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結束後的19個月裡,袁紹疏忽了一件事,埋下覆滅的伏筆

2020-12-24 騰訊網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這句話用來描述官渡之戰後的袁紹集團,也是恰如其分。是的,官渡之戰中袁紹被實力與運氣兼備的曹操擊敗,敗得很慘,被坑殺的士卒多達七八萬人,一線大將幾乎喪盡,這樣的打擊對於袁氏集團是非常沉重的。但是袁氏集團根基雄厚,他的基本盤尚在,只要假以時日,富庶的冀州之地又可以為袁紹拉扯出一支強大的部隊。曹操經歷了官渡之戰後,同樣也是元氣大傷,短時間內無法吞併袁氏集團。

官渡大敗,縮小了曹操與袁紹之間的實力差距,但是不至於直接導致袁氏集團的覆滅

▲曹操

正如赤壁之戰曹操大敗,曹魏不至於覆滅;夷陵之戰蜀漢元氣大傷,亦不至於覆滅。實際上,官渡之戰結束於公元200年十月,曹操而後用了7年時間,直至公元207年袁氏盟友、烏桓被擊破,袁尚、袁熙授首,才徹底消滅袁氏集團。這尚且是在袁紹去世,袁氏集團內部分裂、袁氏兄弟相互徵伐的不利情況下,被逐一擊破而覆滅的。倘若袁紹仍然在世,或者袁氏集團內部團結,存在類似諸葛亮這樣深受信任並且有能力、有忠心、有地位的人物存在,袁氏集團很可能會延續更長時間。自然,袁氏集團內沒有「諸葛亮」,而袁紹又離世的早,時運沒有給袁氏集團更多的機會。

袁紹在公元202年五月去世,自打官渡之戰結束,袁紹還有19個月的光陰。在這段時間裡,

袁紹做了3件事情,卻疏忽了一件重要的事,為袁氏集團的覆滅埋下伏筆。

▲袁紹

處死田豐

田豐幫助袁紹擊敗公孫瓚,有謀略並且忠心,和沮授可以並列為袁紹手下第一檔的謀士。官渡之戰時,沮授被曹操俘獲,由於拒不投降被曹操處死。在曹操趕跑劉備後,田豐曾經勸阻袁紹,戰機已失,不要急於同曹操開戰。田豐的堅持引起了袁紹的大怒,袁紹把田豐丟進大牢。

官渡之戰結束後,袁紹在敗退的路上回想起田豐的勸諫,向身邊的逢記表達懊悔與愧疚之情,但是逢記卻和袁紹說,田豐聽到我軍大敗,想來會為自己的言中而高興。袁紹於是將田豐處死,袁氏集團的兩大謀士均已命隕,這是袁氏集團的一個損失。

▲袁紹

平定叛亂

牆倒眾人推,官渡之戰時,曹操手下有不少人和袁紹私通往來,許昌以南也開始吏民騷動。官渡大敗後,冀州也有地方開始叛亂,袁紹親自率軍徵討,很快就平定了叛亂,維繫了地方安定。

倉亭之戰

在官渡之戰後的第二年,曹操進攻了位於倉亭的袁紹守軍,袁紹軍再次戰敗,有關這場戰事的史料非常簡略,據《魏氏春秋》記載。

六年夏四月,揚兵河上,擊紹倉亭軍,破之。紹歸,復收散卒,攻定諸叛郡縣。

袁紹被曹操擊敗,但是曹操並沒有乘勝追擊,並且袁紹藉助散卒可以實現平定叛亂。由此可見,這一戰規模不大,曹操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袁紹雖敗,但是應當損失不大,曹操認為袁紹仍存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於是暫緩了徵討袁氏集團的進度。

▲審配

袁紹在最後的時光裡,仍然努力維繫著內部安定,但是直到最後還是沒有定下繼承人,更沒有為繼承人鋪好道路。在袁紹離世後,眾人想要立長子袁譚為主,而審配等人用假造的袁紹遺命,立袁尚為主。兄弟二人反目,隨後兵戈相向,給了曹操趁亂而入的機會。經歷官渡大敗的袁氏集團本以風雨飄搖,

袁紹的立嗣不明,為袁氏集團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本文參考文獻,《後漢書》、《三國志》、《先賢行狀》、《魏氏春秋》、《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袁紹官渡之戰大敗的原因有哪些?
    袁紹官渡之戰大敗的原因有哪些?官渡之戰以前,袁紹相對於曹操,無論在哪一個方面都強於曹操。《獻帝春秋》記載:漢獻帝任命曹操為大將軍,袁紹為太尉。袁紹不滿意,憤怒地斥責曹操說:「曹操好幾次沒了性命,是我袁紹救了他。如今他曹操忘恩負義,挾天子來命令我,讓我在他之下,我不甘心如此受辱。」
  •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而且在「官渡之戰」與袁紹病死,袁氏的勢力出現分裂之間,還有一次戰役,那就是「倉亭之戰」。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官渡之戰」只是挫敗了袁紹南下的趨勢「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然而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次防守戰的勝利。
  • 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強大,為何卻就此衰落?你看看曹操都幹了些啥
    曹操殺伐果決,其「亂世梟雄」之名為眾人熟知。但其實在曹操起勢之前,北方最強大的其實是總會為人所忽略的袁紹。當年大將軍何進引狼入室,將董卓這狼子野心之輩放入了都城之中,董卓直接插手天子廢立之事,挾天子令諸侯,引各路諸侯極為不滿,便以當時最為強大、聲名最為顯赫的袁紹為盟主,進兵討伐董卓。
  • 官渡之戰,袁紹是敗於什麼樣的心理?
    因果與心理學:官渡之戰,袁紹是敗於什麼樣的心理?許攸建議燒了曹操的糧草,袁紹不聽,許攸反投曹操,建議遭操燒了袁紹的烏巢,斷了袁紹的糧道……袁紹之所以會敗,完全是敗給了自己的心理,如何解讀袁紹的心理呢?1、難道真的是袁紹不懂許攸的的計謀嗎?非也,只是如果按許攸的計謀勝了,他袁紹就沒有了價值感,所從他要按自己的方法取勝。(這也是心裡裝不下比自己有能耐的人)2、他不會預料許攸會去投奔曹操,就算有,也不會放在心上。
  • 袁紹坐擁四州之地,為什麼官渡之戰落得大敗?
    袁紹集團是東漢末年最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之一,也是與曹操集團爭奪北方控制權的重要對手。官渡之戰前,袁紹集團「據四州之地」苴眾號稱百萬,實力超過曹操集團。因此,官渡之戰才作為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而著於史冊。袁紹兵敗官渡的原因,古今學者多有探討。
  • 官渡之戰時的曹操,是明顯不具備北伐袁紹的能力的
    官渡之戰時的曹操,是明顯不具備北伐袁紹的能力的01實力懸殊其次,不犯錯誤當然沒法打,但是不管三國志還是後漢書對於袁紹此戰的一些錯誤都是意見高度一致的,對袁的缺陷也基本一樣,官渡的失敗很難說是一個偶然。試問,如果去打淳于瓊的五千人,打不動淳于瓊的一萬人,該當如何?
  • 袁紹為何失去官渡之戰的有利優勢?易中天: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袁紹為何會失去官渡之戰的有利優勢?易中天: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想要有高遠的格局,就必須在時事當中看到自己的未來,適時的調整自己的方向。我們都知道,曾經的鬼谷子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外交官,他的言論和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卻不受各國的待見,最後他只能選擇提早退休來結束自己的謀士生涯,最後廣招人才,讓學生代替自己為各個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曾經的曹操也有歸隱過一小段時間,只是人們在觀賞《三國演義》的同時,很容易忽視掉正史上的一些小細節。時世才能造英雄。
  • 袁紹那麼強大,為何官渡之戰後便消亡了?只因曹操太心狠手辣
    當年大將軍何進引狼入室,將董卓這狼子野心之輩放入了都城之中,董卓直接插手天子廢立之事,挾天子令諸侯,引各路諸侯極為不滿,便以當時最為強大、聲名最為顯赫的袁紹為盟主,進兵討伐董卓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花)
    如果在最後關頭,袁紹能夠親自率軍前往攻打曹操大營並一舉突破,那麼官渡之戰的結果也是不好說的。最起碼袁紹的士氣不會崩潰得一塌糊塗,甚至還能以逸待勞再打回營的曹操一下子。歸根結底,這場史詩級的世紀大戰,在曹操和袁紹兩位頂級謀略家見招拆招的幾乎雙方沒有秘密的白熱化程度下,勝利的天平始終傾斜在袁紹一方的。而最終,曹操依靠自己的狠勁,強行將勝利的指針掰向自己。
  • 袁紹坐擁四州之地是北方的霸主,為何最終輸給了曹操
    很多人不禁要問,袁紹坐擁四州之地是北方的霸主,為何最終輸給了曹操?首先,袁紹雖然實力雄厚,手下兵強馬壯、人才濟濟,糧草又充裕,但袁紹陣營卻一直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不團結。袁紹陣營內部分為三大勢力,河北地方的冀州派,外來的潁川派和南陽派。三派長期明爭暗鬥,勢如水火,導致陣營內部充滿了不穩定因素。袁紹兵敗官渡,很大程度上就是內鬥的結果。
  • 他是袁紹手下頭號猛將,騎兵的剋星,如果不死官渡之戰不會輸
    本是冀州牧韓馥手下的部將董卓討伐戰結束後麴義背叛韓馥與袁紹結盟助袁紹奪取了冀州,次年公孫瓚大舉南下,在界橋與袁紹爆發激戰,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5000輕騎兵,中間則是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騎兵部隊白馬義從。
  • 三國中,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而是養精蓄銳?
    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堅守北方拖垮曹操,那麼袁紹也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官渡之戰爆發的時候,袁紹有三點不如曹操。第一是袁紹手下的人才質量不如曹操,第二是袁紹本人的能力不如曹操,第三是袁紹的合法性不如曹操。
  • 袁紹兵敗官渡,多虧此人相救,否則將死無葬身之地
    縱觀漢末三國歷史,官渡之戰無疑是其中最具轉折性的一戰。經由官渡一戰,實力最強的袁紹集團由盛轉衰,而實力稍弱的曹操集團則勢力大增,最終基本統一了北方地區。
  • 官渡之戰後曹操袁紹陷入對峙階段;袁尚的戰略沒問題但無人可用
    東漢末期,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奠定了其統一北方的基礎,但是實際上,官渡之戰還並未完全令曹操獲得戰局主動,而是在建安七年(202年)袁紹死後,袁尚袁譚兩人於北方爭權,大大消耗了袁氏集團的實力,這才讓曹操有機會攻入鄴城,徹底掃平袁氏集團的。
  • 官渡之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此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浮出水面
    官渡在河南省境內,今天的中牟縣。 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基礎。 眾所周知,西漢的首都在長安,到了東漢國遷都洛陽,中原(今天河南省一帶)成為中國政治經濟中心,官渡之戰就發生在河南的中牟東北。
  • 官渡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為什麼獲勝了呢?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發生在曹操軍與袁紹軍之間的戰役,這場戰役意義非凡,是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官渡之戰的經過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於官渡,曹軍兵疲糧缺,袁軍的兵力遠勝於曹軍。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此時曹軍以弱敵強,退兵會被袁軍乘勝追擊,必須出奇制勝。曹操採納了荀彧的良策,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
  • 揭秘真實的官渡之戰:曹操的兵力竟然不足萬人?
    將軍以龍虎之威,可為韓、彭之事邪?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 2、從雙方部隊均可以輕易插入敵後,就證明,這裡所謂的屯營東西數十裡,並不是真正連續的屯營,而只能是雙方在主要道路上紮營防止敵人大隊通過。由於官渡的地形基本是平原,無險可守,因此曹軍並不能依靠連營來阻擋袁軍的進攻。
  •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袁紹?
    袁紹是《三國演義》小說裡刻畫很豐滿的一個角色。所講故事大致和《三國志》略同。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期間,許攸給袁紹建議派輕騎突襲許都。這一招也很厲害。曹操和袁紹官渡對峙,許都相對力量薄弱,一擊勢必得手。因為孟岱和審配有矛盾,袁紹馬上就讓孟岱監軍,代替審配守鄴城。婦人之仁 沒有胸襟建安五年時,曹操攻打劉備,許都空虛,田豐建議袁紹急攻許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主公咱們麻利兒的,趕緊行動吧。結果老袁說,「哎呀,那不成呀,小兒子生病了......」,就沒有成行。把個田豐氣得只翻白眼,田豐用自己的拐杖狠狠地杵地,「唉,這事鬧得,這麼好的機會抓不住,卻說什麼小孩子病了,鬧著玩嗎?」
  • 官渡之戰的勝利關鍵因素在他 揭秘三國猛將張郃之死與他有關!
    日前,《為你講述真實的「官渡之戰」 文丑非關羽所殺!》一文澄清了一件事,顏良確為關羽所斬,而文丑則不然,連關羽人都沒見著,死在了亂軍之中。官渡之戰的勝利,主要取決於曹操對袁紹的了解。無論從哪方便來講,袁紹都比曹操強大的太多了,卻敗在了自己的「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之上,而這些都被曹操了如指掌。
  • [新三國]官渡之戰觀劇:戰爭精彩 情節人物粗糙(全文)
    官渡之戰動作場面慘烈血腥。網易娛樂5月16日報導 (文/昨夜西風)電視劇新版《三國》於14、15日播出了重頭戲、也是首場大型戰役——官渡之戰。曹操憑藉此戰役的擊敗袁紹,一舉統一黃河以北大片土地,奠定了三分天下之一的魏國基礎。網易娛樂特別推出官渡之戰觀劇報告,為您詳解整場戰役的全過程,以及新《三國》對此段落場面、人物刻畫、演員表演的獨家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