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隻蟋蟀南京角逐「蟲王」

2021-01-13 華龍網

(通訊員 錢年華 記者 殷學兵) 「牙打開了,這一嘴咬得狠」「秋聲隊這隻體重比對手輕20毫克的小蟲,把對手鬥敗了」……前天上午,河西遊坊城商業中心中庭廣場和東南廣場,兩塊電子大屏同時直播南京首屆遊坊城「金陵杯」蟋蟀大賽,不少市民饒有興趣地盯著屏幕,邊看比賽邊評論。

鬥蟋蟀是一項非常有傳統特色的競技體育。南京人一般都把蟋蟀叫「蛐蛐」。相傳公元1428年,明宣宗朱瞻基專程到南京南門外,也就是現在的中華門外視察仍在建造中的大報恩寺,他看到大報恩寺西邊遠處空地上有一些人圍在一起,就查聽原因。當得知那是玩鬥蛐蛐的百姓後,當即下旨:就在大報恩寺西側專門建一條街市,開設最大的玩鬥蛐蛐場,於是這裡的荒野地上很快建起了街市房,因位於大報恩寺西側,故稱西街。此後,每年秋季,這裡就成為南京最大的蛐蛐鬥場。「西街」這個地名也一直延續保留到今天。

南京人鬥蛐蛐歷史悠久,大人孩子都愛玩,尤其是男孩,鬥蛐蛐幾乎成了他們孩提時代的必修課。「印象最深的是逮蛐蛐,一般是晚上蛐蛐叫得最歡的時候動手,先循聲聽蛐蛐叫,聽到聲音洪亮有力的,然後找到它的藏身地,一般是在磚頭石頭等雜物下面,掀開之後用電筒照著它,它是不動的,然後用罩子把它罩住。」市民張友山說,罩子是用兩根硬鐵絲,彎成兩個V形,在頂尖處十字交叉起來,然後再用一些細鐵絲把它編成一個籠狀,看到蛐蛐對準它一扣,蛐蛐就進去了,這時要輕輕把手指伸進罩子,把蛐蛐攏到手心,再從虎口處打開一個缺口,讓蛐蛐從手心鑽到隨身攜帶的竹筒或硬紙折成的紙筒裡,封口放好後繼續去逮。

本次鬥蟋蟀比賽是由新近成立的建鄴區蟋蟀協會,在南京市社會組織黨外人士聯合會和南京市建鄴區體育總會的指導下組織的。來自全國各地的7支代表隊,帶著他們精挑細選的126隻蟋蟀,其中不少是從山東寧陽趕來,角逐「蟲王」頭銜,豐富了市民尤其是愛玩蟋蟀的市民的國慶假期生活。比賽從當天上午9 點開始,126隻蟋蟀捉對廝殺,最後,冠軍被「秋風雅趣隊」斬獲,秋聲隊獲得亞軍,季軍是南京蟲友會隊。

相關焦點

  • 2019「中華寧陽蟋蟀世界盃」開賽 36支隊伍2000多隻蟋蟀角逐「蟲王」
    齊魯網泰安10月1日訊秋風起,蟋蟀鳴。眼下是傳統民俗活動「鬥蟋蟀」的最佳時節。自10月1日至10月6日,由泰安市寧陽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寧陽蟋蟀世界盃」將在寧陽縣泗店鎮舉行,來自全國的36支隊伍的兩千多隻蟋蟀將共同角逐「蟲王」。
  • 2019「寧陽蟋蟀世界盃」國慶開賽 「蟲王」角逐即將開始
    自10月1日起,寧陽縣2019「寧陽蟋蟀世界盃」將在泗店鎮舉行,來自全國的36支隊伍、2000多隻蟋蟀將在這裡共同角逐百萬元大獎。比賽所有賽程將在泗店鎮蟋蟀文化主題博物館內進行現場轉播,並通過網絡進行直播。高清大屏放大展現著蟋蟀爭鬥時的每一個細節,張牙、伸腿、捉夾、抱摔等,同時配有專家解說,屆時將為全國蟋蟀愛好者呈現一場別開生面的鬥蟋盛宴。
  • 泰安蟋蟀「蟲王」身價上萬 蟋蟀獵人半夜下地忙
    原標題:寧陽蟋蟀交易火爆「蟲王」身價上萬「蟋蟀獵人」半夜下地忙齊魯網8月22日訊 在我省魯西南的幾個小鎮上,每年的8月份,在外打工的人們會成群結隊的回鄉,而且整宿整宿不睡覺,奔波在田間地頭就為了逮一隻小小的蟋蟀。
  • 蟋蟀博弈,蟲王爭霸見分曉
    日期:[2017年09月28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3] 蟋蟀博弈,蟲王爭霸見分曉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孟 欣
  • 蟋蟀總動員 「蟲王」爭奪戰在滬揭幕
    蟋蟀總動員 「蟲王」爭奪戰在滬揭幕 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範潔     編輯:張嘉佳     2016-10-05 18:15
  • 寧陽蟋蟀交易火爆「蟲王」身價上萬 「蟋蟀獵人」半夜下地忙
    作為一個抓蟋蟀20多年的老手,顏景增通過聲音去辨別一隻蟋蟀的好壞。寧陽泗店鎮柳溝廠村村民顏景增告訴記者:「大蛐蛐叫的聲音很響亮,你隔著好幾十米就能聽到了。聲音粗、渾厚。」大功率的手電筒一直不停地在地上搜索,腳要不停地踩著地上的麥秸,這樣藏在地下的蟋蟀才會跳出來。在軟綿綿的玉米地裡走了5分鐘,顏景增有了今天的第一筆收穫。「這隻蛐蛐一般,牙還可以。」
  • 來自全國的近300隻蟋蟀在奎文區激戰決「蟲王」
    濰坊新聞網9月22日訊 9月21日下午,2017市蟋蟀全國邀請賽在奎文區舉行,來自北京、西安、徐州等地的13支隊伍參賽,近300隻蟋蟀經過
  • 「蟋蟀獵人」凌晨田間地頭淘金 「蟲王」身價十萬
    「蟋蟀獵人」凌晨田間地頭淘金 「蟲王」身價十萬 2018-08-24 15:14: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23秒|寧津蟋蟀大賽開戰,過五關斬六將爭當蟋蟀界「蟲王」
    齊魯網德州9月20日訊(記者 王佳亮 寧津臺 崔子超 趙薪鑫)9月20日,第六屆全國蟋蟀大賽在寧津隆重舉行,來自各地的18
  • 30支隊伍、2000隻蟋蟀齊聚寧陽,寧陽蟋蟀世界盃即將開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陶東寧 曹芬25日,2020中華寧陽蟋蟀文化節暨第三屆寧陽蟋蟀世界盃新聞發布會在友邦彩山田園綜合體舉行。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獎金最高、獎項最具有代表性的賽事,2020年寧陽蟋蟀世界盃將於10月2日—7日在泗店鎮蟋蟀文化主題博物館舉辦,大賽獎金總金額為120萬元,其中,團隊獎冠軍獎金為40萬元,另外還設有個人獎、金牌草師獎和蟲王獎。比賽分小組賽、淘汰賽、決賽等階段,7日上午進行總決賽。
  • 沒多少蟋蟀可以稱為「蟲」,充其量只能是蛐蛐!
    2017蟲季可謂異常平靜。沒多少蟋蟀可以稱為「蟲」,充其量只能是蛐蛐。唯有一隻值得寫寫,值得留戀的。說起來挺有意思,這隻蟋蟀是我2017年在上班時無意之中捉到的,而且是當年第一隻,時間大約在8月初。那天,我在監控室外吸菸,突然一陣大叫聲提醒著我,附近有隻大蟋蟀。其實叫聲和蟋蟀大小並無多大關聯,只是從小被大人灌輸的思想早已深入骨髓,想淡忘何其難也。於是我輕手輕腳聞聲而動,慢慢靠近目標。那時在班上,又沒帶任何捕捉工具,如何是好?我不管那麼多了,翻開那出聲處的一塊小小的磚塊,一隻蟋蟀的身影進入眼帘。
  • 蟋蟀鑑賞:18年得意蟲
    蟲 主:楊國慶先生 出生地:河南 釐 碼:540毫克 戰 功:5上 此蟲8.9出土,8.11入手於河南滑縣偏遠鄉村一蟋蟀愛好者手中。
  • 2015蟋蟀之白蟲特攻
    白蟲鬥得過秋蟲嗎?這是當前最有爭議的熱門話題。 大約在2007年之前,這個問題沒有爭議,大家都認為白蟲鬥不過秋蟲。但是沒有幾年功夫,這個觀點被顛覆了。如今,幾乎一邊倒地認為秋蟲鬥不過白蟲。這樣的認識頗有幾分道理。
  • 2019寧陽蟋蟀世界盃圓滿結束
    比賽現場,只見一個透明的鬥柵,中間有擋板將其一分為二,裁判一聲令下,雙方蟋蟀紛紛入場,由各家的專業草師分別用芡草撥弄自家蟋蟀的牙齒和身體,待蟋蟀被激怒後,再將擋板撤掉,接著就看雙方「猛將」咬在一起,殺得難解難分。激烈的比賽受到全國各地鬥蟋愛好者的關注。決賽現場座無虛席,有一對老夫妻專程從煙臺坐了10小時火車來現場觀看比賽。奪冠之路驚險刺激,現場觀眾直呼過癮!
  • 蟋蟀交易火爆"蟲王"身價上萬 山東寧陽每年吸金1個億
    近日,山東泰安,握著1600元現金,農婦臉上樂開了花,而收蟲人則像覓得寶貝一樣將剛剛買來的蟋蟀藏到箱子底部。  立秋後,類似的場景幾乎天天在寧陽泗店街頭反覆出現。除了曹家村一村民將一隻蟋蟀賣出了1.5萬元的高價,還有的村民將捕來的蟋蟀賣出了5萬元的「天價」。
  • 蟋蟀案例 小小棚蟲顯神威
    回顧了一下16年的捉蟲出將率的總體概況,據朋友反饋的或已知的有近二十條蛐蛐立盆,或走六路以上的,得到了蟲友們的認可,自己也很欣慰,這裡談的是一條蟲友們漏掉的一條小蟲,一不注意便封將成王了。去年七月二十號開始捉蟲,初捉附近的太空有機蔬菜大棚,後捉白馬,華豐,樓德的土棚,再後便捉弓棚,塑料膜覆蓋的農作物地,立秋後方開始捉大地的秋蟲,這隻小蟲便是華豐典型的棚蟲,八月一號凌晨捉於大棚外的一土堆內,其聲響亮如翅,知是嫩叫,尋聲覓穴,捉於網中細觀,頭如金箔,白鬥絲潤,透,粗,大耳環,皮色清秀,脫俗,馬長臉,難得的是一副大白牙長直楞突,知是細種精品,唯一不足的小蟲釐碼太小,相貌平出平進
  • 蟋蟀鑑賞:白牙紫翅
    蟲 主:馬萬群先生 出生地:寧津 釐 碼:670毫克 戰 功:3上 9月7號由寧津良心撬子手陳志博送到南京。
  • 爛衣蟲王跑馬黃紀實
    我進去一看傻眼了,四五十隻蟋蟀盆,每隻都是解放初期的盆,還有不少清朝和民國的,只只都是古色古香。他說你也玩蟋蟀,我說是啊,說起來很慚愧,家中所有蟋蟀都鬥完了。他說,你們這是玩蟲嗎?他說他這裡的蟋蟀個個都是毛口。 原來我的鄰居是蟋蟀協會的會員,文化素養非常高,是個文化名人,用毛筆寫出來的字是給中小學生當楷模的。名字我不說了,可能很多蟲友認識。
  • 「千將可選,蟲王不識」,哪年哪月求得真蟲王?
    鬥蟋蟀據記載始於唐朝天寶年間,大約在公元742至755年.之後宋.元.明. 清.民國都很盛行.建國後因為打擊賭博,才轉入地下活動.按古代用顏色分:青.黃.紫.紅.白.黑幾大類.但主要是青.黃.紫三大類.蟲王級:真青.真黃.真紫.真紅.真白.真黑.
  • 蟋蟀2019年蟲王級「重青禿尾」威震八方至尊王者
    產地: 山東濟寧9月1號 山東宮村常新送於蟲主10月5號開毛38點10月28號封路29點,一生共上風七路立盆#蟋蟀#分享藍靛屬異相#蟋蟀#大師分析蟋蟀牙真夠透徹2018年 壽星紫大頭#蟋蟀##蟋蟀#一生9路黃板牙#蟋蟀#分享高級蟲#蟋蟀#青島友誼賽精彩瞬間 ,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