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的經典農業產業化模式,還真是值得借鑑!

2020-12-15 騰訊網

筆者商道伐謀在分析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根據各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歷程,分別從資源投入的機制、產業鏈的連接機制分析其特點,找出各種組織模式的適應條件,對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的選擇提供借鑑。

我國目前推行的農業產業化主要是通過把農產品生產、 加工、 銷售的各個環節緊密聯繫起來,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解決分散農戶難以進入市場獲得規模效益的問題。由於我國疆域遼闊,農業自然資源分布差異很大,經濟發展不均衡、社會文化差異等因素,選擇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沒有統一的標準,如何根據各個地區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合的組織模式決定著農業產業化的效果。本文用系統的觀點,分析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的農業產業化現狀,根據他們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分別從資源投入、產業鏈與組織模式的關係分析其特點,找出各種組織模式適應的條件,以期對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的選擇提供借鑑。

一、農業產業化的特點及其組織類型

農業產業化的主要作用:(l)有利於建立新的市場農業運行機制。(2)有利於把農業和農民引向市場,實現生產與市場的連接。(3)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比較效益。 (4)有利於規模化經營、區域化布局和高新技術的應用。 (5)有利於生產要素的組合和流動 (6)有利於農業自我積累、自我補償、自我發展。 (7)有利於促進農業經營管理和科技含量的提高。 (8)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現階段農業產業化實現形式是多樣的,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農業產業化的實質是工業與農業和商業的產業聯合,不斷向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發展,水平發展是指從產前、產中和產後龐大的經濟部門不斷擴展,形成許多的產業,通過它們之間的有機聯合形成水平一體化的農業產業鏈;垂直方向發展即通過工業資本或商業資本的介入將農業產業的眾多環節緊密聯合形成垂直一體化的大型農業企業,有利於農業的快速發展。發達國家水平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其主要任務是在產業鏈的一個或幾個環節上發揮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利益均衡或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其組織形式有:供應合作社、生產合作社、銷售合作社、信貸合作社、農協等。垂直一體化的組織形式有:大的農業公司、公司+農場組、農場主辦公司等。

二、歐美日本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

發達國家的農業產業化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歷了自給自足農業、商品化、工業化、信息化的演變過程。本文將以系統的觀點,從水平一體化和垂直一體化兩個方向分析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

(一)美國農業產業化的組織模式

1860年以前,美國農業處於規模小、水平低、分布零散;隨著美國工業化的實現和美國發起了「以知識替代資源」的第二次農業革命,促使耕地面積擴大,勞動生產率成倍提高,農業生產量迅速增加,農業生產分工日益細化,生產的專業化程度也顯著提高,20世紀70年代前後,美國為適應不同地區的氣候和土質要求,培育出許多雜交品種,並開始利用遺傳生物工程方法,核輻射技術和航天工程技術,改造優化種子的遺傳基因,使產品和品種獲得大幅度的提高;隨著美國農業的高度商品化和工業化的完成,美國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從20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的信息業高度發達,使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後更為緊密的聯繫並融合在一起,為美國農業的大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供了便利。

美國農業是典型的現代化資本主義農業,美國農業生產組織形式以家庭農場為主,合作農場、公司農場為副,建立在機械化的基礎之上。在農業方面形成了一個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緊密聯繫的有機體系。在水平一體化方面,主要有四種組織形式:一是農業銷售合作社;二是農業生產合作社;三是農業供應合作社;四是農業信貸合作社。在垂直一體化方面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垂直式一體化的農業公司;二是大企業或大公司與農場主籤訂契約式的一體化組織;三是大農場主自己成立組織進行加工、銷售。正是由這些不同形式的橫向縱向聯合體促進美國發展成為目前高效率商品化農業。未來美國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將向跨國農業集團發展,更多參與農產品國際貿易。

(二)日本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

日本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日本農協作為全國性的農民組織,通過一整套科學、有序、高效的服務體系,把農產品從生產一直到供應銷售的全過程有機的聯繫起來。1948年日本正式成立全國農協,為農民生產與生活提供廣泛綜合的社會化服務;1967年農業水利化、化學化、良種化等農業技術進步加快外,基本實現了田間作業的機械化;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日本的農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係不斷鞏固和發展,農業產業的工業化、商業化和科技化趨勢逐漸明顯並具有服務業的功能;20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信息技術,並依靠計算機為主的信息處理和通訊技術推進農業的高效生產。

在資本主義商業極為發達的日本,由於自然條件和土地稀缺等原因,使得小農經濟佔農村絕對優勢,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是日本小農經濟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日本戰後建立起來的農業合作組織相當發達,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類是農業協同組合,簡稱「農協」,「農協」的事業範圍以農村流通領域為主,兼營生活領域和生產領域。通過「農協」的經營活動,日本農村己基本形成農工商一體化。「農協」組織一般都設立三大經營部門:(1)收購、銷售部門。(2)統一採購部門。(3)金融、保險部門。農協的金融機構是農林中央金庫。第二類的合作則是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第三類是以村落為單位的地區農業集團。

日本農業產業化組織主要採取兩種模式:一是以工商業資本為主體的垂直一體化經營模式;二是以農協為主體的水平一體化經營模式。垂直一體化經營模式它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直營型即由大工商企業通過購買土地,建立大型的養豬場、養雞場、農產品加工廠和植物工廠,利用農業科技成果進行產業化經營。另一種是委託型,即以一些大工商企業為龍頭,通過合同、契約等形式,委託農場或農戶進行生產經營。水平一體化經營模式主要是農協,日本的農協分為綜合農協和專業農協兩種。綜合農協是地域性的,專業農協一般是由從事同一專業生產的農戶成員組成的,它主要從事本專業範圍內的服務項目。在日本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農協通過有機的組織和廣泛的業務活動,同廣大農戶建立起各種形式的經濟與社會聯繫。

(三)歐洲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

歐洲農業高度發達,農業產業化水平較高。德國、法國、荷蘭等國是世界上農業產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也是合作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長期以來,法國農業基本處於家庭經營方式。與前幾年相比,土地經營規模呈不斷擴大之勢。為了適應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法國政府採取 財政補貼、優惠貸款、減免稅收等促使小規模家庭農莊放棄土地,大農場通過收購擴大土地規模,實現土地相對集中。歐洲的效益農業發展較快,食品加工業迅猛發展。

與家庭式農莊經營相適應,歐洲農業合作經濟得到全面發展,幾乎滲透到歐洲的經濟生活的每個角落。主要承擔農村流通領域的合作,為家庭農場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以德國、荷蘭、法國為代表。這些國家的農村合作社以專業合作社為主,其特點是專業性強,大多是根據某一產品或某一項農業功能或任務成立一種合作社,前者如牛奶合作社、小麥合作社,後者如收割合作社、銷售合作社等。合作社一般規模比較大,本身就是經濟實體。為了形成規模優勢,已涉及農業產、供、銷、信貸、保險和社會服務等各個環節,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合作社體系。與此同時, 由於歐洲的合作社除了由農戶提交股金,有的還吸收一部分政府的財政補貼,因此,合作社與政府的關係比較密切,農業合作社成為連接農民與市場和政府的紐帶,政府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多方面的政策扶持,有力地推動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但是,由於合作組織的外部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尤其是各國農業政策與歐盟農業政策的實施和調整,已從根本上動搖了經典合作的基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總的發展變化趨勢是:大型化(合併)、企業化(公司化)、廣域化及國際化。

(四)美、日、歐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比較

由於在不同的資源條件、生產要素結構下發展農業,各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都有其特點。從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進程看,他們都已經完成了農業商品化的過程,在農業生產環節,全面實現了機械化、水利化、良種化和專業化,已經進入了全面信息化的時代。美國、日本、歐洲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即有共性又有個性。

由於各個地區自然條件和國家的產業政策的限制,政府發揮的作用不同,同時農業資源要素的投入也有所區別。下面分別從土地、資本、保險、技術、資本積累等幾個角度分析美、日、歐農業產業化的現狀。(1)政府:國外農業產業化的興起與發展大都是在政府的指導與扶持下完成的,按照政府調控力度的不同,支持政策又可以分為控制性政策、協調性政策、引導性政策和扶持性政策。在現代農業階段,無論是何各種類型項目,政府部門僅作政策性的調控,不參與項目的具體運作和實施管理。(2)土地:土地作為一種特殊的農業資源。美國形成了大型農場主的生產模式,為美國的大農業提供了基本保障,也使得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更靈活多樣;日本在不改變小農經濟的前提下,就需要政府的扶持,在產業化組織模式上就形成了以農協為主的單一形式;歐洲國家重視以土地租賃政策促進土地規模經營,使得其組織模式呈現為以專業合作社和綜合合作社為主的多樣化形式。(3)資本:美國推行複合信用型農業金融制度,其農業信貸資金有多種不同性質的金融機構共同提供;日本和法國推行合作金融制度。其中,財政投資主要用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科研、教育及推廣體系的建設等方面。除此之外,各國還對農業進行財政補貼、減稅、 免稅、 延期納稅等稅收優惠政策為農業產業化提供支持。(4)保險:農業保險制度是市場經濟國家為降低和分散農業自然風險而建立的一種特殊的經濟補償制度。美國是政府主導模式;日本是民營保險相互會社模式;法國是政策優惠模式。(5)社會服務:除日本外,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常沒有統一的形式,也不屬於某個部門或機構統一管理,而是以農業生產為中心、為農業提供服務的鬆散綜合體。美國採取政府、農學院、私人機構相結合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日本採取政府和農協雙軌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荷蘭採取政府、 農協、 合作社聯合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通過以上比較可以看出在組織制度上,美國走「商業化+工業化+信息化」道路,使農業成為美國的新興工業,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大,工商資本或金融資本直接投資興辦的規模比較大的產供銷一條龍或工廠式的農業企業,其組織模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呈現多樣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其發展路徑將是從水平一體化逐步過渡到垂直一體化;日本的農業規模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會以農協或生產合作社為主,水平一體化組織模式依然發揮其作用;歐洲,隨著歐盟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專業合作社將持續沿革,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將向垂直一體化方向發展。

三、美、日、歐模式對我國的借鑑

我國處於工業化的初中期階段,農業更落後一些。受國際形勢和新技術的影響,我國農業是多技術並存,加之,我國疆域遼闊,農業自然資源分布差異很大,受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地區農業經濟發展差距難以在短期內縮小,因此,沒有哪一種組織模式完全適應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需要,必須採取多樣化的組織結構和政府的多種扶持政策才能促使我國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

根據農業資源的分布和農業生產的相似性,結合我國的行政區劃,可以將我國農業生產力布局分成六個區。(1)東北區,該區是全國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區,也是重要的糧食主產區;(2)華北區,擁有我國最大的平原,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是小麥、棉花生產區;(3)華中區,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溼潤,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是全國最大的稻穀產區,畜牧養殖也有較快的發展;(4)東南沿海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該區氣候高溫多雨,水熱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比較好。該區雖然耕地較少,但農業生產效率比較高,生產的多樣性突出,海洋捕撈業、淡水養殖業都相當發達;(5)西南區,該區地貌複雜,水土流失嚴重,耕地中坡地多,土層薄,農業生產能力低,農業的裝備水平也比較低;(6)西北區,該區國土面積比較大, 西北區是全國貧困人口比重最高的地區,也是全國農民人均收人水平最低的地區,地跨黃土、青藏兩大高原,大陸性氣候特點明顯,光熱資源豐富,氣候乾旱,溫差較大。該區有全國最大的天然草場,但由於長期缺乏改造,載畜量比較低。

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地區分別採取不同的組織模式:(1)在東北和華北地區,借鑑美國和歐洲的模式,通過土地流轉機制適度擴大土地規模,推行機械化作業,信息化管理,通過產前、產中、產後緊密聯合,形成縱向一體化農業組織;(2)華中地區和東南沿海,可以借鑑歐洲的發展經驗,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鼓勵專業合作社的組建和發展,未來可以成長為各類農業公司;(3)西南和西北地區,由於農業比較落後,必須在政府的扶持下走自己的發展道路,採取「公司+農戶」或「專業市場+農戶」的模式,逐步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提高組織化程度,培養專業化生產技能。通過政策扶持、科技指導和農戶自我成長,達到各個地區均衡發展,進而加快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

相關焦點

  • 正邦集團走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線上公益講座
    5月19日晚,正邦養殖總裁助理羅小波代表正邦走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線上公益講座,做了題為《企業價值鏈串起貧困戶增收致富鏈——正邦集團的產業扶貧之道》的報告,介紹正邦產業扶貧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並從正邦的五大扶貧模式、非洲豬瘟的防控經驗等方面與主持人及480餘萬網友進行互動交流。
  • 千方百計讓農業產業化強起來
    農產品生產基地,水稻、雙低油菜、生豬、淡水產品等重要農產品量多質優,但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與發達省份相比,湖北農業產業化還存在諸多短板和不足   去年,針對「農業產業化」突出短板,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班赴廣東、貴州、江蘇、河南等省份進行調研,得出的結論讓人心憂:與先進省份相比,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差距還在拉大!   「起大早趕晚集」背後   我省農業產業化抓了多年,為何短板依舊、差距仍在?
  • 農業農村部:擬遞補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公示
    按照《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農經發〔2018〕1號)規定和《關於開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工作的通知》(農辦產〔2020〕3號)要求,經有關省(區、市)遴選推薦、專家評審和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審定,擬遞補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128家企業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 遞補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公布
    食品夥伴網訊  從農業農村部網站獲悉,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公布了遞補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  通知稱,經各省(區、市)遴選推薦、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評審、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審議和公示,決定遞補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128家企業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 福源、樂隆隆、阿一波等多家晉企入選「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
    近日,農業農村部關於公布第九次監測合格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的通知。按照《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規定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開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工作的通知》(農辦產〔2020〕3號)要求,經各省(區、市)初步監測、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評審和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審議,1120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合格,123家企業因達不到規定標準和要求,監測不合格,取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資格
  • 八部門:遞補128家企業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孟哲)15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關於遞補128家企業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通知。通知表示,按照《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規定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開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工作的通知》要求,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對2018年監測合格和遞補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開展了監測。
  • 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雲南有這些
    近日 農業農村部發布了 《關於遞補128家企業 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通知》 (以下簡稱《通知》)
  • 浙江百興食品入圍128家遞補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浙江百興食品入圍128家遞補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發布時間:2020-12-2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128家遞補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浙江省慶元縣的浙江百興食品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浙江省4家入圍。
  • 農業農村部關於公布第九次監測合格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 按照《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規定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開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工作的通知》(農辦產〔2020〕3號)要求,我部對2018年監測合格和遞補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開展了第九次監測
  • 六枝郎岱園區:多種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助力園區轉型升級
    近年來,六枝特區郎岱園區圍繞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以園區入駐企業為主導,以優化結構為主線,積極探索「企業+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促進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園區轉型升級全面發展。今年1至8月,六枝郎岱園區完成總產值4.39億元,完成銷售收入1.14億元。
  • 渭南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206家
    近日,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目前渭南市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達206家,其中國家龍頭企業5家,省級龍頭企業90家,市級龍頭企業111家。 據了解,渭南市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中,目前國家龍頭企業共5家,其中2019年新增認定兩家,分別是白水縣盛隆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和陝西紅星美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為渭南市農業企業再增榜樣。
  • 農業產業化「國字號」龍頭企業監測:51家川企合格,9家退出榜單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侯衝)近日,農業農村部根據《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規定,組織開展了第八次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工作。經各省區市初步監測、專家審核、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審定,全國1095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監測結果為合格。包括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在內,四川有51家企業上榜。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例如,吉林省德惠市發揮該地農畜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將農畜產品加工企業作為核心企業,通過產業化進行農畜產品的轉化和精深加工,實現「種植-養殖-加工」相配套,實現生產與生態的良性循環。其主要產品為肉雞、肉牛、玉米、大豆、水稻。
  • 比較美國、德國、日本,哪家的農業模式是我們的菜?
    我個人以為美國、德國、日本的農業在發達國家中具有代表性,中國經濟逐步走向發達,從農村農業農民的角度是否可以借鑑這三個國家的模式?我將美國農業定義為城鄉分離的大農場模式。其特點是大規模種植優勢作物,人均效率較高,單位成本較低,具有優勢作物的國際定價權。比如美國形成大豆種植帶、小麥種植帶和棉花種植帶等等。
  • 近乎「變態」的日本農業厲害在哪裡?
    因此,其實際上更加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鑑。那麼,中國農業學日本,學什麼? 日本列島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裡,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之下,日本卻建立了比較強大的農業,顯得尤為的難能可貴。 畢竟,日本農業已經讓世界震驚和叫絕,雖然有些「變態」!
  • 農業農村部公布1120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雙匯、三全等在列
    【大河財立方消息】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公布第九次監測合格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的通知》。通知稱,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120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合格(名單附後)。
  • 勇當現代農業發展排頭兵 ——峽山區有機農業助力濰坊國家農綜區...
    涵蓋濰坊全域的濰坊國家農綜區,分為核心區和輻射區。從一分實驗田發展到全域品牌化,濰坊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從一個地區走向全國輻射全國,被公認是中國農業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峽山區作為農綜區的重要輻射區域之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有關要求,依託峽山區生態優勢,全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綠色化,走出了一條有機引領、綠色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先後創建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今年又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創建為省優質生態農產品基地
  • 最新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出爐,河南76家企業上榜
    大河財立方消息12月17日,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農業部,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公布最新一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漯河市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河南76家企業上榜。
  • 四大現代農業種植模式,四種新型的栽培方式,做到高產量高質量
    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的農業現代化也在逐漸提升。農業科技的突飛猛進也成為了我國發展的頂梁之柱。因此出現了大批量的新型農業經濟體,許多農村朋友們紛紛開始發展農作物創業。這些新型的農業經濟體採用的農業種植模式多樣,像農民朋友們比較熟悉的包括設施農業、無土栽培等幾種模式都是當今發展比較好的生態模式。
  • 借鑑|胡永萬等:日本現代農業發展的特點及啟示
    摘要  日本在農業資源緊張,農地私有化和小農經濟等多種不利條件制約下,通過政府的主導和推動逐步實現了農業現代化,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經驗,值得中國借鑑。筆者作為農業部青年幹部代表團成員,近期專程赴日本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對日本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農業國際貿易、農業生產經營等情況有了初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