國國家海洋開發研究所、歐洲聯合海洋研究所、西布列塔尼大學等,是法國乃至歐洲最知名的海洋科學中心。
在法國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將一批高新技術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科研機構進行業務結合,促進產學合作、融資以及技術轉讓,主要產業方向包括IT、生命科學、海洋科技等。
其中,在海洋科技領域,主要涉及海上安全、船舶、海上服務、能源、海洋生物,和沿海區域管理等。與區域內的坎佩爾、拉尼永和莫爾萊等,共同組成了Brest+創業生態系統促進當地高科技發展,Brest+作為法國13個科技之都之一,成為引領全法創新科技發展的引擎之一。
結語
布雷斯特這樣的海防、海事與海洋產業相結合的國家海洋中心城市,在全球各地不勝枚舉,除了布雷斯特外,還包括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德國基爾、英國南安普頓、俄羅斯聖彼得堡、日本橫濱和西班牙巴塞隆納等等,這一類海洋中心城市,通常是作為國家的主要港口,進而藉助國防的契機發展起來的,在海防工業與相關研究能力的基礎上,帶動了海洋相關產業的發展。而這一類城市海洋產業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包括國家級公共研究資源在內的大量海洋科研資源,能否和實際的海洋應用技術互動起來,形成促進,從而帶動海洋創新產業的不斷繁榮。
我國也具備這樣的海洋中心城市,從目前的態勢來看,青島、寧波作為大量海洋研究機構、海洋專業突出的大學,以及重要軍港所在地,都是我國海洋產業發展相對優秀的城市。但是目前也面對產業與科研兩張皮的發展掣肘。
其中尤其是青島,作為我國最重要的海洋城市之一,基於與布雷斯特等大量世界海洋中心城市結為友好城市,且已經有過大量合作的基礎,學習相關世界先進案例的產學互動,以及使用合作平臺優化資源配置等操作經驗,是極為必要的,也是我國所有決心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地方借鑑的重點。
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權必究。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影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