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半島新聞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
11月26日,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了落實市委關於向濱海休閒度假旅遊、海上觀光旅遊轉型的要求,實現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市政府近日印發《青島市推進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傅道軍(右)介紹《實施方案》有關情況
據了解,青島市自2009年開始建設人工魚礁並發展海洋牧場,目前全市共有海洋牧場21處,總面積11360公頃,共投放礁體超過300萬空方。目前有13處海洋牧場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居全國第三,佔全國總量的1/9。
海洋牧場形成了良好的海底生態環境
青島市海洋牧場發展優勢與濱海旅遊城市優勢具有很好的契合度,能夠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實施方案》重點突出海洋牧場綠色屬性,堅持科技創新驅動,著力推動產業融合。
海洋牧場通過在一定海域範圍內投放人工魚礁,營造一個適合海洋生物生長與繁殖的環境,使海洋生物資源得以恢復。從去年開始,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組織對已建成的海洋牧場示範區開展效果評估,發現海洋生物種類及生物量均顯著提升,說明海洋牧場建設對修復海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因此,《實施方案》的第一條任務便是「促進海洋牧場綠色發展」,通過對海域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科學評估,探索建立多營養層級立體生態系統,打造環境友好型的海洋牧場示範區。
海洋牧場作為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離不開海洋技術創新支撐。青島市作為全國知名的海洋科技城,擁有眾多國內一流海洋科研教學機構,涉海兩院院士及海洋科技人員數量均位列全國首位,為海洋牧場轉型升級和向裝備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實施方案》提出,圍繞海洋牧場平臺功能拓展、「養殖+休閒」網箱優化、智能化養殖工船發展、生態型魚礁設計、牧場產品採捕、環境監測自動化、物聯網管控平臺等領域,強化技術創新和轉化應用能力,構建多功能、智慧化海洋牧場。
近幾年,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結合海洋牧場建設,舉辦了「航銘海釣」杯潮連島路亞海釣大賽等活動,通過同步發展休閒海釣,使海洋牧場產出效益提高約30%。《實施方案》提出,依託青島市「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特色,進一步加強海洋牧場與體育賽事融合發展,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海洋牧場休閒海釣基地,力爭打造1-2項國內外有較高影響力的休閒海釣賽事活動。同時,依託海洋牧場秀麗的海上風光,發展海上旅遊線路,結合海洋牧場海上多功能平臺、綜合體驗中心建設,打造海上觀光、濱海旅遊、食宿康養、垂釣潛水、科普研學於一體的海洋牧場旅遊項目。通過與體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升海洋牧場知名度和影響力,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形成休閒旅遊「打卡地」。
「航銘海釣杯」路亞大賽比賽現場
下一步,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將與科技、工信、財政、金融等部門協作配合,認真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有關要求,研究保障落實措施,助力海洋牧場和休閒旅遊融合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海洋牧場的平臺集成作用,推動海洋牧場與生態養殖、旅遊觀光、休閒垂釣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海洋牧場建設與文化、旅遊等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漁事體驗、漁家樂等綜合性休閒漁業,不斷拓寬漁民增收渠道。
加強政策支持。積極落實《青島新漁業發展專項建設項目實施方案》,推進新型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與新型漁港經濟示範區建設協調並進,充分發揮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的先行先試和示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提升漁港經濟區整體發展水平,推動漁區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同時,鼓勵各區市在政策、項目、資金安排上對海洋牧場建設予以傾斜。
強化科技支撐。利用青島市海洋科研優勢,推動海洋牧場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應用,重點建設多功能海上綜合平臺、養殖+休閒抗風浪網箱、養殖工船、生態型魚礁、遊艇等裝備,提升牧場裝備化水平。支持海洋牧場企業依託5G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廣連接等技術特性,構建包括視頻監控、水文監測等多功能智慧化海洋牧場物聯網管控平臺,實現海洋環境、生物資源適時在線監測。
打造海洋牧場產品品牌。積極協調新聞媒體,打造青島海洋牧場產品推介平臺,努力提升其產品的市場影響力,提高海洋牧場產品品牌知名度,讓更多更好生態、安全的海洋牧場產品走入更多的家庭。
編輯:田亮 校對:於文璟 審核:孫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