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畔的「水族」,竟是頂級王朝後裔,他們的故事將再現世間!

2021-01-20 行旅見聞

水,一種同宇宙共生的元素,承載著任何生命與文明的起源。

利萬物而不爭,納百川而不滿,卻又把天人合一闡述的淋漓盡致,從生命的構成到文明的延續,水始終貫穿著每一個歷史進程。

人類並不是水的第一批受用者,卻用智慧,把水演繹出各種形態與文化,讓一個古老的元素成為了人類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情愫。

水對於人類的意義,早已脫離了一種物質,更像一種寄託生命與情感的介質,而要說與水最有情緣的民族,非傣族莫屬。

以水而伴,文明崛起

傣族,如今大多數棲居於雲南西雙版納,熱情好客,空靈婀娜,同水一般,溫婉動人。世人對傣族有「水族」之稱,不僅因其性格如水,更是因為該族的人文歷史與水密不可分。

800餘年前,傣族先祖沿瀾滄江而行,以水而伴,建立傣族歷史上最偉大的盛世王朝「勐泐」,至今王室舊地「勐泐故宮」還遺蹟尚存,依稀可辨當年東南亞第一王朝的恢弘強盛。

當年的王宮內的一口御泉,得以保留至今,被傣族子孫尊為聖泉,飲用可治療疾病,求得富貴。至今,還引得東南亞多國信徒前來朝拜。

無論是歷史上以水相伴建國,還是在整個傣族文化中無處不在的水元素,無不彰顯著,這個民族對水別樣的情愫。

傳承歷程,源遠流長

傣族的水文化,傳承至當代,也遠遠不止於民族情愫,更像,他們就是水在世界上最好的闡述著。

至今在西雙版納,無數傣族村寨中,把樓房建造為竹子結構,只為更好的與水親近。

當年「勐泐」王宮內的聖泉,也被作為雅典奧運會聖水,遠渡重洋,閃耀世界之巔。

同時,每年吸引無數「外族人」參加的潑水節盛會,舉族同歡,萬人同慶,也是為祭拜水神。

傣族,對水的情緣可見一斑。

立於瀾滄江畔,行於「勐泐王朝」遺址,眼觀今天傣族歷經千年傳承不斷的文化,很難讓人不對這個民族的神秘過去感到好奇!

歷史上的東南亞超級王朝是什麼樣?

傣族的水文化又是怎樣形成與傳遞?

這個親水的民族還隱藏著多少秘辛?

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去探索!

終於,在今天,我們不用再停留於史書記載,空想畫面。

傣族這段恢弘往事,終是要再現世間!

承載本源,古史現世

遠近旅遊經過多方查證與勘測,決定在「勐泐王朝」舊址,遺址重建「勐泐故宮」!傾力還原瀾滄江畔超級王朝的崢嶸往事,助力傳承「水族」傣族的人文歷史!

在項目打造上,遠近旅遊致力最大程度的還原歷史。

傣王接受萬民朝拜,會見東南亞來使的王宮大殿;

象徵傣族人民盛世安居,一享安定繁榮的宣慰街;

相伴民族歷史人文,始終貫穿傣族歷史的水文化。

......

這些,都將在項目內一一呈現。

靜而不鬧的瀾滄江時刻散發著祥瑞,與傣族「水族文化」緊緊融合,衍生出更為靈動的「勐泐故宮」。

項目位於瀾滄江與流沙河兩江交匯處,居高臨下,依山伴水,一覽景洪城。宛若從歷史中歸來的帝王,以尊貴之姿,無上視角俯瞰城市!

以此為中心,項目交通路網快速通達全城!距版納對外窗口嘎灑機場8公裡,扼守人流要道;流沙河大橋直接串聯景洪市中心,鬧市繁華一觸即達;項目周邊總佛寺、大佛寺、告莊西雙景、曼聽公園、各大知名景區環伺,宛若眾星捧月,匯聚各方來客視線。正在建設中的江北大橋,也讓項目成為了聯動江北區的重要樞紐!

項目內,以800年經久不衰的歷史為基礎,加持傣族純正人文,並深度結合版納亞洲唯一的熱帶雨林資源,打造以勐泐故宮,曼東龍為核心的大型文化富氧景區,同時以窪龍夢佛寺作為核心精神建築,在項目內塑造以「勐泐文明」為主旨的文化內核!

原址修葺與保護的佛寺碑林、聖泉古樹、王宮巨殿點綴以當代世界頂級水平建造的商業集群、酒店民宿、養身會所等,形成兼具文化內核與訪客體驗的高端產業集群,一站式滿足休閒、娛樂、康養、會客等需求,打造真正的文旅大盤,力爭成為當代文旅項目標杆!

項目內獨有的「一宮一寺一街八寨一園」景觀,承載著傣族人文歷史本源,深度挖掘「勐泐王朝」的歷史與文明,重現超級王朝的盛世繁華,並形成系統且各有側重的兼顧傣族文化、禪修文化、歷史文化、雨林文化的全新複合型旅遊目的地,將傣族文化推向世界!

我們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沿革,地處江畔,背靠山巒,汲一江之靈氣,藏風聚物打造一方風水寶地!

從歷史中走出,我們秉承先民遺志,在未來,將以國際最高水準完善建設「勐泐故宮」,讓其成為當代旅居項目中的「超級王朝」,以此不負這塊寶地昔日的崢嶸!

「勐泐故宮」將以頂級文旅標杆的姿態,面向世界,為版納再添城市名片!

相關焦點

  • 西藏瀾滄江畔古法曬鹽 (1/10)
    西藏瀾滄江畔古法曬鹽"← →"翻頁 10月21日,「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2020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採訪團隊來到西藏自治區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參觀分布在瀾滄江畔的數千塊鹽田
  • 【援滇】瀾滄江畔的生死時速
    【援滇】瀾滄江畔的生死時速 2020-11-11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玉樹好人】《瀾滄江畔結下兄弟情》丨 愛帕 扎西才仁
    【玉樹好人】《瀾滄江畔結下兄弟情》丨 愛帕 扎西才仁 2020-12-01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省三都縣偏僻鄉間,水族人家的老房子和他們的銅鼓
    貴州三都水族普通農家的住房。水族的傳統房子是木製建築。是從「依樹積木」的巢居形式演變而來,學名「幹欄」。「人居樓,梯而上」,「上以自處,下居雞豚」,這段古文記載的就是這種結構的老房子。現在時代發展了,後來修建的房子已經不再人畜混居了。
  • 勐泐故宮的隱秘編年史:從東南亞三大王朝的800年滄桑與輝煌說起
    1180年,大理國銀生節度史、傣族首領詔真(帕雅真) 率屬民南下、徵服瀾滄江/湄公河中遊地區各部族,在瀾滄江畔如今的景洪修建了王城景隴,組建了聯盟國家勐泐,也稱「景隴金殿國」。勐泐王國以景隴為中心,在不斷徵服勐佬(寮國北部)、勐皎(越南西北部)、勐艮(撣邦東北部)、勐庸(泰國北部)等傣/泰族小國之後,勐泐王國逐漸壯大。
  • 國內第一大跨徑上承式鋼箱拱橋——瀾滄江特大橋合龍
    景洪至勐海高速公路瀾滄江特大橋位於K7+795處,為橫跨瀾滄江所設,北岸接路基,南岸接曼回1號連拱小淨距隧道。2020年8月15日,景海高速瀾滄江特大橋開始試吊,12月15日成功合龍。據了解,在這座特大橋建設中,承建單位採用了一系列新工藝、新技術,總結提煉出了一套山區拱橋的施工方法並獲得多項技術創新成果。
  • 水族為何以「水」命名,你聽過「水書」嗎?水族有哪些特色習俗?
    據史料記載水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相傳水族先民在商族時期就已經出現,並且水族還是殷人正統後裔族人中的一個支系。雖然這種說法獲得的支持率比高,但是關於水族起源時至今日依然說法各異。如果按照水族起源於「殷人說」來看,水族的祖先應該是帝嚳高辛氏後裔。
  • 講述 | 美女「娃娃」的快樂水族故事
    娃娃,一名從事水族行業十多年的女士,擁有多年積累的養魚經驗,熱愛水族,熱愛魚寵。小慧和她很投緣,聊得來,把與她的對話編排成文章,紀念這段純友誼。同時,也將她的水族故事分享給大家。ღ一起來讀@娃娃的快樂水族故事說到經營水族業,不能不提我的父親。我的父親因當時家庭條件有限,讀書識字較少,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勤勞、正直、善良。
  •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水族,你知道他們的特色嗎?
    水族是中華民族之一,他們歷史很久遠,並且,他們可是有著自己的語言和傳統文字哦。他們的節日也非常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們的端節和卯節。
  • 貴州的特色之一,少數民族的風情——水族
    2020年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三都水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水族簡介: 水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字,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侗臺)語支,水族古文字體系保留著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水族自稱「睢(suǐ)」,關於水族的來源,有殷人後裔說、百越(兩廣)源流說、江西遷來說、江南遷來說等說法。
  • 璀璨詩意點亮江畔夜空 帶著我們飛越時空共賞詩歌芬芳星月花海
    「江畔何人初照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今晚,農曆庚子年,十月十五月圓風清。只見穿著漢服的小弟弟小妹妹來了!只見嫦娥飄飄然下凡了!唐詩意境情景再現,仿佛將音樂會時空延展到月光下的江畔花林、松間清泉。跨時空讓詩人與觀眾對話,追溯中華民族悠遠的詩歌文化源流。美麗的主持人,順德歷史學者、文人墨客齊聚江畔,用最有韻律的音色、最標準的發音,朗誦詩歌背後的那些故事。讓我們隨著吟誦,穿越時空,在舊時的田園山水,望月抒懷中暢遊!
  •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將打造水族文化風情谷
    貴州省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將投資20餘億元,讓遊客在水族文化風情谷中體驗這些流傳千年的古老風俗。  記者24日從三都縣政府了解到,作為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當地正大力實施民族文化旅遊帶動戰略,打造中國水族文化旅遊發展創新區。水族文化風情谷項目是創新區的核心,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怎雷」、水族特色賽馬場、水家風情歌舞演藝中心、水家藝術保護創作中心和少數民族工藝品研發銷售中心等。
  • 瀾滄江畔的鐵骨扶貧人——記青海省囊謙縣扶貧開發局局長郭曉榮
    在囊謙縣,郭曉榮被稱為「瀾滄江畔的康巴漢人」,是藏族群眾眼中「我們的曉榮」。  初到囊謙縣時,由於不懂藏語,郭曉榮到基層開展工作十分困難。  如何克服語言溝通的「攔路虎」?  郭曉榮的辦法是,與藏族群眾同吃、同住,打成一片,在自然交流中主動學習。他將理解到的單詞,用漢字注音,一一記錄在工作日記本中。
  • 《拿破崙王朝》:小說般輕鬆,歷史般深邃
    回程時,他們駛過一座圓錐狀巨型海中懸巖——「基督山島」。大仲馬根親王許諾:「我今有幸跟您一起遊歷,作為紀念,日後會寫一部小說,就以『基督山島』為篇名。」1844年,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橫空出世,書中主人公唐泰斯的傳奇故事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將我們深深吸引。
  • 清朝推崇「滿漢不通婚」,世間為何存在乾隆嫁女給孔子後裔的故事
    這個老婦人是孔子嫡系後裔、第七十六代衍聖公(衍聖公是歷代封建王朝賜給孔子在世後裔的世襲封號)孔令貽之女孔德懋女士。這位公主臉上有個黑痣,據相術說這個黑痣主災,破災的唯一辦法是將公主嫁給比王公大臣更顯貴的人家,這就只有遠嫁孔府了。因為只有衍聖公可以在皇宮的御道上和皇帝並行;皇帝到曲阜時,也要向衍聖公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禮,這都是別的王公貴族所沒有的榮耀。因此,乾隆第一次到孔府時,就說定將女兒下嫁孔府。
  • 文化| 水族人民的傳承——水書習俗
    水書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等文化信息,可以說是水族的「百科全書」。2006年5月20日【水書習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水書的傳說◆傳說之一:水族文字是水族的一位名叫陸鐸公的先祖創造的。
  • 中國唯一水族自治縣加快搶救水族文化
    新華網貴陽12月18日電(記者周芙蓉)為搶救和保護水族文化,中國唯一水族自治縣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全力搶救「水書先生」口頭文化的收集和翻譯,目前已翻譯口頭文字10萬餘字。水書是水族文化的精髓,它是用水族古文字記錄水族天文、曆法、哲學及各種宗教事項的文化典籍,被譽為世界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 現在的埃及人是他們的後裔嗎?
    餘下的約10%,主要是科普特人,算是古埃及人的"混血"後裔。所以僅僅是從比例上來說,外來的人口深刻地影響了埃及人口的構成,現代的埃及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古埃及人的身影。那麼,曾創造出輝煌文明的古埃及人去哪了?現在的埃及人是他們的後裔嗎?
  • 一幅馬尾繡,講述一段古老的水族故事!
    馬尾繡,一項水族最為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刺繡工藝,馬尾繡的起源,已經找不到相關資料記載,但它卻依靠水族女性的世代相傳而保留至今,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
  • 它是蒙古人後裔最多國家,人數高達3000萬,並非蒙古,也不是中國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蒙古人帶來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他們曾經建立了起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從東亞到西伯利亞,再到中東,都可以看見他們的足跡,對整個世界的進程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那麼蒙古人後裔是如何分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