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支隊伍、2000隻蟋蟀齊聚寧陽,寧陽蟋蟀世界盃即將開賽

2020-12-05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陶東寧 曹芬

25日,2020中華寧陽蟋蟀文化節暨第三屆寧陽蟋蟀世界盃新聞發布會在友邦彩山田園綜合體舉行。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獎金最高、獎項最具有代表性的賽事,2020年寧陽蟋蟀世界盃將於10月2日—7日在泗店鎮蟋蟀文化主題博物館舉辦,大賽獎金總金額為120萬元,其中,團隊獎冠軍獎金為40萬元,另外還設有個人獎、金牌草師獎和蟲王獎。比賽分小組賽、淘汰賽、決賽等階段,7日上午進行總決賽。

據了解,本屆賽事將有來自全國30支隊伍、2000多隻蟋蟀參與各個獎項的角逐。為保證比賽公平公正,比賽前三天,所有參賽蟋蟀均送到「公養房」,由專門工作人員進行餵養,洗澡、體檢各項程序嚴格進行。比賽所有賽程將通過抖音、寧陽縣文化和旅遊局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進行直播。

寧陽被譽為「中華蟋都」,是全國最大的蟋蟀交易市場和文化品牌中心。寧陽鬥蟋是省級非遺項目,蟋蟀文化節已連續舉辦21屆,蟋蟀產業年綜合經濟效益超過10億元。自2018年起,該縣已成功舉辦兩屆蟋蟀世界盃,累計24個省市的52支代表隊參加,寧陽蟋蟀世界盃日益成為蟋蟀界的「奧斯卡」。

「舉辦2020中華寧陽蟋蟀文化節暨第三屆寧陽蟋蟀世界盃,旨在以蟋為媒、以蟋會友,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休閒文化旅遊活動,展現寧陽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現寧陽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和親商安商富商的人文形象。」寧陽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石玉奎說。

為促進蟋蟀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與保護,寧陽縣投資600餘萬元,建設了1200畝的蟋蟀保護基地,推出城市旅遊形象吉祥物「小茜、大帥」,打造線上線下交易平臺,在全市率先啟動智慧旅遊系統—「趣寧陽鳴天下」建設工作,著力打造風格別致的文化旅遊版圖。2019年,該縣榮獲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蟋蟀文化節期間,寧陽縣還將陸續舉辦魯酒文化節、文化旅遊商品展銷會、「網紅來了」等一系列文化旅遊活動。

發布會還公布了寧陽縣「小茜大帥」系列產品設計大賽結果以及2020年寧陽蟋蟀世界盃形象標誌、會徽、蟋蟀冠軍罐和蟋蟀世界盃指定產品、紀念產品等,推介了「趣寧陽鳴天下」寧陽精品一日遊、二日遊線路。

相關焦點

  • 2019「中華寧陽蟋蟀世界盃」開賽 36支隊伍2000多隻蟋蟀角逐「蟲王」
    齊魯網泰安10月1日訊秋風起,蟋蟀鳴。眼下是傳統民俗活動「鬥蟋蟀」的最佳時節。自10月1日至10月6日,由泰安市寧陽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寧陽蟋蟀世界盃」將在寧陽縣泗店鎮舉行,來自全國的36支隊伍的兩千多隻蟋蟀將共同角逐「蟲王」。
  • 2019「寧陽蟋蟀世界盃」國慶開賽 「蟲王」角逐即將開始
    自10月1日起,寧陽縣2019「寧陽蟋蟀世界盃」將在泗店鎮舉行,來自全國的36支隊伍、2000多隻蟋蟀將在這裡共同角逐百萬元大獎。比賽所有賽程將在泗店鎮蟋蟀文化主題博物館內進行現場轉播,並通過網絡進行直播。高清大屏放大展現著蟋蟀爭鬥時的每一個細節,張牙、伸腿、捉夾、抱摔等,同時配有專家解說,屆時將為全國蟋蟀愛好者呈現一場別開生面的鬥蟋盛宴。
  • 2019寧陽蟋蟀世界盃圓滿結束
    大眾網·海報新聞寧陽10月8日訊(見習記者 石智飛)10月6日,2019年寧陽蟋蟀世界盃「終極大戰」拉開帷幕,各參賽隊、大賽組委會全體工作人員以及泗店鎮機關幹部、村黨支部書記共計200餘人參加。比賽現場,只見一個透明的鬥柵,中間有擋板將其一分為二,裁判一聲令下,雙方蟋蟀紛紛入場,由各家的專業草師分別用芡草撥弄自家蟋蟀的牙齒和身體,待蟋蟀被激怒後,再將擋板撤掉,接著就看雙方「猛將」咬在一起,殺得難解難分。激烈的比賽受到全國各地鬥蟋愛好者的關注。決賽現場座無虛席,有一對老夫妻專程從煙臺坐了10小時火車來現場觀看比賽。奪冠之路驚險刺激,現場觀眾直呼過癮!
  • 國慶假期快去寧陽看「蟋蟀世界盃」
    這樣精彩的一幕發生在10月2日山東寧陽舉行的2018蟋蟀世界盃大賽上。首戰中,上海怡趣俱樂部以5:0的戰績大勝北京琉璃廠隊。在接下來的4天時間內,將有16支隊伍展開小組循環賽,共同角逐百萬元大獎,其中一等獎獎金50萬。為使廣大蟲友能親身感受到比賽的火熱,本次大賽還通過中國移動和商務和山東有線智慧社區實現了網絡及電視直播,瞬間便迎來近萬名蟲友的關注。
  • 2018中華寧陽蟋蟀文化節啟動
    齊魯網泰安寧陽8月16日訊8月16日晚上七點半,由中共寧陽縣委宣傳部、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主辦,寧陽縣文廣新局、寧陽縣廣播電視臺、寧陽縣旅遊局、中共泗店鎮委、泗店鎮人民政府、寧陽縣文化館、寧陽縣蟋蟀文化協會承辦的「蟋都唱響中國夢」2018年中華寧陽蟋蟀文化節開幕式文藝演出正式上演。
  • 寧陽蟋蟀交易火爆「蟲王」身價上萬 「蟋蟀獵人」半夜下地忙
    作為一個抓蟋蟀20多年的老手,顏景增通過聲音去辨別一隻蟋蟀的好壞。寧陽泗店鎮柳溝廠村村民顏景增告訴記者:「大蛐蛐叫的聲音很響亮,你隔著好幾十米就能聽到了。聲音粗、渾厚。」大功率的手電筒一直不停地在地上搜索,腳要不停地踩著地上的麥秸,這樣藏在地下的蟋蟀才會跳出來。在軟綿綿的玉米地裡走了5分鐘,顏景增有了今天的第一筆收穫。「這隻蛐蛐一般,牙還可以。」
  • 蛐蛐也有世界盃?一隻蟋蟀11萬,帶動6億經濟
    寧陽鬥蟋蟀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其有著悠久的鬥蟋文化,而且寧陽出產的蟋蟀,曾在古時作為貢品進獻給皇上,並在多次鬥蟋比賽中都能取得勝利。鬥蟋名著《功蟲錄》中就曾記載,寧陽的一隻麻頭蟋蟀取勝,獲得百兩黃金。《詩經》中有這樣一段話,「蟋蟀在堂,十月入我床下」,由此可見,蟋蟀歷史悠久,與人類相伴已逾2500年。
  • 蟋蟀交易火爆"蟲王"身價上萬 山東寧陽每年吸金1個億
    近日,山東泰安,握著1600元現金,農婦臉上樂開了花,而收蟲人則像覓得寶貝一樣將剛剛買來的蟋蟀藏到箱子底部。  立秋後,類似的場景幾乎天天在寧陽泗店街頭反覆出現。除了曹家村一村民將一隻蟋蟀賣出了1.5萬元的高價,還有的村民將捕來的蟋蟀賣出了5萬元的「天價」。
  • 行而不輟 未來可期 回首寧陽這一年的高光時刻
    白駒過隙,日月穿梭2020年即將過去回望這一年我們見證了太多不平凡這一年寧陽人民風雨同舟,攜手並肩,共克時艱共同書寫寧陽輝煌篇章這一年我們堅守情懷、傳播溫度、追求品質用語言和鏡頭書寫身邊美好,定格精彩瞬間2020年最後一天
  • 小蟋蟀成為撬動農民致富的槓桿
    寧陽鬥蟋品種繁多,有青、黃、紫、紅、黑、白等6大類260多個品種。近年來,由蟋蟀衍生的旅遊商品逐漸增多。2013 年,「寧陽蟋蟀」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  小蟋蟀 大流量  每年到了夏末秋初時節,凌晨四五點鐘天剛蒙蒙亮,寧陽縣泗店鎮的蟋蟀交易市場就已經是人潮湧動、熱鬧非凡了。「你看這隻蟋蟀品相如何?」「老夥計,今天賣了幾隻蟋蟀呀?」
  • 【深度】「尋將」寧陽:11萬元天價蛐蛐是怎麼煉成的?
    捕捉、選拔、收購……圍繞一種生命僅百天的小蟲,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返鄉捕蟲的「撬子手」和成千上萬的愛好者齊聚一年一度的盛會。這個平日並不為人熟知的縣城,因全國蟋蟀交易集散地而名聲大噪。 近日,網傳一則「寧陽天價蛐蛐賣出11萬」的消息引爆輿論,也再次引發網友對於蟋蟀產業的關注。
  • 泰安蟋蟀「蟲王」身價上萬 蟋蟀獵人半夜下地忙
    作為一個抓蟋蟀20多年的老手,顏景增通過聲音去辨別一隻蟋蟀的好壞。寧陽泗店鎮柳溝廠村村民顏景增告訴記者:「大蛐蛐叫的聲音很響亮,你隔著好幾十米就能聽到了。聲音粗、渾厚。」大功率的手電筒一直不停地在地上搜索,腳要不停地踩著地上的麥秸,這樣藏在地下的蟋蟀才會跳出來。在軟綿綿的玉米地裡走了5分鐘,顏景增有了今天的第一筆收穫。「這隻蛐蛐一般,牙還可以。」
  • 蟋蟀博弈,蟲王爭霸見分曉
    相比於寧陽、寧津等地已成規模化的蟋蟀市場,菏澤蟋蟀市場潛力巨大,就像一座富礦,等待更多人來開採。」   據悉,我國蟋蟀文化南方以江、浙、蘇、杭、滬為代表,北方以京、津、冀、魯為代表。而真正的蟋蟀名產地,當屬齊魯北方大平原。山東蟋蟀之鄉,首推德州寧津和泰安寧陽。但近年來,寧津、寧陽已經逐漸顯現出蟋蟀資源被過度開發帶來的危害,我市正好借勢擴大自己的影響。
  • 小蟋蟀撬動一方經濟 山東寧陽縣農民工返鄉抓蟋蟀月賺兩萬多
    令人驚奇的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卻是全國北方最大的蟋蟀市場交易所在地。每逢夏末秋初,在位於寧陽縣泗店鎮的蟋蟀交易市場,全國有將近20萬遊客匯集於此,鬥蛐蛐、買蛐蛐,該縣每年成交蟋蟀近億隻,相關產值達10億元。隨著當地不斷做大蟋蟀文章、增加文化元素,蟋蟀已經成為當地最有特色的旅遊商品,並撬動了一方經濟。
  • 「蟋蟀獵人」凌晨田間地頭淘金 「蟲王」身價十萬
    :王禕   中新網山東寧陽8月24日電 (郝學娟)山東寧陽蟋蟀以個頭大、性情烈、彈跳力強、善鬥、兇狠而聞名,素有「江北第一蟲」美譽。
  • 小蟋蟀帶來大財富!山東農民工返鄉抓蟋蟀月賺兩萬多
    凌晨三點,毛師傅和同村夥伴一起乘車出發,一個半小時後,他們到達了泰安寧陽與濟寧梁山的交界地。他們此行只有一個目的——捉蟋蟀。今年已經49歲的毛師傅專業捉蟋蟀已經二十年了。對於視線不好的夜晚來說,「聽聲」是捉蟋蟀尤為重要的一項技能。憑藉聲音就能判斷出這塊地裡的蟋蟀多不多已經成為這些「蟋蟀捕手」們最基本的能力。「叫聲就跟人一樣,嗓子比較粗,動靜比較大那樣的,洪亮,離著老遠就能聽見了。」
  • 126隻蟋蟀南京角逐「蟲王」
    (通訊員 錢年華 記者 殷學兵) 「牙打開了,這一嘴咬得狠」「秋聲隊這隻體重比對手輕20毫克的小蟲,把對手鬥敗了」……前天上午,河西遊坊城商業中心中庭廣場和東南廣場,兩塊電子大屏同時直播南京首屆遊坊城「金陵杯」蟋蟀大賽,不少市民饒有興趣地盯著屏幕,邊看比賽邊評論。
  • 鬥蟋蟀裁判50天內收入過萬 杭州人擲重金北上收蟲
    事實上,作為全國鬥蟋最風靡的城市之一,杭州的資深蟋蟀玩家不下2000人,眾多的玩家和比賽也催生了一批鬥蟋裁判,在短短50天的鬥蟋期內,資深鬥蟋裁判能有上萬元的收入。  專業鬥蟋玩家杭州不下2000人  組織這場民間鬥蟋大賽的是杭州市蟋蟀協會。這是一家於去年7月份新成立的協會,儘管成立的時間不長,但目前已經擁有近300名會員。
  • 國內首部以蟋蟀為主題形象的兒童畫冊《蟋王》正式出版發行
    該畫冊是我國第一部以蟋蟀為主題形象的優秀畫冊,填補了蟋蟀文化領域沒有兒童畫、兒童畫中沒有蟋蟀故事的諸多空白。《蟋王》講述了蟋蟀王青翅,在蟋蟀的生命密碼被東倭強盜偷走後,帶領黃、紫、紅、黑、白各大品類的蟋蟀大將,高舉正義大旗東徵,在破敗於東海的雲號旗艦、青原木樹海原始森林、富櫻山等重要戰場,與東倭強盜展開了殊死搏殺,最終成功奪回生命密碼,讓自然界重歸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