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與溝通」課程團隊線上開講教學理念與模式

2020-12-18 清華大學新聞網

「寫作與溝通」課程團隊線上開講教學理念與模式


清華新聞網3月31日電 2018年秋季學期,備受關注與期待的清華「寫作與溝通」課程(簡稱「寫作課」)正式開課。2020年春季是寫作課開課的第四個學期,疫情期間寫作課由線下授課轉為線上開講,社會各界對寫作課的關注只增不減:這門「回到人本身」的寫作課教什麼、怎麼教?線上寫作課有何新特點?「雲」端授課之外,課程體系有哪些新變化?

為了回應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期待,3月30日下午,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簡稱「寫作中心」)團隊應邀雲上開講。寫作中心主任、公管學院副教授梅賜琪和寫作中心教師李成晴、曹柳星三位老師以 「探索中的清華寫作課」為主題,共同介紹了寫作課 「主題式、小班制、高互動、深度浸潤」的特色教學和學習模式。

梅賜琪授課中

梅賜琪首先代表寫作課負責人、副校長彭剛向大家對寫作課的關心表示了感謝。梅賜琪介紹了清華寫作課的「理念和做法」。他指出,清華大學面向全體本科生開設必修的寫作與溝通課,是學校落實「三位一體」教育教學理念的重要實踐。寫作課的目標從根本上來說是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真正的批判性思維,實現課程的價值塑造功能。寫作課教學方式的設計和內容的安排,是為了在傳授相關寫作溝通知識的基礎上,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和溝通能力。

梅賜琪還分享了對於寫作課建設理念的思考。他認為,寫作課建設中要破除兩個迷思,即「寫作課等於語文課」和「寫作課等於玄學課」;寫作課的定位應該是通識基礎課,主要的功能是改變寫作人,主要的途徑是「過程性寫作」指導。結合這三個理念,梅賜琪介紹了寫作課「主題式教學模式」「浸潤、朋輩式學習模式」的主要特點。

李成晴授課中

李成晴具體介紹了寫作課的「主題式教學模式」。李成晴援引彭剛的話說,清華寫作課是一門「讓學生開眼的通識課」。所以,寫作課從創辦開始就採用了主題式教學模式:即每門課都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展開,並以「無專業門檻、有學理深度」作為主題選擇的依據。在同一通識主題下,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均可開展有深度的研究。他還介紹了寫作課在2020年春季學期開設的8個模塊的27個不同主題,主題內容涵蓋古今中外、文理工醫等領域。

曹柳星授課中

曹柳星具體介紹了寫作課「深度浸潤、朋輩激勵」的學習模式。她介紹道,每學期和每位學生兩次一對一的面批環節是「深度浸潤」學習模式的關鍵。寫作課學生每學期均要完成一短一長兩篇超8000字文章的寫作。教師在對文章進行批改後,還會在每次約30分鐘的面批中跟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從而實現對於「寫作過程」而不僅僅是「寫作文本」的指導。曹柳星還介紹了寫作中心本學期精心打造的、與線上教學相適應的朋輩學習平臺「寫作雲工坊」。

直播最後,三位老師就聽眾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交流回應。

直播畫面

清華大學教務處、新聞中心、學堂在線團隊為此次寫作課的線上宣講提供了支持。本次直播在荷塘雨課堂、新浪微博、嗶哩嗶哩、快手、抖音、學堂在線等平臺上線,直播觀看人數超過33萬。 

供稿: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

編輯:呂婷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你想知道的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課,都在這裡!(內附直播福利)
    「這門課程所教授的遠不止是寫作,還有我們的思考方式、觀察方式,寫作風格、讀書習慣本質上仍然是需要我們用內心領悟的。」化93劉文軒同學的體會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寫作課的培養理念。在一年多的探索與實驗過程中,「以寫作中心專職教師為主、院系合作教師為輔,按照統一課程要求展開的寫作與溝通系列研討課程」的教學方式日漸成熟。
  • 課題組導師郭琦主持科幻寫作課獲評「首批國家一流線下課程」
    課題組導師郭琦主持科幻寫作課獲評「首批國家一流線下課程」 2020-12-12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聚焦線上線下融合教學變革「課程星球」百校聯盟給您寄出邀請函
    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國中小學延遲開學,線上教育成為「剛需」,信息化教學經歷了一場大考。作為在全國率先開展教育信息化的城市,青島自2015年以來,連續三年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編制起草了《青島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
  • 疫情讓線上標準化教學優勢凸顯 OMO模式與在線教育成標配
    疫情讓線上標準化教學優勢凸顯 此次疫情被迫讓許多教培機構轉型線上,相比於被迫轉型線上的機構,三立卻顯得從容得多。早在2016年,三立教育就推出了線上教學,積累了豐富的在線教學經驗,為三立的線上教學奠定了基礎。孫海牧透露,在疫情之前,三立有20%的學生通過線上進行授課學習,在技術上、課程上、教研上,三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 後疫情時代體育線上與線下教學方式「共生」的思考-中國教育新聞網
    然而,國內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以面對面的授課為主,對於線上體育教學模式的開發與運用缺乏關注,相比其他學科而言,體育學科在線課程相對較少。在疫情期間,體育教師通過反思特殊時期線上到線下教學方式轉變,深刻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線上線下融合學習將是未來體育教學的新常態。一是重新審視信息技術在教育特別是體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 未來新型教學模式將依託線上優勢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好轉,線上教學將回歸線下課堂教學。疫情過後,線上教學將成為傳統線下教學的有益補充。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挖掘線上教學的優勢,充分應用到今後的線下教學實踐中,進而建立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 「連結2020」線上課程交流活動碩果滿滿
    2020年疫情期間,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積極推廣「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擴大數位化優質課程資源供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設計推出了「連結2020」線上課程交流活動,以課程為紐帶,探索教育方法,讓「寶藏教師」與學生相聚「雲端」,打造了一節節生動的教學展示與示範課。
  • 線上線下融合成趨勢 輕輕一對一滿足本地化教學需求
    2020年上半年,在「停課不停學」政策的引導和助推下,全國2.82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教育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未來,線上線下融合成為教育行業發展趨勢。 在線教育能讓三四線城市的用戶享受到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教育公平。但在打開下沉市場之後,在線教育企業需要面臨的是如何切實了解用戶真實需求、滿足個性化和本地化的難題。
  • ...STEAM理念助成長 福州一小學線上開展復學動畫系列教學活動
    近日,福州市鼓樓第五中心小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基於STEAM理念的手作動畫項目式學習,探索線上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製作了多篇復學系列動畫——上學篇、課間篇、洗手間篇、放學篇、經驗篇、關懷篇等。
  • 未負韶華,北京赫德雙語學校獨特的線上課程總結
    「我們不會因為是線上學習就降低對孩子智慧和心靈的尊重」「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教育的本質是不變的,全課程始終強調『教育即生活』,所以我們都是圍繞著孩子的生命生活為中心來設計課程。」北京赫德的老師們在做這一階段的線上課程時,始終追求「與時俱進、精益求精」。
  • 本科教育|《英國文學閱讀與賞析》——天津市線下一流本科建設課程...
    《英國文學閱讀與賞析》課程,獲批2019年天津市線下一流本科建設課程。 PART-1 課程團隊 課程負責人:陳法春 課程團隊其他主要成員:郭德豔,張金良,趙冬梅,關冬梅,李亞莉,鄭思明,劉立平
  • 林燁:用心備課,用情上課,給學生最好的線上教學體驗
    編者按: 自2020年2月24日起,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全面實施了線上教學工作。全院共有475名教師參與了在線教學,線上開課達518門。在線上課堂中,教師們克服困難,積極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認真開展教學工作,湧現出一批優秀教師和教學案例。
  • 美和易思打樣職業高等教育線上教學新範式
    頂層設計為「1(平臺)+M(大學)+N(學生)」模式,即1個慕課平臺提供課程內容供學生預習,美和易思公司總部安排若干名經驗豐富的專職直播講師(M)統一集中開展線上大班課,直播課結束後美和易思各校區項目經理及班主任以個性化輔導的方式來完成對於大規模學生(N)的項目化實踐教學。師生全程基於一體化平臺及個性化大數據分析平臺,以O2O融合方式進行學習。
  • 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產品理念、課程體系、教育服務全方位升級煥新
    PLUS北外壹佳英語核心PLUS課主要採用的是中教與外教結合,線上與線下結合,體系與大閱讀結合理念,在我的描述裡就體現了我們之前所談到的「生態圈」裡面的幾個要素之間的連接,這個課程其實是通過線下的中教體系課與線上的外教閱讀課相緊密結合,實現的是在情境中進行操練,然後拓展孩子的思維,提升他的讀寫能力,提高英語綜合表達能力。
  • 【融合式教學風採】王大亮:線上線下融合,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王大亮採用慕課與線下課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通過「融合式、混合式」創新的教學模式,力爭做到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更有力。一直以來,教學方式的創新是教育研究者與教師們熱切討論並不斷突破嘗試的話題,而今年疫情的突然到來無疑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劇烈衝擊。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也是一個柳暗花明的絕佳契機。
  • 喜報—我校6門課程獲批2019年陝西省線上線下混合式、線下、社會...
    喜報—我校6門課程獲批2019年陝西省線上線下混合式、線下、社會實踐一流本科課 2020-12-16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體育學院舉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競賽決賽
    此次決賽,學科組有9個教學團隊、術科組有7個教學團隊參與,均是由各教學單位經過激烈角逐推選產生。每支參賽團隊由5名成員組成。根據比賽規程,參賽團隊提交了一個知識單元的教學設計,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科組20分鐘、術科組25分鐘)進行線下教學活動展示,並接受評委提問。競賽評分則由校級督導專家評委、院系教師同行評委和學生評委現場給出。
  • 西醫與你 在線相約——線上教學,我們準備好了
    教學平臺的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如何在短期內完成教學平臺的構建、教師的培訓、課程的建設,保證13000餘名學生、800餘名教師、400餘門課程的線上教學「不掉線」?這對在線教學工作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在學校發布《西安醫學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教學工作實施方案》之後,教務處立刻組建團隊,著手開展平臺建設工作。
  • 大工軟體學院實踐類課程的線上授課模式改革紀實
    大工軟體學院實踐類課程的線上授課模式改革紀實 2020-10-09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本科高校線上教學的質量狀況、評價及建議
    2.全面多元的監督評價保障線上教學的質量各高校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圍繞「保教學、抓質量」,普遍及時制定了線上教學質量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度,通過標準引導、多措並舉不斷提升線上教學質量。督導評價標準多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