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運動員頻頻不敵格鬥運動員為何古代還講究一力降十會?

2021-01-09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肌肉猛男對抗格鬥高手,誰更厲害?這種問題一直被大家所關注。而前段時間網上爆出的一個前散打教練對前舉重運動員的視頻可以說是很有說服力。咱們今天就針對這個事情說一下。此文配合冷兵器研究所那篇《頂著將軍肚能打仗嗎?中國古代武將的形象為何都是膀大腰圓》的文章閱讀,效果更佳!

▲都江堰一家健身房的兩名教練起衝突新聞動圖

前段時間,網絡爆出這樣一段視頻:都江堰一家健身房的兩名教練起衝突,結果前散打教練暴打了前舉重運動員出身的健身教練。從網上曝出的視頻上看,兩人起衝突後,前散打教練只一記勾拳擊中前舉重運動員肝區。結果對方雖然肌肉很大很壯,可能還有八塊腹肌,但是中了一拳就已經倒地不起,一身的肌肉沒有起到什麼作用。視頻裡剩下的部分,只是前散打教練在踢踹已經躺在地上不動的前舉重運動員而已。

其實這種類似的情況其實也不少的。比如去年在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市,曾在2011年於捷克舉行的IPF世錦賽力量舉比賽中獲得亞軍的大力士安德烈·德拉切夫,在街頭被25歲的業餘MMA選手阿納爾茲拉諾夫打死。雖然有報導稱,視頻中已經是多人毆打過安德烈·德拉切夫後,兩人才進行單挑的,但是力量舉運動員最終在一對一的情況下,被業餘格鬥選手打死,也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仔細想想就能明白,如果練出大塊肌肉就能打的贏,那麼為什麼沒有健美冠軍去打格鬥比賽?或者格鬥運動員為何不去練一身大塊肌肉?當然也有人信奉所謂死肌肉、活肌肉的說法。比如說健身出來的肌肉是因為吃了蛋白粉吃出來的死肌肉,根本沒用,練格鬥的才是活肌肉云云。

但其實肌肉就是肌肉,只不過是術業有專攻罷了。格鬥運動員去舉鐵,成績必然遠遠比不上健美運動員,更別說舉重運動員了。可格鬥雖然需要力量,但需要的不僅僅是力量。格鬥中,力量是基礎,但不等於有了基礎你就能打了。因為力量再大,必須打得到人才有用。現代搏擊中,很多發力猛但是因為動作過大容易被對方躲開的招數,已經越來越少有人用了。如何快速發力,如何躲閃和格擋對手攻擊,如何把握攻擊距離,這些相比力量來說,也同樣非常重要。而絕對力量不管有多大,人的要害只要被擊中了,都一樣喪失戰鬥力。所以攻擊力其實是有上限的,超過太多都是攻擊溢出,沒有必要。如何有效擊中對方要害才是更重要的。

▲2016裡約奧運會中國龍清泉舉重奪冠

雖然舉重運動員能舉起幾百公斤的重物,不能說力量不大,要換成格鬥運動員,肯定舉不起來這麼重的槓鈴,但舉重運動員的那身力量未必適合于格鬥。畢竟舉重需要的發力和打人完全不同。這就導致舉重運動員即便打中抗擊打能力強的格鬥運動員,造成傷害也有限。而且如果沒有訓練過如何格鬥,舉重運動員也很難擊中躲閃靈活的格鬥運動員。同時其自身也沒有防禦意識,這樣就很容易被對方,一擊KO,類似視頻裡那樣被擊中要害倒地。但還是那句話,這並不代表健美運動員就是所謂的「死肌肉」。這只是訓練的肌肉群並不相同,且術業有專攻罷了。

另外,一般舉重運動員退役以後,基本都會轉而練健美。這點不管是之前健身房被暴打的前舉重運動員,還是曾經世錦賽力量舉亞軍安德烈·德拉切夫都是如此。但健美運動員為了好看,是要把體脂率刷到一個很低的情況,但是脂肪也是有防禦作用的,也就是肥肉能加防禦啊!而且體脂率過低,同時也代表耐力較差。因為因為人運動需要能量,儲存的糖元消耗完之後,沒有脂肪可以分解提供能量,自然就沒有體力堅持打下去。這個情況,冷兵器研究所那篇《頂著將軍肚能打仗嗎?中國古代武將的形象為何都是膀大腰圓》有更詳細論述。

▲清代武舉人照片,他舉的「掇石」就是頭號的。

但要說的是,這篇文章說的絕對不是力氣不重要。否則為什麼古代武舉都喜歡比試力量?而且古人總喜歡拿「力能扛鼎」之類的描述來形容一個武將有多能打。古代還流行舉關城門用的那種又大又重的門栓,並舉這種重門栓的活動稱為「翹關」。唐代武舉考試,就有翹關這項考試。唐代武舉考試的翹關,需要舉長一丈七尺,粗三寸半的標準木槓,10次才算是合格。而明清武舉甚至流行舉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舞花,而且還有「掇石」的項目,要求「掇石必去地一尺,上膝或上胸」,而掇石用的頭號石礩子三百斤。

▲科舉博物館收藏的「掇石」

可本文既然說了,舉重物這種訓練對於徒手格鬥來說並無太大用處,那麼為何古人特別熱衷這種力大的猛將呢?原因很簡單,古代誰跟你徒手格鬥啊?

最講究力能扛鼎的春秋戰國時期流行車戰,《孫子兵法》也說「馳車千駟,革車千乘」。當時既沒有橡膠輪胎,也沒有硬化路面。在野外戰場上,戰車輪子被陷住是常有的事。畢竟即便現在汽車越野輪胎陷住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戰車被陷住,就得有大力士下車把戰車扛出來。畢竟當時就算一方諸侯,大多也要上戰車作戰。諸侯可不傻,沒大力士,自己上陣該多危險?而唐代翹關這項運動,更是從守城與攻城的軍事活動中演化而來的。力量大的勇士,能頂住門、抬起城門栓,這在攻城與守城的戰鬥中非常有用。

而且在古代頂盔摜甲還持械的情況下,更大的力氣,意味著能穿更重的盔甲,使用更長的刀、矛、劍、矛或者更重的鞭、鐧、錘等兵器。張良刺殺秦始皇也是找了一個大力士,向秦始皇的車駕投擲出大鐵椎來試圖刺殺,只是誤中副車,功虧一簣。

▲馬雲在《功守道》劇照

相對應的,格鬥運動員的抗擊打能力在冷兵器的面前毫無用處,再厲害的格鬥運動員也扛不住一刀或是一錘。而且在古代戰場上,格鬥運動員身形靈活、躲閃能力強的優勢也沒有什麼用。打仗只有密集陣型才最有效,沒有紀律只是烏合之眾。排成隊形的時候,根本沒有躲閃的空間。再說,你再能躲,幾隻箭射過來,幾桿槍齊刺,也根本沒有閃躲的餘地。這就導致古代戰爭,剛正面都是用穿上盔甲增強防禦力,來硬抗傷害。面對有盔甲的對手,技巧優勢會被降低很多,而力量優勢在重甲格鬥中就非常大了,畢竟打中盔甲的話,力量不夠根本不破防。

▲電影《王的盛宴》劇照

同時,在有盾牌的情況下,雙方盾牌手對抗。持盾衝撞對方陣型,也是實打實的力量的比拼。力量大的人就佔據著絕對優勢。在鴻門宴上,當劉邦落入險境、岌岌可危之時,樊噲面對項羽大營的兵將,也是拿著盾牌硬撞開項羽大帳前的持戟護衛,才得以闖進項羽大帳。而且,力量更大的人,可以拉開更重的弓。這就意味著你擁有比別人更強的遠程輸出能力。所以能否開硬弓,也是各朝各代武舉的必考項目。

▲許褚鬥馬超劇照

總之,對於街頭打架來說,大力士並不如格鬥選手戰鬥力高。但是如果換成古代戰場,頂盔摜甲的大力士,那真的是人形坦克一般的存在。但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古代能作為人形坦克存在的大力士,到了現代社會,不穿護甲去空手格鬥,而被靈活的格鬥選手暴打。這事只能怪自己了。比如毛批《三國演義》裡對許褚裸衣鬥馬超,結果最後臂中兩箭就有過吐槽,「誰叫汝赤膊?」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舉重運動員的鐵腰是怎麼練的?
    舉重運動員的鐵腰是怎麼練的? 一些小夥伴可能會問了: 「為什麼舉重運動員需要這麼強勁的腰背呢?
  • 世界體壇肌肉最強壯的5位運動員,全認識就算你牛,是真的!
    世界體壇肌肉最強壯的5位運動員:1、播求,播求的肌肉力量訓練主要是通過自身體重來完成,是世界矚目的格鬥王者。別看他個子小,但是非常的強壯。世界體壇肌肉最強壯的5位運動員:2、Revaz Nadareishvili,他是世界上的一名摔跤運動員,肌肉同樣非常強壯,而且有令人 特別欽佩的底盤力量,是一般人都達不到的。世界體壇肌肉最強壯的5位運動員:3、馬龍,他非常強壯,而且跑起來的樣子就像是一個後衛一樣,肌肉塊肉也非常大,真的沒有幾個人能和他比。
  • 十大體育運動員退役後最窮困潦倒的,張尚武第十,第一你想不到
    第十名: 張尚武 <大運會體操冠軍>退役后街頭賣藝乞討第九名: 桑雪 <女子跳水奧運會金牌>退役後在餐廳打工做服務員退役後除了摔跤什麼也不會的他,生活窘迫,妻子無法忍受這樣的日子離開了他第六名: 陳又香 <亞洲賽艇冠軍>退役後幹家政服務的零散活度日第五名: 郭萍 <著名馬拉松運動員>運動員時期獲得16枚獎牌
  • 運動員比一般人更長壽?
    「運動員的壽命往往比普通人更短」是一個廣泛流傳的謠言。實際上,關於運動員壽命問題進行過大量的研究,幾乎所有研究高度一致性的結論是:運動員比一般人活得更長。當然,運動員壽命是長是短,原本與多數人無幹。問題是,很多人經常拿這個謠言來作證據來證明運動無益反而有害,會減壽。因而,值得較真!
  • 格鬥運動員街鬥能對付幾個人?李景亮師兄很自信:打十個沒問題
    MMA這項運動開始為越來越多的拳迷所熟知,但是也有一股不好的風氣逐漸開始蔓延,那就是很多拳迷包括MMA運動員認為綜合格鬥才是最能打的,頗有些看不起自由搏擊的意思。這才有了身高1米6,體重不足60KG的和喜格圖膽敢叫板死神方便,並揚言31秒KO他。MMA運動員確實非常厲害這一點不假,但是遇到真正的街鬥,拳迷不禁要問:一個格鬥運動員又能對付幾個人呢?
  • 不止女運動員有「難言之隱」,男運動員也有,害怕泳褲短小被關注
    你的回答一定是:舉重、桌球、中國女排!不可否認,中國舉重、桌球、中國女排實力的確強悍,但你有所不知的是,中國跳水實力同樣無人能及。自1974年中國跳水隊參加德黑蘭亞運會至今,中國跳水隊連續12屆包攬所有冠軍。桌球、中國女排實力的確強悍,但它們能做到連續12屆亞運會包攬冠軍嗎?顯然,它們不能!中國跳水隊實力強悍,面臨的壓力也是最大的!
  • 亞洲人的身材不如歐美人強壯,卻為何能在舉重上保持優勢?
    亞洲人的身材不如歐美人強壯,卻為何能在舉重上保持優勢?談及舉重項目,很多人會將其與健壯的身材等詞彙聯繫在一起。這時,可能有一部分人就會有這樣的疑問,相比歐美運動員,亞洲運動員無論在身高,或者體重,又或者肌肉發達程度等方面,都不如歐美人有優勢。那麼,為何亞洲運動員還能夠在國際劇中比賽中,戰勝歐美運動員,拿到冠軍呢?這當中有怎樣的奧秘呢?幼時訓練,熟能生巧。歐美運動員可能勝在強大的先天身體素質,而亞洲人勝在從小培養運動員,熟能生巧。
  • 中國運動員創造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陳鏡開從小喜愛健身運動,1953年從健身運動轉為練舉重,1955年入中南軍區體工隊,後被選入國家舉重集訓隊,成績提高很快,一年間挺舉成績從95公斤猛增到130公斤。1956年6月7日在上海舉行的"中、蘇舉重友誼賽"中,他以133公斤的成績,打破美國運動員C·溫奇保特的56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這是中國運動員創造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 格鬥運動員加入西藏民兵,某國可以好好體驗一下Chinese Kongfu了
    然而,面對西藏地區寬廣的邊境線,除了使用現役部隊守護邊防安全之外,還需要輔助以民兵部隊加強對於偏遠地區的管控。西藏地區民兵部隊的任務需求決定了,民兵部隊需要具備足夠強悍的近戰能力,以確保在可能遭遇的突發事件之中「不惹事,不吃虧」。那麼,什麼是MMA(綜合格鬥)?自人類社會出現以來,格鬥就已經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之中。
  • 膀大腰圓的大力士和肌肉身材的健美運動員,誰的戰鬥力更猛?
    首先直接來說結論,膀大腰圓的大力士和肌肉身材的健美運動員,肯定是大力士的戰鬥力更猛一些,也更能打,戰鬥力水平甚至說相差比較大,當然這是在雙方都沒有進行過專業的格鬥技能訓練的前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兩人的戰鬥力水平:一、體型方面
  • 當體育遇到文學|記走進朗讀亭的運動員們
    奧運冠軍林清峰走進朗讀亭,擲地鏗鏘地朗讀了女子格鬥運動員龍達·魯西自傳中的一段話。 很難說這是什麼成功的秘訣。更多的時候,它只是對每個努力著的運動員生活的白描。 2020年對每個人來說都並不容易,體育競技領域亦是如此。各大賽事相繼延遲,東京奧運會甚至不得不推移至2021年舉辦。
  • 運動員內褲也有講究?遊泳運動員穿平角褲,跳水只能夠穿三角褲
    如果經常關注體育比賽你會發現,體育比賽對穿著有著嚴格的要求,遊泳運動員基本都穿平角褲,跳水運動員基本都穿三角褲,田徑運動員基本都是短褲。其他體育項目的穿著都容易理解,減少對運動員的束縛、提高成績,但遊泳、跳水比賽項目非常接近,穿著為何也有所不同?遊泳、跳水雖然都在水中比賽,但比賽的內容卻是各不相同。運動員在水中的速度,對遊泳來說尤為重要。
  • 舉重腰帶的歷史
    註:此文章面向運動健身者由於力量舉、CrossFit和奧舉的日益普及,相信大部分人都對舉重腰帶都非常熟悉。舉重腰帶是支撐腹部,保持腹內壓很好的工具。今天我們就將探索舉重腰帶的歷史,從古代神話至今,腰帶遠不是新鮮事物,它一直是訓練者的好朋友。
  • 睪丸癌,職業明星運動員的魔咒?
    醫學界一種最流行的觀點:運動能降低罹患多種癌症的風險,卻似乎在運動員們的身上得到相反的結果。專家認為,過量運動讓身體長期忍受極度的高壓力。長期運動產生的大量乳酸,也成為促使癌細胞增長的因素。睪丸癌為何會成為這些頂級明星運動員的職業癌症?
  • 馬拉松運動員的壽命比普通人短?闢謠
    這些人最常給自己的說辭找的依據主要是有兩個: 一個是可笑的「寓言」,烏龜不怎麼運動卻可以長壽,兔子跑得快卻短壽; 第二個是,職業運動員普遍短壽,尤其是馬拉松運動員壽命更短。 前一個「寓言」存在明顯的邏輯錯誤根本不值一駁斥。
  • 愛爾蘭綜合格鬥運動員麥格雷戈正式復出參賽UFC
    據推特帳戶TheMacLife報告,愛爾蘭綜合格鬥運動員康納•麥格雷戈已經確認他將重返賽場。 這名32歲的運動員已經籤約終極格鬥冠軍賽(UFC)與達斯汀•普裡耶決鬥。麥格雷戈藉此正式重返綜合格鬥場(MMA)。愛爾蘭人的這場比賽將於2021年1月23日舉行。
  • 專業運動員的的肌肉和健身練出來的肌肉,有什麼差距?
    健身的肌肉男其實說起來也是不容易,每天除了日常的健身訓練外,還要被拿來和各種職業比肌肉,和搬磚工人去比耐力,和專業格鬥比抗擊打,和運動員比靈活,健身練出一身肌肉,似乎被人們誤解成了另外的含義,繡花枕頭,只能看不能用,似乎那些鍵盤俠們只要去了健身房,只要吃了蛋白粉就能練出一模一樣的肌肉似的,可笑至極
  • 解讀:2019-2020年中國運動員傳播影響力榜單 女排桌球引領榜單
    除了傳統優勢項目女排、桌球繼續佔據了榜單前十多個席位,冬季項目運動員躋身前十,也凸顯了冬季項目未來將會得到更大的關注。冬季項目影響力提升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價值榜前十的位置中多了花樣滑冰雙人組合韓聰/隋文靜,這也是影響力榜單創建以來,冬季項目運動員第二次進入榜單前十的位置。作為中國冬季項目的奪金重點選手,韓聰/隋文靜的關注度一直很高,而去年世錦賽上二人一舉奪得了該項目的冠軍,更是擴大了這對組合的影響力。
  • 民間高手踢館,實力碾壓職業搏擊運動員
    很多人都說傳統武術不善於實戰,筆者今天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一位傳統武術的習練者去搏擊俱樂部踢館,很多網友覺得傳武高手會被直接秒殺,但意想不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民間高手三拳兩腳就將職業搏擊運動員打的連連後退,這就是傳統武術的魅力所在!
  • 職業搏擊運動員能打十個普通人?根本不可能!
    現在吹李小龍的漸漸少了,又開始吹職業搏擊運動員了。有搏擊運動員認為自己能一個打十個,都趕上葉問了。著名散打冠軍方便曾說一下就能ko一個,自己一秒能出拳七次,這意思就是不到兩秒就能幹翻十幾個人。「含胸收腹、雙手抱拳、遠踢近打貼身摔」,這是搏擊運動員的基本特點,一對一還算好使,一旦對手超過三個,這種格鬥式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