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14萬,ICU神器ECMO如何救治新冠肺炎讓人起死回生?

2020-12-19 豬保保

4月8日零點整,武漢市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

這一天,距離1月23日武漢關閉火車站等離漢通道已經整整過去了76天。

在這段抗疫時光裡,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這項被臨床醫生形容為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後法寶」的醫療技術,因為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屢次「臨危受命」而被公眾所知曉。

它也被納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之中,堪稱「救命神器」。

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首次使用ECMO成功救治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3月31日,武漢市肺科醫院ICU內一名68歲的女性危重症患者撤下ECMO(體外膜肺氧合)。

主治醫師說:「患者來院時肺部損傷超8成,依靠ECMO艱難熬過25天,闖過了最兇險的一關。」最終,她被救活了。

4月4日,雷神山重症監護室的最後一位患者病情好轉,撤下ECMO成功轉院。

有則新聞上是這麼形容ECMO的:ECMO一響,黃金萬兩。為什麼這麼說呢?

接下來豬保君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神奇的「救命神器」。

01什麼是ECMO

ECMO全稱(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中文全稱是體外膜肺氧合,簡稱葉克膜。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人工肺」。

簡單工作原理就是讓血液從靜脈繞過心臟和肺,在體外進行氧合,變成富含氧氣的動脈血之後,再回輸到大動脈中。

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心肺暫時「歇工」,醫生就可以實施手術了,同時也不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的供氧。

由於血液繞過了心肺,在手術過程中也避免了大量出血,從而為心肺功能的恢復贏得寶貴時間,廣泛應用於危重病人的急救。

目前有兩種ECMO類型:

靜脈-動脈(V.A.)支持心臟和肺部。靜脈-靜脈(V.V.)僅支持肺部氧合作用。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醫院對ECMO使用需求暴增。

按照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要求,建議對常規治療不佳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可採用ECMO進行挽救治療。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傑在3月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信部共向湖北發送67臺ECMO設備。

據了解,經過緊急採購和國內徵調,再加上各地援湖北醫療隊帶的設備,湖北省集中了100多臺ECMO。

即便如此,面對眾多的危重症患者,ECMO資源仍然捉襟見肘。

02真的能「起死回生」嗎?

啟動ECMO考驗的是一家醫院的綜合能力,一般需要5人以上的專業醫護團隊。

不同類型的ECMO需要不同專業的醫護人員,比如ICU醫生及護士、心臟外科醫生、體外循環醫生、超聲科醫生等等。

據統計報導:心臟外科手術的患者,用ECMO治療的存活率一般是1/3;暴發性心肌炎的患者,一般能活2/3以上;呼吸衰竭的患者能活50%-60%。

據全世界統計,所有病種平均能活百分之四十幾,也就是小一半的病人。

而這些病人不用ECMO可能都不能存活。所以醫學界存在一個說法,叫ECMO重新界定了生死的界限。也是ECMO的意義所在——病人最後一道防線。

1、ECMO的作用

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治療中,ECMO主要應用在重症、危重症的挽救治療上:對於患有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患者,建議進行肺復張。

在人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每天應當進行12小時以上的俯臥位通氣。俯臥位通氣效果不佳者,如條件允許,應當儘快考慮體外膜肺氧合(ECMO)。

2、ECMO的缺點

任何醫療技術都存在併發症,有些很輕微,有些則十分嚴重甚至致命。

在臨床中,ECMO應用的時間越長,併發症出現的機率就越高,危險性也會更高。

ECMO主要的併發症有出血、血栓、感染、神經系統、肝腎功能損害等。為了防止血液在體外循環的管路中凝結,需要抗凝,如同CRRT一樣(持續腎臟替代治療)。

如果只是心臟手術中幾個小時的應用,風險還比較容易控制。

然而如果像ECMO這樣長時間使用,患者發生出血的風險就會增加,嚴重時可能會顱內出血而致死。

03ECMO為什麼這麼貴

ECMO昂貴的治療費用,常常將患者拒之門外。

很多人都好奇ECMO為什麼這麼貴?因為產品,技術,醫生的管理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ECMO並不像監護儀或呼吸機存在於每家醫院中,即使是等級最高的三甲醫院的重症醫學科,也不是一定有配置的。

目前全國的ECMO數量僅有400餘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僅有260家醫院可以做ECMO。

國內ECMO設備價格區間從100萬元到300萬元不等,均價為165萬元,移動ECMO價格約300萬元/臺。

實際治療過程中,ECMO設備需要的耗材包每個報價也高達3萬元到6萬元。

縱觀全球範圍內,ECMO的生產廠家僅有三家,但皆在國外。除了美敦力外還有理諾琺(ECMO 品牌為索林)、邁柯唯。

而中國無一企業可以生產,是因為受到了技術門檻、臨床使用制約、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另外一個重要的成本,是圍繞這臺設備的醫護人員成本。一臺ECMO需要的基本配置配置(僅參考):

外科手術醫生一名體外循環灌注師兩名對人工肺治療技術資深人員一名重症監護室醫生一名專科倒班護士三名

這麼多人需要每時每刻嚴密監控著機器運轉和病人體徵,費用自然昂貴。

除此次新冠治療外,使用ECMO並不在醫保報銷範圍,而且每天還需承擔各種藥物以及呼吸機支持等費用。

但是,ECMO花費是一個短期固定花費,與其他嚴重疾病的治療費用相比,它居於中等。

與某些中風、癌症、心肌梗死患者相比,ECMO治療病人的存活比例相對還高一點。

對於普通人家,如果醫生提出使用ECMO,到底上還是不上呢?

豬保君相信大部分人還是會毫不猶豫的使用ECMO,因為這意味著病人最後的生存機會,也意味著所有醫生護士已經下定決心和病人共同進退,他們整個醫療團隊,也需要付出120%的努力。

提出上ECMO之前,醫生已經考慮了你的費用負擔,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要擔負起更大的責任。

有人說:醫院想靠ECMO賺患者的錢?

換個角度想想,醫院如果真的想賺錢,也不會靠ECMO這種高成本的設備。

所以說患者家屬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對醫護人員最大的支持。

ECMO就像是可以將人起死回生的「仙丹」,想要避免死亡自然需要付出很多金錢。

儘管ECMO的治癒率不是100%,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的希望。

ECMO高昂的醫療費用,雖然不在國家社保報銷範圍內,但可以通過商業醫療險解決。

04醫療險也能改變命運

醫商業醫療險裡又分很多種類,有小病醫療、百萬醫療、中端醫療、高端醫療、海外醫療等等。

今天豬保君主要就講小病醫療和百萬醫療,因為這兩種醫療是普通人基本都買得起並且使用概率最高的。

1、小病醫療

主要是報銷普通的小病,比如感冒發燒住院打針等。

可報銷額度一般在1萬,社保報銷剩下以後的部分就可以通過小病醫療再次報銷,報銷比例一般在90%或100%,具體需要看產品。

這樣結合起來,基本不需要自己花錢了。

但小病醫療一般都需要搭配一份長期的主險。不過這樣保費預算又增加了,可能打亂家庭的經濟計劃,陷入兩難。

因此買保險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清楚對應險種的保障範圍,以及選擇專業靠譜的保險規劃師。

2、百萬醫療

也叫大病醫療,因為可報銷額度都是幾百萬,因此叫百萬醫療。

這類醫療有1萬的免賠額,也就是說,社保報銷剩下的醫療費減去1萬,再剩下的部分就可以用這類醫療100%報銷,用來彌補社保、以及小病醫療的不足。

因此,一般建議和小病醫療搭配購買,因為很多百萬醫療的免賠額,可以通過小病醫療報銷也算,這樣的話無論大病小病,基本都不需要自己花錢了。

如果可以,誰都希望自己無病無災,保持健康的體質,不住ICU用不上ECMO。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能預測的了明天要發生事情呢?

無論是ECMO還是其他疾病治療,費用都是非常昂貴的,這時候如果有足額的保險,可以解決高額的醫療費,至少可以防範疾病帶來的經濟風。

你說是不是?

相關焦點

  • 雷神山「ICU戰隊」:7名危重症患者ECMO成功脫機並康復出院
    【來源:武漢晚報】目前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進入決勝階段,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截至4月13日16時,武漢雷神山醫院還剩4位患者,醫院預計4月15日正式關閉。據統計,雷神山醫院患者病死率2.1%,在全省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中病亡率較低。 ECMO成功救治7名雷神山患者彭志勇教授,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2月8日,中南醫院正式接管武漢雷神山醫院,他帶領170餘名醫護人員趕赴雷神山醫院負責兩個ICU的建設,組建「ICU戰隊」。
  • 浙江溫州首例ECMO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撤機
    昨天,浙江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641重症隔離病房內傳來喜訊,病情極其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陳某(化名),歷經10個晝夜的ECMO技術及呼吸機支持等綜合搶救,終於轉危為安。據悉,這是浙江省內第二例應用ECMO技術後成功撤機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 中醫藥參與救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佔比達92%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醫的合格答卷寫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佔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中醫藥深度介入、全程參與救治患者10月26日,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派,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作為中醫專家,由北京出發,赴新疆執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務。他隨身攜帶的特色中藥製劑,被臨床實踐證明是戰勝新冠病毒的「利器」。
  • 武漢肺科醫院ICU病區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曾以7臺ECMO同啟創抗疫紀錄
    ICU病房已經實現清零4月11日,隨著最後3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核酸檢測陸續轉陰。至此,參與抗疫整100天的肺科醫院ICU實現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最後3名患者核酸轉陰,不再是新冠肺炎患者,但患者其他多臟器的康復和原發症的治療,依然不能掉以輕心」。生死戰場收治重症患者頂峰時7臺ECMO上陣武漢市肺科醫院作為最早一批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從1月3日起就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 新冠危重症如何救治?這部片子記錄了武漢ICU病房的「呼吸」
    ICU病房中,沒有普通病房的喧鬧,醫護人員也沒有不必要的交流,只有醫療儀器的報警聲迴蕩在房間中,每個人進入之後都能感受到這種寧靜的氣氛,甚至有點讓人不寒而慄。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醫護人員與新冠病毒的拉鋸戰被反襯得異常兇險。《生命·呼吸》和《生命·方艙》均由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拍攝。
  • 《為你喝彩》「手握神器」與死神博弈 創研「IABP與ECMO並行方法...
    他「手握神器」與「死神」博弈,只為搶救徘徊在生死邊緣的病人生命。由北京市委組織部指導並牽頭策劃,北京電視臺承制的全國首檔聚焦人才的紀實節目《為你喝彩》,今日22:20為您講述,侯曉彤與「終端救命神器」ECMO的故事。
  • 新冠肺炎會捲土重來麼?專家:很有可能!
    此前就有人提到「新冠肺炎會否捲土重來?」國內國外很多專家都對此持有著肯定的看法,我們該如何應對這個難題?5月9日晚,一場以「應對NCP的捲土重來,你準備好了麼」為主題的直播活動在醫師報直播中心火爆登場,共吸引了8.2萬餘人觀看。
  • 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
    新華社武漢3月7日電題: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新華社記者黎昌政、廖君「要插管了!」裹著隔離服、戴著護目鏡,氣管插管小分隊隊員、麻醉醫生王晶晶,示意其他人退到病房另一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病房裡,躺著一位有多種基礎疾病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王晶晶小心打開患者口腔,觀察氣道情況,將可視喉鏡插入,又快又準地將呼吸機軟管插進患者聲門。
  • 哈爾濱醫科大學專家指導黑龍江省內多家醫院開展新冠肺炎救治
    呂品 攝中新網哈爾濱2月14日電(記者 史軼夫)黑龍江省新冠肺炎科學救治專題新聞發布會13日晚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黑龍江省醫學科學院院長張學教授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該校重症、感染和呼吸等相關領域的專家成立專家組,指導省內多家醫院開展救治工作。
  • 浙江省十裡豐監獄出現新冠肺炎疫情 已開展隔離救治及嚴查
    新華社杭州2月21日電(記者俞菀、吳帥帥)記者從21日的浙江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浙江省十裡豐監獄內34名罪犯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為輸入性病例)。目前監獄已實行全封閉管理,確診人員正在接受醫療救治,發生疫情的監區實行一人一間隔離。
  • 新冠肺炎病例救治中麻醉醫生感染為何遠低於非典?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4日電(記者 李木元 劉暢)新冠病毒的傳播力比SARS要高得多,參與救治的麻醉醫生為何感染率要比2003年非典低得多?在4月3日舉行的中國麻醉宣傳周媒體分享會上,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副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天龍教授表示,麻醉醫生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特別是在給危重症患者插管時十分危險,之所以能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是因為採取了新技術,優化了麻醉方案,防護措施更嚴密。
  • 25天ECMO,50天呼吸機 四省醫護接力救治67天 「一定讓他活」
    中國日報4月13日電(記者 劉坤 杜巍巍)近日,一則《一定讓他活》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視頻刷爆網絡。無數人淚目的同時,牽掛著主人公、35歲男子小偉(化名)的命運。4月13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熊芙蓉為康復中的小偉拍了一段視頻。
  • 醫學上ECMO是什麼意思 ecmo治療技術原理介紹
    醫學上ecmo是什麼意思介紹  ECMO(是體外膜肺氧和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簡稱,它是代表醫療機構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門技術)進行治療。  ECMO(體外膜肺氧和)又被稱作「人工肺」,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
  • 上海救治新冠肺炎「最強力量」有哪些專家?聽張文宏一一道來
    3月5日上午11時30分許,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盧洪洲、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龍華醫院呼吸科主任張惠勇等專家接受記者採訪。
  • 與死神較量的21個晝夜——專訪邯鄲市傳染病醫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邯鄲市傳染病醫院肺一科主任劉斌遠和護士長徐瑞香及該科19名醫護人員主動向醫院遞交請戰書,申請奔赴抗疫一線。1月24日(除夕)當天,肺一科團隊作為醫院患者救治隊第一梯隊正式進駐隔離病區,成為全市第一批進入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
  • 發病後約10天為新冠肺炎轉歸分水嶺!專家分享重症患者救治關鍵點
    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是降低病死率的重點和難點。會上,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專家組成員分享了重症患者得到積極有效救治的關鍵所在。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專家組組長、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周建新介紹。「發病後10天左右是疾病轉歸的分水嶺,針對血淋巴細胞、炎症因子、氧合指標、肺部影像學的變化,及早給予診治,防止患者向重型危重型轉化。」周建新說,對於新冠肺炎首先要加強疾病早期識別,另外要規範採用肺保護性通氣策略。
  • 中藥如何治療新冠肺炎?看孝感中醫戰疫記!
    中醫院和中醫人又付出了怎樣的心血?近日,我們來到孝感市中醫醫院,探訪該院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疫情期間,中藥成了香餑餑 煎煮的中草藥散發著陣陣香氣,前來取湯劑的車輛絡繹不絕。這是1月24日,大年三十,孝感市中醫醫院煎藥室外的場景。
  • 李強到市公衛臨床中心慰問一線醫務人員、調研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和...
    一個人、一支隊伍「被需要」是幸福的,而「被需要」的人也更需要關心。全市上下會全力支持你們,各方面都要關心好大家。希望大家做好輪休,加強防護,確保安全  昨天上午,市委書記李強來到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親切慰問持續奮戰在醫療救治一線的醫務人員,調研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工作。
  • 守好醫學救治最後一道防線 ICU醫生執業人數增至6萬多人
    4000多家醫院設置重症醫學科,ICU醫生執業人數增至6萬多人守好醫學救治最後一道防線圖為2月25日,東部戰區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李維勤(中)帶領醫護人員,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重症二科病房為患者實施俯臥位通氣。範顯海攝(新華社發)重症醫學是醫療救治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現代醫院管理水平和整體醫療水平的重要體現。
  • 報導新冠肺炎,媒體如何巧妙的製造爆點
    某媒體報導文章截圖文章的主體內容是對武漢市聯合醫療救治專家組專家、中南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夏劍的一次採訪。中南醫院急救中心運用ECMO技術,成功拯救了兩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天哪,新冠肺炎患者要恢復到完全正常是不可能的。這可如何是好呀?得了病肯定得有後遺症了呀!人人都大白肺啦。然而,我們仔細看看,這次採訪整個都是在講那兩例ECMO治療的危重患者。同時最後一句話,「使他們的肺功能支撐正常活動就可以了」 這裡的他們,不應該是指這兩例危重病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