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老虎》怎麼從軍歌變成兒歌,再發展為電影IP的?

2021-01-07 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李嘯天

進入12月,電影院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每周都有多部作品上映,究竟該看哪個,讓觀眾一時難以決斷。對影片來說,競爭也夠殘酷,上映一周,可能熱度就會隨之下降,漸至於無。

《兩隻老虎》就是其中之一。原本風風火火上映,結果過了一周,就漸漸無人問津了,實在是有些可惜。

隨著《兩隻老虎》遠去的,大概還有IP改編大潮的降潮。像《大約在冬季》《一生有你》這樣改編自歌曲名稱的影片,基本上命運已定,最終票房都在2億至3億之間,很難再有突破。

《兩隻老虎》同樣是經典歌曲形成的IP改編,只是改編的是兒歌。這類影片,說白了都是借用歌曲名稱,好在宣發上佔些便宜,至於能夠走多遠,還得在質量上見真章。

《兩隻老虎》屬於口碑兩極分化的影片,有叫好者,也有唱衰者,而且兩者各有道理,都能自圓其說。

這裡,就從《兩隻老虎》的根源上來捋一捋,看下這部影片的得與失。

一。

《兩隻老虎》作為一首兒歌,在中國大地上到處傳唱,大概每個幼兒園裡的老師都會給孩子們教授這首歌曲。伴隨著童年記憶的成長,就導致幾乎每個過來的中國人都對這首兒童耳熟能詳。作為IP,實在是太大了。改好了,無疑可以成為經典,改得稍微不好,就會招來罵聲。這一點,是編劇在起初就應該考慮到的。

說到兒歌,《兩隻老虎》的歌詞實在是有些莫名其妙。為啥老虎沒有尾巴?還沒有耳朵?非常犯思量。但勝在旋律,淺顯易學,反正小朋友們也不會去思考,跟著唱就是了。

但是,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老虎沒有尾巴?還沒有耳朵?然後還跑得快?

追根溯源,要知道,《兩隻老虎》這麼唱,只發生在華語圈內。在國外,人家一直唱的都是原始版本。這首兒歌,最初的版本在法國,叫《雅克兄弟》。

《雅克弟兄》

雅克弟兄,雅克弟兄,

您在睡覺嗎?您在睡覺嗎?

響起早晨的鈴!響起早晨的鈴!

叮,叮,鐺。叮,叮,鐺。

雅克兄弟,也不是兄弟倆,而是一個叫雅克的小兄弟。實際上,雅克是一位小修士,當教堂的早鈴聲響起時,他卻在偷懶,還在打瞌睡。於是,就有教內的師兄弟,唱起這首歌來諷刺他。那意思,就類似中國的大和尚教育小和尚好要想做好和尚就要好好敲鐘,不要三心二意,偷奸耍滑。所以說,這一首具有很強諷刺性的兒歌。

那麼,這位還在睡的雅克修士到底是誰?具體答案已不可指,但人們有著諸多揣測。有人認為這位偷懶的修士,是當時傳統人士在嘲諷宗教改革的領袖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也有人認為是大眾在嘲諷猶太教或清教徒甚至雅各賓黨;還有人認為這位雅克修士,根本只是一個名字叫做 Frère Jacques Beaulieu 的仁兄,他是一位生於17世紀末、學術不精的解剖學家。所以,我們可以推論:不論這個雅克修士到底誰,他一定是個被嘲諷的對象或本身就不正經的人物。

從法國版開始,傳唱到了歐洲各國的翻譯版本裡,基本保持了原意不變,只是傳教士的名字因差異產生了變化:比如英文版與俄文版叫約翰,義大利版叫馬蒂諾,德語版叫雅各布等等。

也就是說,這個調子下,全歐洲都在敲鐘,只有我們在歌唱缺少身體器官的老虎。你說奇怪不奇怪?

文化在不斷發展與流變。許多音樂史學家也對這段旋律的起源產生興趣,進行了考究。發現,即便是已傳唱了400多年的法國版《雅克兄弟》,也不是法國人憑空創造出來的原創歌謠。

經過一番鉤沉之後,音樂史學家們終於在文藝復興末期的義大利作曲家弗雷斯科巴迪(Girolamo Frescobaldi, 1583~1643)於公元1615年出版的《大鍵琴觸技曲:第14號女高音詠嘆調隨想曲》中找到了類似《雅克兄弟》的影子。在這首女高音詠嘆調中,女高音開頭就唱了句「Fra Jacopino」,這的確有可能被翻譯成法文的「Frère Jacques」,而且,這段旋律正非常接近《雅克兄弟》的首段旋律。

源於義大利,那麼又怎麼傳到了法國呢?並由大鍵琴變成卡農化了呢?跟隨著音樂史學者的腳步,恰好有學者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發現了一本收錄了86首卡農曲的手抄樂譜,而當中就出現了《雅克兄弟》的旋律,其作曲家的屬名,竟然是巴洛克時期的法國大作曲家拉摩(Jean-Philippe Rameau, 1683~1764)。

(法國歌劇大師讓-菲利普·拉摩)

難道,是拉摩採用了弗雷斯科巴迪的旋律,加以變奏,才成為我們的《兩隻老虎》嗎?當然,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證據鏈能直接證明兩人的關係。不過,在音樂史上,文藝復興時期的弗雷斯柯巴蒂影響了許多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卻是不爭的事實。

曲調的流變,經猜想之後可以簡略地勾勒一下了。大概率就是弗雷斯科巴迪創作的大鍵琴觸技曲,被後世音樂家進行了分解並改編,結果傳到法國還被拿來嘲諷權貴或江湖郎中。久而久之,更成為小朋友的兒歌。

這還沒完。歐洲的兒歌《雅克兄弟》,怎麼到了中國就成了《兩隻老虎》了呢?

其實,這個曲調最初在中國盛行起來,也不是《兩隻老虎》,而是《國軍革命歌》。甚至,還做過一陣子代國歌。

大清晚期,傳統中國突然發現自己並非世界之中,中國之為中國,名不符實。這一驚,吃的非同小可。

一批時代的警醒者,就開始了學習西方。當時,很多人留學日本,然後當時的日本恰恰都在全盤西化,大量西方文化在日本得到傳播,音樂也是如此,並回傳到了中國。

那時期,中國音樂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國樂不斷被拋棄,新式音樂不斷被引進,不僅包括曲譜,也包括樂器。動蕩中的音樂,僅國歌一事,從晚清到民國中葉,就一直沒有統一搞定過。從曾紀澤的《普天樂》到李鴻章的《李中堂樂》,都被作為國歌延用一時,這兩首音樂的曲子都是採用了歐美的流行小調,配以中國古文填詞,對當時的人有新鮮感,但並不利於傳頌。後來,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為迎接光緒、慈禧的造訪,特命其軍樂團演奏了法國的《馬賽曲》以助興。當時,恰逢慈禧70大壽,她聽到《馬賽曲》之後,身心愉悅,非常開心。結果,受《馬賽曲》影響,當時國樂的曲調基本就被定了下來。

再後來辛亥革命爆發,大清滅亡。新興的民國,對國歌的選擇,一直處於爭論之中。北方的北洋軍閥,沿用的是大清留下的遺風。南方革命黨人,則努力譜寫新曲。但總體上,這一階段的南北雙方創作的音樂都受日本的影響明顯,但日本本身並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因此還是博取了國際音樂之眾長。直到留法學習音樂的冼星海的出現,才將民族音樂風帶來了大的改變,因為他尤其喜愛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民歌,後來中國又遇到抗戰爆發,因故法國激越式的音樂就成為了當時中國音樂的主流,直到影響現在。

而《兩隻老虎》則是冼星海風潮的前奏。這首歌在中國大地紅火起來,源於1926年。1926年春,廣東革命政府平定了兩廣,準備北伐。同年7月2日,廣東省教育廳通過「推行國歌案」,決定在新國歌未頒發前,以《國民革命歌》代國歌,而且一用多年。

這首被制定的《國民革命歌》,當時也是剛剛譜成。正是因為北伐的需要,為了鼓舞士氣動員民眾,由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中共黨員鄺墉,根據法國兒歌《雅克兄弟》的曲調填了中文歌詞,並命名為《國民革命歌》。這首歌經當時的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副主任郭沫若同意,作為國民革命軍軍歌。

《國民革命歌》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

除軍閥,除軍閥

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

齊奮鬥,齊奮鬥!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

除軍閥,除軍閥

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

齊歡唱,齊歡唱!

後來,中原大戰爆發,這首歌,還被蔣介石的對手閻錫山、馮玉祥改編了過去,歌名變成《打倒老蔣》,歌詞則變成了「打倒老蔣,打倒老蔣,除軍閥,除軍閥!革命一定成功,革命一定成功,齊歡唱,齊歡唱!」。

再後來,中共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又將《國民革命歌》改成《土地革命歌》。電影《閃閃的紅星》中就有這樣一幕,小主人公潘冬子和夥伴們一起,興奮地唱起這首《土地革命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和劣紳,和劣紳;我們要做主人,我們要做主人,分田地,分田地!」

同樣的曲子,歌詞任意改,那時候也沒什麼版權意識,就是這樣。這是在廟堂之上的改編,傳到了民間,就變成了另外一個模樣。《兩隻老虎》誕生了。

百度詞條上,說《兩隻老虎》的起源來自鄭成功。說國姓爺鄭成功到臺灣時,帶了兩隻老虎過去,結果還不慎跑掉了,轉悠轉悠就轉到了大街上。百姓沒見過這種動物,以為是兩隻超大的貓,就拿棍子試圖制服它們。結果,兩隻老虎就受了傷。於是,鄭成功根據此景此情,編了兒歌《兩隻老虎》。

這個解釋非常荒誕,壓根無法自圓其說。首先無法解釋與法國同源的曲調哪裡來的?再就是,目前這個通俗淺顯的歌詞明明是白話文運動後才產生的結果,怎麼可能是清初就填好的詞。

實際上,有正式書面記載的《兩隻老虎》,最早是1943年。當時,重慶是國民政府的陪都,在現在的渝中區鵝嶺上,國民政府開辦了中央幹校,蔣經國擔任教育長。在當時的開學典禮上,小蔣發表了一個演講,話非常平易見人,他說今天開學典禮,我送大家一個禮,請大家接受。大家以為他要講什麼大道理,他說他要送同學們人生最寶貴的東西。大家更莫名其妙了,人生最寶貴的,不過是青春、錢、地位,結果他說,人生最寶貴的,是童年時代的純潔真誠、活潑天真。現在你們年齡稍長,文化高一點,地位高一點,就把純潔、天真丟了,這是非常大的損失。現在我開始送了,請接受。純潔、天真怎麼送呢?結果,他教大家唱了一首歌。他所唱的,就是《兩隻老虎》。

出生於1910年的蔣經國,到1943年已33歲,而且他非軍人出身,身材已經開始發福,他還邊唱歌邊比划動作,結果笨拙的動作與身手,引得臺下學生哄堂大笑,他也不以為意。正因為小蔣的此番作為,讓臺下學生記憶深刻,終身難忘,多人在回憶錄裡都提到了這件事。要說的是,此時《兩隻老虎》已經成型了。但沒有傳播過廣,學生們還聽著很新鮮。後來,有好事者去查找,發現在贛南地區此歌當時已經傳唱開了。

江西一省,地接廣東,正是北伐軍必經之地。想來,應當是《國民革命歌》在本地留下了印記,進而被改編成了便於傳唱的歌謠。

可以為什麼是歌詞怪異的殘疾老虎呢?從《國民革命歌》到《兩隻老虎》,之間的跨度顯然太大了。

實際上,我們今天看到的《兩隻老虎》的版本,只是其中的一版,另外還有很多版本。譬如:

「打開蚊帳,打開蚊帳,有隻蚊,有隻蚊,快啲攞把扇嚟,快啲攞把扇嚟,撥走佢,撥走佢。」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DD,一隻沒有BB,沒後代,沒後代。」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談戀愛,談戀愛,兩隻都是公的,兩隻都是公的,真變態,真變態」

……

根據歌詞很容易就能看出,這幾個版本對於兒童來說,都不太適合傳唱。

根據新加坡學者的考證,在《兩隻老虎》之前,最早其實是《三隻老虎》。

《三隻老虎》

三隻老虎,三隻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隻沒有尾巴

兩隻沒有腦袋(耳朵)

真奇怪,真奇怪

更有甚者,說當初小蔣唱的,就是《三隻老虎》,而非後來的《兩隻老虎》。

追蹤追到了《三隻老虎》之後,再對比西方文學,會發現蹤跡就非常明顯地顯現出來了。因為西方歌謠裡有一首《三隻盲鼠》。

《三隻盲鼠》

三隻盲鼠,三隻盲鼠

瞧它們跑,瞧它們跑

它們都在追趕那個農婦

她用刀切了它們的尾巴

你見過這樣的情景嗎

如三隻盲鼠

這首《三隻盲鼠》同樣是西方兒歌。可考的,它出現在1609年出版的「Deuteromedie or The Seconde part of Musicks melodie 」一書上,歌詞部分是:

Three Blind Mice ,Three blind mice

See how they run ,see how they run

They all ran after the farmer’s wife

She cut off their tails with a carving knife

Did you ever see such a sight in your life

As three blind mice

翻譯過來就是上面的樣子。看,《三隻盲鼠》與《三隻老虎》是否比較接近了。兩首歌詞具有明顯的對應性,而且還敘事結構也非常類似,有明顯的借用與傳承性。三隻盲鼠,是由於追趕的農婦,剪掉了他們的尾巴,而且還弄瞎了它們,敘事很完整。

所以說來,情況應該是這樣的。1910-1930年間,《三隻盲鼠》與《雅克兄弟》同時傳來,後來因為《國民革命歌》傳唱盛行,於是中國民間就把《三隻盲鼠》的改詞套到《雅克兄弟》的曲子上,「老鼠」與「老虎」之間唱擰巴了,先是變成了《三隻老虎》,後來為了符合《雅克兄弟》的曲調,就進一步進行了刪減,把「追趕的農婦」給刪掉了,於是「切尾巴」的動作就演化成了後來的兩隻即沒尾巴又缺耳朵的的殘疾老虎。

最後,《兩隻老虎》也失去了原版法國版嘲諷性的功能,也沒有了《國民革命歌》的勵志精神,而是變成了《三隻盲鼠》一般的單純的童真版敘事功能歌曲。

二。

說了這麼多《兩隻老虎》的來源,上面的部分充分展開的話,都夠拆分成兩三篇文章了。事無巨細地說了這麼多,就是想用根源上摸清楚《兩隻老虎》這一IP的流變,好在欣賞影片時能夠更好地介入其中。也可以很好地來辨正一下這部影片的好壞。

既然是IP改編,最好能夠符合原IP的調性。那麼,按照歌曲的調性來分析,影片《兩隻老虎》顯然沒有拍好。

如果我是影片的編劇或者製片,我肯定會讓影片增添進去嘲諷的功能,以接近原版《雅克兄弟》的精髓。何況,目前所呈現出來的影片裡,實在是太容易往其中加注諷刺功能了。目前的影片,已經滿含了對社會不公正的不滿,對階層分化的不滿,對忘記初心的不滿,嘲諷功能已呼之欲出,可以偏偏卻沒有。

至於《國民革命歌》的勵志功能,倒是可以忽略掉。不太好引入,需要增添一定的情節,或者去細化部分情節才能用得起來,這樣話會顯得有些刻意。但是,想要有的話,也是可以的,葛優飾演的角色,身上就有部分勵志的元素在裡面。還有,喬杉為了追尋目標而找錢,也可以帶上一些勵志的成分。不過這一點整體比較弱,不必勉強。

拋開以上兩個老版,就以現有《兩隻老虎》的的精神進行改編的話,影版《兩隻老虎》依舊沒有做好。上面說了,兒歌版《兩隻老虎》傳唱的是一種童真,唱出的是一種童話般的音樂世界。如果影版《兩隻老虎》,也能拍出那種童真版的意向世界,也會非常不錯。可惜的是,影版也沒有.

影版《兩隻老虎》有追逐童真的趨向。就像蔣經國在開學典禮上大唱《兩隻老虎》一樣,儘管笨拙,儘管看似生硬,但效果他達到了。影版《兩隻老虎》卻只有笨拙與生硬,沒有傳達出本質性的精神來。

按說,影版《兩隻老虎》想要追求的,恰恰是很童真的旨趣。兩個屬虎的人,一個綁匪,一個綁票,兩個人奇妙地在捆綁在了一起。一個沒有錢,一個沒有幸福。缺錢的人想要追尋的是幸福,而沒有幸福感的人想要追尋的是初心。兩個人,形成了一個首尾相接的圓環。最重要的,就是初心。

葛優飾演的張成功,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逐漸迷失了自我。他拋棄了愛情,拋棄了兄弟,還拋棄了父親對他的期望,雖然他獲得了世俗上的成功,但他卻成了「除了錢,什麼都沒有」的可憐人。而喬杉飾演的餘凱旋,則因為沒有錢,即將要失去自己的女朋友,失去近在手邊的幸福,於是他綁架了張成剛,想要得到錢。

雖然是綁架與被綁架,綁匪與綁票,但兩人之間形成了奇妙的關係。張成功在餘凱旋的身上,就看到了當初的自己,於是他努力幫助餘凱旋解開心魔,做最好的自己,守住自己的初心。

但這個故事實在是太擰巴了。張成功還好說,他想要找回最初的自己。餘凱旋的形象實在立不起來。無論他怎麼樣,畢竟都是一個綁匪。讓一個綁匪來闡釋初心的重要性,這個太難了。按說,非要如此,也可以,那就是要餘凱旋的綁架行為不是為了自己,也必須是被逼無奈。一定要像《勇闖奪命島》裡艾德·哈裡斯飾演的胡梅爾將軍一樣,看似在從事恐怖行動,實際上是一個一心為了他人的悲劇英雄。

餘凱旋的身份,其實可以修訂一下,改成是一名支教老師,他所在的學校,剛好被地產商張成功給拆遷了。為了孩子們的未來,為了重建小學,餘凱旋不得已綁架張成功,逼迫他吐錢。如果這樣設定,餘凱旋單純又不忘初心的精神面貌就能夠立起來了。整個故事也能夠貼合上《兩隻老虎》的歌曲精神了。現在的故事破綻實在太多,壓根立不住,兩個人的動機都無法讓人理解。

喬杉是為了什麼?為了女人?但是他那個女朋友明顯已經是渣女了,怎麼還要為了她付出那麼多。而且,他這樣做,有意義嗎?愛情壓根就站不住。還有張成功,同樣站不住,他失去的什麼?是不信賴別人造成的?還是什麼,都不符合邏輯。這樣,現實不夠現實,虛空不夠虛空,沒有童真,沒有諷刺,甚至沒有好的故事設定,進退失據。最終,終究沒能立得住,辜負了《兩隻老虎》這樣一個大IP,殊為憾事。

三。

又不能說影版《兩隻老虎》毫無是處,起碼,它有佳句。無佳章,有佳句,是唯一可取之處。

值得稱道的佳句,在於範偉的表現。戲份雖短,但足以碾壓各大榜單上的最佳男配角。

《兩隻老虎》作為分段式的故事,幾個小故事裡,閆妮的表現有些用力過猛,趙薇算是不過不失。潘斌龍的角色表現也不錯,但形象過於單一,缺乏立體性。至於兩個主演,葛優給人的印象是始終在繃著,一直沒有放鬆下來,而喬杉則始終過於放鬆,與葛優不在同一線上,這對CP沒摩擦出火花來。數來數去,最好的表現,必須是範偉。

範偉飾演的範師傅這一段,正好是張成功成長路上迷失自我的最重要的一段,敘事比較完整。值得好好說一說。

張成功與範師傅曾經是戰友,在軍隊裡出生入死。在退役時,範師傅眼睛還受了傷,轉業後出路少,生活艱難。結果,就到了眼睛即將不治的地步。不得已,範師傅向曾經無話不說的戰友開了口,希望向他借5000元錢,以用來治病。結果,轉業後事業已經打開局面的張成功,明明有錢,隨便買個大哥大就是1萬,卻就是不肯借給老友這5000塊。結果,範師傅就徹底瞎了。最後,開了一個盲人按摩店度日。

等到年長,張成功終於開始反悔自己的人生。想要去補償自己當年的過失,於是他讓餘凱旋代替自己說話,打算投資範師傅,幫範師傅把事業做大。

以上,都是通過臺詞腦補的情節。影片中上演的,正是餘凱旋攜張成功一起,前往範師傅按摩店裡,去談判投資的事。結果,樸實憨厚的範師傅,心中想要這份投資,但是一定要餘凱旋他們先來體驗一下自己的手藝,好讓他們吃下定心丸。

這個過程中,張成功怕露餡,始終沒有說一句話。但是範師傅一搭手,揉捏了幾下之後,就摸出了自己手下的正是張成功。當年,他們可是無話不說的鐵哥們,對方的身體特徵,一清二楚。雖過了這麼多年,依舊清晰地印在了自己肌肉記憶裡,所以他很容易就摸出了張成功的身份。但範師傅卻並沒有記恨他,沒有發怒,沒有震驚,而是繼續按下去,並淡然地說:還是那麼瘦。然後讓他多吃點,好好保重。

幾句非常普通的臺詞,在範偉的嘴裡說出,卻重如萬金。即便是張成功,也已經泣不成聲,哭成了傻逼。

當然,如果範偉不說那句「怕還不起」,可能會更好一些。這一句話,減弱了一些人物的性格力度。將他的寬宏大度變成了心有計較,糾集於舊事不忘。他如果只讓張成功好好保養身體,然後說不需要投資,就足夠了。會更顯得豁達、質樸,也更襯託出張成功當初的混蛋模樣。

瑕不掩瑜,短短10分鐘的戲份,範偉在戴著大幅墨鏡的情況下,演出了人物的精髓來。甚至完全可以說,這段表演,就是年度最佳。只是戲份時長偏短,可能要吃些虧。但是奧斯卡上就有前例,安東尼·霍普金斯僅在《沉默的羔羊》中出演了16分鐘,就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影帝。此外,還有朱迪·丹奇在《莎翁情史》裡,只出演了8分鐘,也拿到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不知道,華語頒獎季裡,範偉的這段演出,會不會不受片長的限制,能夠大放異彩。

說到範偉,前陣子上映的《長安道》裡,範偉同樣貢獻出了影帝級的表現。但是可惜的是,同樣陷入了「有佳句無佳章」的迷局,可惜整部影片不夠給力,結果最後辜負了範偉,乃至焦俊豔、宋洋、陳數等一眾人的精彩表現,實在是太可惜了。

總而言之,還是劇本。無論是《兩隻老虎》,還是《長安道》,或者是近期上映的《吹哨人》《追兇十九年》等片,無不如此。既要抓住故事的深邃,又要抓住觀眾的觀影心理,實在是不容易。但難的事做好了,還沒有得到市場的眷顧,那無話可說。但把明明可以把細節做到更好,卻沒有堅持往前小半步,這就是編劇與導演的錯了。

不說也罷。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哈佛教授編唱中國朝代歌 曲調取自《兩隻老虎》
    原標題:哈佛教授編唱中國朝代歌 曲調取自《兩隻老虎》   本報訊 日前,哈佛大學在網絡授課平臺上發布了「中國課」視頻。課程由哈佛東亞語言文明系講座教授包弼德和哈佛曆史系及商學院講座教授柯偉林主講。課程視頻中,包弼德和柯偉林兩位洋教授唱起了用《兩隻老虎》曲子改編的「中國朝代歌」:「商周秦漢,商周秦漢,隋唐宋,隋唐宋。
  • 老北京的 童謠|兒歌_網易體育
    現存最早的兒歌專集是明代呂坤於1593年編成的《演小兒語》, 書中曾選錄了46首兒歌。在明人寫的《帝京景物略》中也曾有童謠「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兒發芽,打拔兒」。童謠描寫了孩子們玩耍嬉戲之情景,那幾種少兒遊戲及兒歌流傳至今。
  • 2019能過則過,《兩隻老虎》葛大爺帶你哭過笑過,能過則過
    於今天上映的《兩隻老虎》是由葛優、趙薇、喬杉、範偉、閆妮、潘斌龍主演的,年末喜劇。 但是你絕對想不到,這部電影就像名字一樣,其實它的靈感只是來自那首兒歌。說起來中國人幾乎沒有人不會唱的,但是我怎麼就寫不出這樣的劇本呢。
  • 看完葛優的電影才發現,原來《兩隻老虎》的歌詞如此殘忍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這是每個人童年時期都會唱的一首歌謠《兩隻老虎》中的一句歌詞。小時候無憂無慮,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們能聽懂的也就是兩隻老虎比誰跑得快,但是我們聽不出、也感受不到兩隻老虎的情緒和神態以及他們的痛苦。
  • 美國大兵軍歌都唱什麼?不敢相信兒歌更受歡迎!
    bottom of the sea.There's a germ on the flea on the hair on thewart on the frog on the branch on the login the hole in the bottom of the sea.有一種細菌,有一種細菌海底下有一種細菌海底下的洞裡的木頭上的樹杆上的青蛙上的疣上的毛上的跳騷上有種細菌兒歌這種題材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比興手法
  • 軍歌嘹亮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盛大閱兵。受閱官兵以戰鬥姿態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展示中國軍隊的實力與自信。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每當看到戰士們列陣沙場,這首大氣磅礴的軍歌都在耳邊迴蕩!在世界各國,軍歌都是鼓舞士氣、振奮軍心、增強氣勢的有力武器。其誕生初期,甚至有著作戰實際意義。
  • 《兩隻老虎》葛優喬杉演技炸裂,這才叫電影,好電影必備這些要素
    #電影兩隻老虎#葛優跟喬杉擔任主演的電影《兩隻老虎》或許很多人都沒看過,但是這確實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而且葛優談話的藝術直接體現出來,這也讓電影更加具有真實感,一個成功人士被一個loser綁架,這種關係都能讓綁匪處於下風,這也是對現實赤裸裸的展示,和嘲諷。儘管智商情商再高的成功人士葛優,在飢餓面前還是能拉得下臉,前一秒還是不吃,下一秒就真香。但是有錢人就是有資本,被綁架談判都能壓喬杉一頭。
  • 票房居高不下 這部《兩隻老虎》到底妙在哪裡?
    電影《兩隻老虎》的片名挺懷舊也挺可愛,虎頭虎腦的,光看這個名字估計很難猜到要講的是個什麼樣的故事,當然演員陣容已經讓人相當心動了:葛優、喬杉、趙薇、範偉、閆妮、潘斌龍……個頂個都是喜劇功底十足的演技派,能夠集結在同一部電影中實在是「活久見「呀。
  • 語言啟蒙,從唱兒歌開始
    第一首:兩隻老虎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這首兒歌是早教兒歌常唱的一首,小盆友可以通過兒歌認識五官的名稱。第三首:桌球上高樓桌球,上高樓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咕嚕咕嚕錘咕嚕咕嚕叉咕嚕咕嚕一變三三變五,五變八變成手槍萌萌萌
  • 《中國好聲音》新導師王力宏沙雕兒歌三連發,絲毫沒有偶像包袱
    近日,六一兒童節當天,王力宏的微博發出一段視頻,三首改編的沙雕兒歌應節面世。《forever love》版《兩隻老虎》第一首是每位小朋友都會唱的《兩隻老虎》。《兩隻老虎》估計大家最少都聽過幾百幾千遍了吧,但是用深情的R&B唱的版本絕對是第一遍。再配合王力宏的沙雕動作,令人捧腹大笑。
  • 早教兒歌育兒-一起唱
    培養兒童早期教育,兒歌重要嗎?早教學英語重要嗎?重要!而且如果在嬰兒時期開始聽英文中文,以後小朋友們在懂得識字和看懂單詞的時候會容易很多!大家的童年對詞語的認知是不是都從「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
  • 兩隻老虎愛跳舞小兔子乖乖拔蘿蔔是什麼歌 《寶貝寶貝》歌詞原唱是誰
    近段時間以來,在抖音上面有一首非常歡快的歌曲,這首歌當中有一句歌詞是:兩隻老虎愛跳舞小兔子乖乖拔蘿蔔,這是一首什麼歌呢?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叫做《寶貝寶貝》,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的演唱者及歌詞介紹。
  • 《聲臨其境3》周六播 王耀慶劉端端雲合唱《兩隻老虎》
    其中,「舅舅」王耀慶和「二皇子」劉端端組成「兩隻老虎」組合,現場演繹團隊主題曲《兩隻老虎》,胡軍則臨時改組合名為「武松打虎」,現場火藥味十足。在前幾期節目搶人大戰中屢敗屢戰的王耀慶,此番終於與自己心儀的聲咖劉端端合作,可謂「時來運轉」。因為「雲錄製」,他和劉端端只能用聲音重聚,兩人腦洞大開給自己的組合起名「兩隻老虎」。
  • 這個世界上最最牛X的兒歌,竟然是某大神抄來的!
    當然在流傳了幾百年的世界級兒歌裡面,也不都是《小星星》、《搖籃曲》這類婉約派,比如同樣聲名赫赫,甚至直接被當做電影名字的《兩隻老虎》。《兩隻老虎》是暗黑派的代表,就算孩子不問,你自己心裡也會奇怪:為什麼這老虎又沒有耳朵又沒有尾巴的?
  • 《兩隻老虎》:集齊中國電影界最多的期待元素,電影的留白太高級
    《兩隻老虎》:集齊中國電影界最多的期待元素,這部電影的留白太高級說起來在今年這些電影裡面,最受人期待的一部電影,這部兩隻老虎絕對榜上有名。很多人,稱其為是中國喜劇夢之隊。確實,從陣容來看,無論是葛優與範偉兩大影帝。在包括優秀的喜劇人喬杉,以及改做幕後,虎視眈眈監製的趙薇。
  • 張成功(葛優)用第一人稱講述另一部電影《兩隻老虎》
    雖然他自稱是綁匪,但他說自己是百萬元,但我長得不太像他,他很像老虎憨憨。讓我叫我的家人給他寄錢,我家裡有人嗎?好像沒人在這裡!不然呢?關鍵是那個男孩還在我面前吃方便麵,不是很強嗎?怎麼了?做綁匪。既然我都要走了,我會在下去之前幫助那個男孩,讓自己放鬆一下。仔細想想,這麼多年來,我心中的老忘不了的感覺,以及被自己困住的哥哥,讓我們藉此機會一起解決吧。所以我告訴他,錢,不僅翻了一番,還幫我做了點什麼,成功後錢翻了一番。
  • 床上雕刻著兩隻老虎,是什麼寓意
    中間雕刻孩子與冬瓜,寓意紫氣東來樟木架子床掛簷殘件,中間雕刻一幼童趴在冬瓜上,此寓意可理解為紫(幼童)氣東(冬瓜)來,這個比較好理解,但其左右分別雕刻著兩隻猛虎,一黃一銀,黃虎與松鼠葡萄先說黃虎身旁有松樹,松石呈彎曲狀,黃虎身上還有一坐大山,再說銀虎,銀虎在前,身後有一棵松樹,這兩隻老虎困擾小編很長時間,在床上雕刻老虎確實少見,過去古人使用架子床休息
  • 發電的兒歌|讓敏感的春天和易逝的童聲,變成兒歌
    往好裡發展,就變成敏銳,發現身邊人事的美,盡享當下。往壞處發展,就變成神經質,有損健康。媒體人出身的馬一木、陳鳴、音樂人盧中強在疫情中雲喝酒,隔空碰杯,一巡又一巡,在情緒裡搖搖欲墜。這三個人加在一起130歲,不算老,但對孩子來說已經很老了。根據馬一木的說法,「孩子的狀態不是一個恆久的狀態,五歲過了就消失了。每一天都在消失。一到十六歲,就進入一個恆久的成人狀態。」
  • 1937這位生於朝鮮的《八路軍進行曲》作者北上,《軍歌》重裝上陣再...
    這位被譽為「軍歌之父」的作曲家,以《延安頌》一舉成名,同期創作的《八路軍進行曲》之後更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聚焦鄭律成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尤其是他1937年從上海北上延安的華彩樂章,形成了一部大型原創話劇《軍歌》。
  • 兩隻兔子 鎮不住一隻老虎
    兩隻兔子 鎮不住一隻老虎好先生轉載▼標籤:教育 育兒 情感分類:教育隨筆一名習慣性課堂紀律差、經常惹是生非的孩子的父母被老師請到學校來進行約談屬相有問題,兔子降服不了老虎,要不兩隻兔子咋鎮不住一隻老虎。旁聽的我不能不發笑,什麼邏輯,教育孩子還得看屬相。真想弱弱地問一句,教育孩子啥時候看星座?這純屬為自己教育失職找藉口,推脫責任。家長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純屬溺愛。溺愛主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圈養式的,凡事越廚代庖地包辦,包括包辦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