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開始,巖井俊二導演的中國電影《你好,之華》在日本首次上映。
雖然日方宣發時將它稱之為巖井俊二小說改編作《最後一封信》的中國版,並將原標題改為《チィファの手紙(之華的一封信)》,但這個說法其實是相當不嚴謹的。因為早在2018年時,「北漂中年」巖井先生就在中國公映了《你好,之華》,而日本版的電影在今年才姍姍來遲。
畢竟,在先後次序的問題上,你不能說你爸長得像你。
前幾年在國內上映時,憑藉著8090後對著《情書》強烈的懷舊濾鏡加成,這部理應小眾的全程涼白開式日系文藝片依然收穫了不錯的票房。雖然被嘲笑沒打過柯南的票房,但日本電影在中國票房壓住柯南確實也沒幾個……
而且,當年在《你好,之華》演主要配角的秦昊老師也畢竟還沒爆火。
總之,話不多說,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巖井俊二是怎麼一步步從青春片教父走到北漂青年的。
《情書》:稀裡糊塗成為青春片教父
巖井俊二1963年出生於日本仙臺市,從學生時代起就目標成為一名小說家,但在大學時他卻選擇了學習美術,當時他的心態據說是:
「我就覺得學美術能給我的小說家生涯帶來正面影響。」
雖然整個心態看起來挺隨便的,但巖井俊二貨真價實是個學霸,最終畢業於橫濱國立大學教育學部美術學科。他的第一個人生高峰,如許多人料想的一樣,正是《情書》帶給他的。
《情書》開啟了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世代對日系青春電影的啟蒙。雪中的一幕令無數人唏噓難忘,「藤井樹」更成了影迷之間一個特殊的暗號。
其實,《情書》在日本只是一般意義上的賣座,而在中韓兩國卻誤打誤撞成了青史留名的青春電影「殿堂級」作品,於是乎,導演出道沒幾年的巖井俊二就這麼稀裡糊塗被推上了「青春片教父」的位置。
與動漫大佬瘋狂互懟的オタク(御宅)最高時代
說出來很多人可能不信,巖井俊二也是個資深御宅。
早在學生時代,他就幹過給編輯部毛遂自薦自己的漫畫這檔子事。而他大學畢業後幹的第一項叫得上名字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腳本做出了一檔叫《升起的煙花,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的電視劇。
相信看到名字大家已經會心一笑了。
沒錯,就在14年後,他的原作由著名的意識流監督新房女士改變成動畫電影,再配上米津玄師的「萬惡之源」主題曲,成功一炮而紅。
當然,巖井俊二自己在導演動畫電影也有比較出色的戰績。最有名的莫過於獲得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提名的《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
在這部動畫電影中,巖井俊二導入了在動畫界備受爭議的轉描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人物動作捕捉來進行的畫面描繪。這項技術在除了日本的世界各地都作為主流動畫技術被廣泛應用,尤其是迪士尼動畫。最近中國的許多動畫影片,如《白蛇傳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也主要應用了這一技術。
但是,在以2D動畫為核心的日本,在大屏幕上應用這一技術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反叛。許多知名動畫製作人都對《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進行了猛烈抨擊,認為「在動漫行業應用轉描技術是禁忌」。
不過,巖井俊二在TOKYO DESIGNERS WEEK中也狠狠回懟了這一觀點:
「……雖然在搞動漫的人看來,這種東西根本不能叫動漫。但我每次看動漫,總覺得畫面缺少真人那種一舉一動的美。」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北漂?
2018年,巖井俊二收到中國製片方的邀請,來到中國製作電影《你好,之華》,成為了一名「北漂」。
儘管原作劇本是用日文寫就的,但影片中濃濃的中國氣息卻是騙不了人的。從每一個生活化的細節,都能看出巖井俊二對「本土化」的努力。在當年的影評中,說的最多的就是「這部片子雖然溫吞,但沒有日系文藝片普遍的壓抑」。無論是光線的通透還是劇情的乾淨利落,《你好,之華》對中國氣氛的詮釋是合格的,雖然沒有做到100%中式溫馨,但也保持了溫吞中帶著小確幸的奇異平衡。
為了這部影片,巖井俊二在中國居住了一段時間,為了電影、採訪、專欄寫作不亦樂乎,許多雜誌新聞都寫到他經常在工作之餘出入北京的酒吧,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北漂。
看完了《你好,之華》的我,也決定信了雜誌的這番鬼話。確實,有那兒味。
從立志成為小說家到進入美術學科,從青春片icon到動畫電影變革者,再到擁有中國情結的北漂,巖井俊二的人生像是打了無數個滾。這對藝術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這又或許是一種獲取閱歷積累的「基本操作」。
許多人會在人生的特殊時期陷入各種無法預測的迷茫,其實看看巖井俊二奇妙的人生,就會知道,萬事皆有可能,只要你願意嘗試與開始。
「曲線救國」永遠是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