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煩惱源自人際關係,「被別人討厭」才能獲得幸福

2020-12-05 靖遠格格

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與其他任何人都沒有關係,所有的一切取決於自己。

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上的一句:那些不喜歡我的人,我也不喜歡你,戳中無數人的心。

同事張燕把這句話設置成了朋友圈籤名,她說過去的32年,為了讓大家喜歡自己,一味地退讓和妥協,包括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也是礙於介紹人的情面。從今往後,想為自己活,簡單一點,快樂一點。

真正能卡住命運喉嚨的,確實只有自己,別人喜歡或不喜歡你,那是他們的事情。

在《被討厭的勇氣》中,作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化身書中的青年,通過和哲人阿德勒的對話,解讀了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精髓: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需要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是誰呢?如果對他的名字沒有印象,你應該知道他的一個著作《自卑與超越》,如果還是沒有印象,需要記住,他和弗洛伊德、榮格齊名,並成為「心理學三大巨頭」。

戴爾·卡耐基曾評價阿德勒為「終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他創立的個體心理學主張你的成功和幸福,與其他任何人無關,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心理創傷並不存在,你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選擇

有一名男子多年閉門不出,因為他只要一踏出房門就會心悸,手腳發抖,家人為此很擔憂。他也想改變,擁有一份工作,和陌生人交往,但也只能想想而已。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個男子也太可憐了,是不是小時候受到過巨大打擊,導致了他不能出門的不幸。

如果你這麼想,符合弗洛伊德的心理創傷學說,他認為心理創傷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禍首。但阿德勒不這樣認為,他認為這名男子是因為有不想出門的「目的」,所以才有了心悸、手腳發抖的症狀。

因為他一旦出門,會成為芸芸眾生的一員,沒有人重視自己,也沒有人會關注自己,而呆在家裡,他的這些症狀會讓父母不安、緊張,他就是家裡的焦點,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阿德勒心理學則否定心理創傷說:任何經曆本身並不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觀點,因為我們過去堅信心理創傷學說,面對一段失敗的關係,或者沒有完成的任務,可以淡定地說:這種結果,我也沒有辦法, 因為我曾經受過傷害,所以取法戰勝自己。

就像阿德勒本人,從小就體弱多病,身材矮小,嚴重駝背,長輩喜歡拿他和高大威猛的哥哥比較,他還是個學渣,運氣又很差,5歲的時候得了肺炎差點死掉。

但他戰勝了自卑,不僅考上了醫學博士,還被弗洛伊德收為徒弟,跟著他學習了9年,最終成為了心理學大家,也可以說,他本人就是克服自卑、人生逆襲的成功典範。

一切煩惱源自人際關係

豆瓣網友評論說,這是一本讀完之後渾身顫抖的書,猶如一把鋼刀,就那麼直接地刮著靈魂上的毒。

我也有同樣的感受,否認心理創傷學說已經相當於一次刮骨療傷,再看阿德勒的另一個觀點:一切煩惱源自人際關係,更有一種想拍大腿的感覺。

阿德勒認為,人一生要面臨三大人生課題:工作課題、交友課題和愛的課題,每一個課題都需要和人發生關係,誰都無法迴避這三大課題。

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來自,自己的課題別人妄加幹涉和自己去幹涉別人的課題,只有進行課題分離,我們的人際關係才會發生改變,煩惱才會減少。

那麼該如何辨別這是誰的課題呢?

其實也很簡單,只要辨別「某種選擇帶來的結果由誰承擔」

就像張雨綺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中講到的:我知道很多人討厭我,沒關係,你討厭我是你的事,我怎麼生活是我的事。

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是自己的課題,因為沒有人會幫你承擔好或不好的後果;別人怎麼看你,那是別人的課題,因為腦子長在人家身上,愛怎麼用那是人家的事情,和你沒有關係。

也許你會說,這怎麼可能做到?

別人好心好意指導你,給你意見,難道直接拒絕說:這是我的人生課題,你不要幹涉嗎?這太得罪人了,而且也不去關心別人,那不是連朋友都沒了。

阿德勒強調說,課題分離不是說冰冷的對他人不管不顧,而是只給予適當援助而不是幹涉,就像一個古老的諺語「可以把馬兒帶到河邊,但不能強迫它喝水」。

幹涉甚至擔負別人的課題,是一件沉重的事情,所以想要讓人際關係簡單清晰,先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別人的課題,這是為人生減輕負擔的關鍵一步。

結語

曾寶儀看完這本書,說:它期許我這一年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繼續大膽地許下做自己的願望,並勇敢實現它!

不止曾寶儀,陳文茜也推薦明星閱讀這本《被討厭的勇氣》,作為公眾人物確實需要這種勇氣,我們普通人也需要。 ↓↓↓

強烈推薦這本書,值得你用心讀二遍、三遍的經典。

因為人生短暫,當我們把時間和精力用於八面玲瓏取悅他人,慢慢會陷入深度焦慮,不知道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不知道自己是為誰活,更不知道自己是誰。

勇敢和過去的心理創傷說「拜拜」,梳理人際關係,自己的課題努力做好,別人的課題儘量少幹涉。

至於有人討厭你,詆毀你,就用本書第三章的標題:讓幹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

相關焦點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⑤|《被討厭的勇氣》: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那該怎樣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用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真正的幸福呢?這本《被討厭的勇氣》或許會讓你找到答案。書的副標題「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貫穿整本書的也是心理學者阿德勒的哲學思想。這本書就像解藥一樣,解除了許多人討厭自己的狀態,給我們很多勇氣去發現真正的內心。
  • 阿德勒: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阿德勒心理學是一種關乎勇氣的心理學,想變成更好的自己,追求幸福的人生,我們需要付出勇氣。一切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阿德勒曾說過:「一切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這裡的人際關係,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人際關係,而是廣義的人際關係,是指我們每個人都是人類中的一份子,我們無法脫離人群、社會獨自生存,而我們的一切煩惱都來自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
  • 我們的煩惱都源自哪裡?
    我們的成功和幸福,與其他任何人沒關係,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那麼我們不幸是誰的錯?我們的煩惱都源自哪裡?阿德勒認為,人際關係,是一切煩惱和不良情緒的源頭。想要消除煩惱和不良情緒,也唯有一個人在宇宙中生活。我們要努力地克服挑戰,不安於現狀,做一個奮力攀登人生高峰的人,那就需要我們主動賦予過去經歷意義的勇氣,需要我們主動選擇改變的勇氣,更需要在人際關係中被討厭的勇氣。
  • 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第二夜:一切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1,為什麼我們會討厭自己?因為我們太害怕被他人討厭,太害怕自己在人際關係中被拒絕,被否定而讓自己受傷,所以先用「討厭自己」這一種症狀來欺騙自己,活在幻想之中來逃避面對現實中的實際問題。一方面需要「討厭自己」這一狀態來逃避現實問題,另一方面又為這種「討厭自己」感到非常的痛苦和煩惱,這樣就可以達到陷入痛苦和煩惱中一直出不來,永遠不用面對現實中的問題。2,為什麼我們會感到自卑?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的自由不怕被別人討厭
    這本書是以一種對話的方式進行,書中一位自卑、不幸福的青年人,聽到哲人主張「世界如此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對其進行挑戰,在你來我往的辯論與思考中,青年人對生活開始有了更多的理解……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在該書中,很明確地指出了「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如果宇宙中只有你一個人,那麼你既不會感到煩惱、也不會覺得孤獨
  • 想要幸福,就不怕被討厭?真正幸福的人都偷偷在看這本經典書
    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對有些人來說,是生病時母親端過來的一碗熱騰騰的白粥,是辛苦多年終於升職加薪,也可能是陌生人的一對暖心的話……因為對幸福的定義模糊,怎麼追求幸福則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有這樣的一個哲學家也是我們常說的智者,他主張: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想要幸福,就得不怕做個讓人討厭的人。
  • 《被討厭的勇氣》人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擁有幸福,這是真的嗎?
    幸福要是那麼容易實現,那人們還用得著大費周章地苦苦尋覓嗎?可這句話的的確確就是奧地利個體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經典觀點。而《被討厭的勇氣》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合作完成的一本對話體的心理學作品,通過一個深陷自卑幸福無能的青年和一位哲人之間的對話,淺顯而又系統地將阿德勒關於幸福、關於人際關係等思想展示在讀者面前。
  • 成年人的潛規則:想要活得「爽」,就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的思想主張: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與其他任何人都沒有關係,所有的一切取決於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通過一位深陷自卑、無能與不幸福的青年與深受阿德勒心理學影響的哲人之間的對話,揭示了一個人想要獲得自由,獲得幸福就必須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而這種勇氣也是我們面對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
  • 《被討厭的勇氣》這8個習慣幫你遠離繁雜日常與人際關係的煩惱
    再讀《被討厭的勇氣》【日】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總結8個幫我們遠離生活與人際煩惱,用我們的雙手去獲得真正幸福的習慣(也是此書的主旨)。和喜歡這本書的朋友分享。保持距離不是為了疏遠他人,而是為了解開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之線。03鼓勵別人時,說「謝謝」既不表揚也不批評。
  • 學會被別人討厭,讓自己真正自由
    只有勇敢地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並最終改變生活。第二,用勇氣擺脫人際關係的煩惱。生活中煩惱的根本來源,就是人際關係,而擺脫煩惱的關鍵,就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去改變我們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在日常中,許多人際關係的煩惱,是由自卑感和認可欲造成的。
  •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如何才能不被世間煩擾而煩惱?青年和哲人的對話,在《被討厭的勇氣》為你訴說。01我們或許在某些時刻都因為自己的出身、學歷,甚至長相而感到自卑,或許正因如此,我們總是陷入羨慕別人生活的情緒困境中,也總是難以衷心的祝福別人的幸福。那麼,我們的不幸到底是誰的錯?
  • 《被討厭的勇氣》:認清這3點,你的人生就能獲得更多幸福
    這本書的書名叫《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是日本的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書中採用對話的形式,以講故事的形態總結了心理學巨頭之一——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今年似乎與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接觸比較多,也比較認同他的思想,但當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時,看到封面上寫著「所謂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人際關係太複雜?因為你總是怕被人討厭
    你常常為無力面對複雜人際關係而煩惱麼?你會因為拒絕別人的請求而懊惱麼?你是否一直停留在安全區不敢邁出一步?你是否很難對一件事產生不顧一切去做的感覺?你是否想要去改變自己卻不知從何下手?《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給你很多探索人生的「線頭」,你可以順著去發現更多改變自己的辦法!
  • 怎樣才能沒有感情的煩惱讓人生幸福美滿
    一、怎樣才能沒有感情的煩惱不要有感情的煩惱,就要要對過去的事進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層面上傷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不要讓已經過去的事再困擾自己,心理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轉移到新的行動上去。
  •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正如本書的名字《被討厭的勇氣》,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這種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一位哲人,他主張:世界極其簡單,人們隨時可以獲得幸福。有一位青年無法接受這種觀點,於是他去拜訪這位哲人一探究竟。在這位被諸多煩惱纏繞的青年眼裡,世界是矛盾叢生的一片混沌,根本無幸福可言。
  • 可憐的我,可惡的你:人類的煩惱,實際上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第15本可憐的我,可惡的你總想和別人不一樣,怎麼辦?要不要為這段感情留後路?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怎麼破?無法原諒愛人的背叛,怎麼辦?無法擺脫父母的掌控,好痛苦!……自我、朋友、職場、戀人、夫妻、親子——人類的煩惱,實際上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 祝你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因為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於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以青年和哲人的對話方式,逐漸深入探討幸福、勇氣和人生意義的話題。
  • 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讓你的事歸你,我的事歸我
    針對這個問題,阿德勒心理學流派的研究學者岸見一郎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觀點:基本上,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幹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幹涉。只要能夠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改變。
  • 《被討厭的勇氣》: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與他人無關
    有些人會覺得,我現在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生活在一個父母離異、感情不和的家庭。我現在之所以單身,是因為我的前任做了對不起我的事,讓我不再相信愛情了,這些話我們或許經常聽到過。但你對於成熟的人來說,絕不是把一切責任推給別人,推給外界環境,因為我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是一切的根源。
  • 岸見一郎《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活得更灑脫
    看這本書之前問自己幾個問題:你在意別人的看法嗎?你害怕被人討厭嗎?我們為什麼會自卑?事與願違的時候你覺得是什麼原因?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從前、過去和未來。不要害怕被人討厭人一旦進入社會,就避不開和人打交道。俗話說:「花無千日紅,人無百日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阿德勒認為人的大部分煩惱來自於人際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