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賽季的中國足球首要的任務就是完成中性名政策,而中超已經多支球隊完成中性名的申報和通過,而近期媒體報導出中超豪門球隊上海上港的新名字為「上海海港」並且已經審核通過。對此有媒體發文提出質疑。
其中,江蘇媒體《揚子晚報》記者張晨瑆撰文對此進行了點評,該記者表示看到了上港的新名字,首先感到很錯愕,因為上港新名字「海港」反而成了上海海港,乍一看簡稱還是「上港」並且表示,這也算去「企業化」名稱?
不止江蘇媒體提出質疑,山東媒體《齊魯晚報》也發文質疑,《齊魯晚報》認為,「上海海港」這一名字很容易聯想到上港集團,且簡稱仍然為「上港」,這樣一個名字可以通過,而像魯能、亞泰、建業、泰達這些甲A時代就存在的名字卻要消失或者差點消失,這著實令人費解。
對於中性名的拍板者足協來說,原本是希望各支俱樂部完全的可以重新取一個有意義和內涵的名字,不再像過去一樣彰顯企業文化,而對於中性名的政策頒布之後,不論是中超冠軍次數最多的廣州恆大,還是早在甲A時代就紮根的泰達,魯能,亞泰,國安都要面臨著去企業化的全新名字,而魯能和泰達也已經定下了新名字,對於上港的新名字很顯然引起了爭議,這也令不少的球迷們開始質疑了足協把關是否足夠「嚴謹」?
畢竟,這一次的中性名是非常堅決的,此前多支俱樂部都希望能夠保留住原俱樂部名字,但得到的答案是必須整改,因此才出現了後來的「山東泰山」「天津津門虎」以及中超十年八冠王恆大的「廣州隊」,但這一次上港雖然也改名了,但如今的「上海海港」和過去的「上海上港」一眼望去,真的有太大的變化嗎?著實令人感費解。
專注中超,亞冠,國足賽事的點評與分析,想要了解更多足壇資訊,請拉到上面點擊「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