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胡永萬等:日本現代農業發展的特點及啟示

2021-01-09 網易

  點擊上方「鄉村發現」可以關注哦!

  摘要

  日本在農業資源緊張,農地私有化和小農經濟等多種不利條件制約下,通過政府的主導和推動逐步實現了農業現代化,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經驗,值得中國借鑑。筆者作為農業部青年幹部代表團成員,近期專程赴日本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對日本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農業國際貿易、農業生產經營等情況有了初步了解。基於實地考察調研情況,本文探討了日本健全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體系保障產業安全,完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多方管理機制拓展農業功能,推動農業「走出去」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轉變生產經營方式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等方面做法經驗,對加快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借鑑意義。

  關鍵詞

  日本;現代農業;植保植檢;農業文化遺產;農業「走出去」

  日本是一個人多地少,農業資源較為匱乏的山地島國,平原面積狹小,僅沿海平原地區適宜農耕[1]。日本國土面積37.78萬km2,耕地面積約500萬hm2[2],約佔國土面積的13%左右,耕地資源十分有限,是世界上耕地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同時,在生產經營方式上,日本農業屬於典型的小農經濟,經營單位較小,一般來說這種農業模式很難進行市場化改革,而它卻在小土地所有制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了農業現代化[2]。因此,日本現代農業發展有其獨特的情況和特點。

  1、日本現代農業的背景

  儘管中國與日本農業現代化建設所處的市場環境、擁有的資源條件和面臨的具體困難不同,但與日本在農耕文化傳承、氣候地理條件、產品消費結構等方面又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同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農民兼業化、人多地少農業資源短缺等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問題。日本發展現代農業的一些做法和經驗,對於推進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筆者作為農業部青年幹部代表團成員,赴日本進行了8天的實地考察和業務交流,先後到訪東京都和神奈川、千葉、大分、熊本、福岡等5縣。通過與日本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科研機構座談交流,參觀考察涉農企業和農民合作社,深入田間地頭調研,對日本的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農業國際貿易、農業生產經營等情況有了直觀感受和初步了解。

  2、日本現代農業發展的幾個特點

  2.1健全植物保護、植物檢疫體系保障農業產業安全

  日本的植物保護、植物檢疫是內檢外檢統一的職能體系,機構設置以扁平化替代條塊化,職能環環相扣,銜接緊密。國家層面,由農林水產行政部門統一負責,在各地設有60處植物保護、植物檢疫機構,為相關工作提供科研支撐、應用技術研發,並對全國901名一線植物檢疫官進行新技術應用培訓;在機場、港口等農產品進出國門關口設39個辦事處從事一線植物檢疫工作。地方層面,獨立設置植保植檢機構為本地區提供技術指導、信息發布和人員培訓。國家和地方兩級植物保護、植物檢疫機構通過業務指導、工作協助、信息共享等機制,建立起密切配合、上下聯動的工作體系,為滿足國內農產品消費需求、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農產品國際貿易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時,日本的植保植檢體系注重將科研與應用相結合,不斷提高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在保護農業產業安全方面的能力與效率。例如,在農林水產省下屬的橫濱植物防疫所和千葉縣設立的農林綜合研究中心等植保植檢專門研究機構,研究選題主要源於產業保護一線技術人員和農產品出口貿易企業的實用需求,並能夠及時將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培訓或面對面服務的形式轉化為實用技術,有效發揮了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體系對產業安全和農產品國際貿易的保護作用。

  2.2以農業文化遺產為載體拓展農業功能

  目前,日本現已成功申請8處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申報與保護方面起步較早,保護意識強。特別是注重做好農業遺產宣傳載體建設,既通過講故事、展圖景的方式將農業遺產和農業文化推向世界,又將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作為響亮名片和有效載體強化對內宣教,引導國民認同農耕文化,充分發揮農業文化遺產在傳承農業文化方面的直接功能,實現遺產保護與文化傳承的有機統一。更為重要的是,日本能夠以農業文化遺產地為載體,以創新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的工作機制為手段,發揮並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日本《食物·農業·農村基本法》強調,「要支持農業及農村在保護國土、涵養水源、保護自然環境、形成良好自然景觀、保留傳統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多方面的功能」。為此,在政府主導下,日本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已經逐漸探索形成了「政府+民間組織(公司)+農戶」的多方參與工作機制,即政府主要負責遺產申報宣傳和保護資金投入,獨立法人身份的民間機構具體負責遺產地綜合運營與管理,當地農戶以投工投勞、分擔少量養護成本的方式參與遺產保護與管理,將遺產保護與文化傳承、農業穩產、農民增收、產業融合統籌謀劃,拓展並發揮農業文化遺產的多功能性。例如,在大分縣國東半島林—農—漁複合系統農業文化遺產地,管理方將農業遺產地打造為集遺產保護、文化傳承、農業生產、釀酒加工、休閒觀光的多功能綜合體,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食物來源和生計保障,還傳承了農耕文化,保護了農業生物多樣性,使農戶切實體驗到農業文化遺產的多功能魅力。在大分縣的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公園,每年需2億日元(100日元約合6.48元人民幣,2017)運營成本,其中60%的資金由當地政府負擔,40%由公園管理方市場化運營解決,當地農戶依託農業文化遺產這張宣傳名片和文化遺產公園這一展示載體,生產加工香菇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增收穫益。

  2.3推進農業「走出去」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

  受資源條件所限,日本國內的農產品供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農產品國際貿易滿足。為保障日本糧食安全,日本政府一方面加大對國內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另一方面則積極探索農業「走出去」的模式和路徑,通過「走出去」保障日本糧食供應[3]。日本政府以國內需求為引導,以企業為媒介,以貿易為手段,支持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對標國際市場,將國際農產品市場和境外農業資源關聯起來保障國內市場供給。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始終堅持市場化導向,通過完善服務體系,配套金融支持、信息諮詢等公共服務,支持引導企業「走出去」開展農業對外投資,使企業在國際市場環境的考驗中及時調整戰略,聚焦優勢業務,明確主營定位,不斷增強跨國經營能力,逐漸培育出以糧食貿易為農業「走出去」主營定位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成為日本農業「走出去」的主力軍和保障國內糧食有效供給的中堅力量。例如,20世紀50年代為滿足國內糧食需求,日本丸紅株式會社開始涉足穀物貿易,至今已發展為利潤水平位居全球行業第五位的國際糧商,年糧食成交量達6700萬t。其成功的關鍵在于堅持國際貿易的主營地位,開展一系列旨在精準掌控糧源和倉儲物流設施的海外收購活動,不斷鞏固和拓展貿易渠道,擴大大豆、玉米等主要穀物國際市場貿易份額,實現穩定盈利。這種以保障國內農產品有效供給和糧食安全為出發點,打造跨國經營大糧商的方式,使日本實現了企業「走出去」和糧食供給「引進來」的雙贏。

  2.4轉變生產經營方式服務現代農業發展

  近年來,面對耕地減少、少子老齡化加劇、生產成本提高、進口依賴程度增加等形勢,日本以傳統農戶小規模經營為主的生產經營模式受到衝擊。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和保護農業和農民利益,具有日本特色的涉農法律法規體系,涵蓋了生產扶持、基礎建設、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金融與災害保險、農業用地與農民土地權益保護等多個方面。通過政策引導,調動農業科研、生產、經營、服務等多主體的積極性,依託專業化生產經營主體挖掘資源,帶動指導農戶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規範化管理,發展專業化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組織,通過多種手段推動農業發展。在日本,農業協同組織(簡稱農協)作為專業化服務組織,以民辦、民管、民受益為特點,建立了包括金融保險、技術推廣、農機農資服務、農產品統一銷售在內的全方位綜合服務體系,在規模化生產組織、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新科技應用、健全農業金融服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日本的農協分為國家級、縣級、市町村級3個層次。截至2014年12月,日本共有各種全國性農協18個,都道府縣農協207個,基層綜合農協708個,各類專門農協2011個。日本90%以上的農戶是農協會員,目前日本有農協會員969萬人,其中正式會員472萬人,準會員497萬人[4]。例如,位於市原市的姉崎蔬菜合作社在成立之前,當地農戶因勞動力老齡化、小農戶分散生產面臨生產效率和標準低、產品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差等困境。在市原市農協的組織和幫助下,當地成立了蘿蔔清洗分揀加工的專業化生產合作社,並申請了政府財政項目支持,引進了生產加工設施,統一了銷售渠道,打造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蘿蔔品牌,實現農業生產加工的規模效益,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效助推了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

  3、對中國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啟示與建議

  3.1健全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體系,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目的在於通過科學、安全、有效的技術手段消滅或減少對農作物生產危害大的病蟲草災害的境內發生和境外侵入,保障國內農業生產環境和農產品消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對促進農業生產安全、農業生態安全和農業貿易安全,進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中國的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體系是由農業、質檢部門相關機構組成,各機構根據職能分工協調配合,總體運行較為順暢。但也應看到,現有體系在工作銜接、信息共享、產研聯動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可借鑑日本等農業發達國家相關經驗,在橫向維度,進一步優化部門職能分工,理順工作關係,做到內外檢統籌聯動,職能緊密銜接,產學研相互呼應的制度設計和政策激勵,健全更為統一高效的現代植物保護、植物檢疫職能體系;在縱向維度,進一步優化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管理層級,明確相應職責,聚焦各層級工作任務,健全國家、省、市、縣4級聯動的植保植檢工作體系,實現植物保護、植物檢疫體系監測預警信息化、物質裝備現代化、應用技術集成化、防控服務社會化、人才隊伍專業化和行業管理規範化,更好地發揮中國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在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等方面的保障作用。

  3.2完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制,充分展現農業多功能性

  與日本相比,中國的農耕文明歷史更加悠久,農業文化遺產資源更加豐富。針對農業遺產申報和後續保護,中國目前已有較為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制度體系,特別是對申遺成功後的管理和保護,已出臺監測評價的具體辦法,目的是樹立農業遺產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避免重申報輕管理和申報成功後過度開發等問題。目前,中國擁有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11處,遺產申報和保護的流程體系較為完善,但政府政策指導和資金引導、社會組織管理和運營主導、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廣泛參與,可持續、多功能的保護管理機制尚不夠健全。可借鑑日本經驗,通過「制度創新+試點探索」的形式,探索適合中國國情農情的「政府+社會組織+公司+農戶」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多方參與機制,充分發揮各個主體在政策、資金、市場、信息、組織、渠道、技術、生產等方面的優勢特點,在強化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打響地域農業品牌,帶動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多產業聯動格局,最終形成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多產業聯動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推動遺產地農業文化保護與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共進。

  3.3以市場為導向培育農業大企業集團,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

  目前,中國正處在推進農業「走出去」的戰略機遇期,一方面國內企業有「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轉移富餘農業生產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有許多具備優質農業資源的投資目標國歡迎外國投資者合作開發農業資源,滿足本國消費需求。中國推動農業「走出去」面臨的形勢條件和戰略目標與日本不同,在堅持主要依靠國內生產滿足國內需求,始終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的原則下,以服務國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目標,培育農業「走出去」大企業集團,既要通過國際市場貿易渠道,彌補國內緊缺型農產品有效供給不足,更要強調提升中國農業企業在國際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與話語權。應著眼於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拓國際市場,積極引導在傳統農業生產經營領域資源優勢較大,實力較強的企業(如農墾企業),將其培育為在貿易、倉儲、物流、加工等環節優勢突出,掌控資源能力強,價值增值水平高的「走出去」大企業集團,充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升企業營利能力。政府部門需以市場為導向,在信息諮詢、金融支持、項目對接、平臺搭建等方面持續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助推農業企業「走出去」。

  3.4在優化調整中轉變生產經營方式,服務農業現代化

  現階段,中國農業發展方式既具備統一領導、上下聯動、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也有家庭承包經營、土地「三權分置」等為核心的政策體系優勢,還有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多種形式生產經營主體的組織優勢,這些都為中國不斷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實現「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應繼續探索「組織化+機械化+專業化+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等可複製、可推廣的生產經營新模式,優化排列組合,健全涵蓋產前投入、產中服務、產後銷售等環節的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探索、完善與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適應,與各地農業發展資源條件相適宜的多種生產經營體制,助推現代農業發展。

  必須認識到,中日兩國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所處時空環境、擁有的資源條件和面臨的具體問題不同,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方式和路徑選擇是由自身的國情、農情決定的,在借鑑吸收日本等發達農業國家農業管理和現代化建設經驗時,決不能照搬照抄。應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礎上,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深化改革、開拓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鄉村發現轉自:世界農業

  聲 明 本微信公眾號系《中國鄉村發現》官方微信,如無特殊說明,本微信內容均來自《中國鄉村發現》雜誌或網站,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如有媒體或其他機構轉載,請註明出處為「中國鄉村發現網」。對於不註明出處的侵權行為,本刊保持追究法律責任權利。 徵 訂

  ★《中國鄉村發現》官方網站:http://www.zgxcfx.com

  ★《中國鄉村發現》書刊訂閱:25元/期,全年150元

  ◎支付寶--帳戶名:陳明飛;帳號:hnnyy@vip.163.com

  ◎銀行匯款--戶名: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

  開戶行:中國農業銀行長沙洪山橋支行

  帳號:18-077 1010 4000 2317

  ◎郵局匯款--地址:長沙瀏河村巷37號

  收款人:陳明飛;郵編:410003;電話:0731-84210181

  ◎匯款後請及時致電確認到帳情況及收刊地址

  ★投稿郵箱:zhgxcfx@163.com

  官方微信推薦

  論道三農:hncwsh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中國鄉村發現主編陳文勝原創文章發布平臺。

  ★ 湖湘智庫:huxiangzhiku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轄的綜合型智庫--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的官方微信。

  ★中國湘學:xiangxuecn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眾號,致力於成為湘學知識普及平臺、湘學學者交流平臺、湘學成果共享平臺。

  ★鄉村發現:zgxcfx

  鄉村品牌讀物《中國鄉村發現》刊物及中國鄉村發現網的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日本農業對雲南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啟示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赴日調研組實施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戰略以來,我省農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不僅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而且高原農業實踐已經成為國家的四種農業發展類型之一。針對如何進一步推動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組成專題調研組,對日本農業現代化進行專題調研後發現,推動雲南農業走向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日本的諸多經驗給我們以深刻啟示。
  • 日本小規模農業的發展經驗及啟示
    目前, 國內學界與地方政府堅持的一種觀念是, 中國現代農業轉型的瓶頸在於土地的細碎化和分散化經營阻礙了土地規模效益的發揮, 因此實現農業生產領域的規模化是完成中國現代農業轉型的必由之路。 那麼, 中國現代農業轉型的理論路徑和實踐路徑是否僅此一個方向?
  • 美國和日本農業規模化經營進程分析及啟示
    本文通過對美國、日本農業規模化歷史進程以及農業規模化經營促進政策的研究, 試圖借鑑發達國家農業規模化的成功經驗, 探索中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路徑與發展進程, 提出促進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政策建議, 為加快推進中國農業規模化經營進程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 一個蜜瓜賣上百元,日本農業給我們的那些啟示
    靜岡網紋瓜其實源自中國新疆,於一百多年前傳入日本地區,後經不斷改良,最終成為現在的模樣。靜岡網紋瓜其實只是日本農業的一個縮影,我國的農業在世界上還處在比較落後的階段,那日本農業到底能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 西方國家的經典農業產業化模式,還真是值得借鑑!
    對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的選擇提供借鑑。由於我國疆域遼闊,農業自然資源分布差異很大,經濟發展不均衡、社會文化差異等因素,選擇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沒有統一的標準,如何根據各個地區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合的組織模式決定著農業產業化的效果。
  • 從美國、日本農業發展,看中國各地農業未來怎麼搞!
    日本、美國,一小一大,一東一西的兩個國家,他們國情不同,農業資源也相差很大,但有一點相似的是,他們在農業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從美國和日本農業發展的模式,或許我們可以借鑑,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 美國農業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因素。
  • 世界農業區域劃分:東南亞與南亞農業區,農業的特點及發展
    東南亞基本上處於北園歸線以南和南緯o以北的熱管地區橋特點市大市分區東南亞大部分區氣溫變化很小,沒有春夏秋冬之分,但因季風影響,一年可分為雨季和平量能在一日之內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200 mm以上。
  •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創新「農業+」模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行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王希錄/提供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動「農業+旅遊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王希錄/提供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通訊員 於凱春 王希錄 記者 扈煒)今年以來,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思路,創新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與農產品深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遊等產業合作,努力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三大產業良性融合發展。
  • 都是農業強國,日本為何不能像美國一樣發展規模農業?
    提到日本,我們不得不提日本的農業,日本的農業發達,農業早就實現了高度機械化,現代化,在農業的發展上,歐美與日本走的農業發展模式是不同的,日本的農業我們普遍看到的是精益求精的精耕細作,農業規模化小。這就決定了,日本難以形成像美國的規模農業。而對於美國來說恰恰相反,美國國土面積廣大,人少地多,平原面積廣大,土壤肥沃,這就為規模農業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隨著工業化推進,現代技術的應用,美國逐漸形成了農業規模化。
  • 日本農業與我國有什麼差別?現狀是怎樣的?能否借鑑?
    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總人口約1.26億。日本是一個深度老齡化的國家,平均年齡 67 歲,日本的農業是一個現代化程度很高的農業。
  • 遠郊農業的參考——日本栃木縣草莓產業經驗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數據統計,2015年日本的草莓種植面積為5450公頃,總產量為158700噸。其中栃木縣以24800噸的產量位列全國之首,遙遙領先於第二位福岡縣(16000噸)。草莓的品種有栃乙女、天空草莓、栃姬等。栃乙女的特點是酸甜平衡,口感濃厚,目前是日本市場最流行的草莓品種,交易額第一。
  • 日本海外農業投資戰略啟示
    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從1960年的79%遞減至1991年的48%,繼而遞減至2018年的37%。同時,日本的糧食安全排名不降反升,可見海外農業在日本的糧食安全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關於日本的糧食安全戰略,日本經濟新聞前編委、農林水產問題專家山形健介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說,「日本由於地窄人多、無法開展大規模農業,二戰前就開始向南美洲一些國家派遣農場工人和致力於進口農產品。二戰後,日本人口劇增、經濟快速發展,使得糧食需求大增。
  • 我們能從日本家庭農場中學到什麼?
    快速的工業發展帶來了農業經濟的急劇萎縮,為應對土地資源貧瘠、從業人口減少等問題,日本家庭農場是適合時代的產物,高度集約化的生產經營模式帶來了很多的問題,為此,日本政府不斷出臺法律法規,鼓勵以土地租佃為中心,加快農業土地使用權流轉,為日本農業土地的集中連片經營、共同基礎設施建設奠定基礎,以減少避開農業土地分散給日本家庭農場發展帶來的障礙。
  • 近乎「變態」的日本農業厲害在哪裡?
    但相比之下,日本的農情和中國更加接近。因此,其實際上更加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鑑。那麼,中國農業學日本,學什麼? 日本列島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裡,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之下,日本卻建立了比較強大的農業,顯得尤為的難能可貴。
  • 聚焦智能化變革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聚焦智能化變革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2020-12-16 2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引領熱區現代農業發展
    如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科研單位經過十多年的科技攻關和不懈努力,如今的攀枝花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緯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質最優的大規模芒果生產基地。芒果已成為攀枝花現代特色農業的一張響亮名片。 攀枝花市景觀芒果變為優勢產業的故事只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支撐熱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 【決戰決勝】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推進新「三化」
    隨之而形成的農業產業經營體系也在發生著深刻變革,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漸次興起,新的發展理念不斷普及,現代農業的內涵也有了新的解讀。習近平多次論述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詮釋了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回答了什麼是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科學指南。在資源和環境雙重壓力下建設現代農業,走生態化道路是促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遠郊農業參考學習——日本栃木縣草莓產業經驗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數據統計,2015年日本的草莓種植面積為5450公頃,總產量為158700噸。其中栃木縣以24800噸的產量位列全國之首,遙遙領先於第二位福岡縣(16000噸)。草莓的品種有栃乙女、天空草莓、栃姬等。栃乙女的特點是酸甜平衡,口感濃厚,目前是日本市場最流行的草莓品種,交易額第一。
  • 日本休閒農業好在哪?五個考察案例讓你get到休閒農業的精髓!
    日本農業被稱作為精耕細作的農業,一直走在世界農業的前列。隨著城市面積的不斷擴大,耕地面積逐漸減少,伴隨著日本農業現代化和體驗經濟的發展,日本都市農業、休閒農業呈現多業態蓬勃發展的態勢。從民宿農莊、市民農園、觀光農園、各種農業公園再到「一村一品」等等各種業態模式,為市民提供了新鮮的農副產品又創造了綠色生存環境和休閒體驗空間。尤其是近幾年日本全面推進「六次產業」發展戰略,注重在農業的基礎上充分開發農業的多功能與多重價值,在各方面有很多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 我市召開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新聞發布會
    12月10日 ,我市召開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新聞發布會,市農業農村局領導介紹了北流市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股室負責人,市農業企業代表,以及市對外宣傳和新聞管理中心、市委網信辦、市廣播電視臺、大美北流客戶端記者出席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