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被證錯誤?隕石中發現未知蛋白,地球生命或來自奧爾特星雲

2020-12-14 逐遊酣星

長期以來,主流科學家一直認為地球生命是由地球自主產生的,但是一塊隕石的到來卻可能給「生命地球起源論」帶來沉重的打擊。

進化論

人類是怎麼來的?短短7個字,引發了世人長期的思考,直到1859年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了「進化論」,才給人們提出了一個相對可靠的答案。

如今我們對進化論深信不疑,但總有人對它提出質疑,因為它並沒有完全解決「人類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

通過蛋白分子水平的追溯,我們可以得到所有生命都來自於一個最為古老的祖先,但是這個祖先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們無從得知,畢竟這已經是幾十億年前的事情了。

進化樹

因此有人提出了「原始湯」理論,試圖解決這個問題。該理論認為,在45億年前,在雷電等的作用下,大氣中的甲烷、氨等物質會轉化為大量有機分子並落入大海,海洋就成為了充滿有機分子的「原始湯」,這些分子不斷碰撞不斷進行各種化學反應,直到有一天,恰好生成了一個可以自我複製基因片段,這便是我們「最初的祖先」。

似乎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仍舊有一個問題,可能你也想到了,那就是「原始湯」中發生的一切只可能發生在地球上嗎

來自奧爾特星雲的蛋白質

根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020年3月3日的報告,來自Plex Corporation,Bruker Scientific LLC和哈佛大學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了蘊藏在隕石中的蛋白質

在此之前,科學家曾經在隕石中發現了一些有機物、核糖和一些成形的胺基酸,而這次發現是首次在隕石中發現複雜的蛋白質。

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小型且消毒過的鑽頭鑽探了1990年阿爾及利亞發現發現的一塊名為Acfer086的隕石,將所得樣本與水和三氯甲烷混合在一起,並發射雷射將其氣化,以對樣本進行質譜分析。

當他們對氣化後的樣本進行分析後發現了胺基酸的身影,進一步分析顯示,這些胺基酸是由一種未知的蛋白質釋放的,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血石蛋白」。該蛋白較小,主要由甘氨酸和末端的原子、原子和原子排列構成。

由於蛋白質結構複雜,出現蛋白質意味著一系列偶然的事件發生。首先需要甘氨酸的合成,其次附著在塵埃上的甘氨酸需要在分子雲熱量的誘導下碰撞連接成鏈。如果這項研究被最終確認,就代表著太空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將會變大,畢竟一個貧瘠的巖石星球都能出現生命,為什麼物質更豐富的宇宙不可以呢?

上圖便是此次發現的血石蛋白的結構圖,白色的是氫、灰色的是碳、藍色的是氮、紅色的是氧、綠色的是鐵、橙色的是鋰。從結構上可以看出,它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雙鏈蛋白。由於其末端含有鐵基團,因此它擁有利用太陽光的能量分解水的能力。

可能有人會疑惑,畢竟是1990年的隕石了,30年過去,會不會是地球上的蛋白質沾染到了隕石呢?

其實並不是,首先血石蛋白中部分氫是由其同位素代替,而蛋白中氘原子所佔的比例與地球環境中的完全不同,反倒很像奧爾特星雲。其次,在地球上也未曾發現與血石蛋白結構相似或一致的蛋白質。

基本上可以確定,這是一種完全源產於太陽系的蛋白質,並且很可能來自奧爾特星雲,我們也可能猜測,在幾十億年前,奧爾特星雲是否也向地球輸送了一批構成生命的蛋白。這可能也暗示了一種可能,即如果有外星人,那麼他們可能和我們結構相仿,都是由蛋白質組成的碳基生物。

其實這並不是人類第一次從隕石中發現生命物質。

神秘的DNA組件

早在上世紀60年代,NASA的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研究團隊就曾在隕石中發現了構成DNA的組件

他們通過對12份隕石樣本進行分析,發現了鳥嘌呤腺嘌呤黃嘌呤次黃嘌呤。其中鳥嘌呤與腺嘌呤是構成DNA的四種鹼基之二,而黃嘌呤和次黃嘌呤雖然並不參與DNA的構造,但是在人體生命活動中也佔據著重要地位。

相關研究成果發布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除此之外,在來自火星的隕石上科學家也有所發現。

來自火星的蛋白小球

1996年,科學家發現了一枚名為ALH84001的隕石,其大小約為一個馬鈴薯,重約1.9公斤,經鑑定約為45億年前火星上的巖石,並於1.3萬年前墜入地球大氣層。

經過分析,科學家們從ALH84001中發現了一些直徑近50-200納米蛋白小球。要注意,這枚隕石是形成於約45億年前的火星,而那時的火星恰是一個適宜生命出現的星球。因此很多人認為這是火星古老微生物腐化後遺留的證據。

也有人認為,這是「地球生命火星起源說」的一個重要證據。

進化論是否有誤

根據前面描述的信息,從隕石中發現的生命組件的確可以對「生命地球起源論」造成重要的打擊,但是目前還沒有影響到進化論,反而還補全了進化論所空缺的「第一個祖先」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達爾文的進化論存在很多缺陷,難道地球的生命是被設計出來的嗎?
    進化論認為地球生命起源於原始海洋雖然進化論已經成為教科書式的科學理論,但是這個理論依然存在爭議,之所以還存在爭議,因為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存在一部分現象是進化論無法解釋的,比如2.4億年前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大量生物突然出現,被稱為進化論最大的Bug)、地球唯一藍血動物鱟(hòu)停止進化(2.4億年前樣子和現在差不多)、生物進化出現斷層
  • 科學家首次在隕石中發現外星蛋白,或許存在外星文明
    除此之外,在宇宙中,是否還存在其他的生命星球呢?從我們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宇宙中暫時還沒發現宜居行星,也還沒發現外星生命的跡象,但是發現了很多疑似與生命有關的情況。據2020年3月2日的一則科學報告中,科學家在一顆1990年墜到阿爾及利亞地區的隕石中,發現了一些蛋白質物質,這確實是個好消息。
  • 30年前的隕石中發現「外星蛋白質」,科學家:外星生命已經...
    自從人類的目光開始投向太空以後,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除了人類,外星生命存在嗎?現在科學家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小行星專家重新檢測了一顆30年前的隕石,發現了第一顆已知的外星蛋白質,這表明生命的基石可能已經存在於太空中。
  • 地球生命的起源?隕石碎片揭示未知小行星的存在,體積巨大還富含水分
    地球生命的起源?在這顆隕石撞擊地球之前,科學家已經成功地預測了這次撞擊,包括時間和地點。這也是首次實現撞擊預測。這些碎片來自一顆名為 2008 TC3的小行星。科學家一直在對其碎片進行研究並於近日發表了相關成果。研究表明,2008 TC3來自一個巨大的、富含水分的母體小行星。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獲得了一份50毫克的碎片樣本。
  • 隕石發現古老有機分子,或證生命原材料來自外太空
    有科學家懷疑其中的奧秘可能在隕石上。最新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項研究稱,來自日本和美國的科學家已經證實,隕石中存在一種關鍵的有機分子—六亞甲基四胺(HMT) ,該分子可能已被用於構建其他有機分子,包括一些生命所使用的有機分子。這一發現證實了地外環境中可形成有機化合物的理論。
  • 來自遙遠奧爾特雲的旅者,「千年等一回」的長周期彗星
    它們的軌道遍布每個方向,這意味著它們無處不在,可以出現在天空中的任何地方。這其中比較著名的彗星,比如賽丁泉彗星(C/2013 A1),它的軌道周期預計可能為40萬年。它於2014年10月,以每秒56公裡的相對速度掠過火星,和火星的最近距離僅13萬公裡,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三分之一。
  • 地球生命或來源於地外星球,人類或許不是地球土著!
    令人震驚的是,科學家在這顆隕石中檢測出七十多種胺基酸,其中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穀氨酸和異纈氨酸等蛋白胺基酸,還發現了兩種核酸分子:尿嘧啶與黃嘌呤——這兩種分子是構成地球生命遺傳物質DNA和RNA的必須物質。
  • 地球上的第一個生物:人類都是來自外星?
    在中國神話中人類的起源是由女媧用土和水捏出來的,在西方人類是亞當和夏娃所創造的。當然這是一種古時候的傳說,或者是一種宗教的定義,當然,我們大部分人是不會相信人類是這樣出現的。現在被我們接受的主要就是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表示人都是由某一個單細胞或者細菌進來而來的,就衍生出來很多假說和推論。
  • 為什麼說奧特曼來自「m78星雲」?
    M78是天空中最明亮的瀰漫反射星雲。m78是一團星際塵埃,因為反射和散射了來自明亮藍色恆星(早b型星)的光線而發亮,在這個距離上,m78延伸的尺度將近4光年。它屬於獵戶座星雲聯合體,一大片以獵戶座大星雲m42/m43為中心的氣體和塵埃雲,距我們大約1,600光年。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進化論、資訊理論、熱力學誰是主角?
    為了強調 LUCA 之前的任何生命目前都是不可知的,科學家將 LUCA 稱為系統發生的事件視界(phylogenetic event horizon)。系統發生學是一門研究在整個進化過程中物種之間遺傳關係的學科,科學家由此追溯生命的進化史。「事件視界」這個術語來自天體物理學,指的是黑洞周圍的一個邊界,在邊界之內則逃逸速度大於光速。
  • 地球經歷了5次大滅絕,怎麼回事?
    進化過程很可能會出現另一種結果,稍有不慎就不會是當今的局面。從冰河時代到小行星撞擊,地球上的生命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事故、詭異的狀況和巨大的災難。還好它們知道如何應對這些偶發事件,我們如今才得以繁衍生息。若是如此,我們就需要從整體上理解生命的進化歷程。微生物是由它們的生活環境所塑造的,這些環境則是由火山和冰層等強大的地質力量、以及不斷改變的氣候所塑造的。
  • 神秘的彗星充滿了秘密,地球上的生命是否來自於彗星呢?
    在中國古代,彗星被稱為掃帚星,災星,彗星的出現往往帶來戰爭、饑荒、地震、瘟疫、水災等災禍,當科學進步之後,我們發現,彗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古代缺乏對彗星的科學了解,對彗星產生了過多的猜測,那麼彗星究竟是一種什麼星體呢?科學家在彗星上發現了生命構成所需的一些原料和水,那麼地球上的水是否來自於彗星呢?地球上的生命也是否來自於彗星呢?
  • 如果有另一顆恆星,出現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自此之後,人類開始了對於宇宙的觀測圖像等多顆星球,木星等一些星球的發現也是在伽利略望遠鏡的幫助下所發現的。在對宇宙當中的恆星系統進行觀測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將其進行了分類。根據恆星系統當中恆星數量的多少,分為了但恆星系統,雙星系統以及多星系統,在我們生存的太陽系當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所以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
  • 首個外星蛋白質或隱於隕石中?
    隕石中可能發現首例外星蛋白,仍需進一步驗證。一顆隕石劃破天際。(附圖)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報告稱在1990年墜落於阿爾及利亞的隕石Acfer 086中發現一種新型蛋白。(在通常的氫原子中只有質子沒有中子。)氘的數量不像胺基酸在地球上那麼豐富,這也能「暗示著原太陽盤和分子雲的起源」, McGeoch和他的同事把這個發現寫在了論文中,該篇論文提交給一雜誌上,目前正在接受同行評審中「這是首個被報導的來自外來星球的蛋白質」科學家補充道。
  • 地球是外星高等文明「實驗場所」?科學家:2個神秘地帶就是證據
    有時候我們在想,我們人類這種高級智慧生物怎麼會出現在宇宙中,而又怎麼會出現在宇宙的銀河系中,之後又想不通為什麼偏偏誕生在銀河系的太陽系中,最終依然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恰好是地球?為什麼生命不是出現在仙女座星系中?為什麼又不是誕生在比鄰星上?又為什麼不是火星上出現生命?
  • 科學家又一個重大發現,可有力證明:火星上曾出現過生命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據衛星網近日消息稱,《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火星上一處撞擊坑中的乾枯河流不僅是鹹的,而且還有一個對生命非常舒適的酸鹼Ph值。這個撞擊坑是"蓋爾撞擊坑",它是火星表面因隕石撞擊形成的一個盆地。
  • 彗星是「生命使者」?科學家在彗星上,找到生命所需的所有元素!
    據報導,近日,一個來自芬蘭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顆名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的彗星上,發現了磷元素和氟元素,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須的磷元素,這個發現再次印證了此前科學家們的猜想:彗星是宇宙中的「生命使者」,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皇家天文學月刊》上。
  • 生命起源畫上句號?日本科學家:可能來自太空,隕石撞擊形成元素
    地球生命的出現人類如今主要集中在自然生命產生的階段, 例如「自生論」或「無生源論」。而根據《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新論文指出,我們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是來自「外太空」,這可能對生命起源的爭議畫上「句號」。地球生命起源於外太空?
  • 木星在向地球拋射隕石,保護者竟然變成破壞者,事實或許不是如此
    這一段時間有一個消息,相信很多天文愛好者都十分關注,這就是科學家最新研究木星很可能不是保護地球的護衛者,而是一個給地球帶來災難的破壞者。這個學術研究對於人們認知木星,有了一個全新的解釋,由於論點十分的突出,所以引起很多人的熱議。他們的理論證明,木星很可能會給地球帶來災難,讓一些隕石或者小行星撞擊地球。
  • 地球生命真的誕生於海洋嗎?科學家:也可能來自小行星!
    早期地球生命相對於陸地而言,海洋環境更具有穩定性,而穩定的環境適合生命的生存和繁衍,隨著生命的不斷進化,海洋中的生命逐漸來到了陸地上,然後一步步進化成我們現在的生物鏈。生命來自小行星雖然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生命誕生於海洋,但仍然有少數科學家認為生命起源於外太空,地球上的生命實際上是由宇宙中的小行星帶到地球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