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用真實情感演繹的影片,《何以為家》讓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2020-12-14 娛你相識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豆瓣評分高達9.1分的電影,你猜猜是哪部?

01引入篇

我今天要說的一部以家為題材的電影,這部電影就是《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是一部非常反映社會生活題材的電影,主要講述了黎巴嫩的一個男孩,出生就過著悲慘的生活。他從沒有被善待過,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學,他只能去打工養著自己的兄弟姐妹,經過很多的事情時候,他把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對於這個的事情,大家是不是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呀?

在現今的社會還存在這樣的一面,是的,他存在著,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這次通過這個影片的上映,其實也能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

與影片主人公扎因相比,我們幸運太多的,至少有書讀,就是最大的幸運。

《何以為家》這部影片的導演是娜丁·拉巴基,一個文武雙全的女作家,但是在這一行並不怎麼出名,這次《何以為家》播出大火,還摘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也讓導演走進了我們的世界。

還有這個影片的主角扎因,他是由贊恩·阿爾·拉菲亞飾演的,在現實生活中,贊恩也是出生於貧民窟,可以說是影片中扎因的現實版,經歷十分的相似。

親身經歷的事情,演繹的也更加真實,但是不得不說,贊恩的表演也確實很厲害,那種孤獨、無助、絕望演得非常到位,讓人能夠記住。

02劇情篇

劇情開始扎因就經歷著生活的壓力,那時候的他還是一個孩子,就要承擔自己的壓力,他渴望上學,但是家裡窮,沒有錢,就連自己的妹妹到了年齡之後就被賣給別人。

對於這樣的情況扎因卻無能為力,從他的力量和實力都無法反駁。面對妹妹被賣和自己的生活是,扎因選擇了離家出走。

這樣的遭遇讓扎因更加的獨立,相信看到這裡的孩子們都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幸福吧。

畢竟有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從來沒有受過意思委屈,被家人寵為掌上明珠,這也能形成很好的對比,告誡現在處在幸福家庭中的孩子,要懂得珍惜,有些東西很多貧民窟的還是是體會不到的。

劇中間也就是扎因離家出走之後,遇到了拉希爾和她的孩子,為了生活拉希爾拼命工作,但是命運不會因為你努力就善待你。

籤證到期面臨遣返,無奈地拉希爾拋下扎因和她自己的孩子,在這段的時候,也就促進了扎因的第二次成長。

他要自己生存,還要照顧小孩,我相信這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孩子能做到吧,12歲他們孩子享受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不會經歷這麼多,這也就意味扎因註定是和別人不一樣的。

劇情結尾扎因意外傷人被告,他的父母卻全然不知到底是為什麼,直到扎因知道母親懷孕之後,一氣之下把父告上法庭。

在此處很多人其實都不理解為什麼扎因要這麼做,但是從扎因的角度來說,父母只是生了他,並沒有養他,他想要的只不過是:你如果負不了責任,就不要去生!

看到這的時候,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了,生活就是這樣,如果你負不起責任,就不要去觸碰,帶給別人不幸的一生。

03解讀篇

影片選主該劇選主的時候,相信也有很多的考慮,找的贊恩和影片中的小孩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是為了更好的演繹。

贊恩也沒辜負導演的希望,把那種責任,男子漢的堅韌演的淋漓盡致。除了演員還有就是主線的設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影片用的是兩條主線進行講故事的。

一條是偷渡到黎巴嫩的單親媽媽拉希爾,一方面是贊恩把父母告上法庭的情形,從兩個方面進行展開講述 ,在一些故事融入和穿插上,絲毫沒有感覺到跳躍感,這還是很厲害的。

影片類型說《何以為家》是一部片影片,但是我覺得說它是一部紀錄片更加貼切

其實在娜丁·拉巴基講述,這部影片的很多演員都是自由發揮的,因為他們不認識字,說是在演電影,其實更多是實在演他們自己。

也正是這樣,才給觀影者更加真實的感覺,更容易帶入情景,讓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尤其是女性,母性的光輝流露,更加心疼男主。

影片寓意《何以為家》的題材其實是由導演看到的照片引起的

在拍攝的時候,還實地去了解當地人的生活,發現很多扎因的經歷都非常的相似,因此在影片播出之後,獲得了很高的票房。

就算和《復聯4》撞期,也絲毫沒有影響,他除了一些社會現實之外,更在敲打著每一個人,家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影片鏡頭在《何以為家》中,你會發現很多的場景鏡頭都是主人公帶著你看,而不是讓你直接看,這樣的鏡頭設計,讓你感覺更加真實,尤其是在一處的特寫中,沒有全景鏡頭,都是用的特寫。

如果你想要了解就得自己拼接,這樣也就避免觀影者出現短暫的劇情脫節,會一直跟個影片的進行步驟去走,還不覺得枯燥。

04結尾篇

作為《何以為家》觀影者之一,看完之後,感觸還是挺大的,尤其是對扎因這種遭遇,更加覺得自己的幸福,也非常感謝自己的父母可以撫養長大。

除此之外,在社會底層的這部分人,很是希望他們可以早日擺脫這樣的命運,幸福的生活,同時也希望通過這部影片,也能夠告訴大家如果無力養育,就不要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這是最基本的責任。

最後,《何以為家》這部影片還是非常值得觀看的

對於這部影片,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給我留言!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何以為家》:真實的如同一部紀錄片,絕對值得你一看
    電影《何以為家》引起廣泛關注不僅在於電影背後所折射的現實難題,更在於拋出無能為力改變的社會現實,影片中男主人公贊恩控告父母生而不養,由此產生的親子關係、父母責任等世俗問題擊中每個人的現實軟肋
  • 《何以為家》此片為何評價如此之高,它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何以為家》此片為何評價如此之高,它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最近無意間看到此片簡介,評價都很不錯,決定仔細觀看,看完後給我的視覺以及心理衝擊都還蠻大的,發現好久都沒有一部電影能像這部電影看完後讓我久久的沉思了。
  • 豆瓣64萬人打出9.1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為何能收穫如此多好評?
    《何以為家》中開頭有這麼一段對話:贊恩說:「我想起訴我的父母」。法官問:「你為什麼要起訴你的父母」?贊恩用冷漠的語氣回答:「因為生了我」。《何以為家》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黎巴嫩電影。豆瓣電影打分9.1分,在豆瓣前250部經典電影排名中排名34位。這不僅是一部電影,還是贊恩(電影主角)人生的真實經歷,這部電影是根據男主角贊恩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
  • 《何以為家》影評——何以為(wéi)家?何以為(wèi)「家」?
    01何以為(wéi)家?今天觀看了評分達9.1之高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他訴求希望法官判決他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 影評丨《何以為家》,你的平平無奇可能是別人的奢望
    影片預告片裡最震撼的,是一個小男孩把父母告上了法庭。法庭上法官問小男孩,為什麼要狀告父母。小男孩說:他們為什麼要生下我。《何以為家》就是這樣一個壓抑、現實的影片。男主贊恩的家庭在難民聚集的社區,一個樓房裡。可房子內部陰暗、狹小,還遠遠不及房子外觀來的漂亮。僅僅12歲的贊恩在阿薩德的雜貨店裡打工。下班時間到的時候,他看到其他孩子坐著彩色的校車,快樂地跑回家。仿佛此刻贊恩跟他們並不是同一個年紀。
  • 影評|今日分享《何以為家》觸碰心靈深處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豆瓣9.1分的影片《何以為家》,這個影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影片以兩條故事線展開,一條是鏡頭前將父母告上法庭的12歲男孩贊恩,一條是從衣索比亞偷渡進入黎巴嫩的單親媽媽,他們偶然之間的相遇,也間接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下面文案君帶大家一起來重溫一下這部影片。
  • 《軍艦島》牢記歷史,不忘使命,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軍艦島》牢記歷史,不忘使命,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影片還可以,朝鮮人抗日抗得很真實,沒有宣揚民族大義,從很低的角度表現平民求活本能。屈服與反抗都只為活下去,為了活而做出的選擇,才是人性的真面目。人物刻畫大讚,都是韓國普通小人物,有諂媚的、圓滑的、牆頭草的、看似花心卻對女兒愛護有加的爸爸、有從受害者變成施暴者以暴制暴的黑幫混混、有背叛家國人性執迷不悟的鬼子幫兇、有道貌岸然大奸大惡妖言惑眾的「精神領袖」、有不甘命運憤起反抗的「被迫慰安婦」,底層群體的不團結、被蒙蔽都很真實,說到底每個人首先是為自己而活,然後才有大仁大義家國天下。
  • 一部含淚的電影《小鞋子》教會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
    《小鞋子》教會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小鞋子》講述了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為了養家餬口而努力工作,但他救不了這個貧窮家庭的命運,他母親虛弱的身體再也受不了打擊了,不穩定的家庭教導兄妹為家庭做事,不要惹麻煩,因此當哥哥不小心拿了妹妹的鞋弄丟,他們可以避免被罵的同時不想讓父母傷心,他們選擇了躲起來,並想辦法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 《何以為家》:評分高達9.1的背後是對人性的拷問,對現實的反抗
    家這個讀起來就溫暖的詞語,對於有這樣家庭的孩子來說是冰冷寒涼的,是地獄,是拼進全力想要掙脫的牢籠。除了重男輕女外,還有就是貧窮。在生活無力繼續的情況下,人性也就被泯滅殆盡,到那時,家也就不能稱之為家。就像電影《何以為家》中演繹的家一樣,那個家也是個不能稱之為家的地方。
  • 無能父母生下的孩子們《何以為家》?贊恩就像父母的鍋碗瓢盆
    內心被觸及的那一刻,我想起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遂將想把種種感受寫下來。寫給自己,也寫給像「贊恩」一樣的無數生命。在《何以為家》這部電影中,贊恩就像一個奇蹟,他看透了生活苦難的真相,但沒輕易放棄自己,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如何獲得塵世的幸福。
  • 口碑第一的《何以為家》,票房竟死在第九的《大偵探皮卡丘》手上
    大嘴聊影視,影視映生活。嗨嘍!我是大嘴!《何以為家》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截止今日已經17天,票房僅僅只有2.98億。但是拋開該片的票房來說,《何以為家》絕對是一部值得觀看的電影。他告訴你了你一名12歲的男孩,是怎麼不向糟糕的命運屈服的。
  • 父母生而不養,長子贊恩渡人卻無法渡己,無愛《何以為家》
    生命的意義在於每個人賦予它的意義,每個人對生命都有不同的解釋,每個人都有權利過自己的生活,人和人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可是,在世界上有一個角落,存在著這樣一個地方——黎巴嫩。在這裡,女孩是一種商品,可以換錢;男孩是一種工具,負責養家餬口,照顧更小的小孩。父母只管生,可生而不養,越窮越要生,越生又越窮,如此循環,根本沒有盡頭。
  • 2019年最感人的一部影片:好的愛情,一定是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只有芸知道》是小編2019年看過的電影中最值得的看的一部,這部電影與馮小剛導演以往的電影作品都有所不同,影片由真實故事改編而來,聚焦普通人平凡及動人的愛情與生活,用溫柔筆觸再現人間至純至美的真情。雖然影片以悲劇收尾,但是故事中所流露的溫暖和陪伴的長情,早已勝過內心的悲傷。最美好的愛情也不過如此吧:一房、一車和一狗,兩人三餐加四季,當然還有像春風一樣溫暖又有著自由靈魂的摯友。影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故事,講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東風,中年猝失妻子羅芸,隨後他決定替亡妻完成遺願的動人故事。
  • 評分9.1《何以為家》:家庭之間親情愛與恨的矛盾解讀
    朋友心血來潮,於網上訂購了兩張電影票——《何以為家》。朋友果然懂我,知我想看之心久矣。我二人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觀罷,心潮湧動,思緒萬千,喟嘆萬裡!然,遺憾的是,當日隨身沒戴眼鏡,片中細節之處多有遺漏,僅憑個人猜測,無法窺其全貌。今春節間隙,受疫情影響,足不出戶,花五個大洋,在網上果斷購買,再次觀之。
  • 上座率連續8天超復聯4的《何以為家》,引人深思劇情太扎心
    導演納迪·拉巴基把影片定位於介於紀錄片和小說之間。為了讓觀眾更好的體驗到這個殘酷的現實和所講故事的真實性,影片中選擇一批真實生活於迦百農類似的人出演影片,演員必須經歷過這樣的生活。 其中贊恩飾演者並不是職業演員,而是真實的敘利亞難民。
  • 生活情感句子:當失去愛情的時候,我們也要懂得放手
    真正的珍惜,是此刻的感覺,是此刻的幸福滋味。 當愛情來臨的時候,我們要知道珍惜,當失去愛情的時候,我們也要懂得放手。 人一生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們要足夠的耐心去面對。
  • 電影《何以為家》的英文名字Capernaum是什麼意思?
    2019年5月,一部黎巴嫩電影勇敢的與《復仇者聯盟4》同期上映,竟然只用了4天時間便在中國大陸斬獲一億票房。與此同時塵封已久的豆瓣電影Top250 發生異動,一部9.0評分的電影作品橫空出世。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同時入圍2018年坎城電影節最佳電影和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IMDb評分也高達8.5分。電影名字在中國大陸被翻譯為《何以為家》,然而原版的名字卻是《Capernaum》,這究竟是為什麼?迦百農Capernaum(迦百農),來源於聖經。迦百農是一座古代城市的名字,是耶穌在加利利地區傳道的中心。
  • 影評|《迦百農》(《何以為家》)
    關鍵詞:兒童、黎巴嫩電影、詩意現實主義、何以為家緒論:《迦百農》(又稱《何以為家》)作為黎巴嫩美女導演娜丁·拉巴基的第三部長片電影,提名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和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三、表演:逼近真實的刺痛「兒童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員,我沒有教他們怎麼演戲,只是讓他們做自己。」導演在訪談中如是說。影片演員從主演贊恩、贊恩的父母、以及移民母親拉希爾全部都是非職業演員。
  •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豆瓣高分電影《何以為家》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相信大家都看過《何以為家》這個電影吧,無論是在電影院還是在家用手機看的。看完這個一個會有很多的感觸吧,、這部電影在豆瓣上也有一個很高的評分。這個影片採用倒敘的手法來講述小主角贊恩的故事。讓我們從了解一個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上,得知處於底層人民生活實況。影片的開端,是小男孩贊恩在法庭上,眼睛裡沒有絲毫的畏懼和害怕。他說「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讓他活在這個世界上是一種錯誤?這個理由確實讓人心裡存有疑惑。
  • 豆瓣9.1《何以為家》:贊恩三次逃離其實就是成長最真實的狀態
    最近很多人都在追這部《何以為家》的電影,因為這部電影揭露了原生家庭的醜惡,父母充滿了暴力操縱,並認為子女只是附屬品的家庭倫理與道德認知。我也應景地看了這部影片,但是我更好奇贊恩是如何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他的成長經歷會對我們有什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