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企業復工復產、達產達效有哪些問題需要幫助解決?二問企業產業鏈上的關聯企業有哪些需求和支持?三問各級出臺的政策有哪些需要進一步落實?四問企業在產能擴張和產品提升上有哪些打算和計劃?五問企業對推進產業振興高質量發展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從3月11日起,滕州市組織鎮街、經濟主管部門、八大產業專班工作人員開展遍訪企業「入企五問」行動。
一個多月過去了,「入企五問」問出了什麼?4月15日,記者前往滕州進行了採訪。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專班到恆瑞磁電有限公司走訪調研時了解到,企業新開發研製的集成電路電感元器件國內領先,但「深閨人未識」。專班跟浪潮集團有往來,牽線搭橋,雙方成功對接。公司董事長趙鐵鈞說,一開始還以為他們就是做做樣子,沒想到真的深下去幫我們排憂解難。
「新的出口訂單減少,以前的外貿訂單無法按期交貨」「企業發展缺少流動資金」「原材料供應鏈遇到難題」……受疫情衝擊,企業復工復產遭遇眾多「攔路虎」。「入企五問」直面企業難點、痛點、堵點,精準服務,打通企業復工復產關節。
針對企業資金鍊緊張的問題,在「入企五問」開展中,洪緒鎮邀請10家金融機構和23家企業參加了金融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政銀企座談會,博聞紙業、新東谷麵粉廠等4家公司與中銀富登銀行、農商銀行等單位現場籤訂了信貸意向協議。
針對因疫情導致的產品外銷困難問題,滕州積極利用「網際網路+」幫助企業聯繫客戶,拓展銷路;針對企業因環保不達標無法開工的問題,參與「入企五問」的工作人員積極幫助制訂環境治理解決方案,提供必要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截至目前,滕州市圍繞「入企五問」共走訪企業2321家,收集問題1385個,解決問題815個。一批迫在眉睫的問題及時有效解決,加快了企業復工復產進程。目前,全市已有1560家企業順利復工復產,226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復工達產,整體復工達產率走在全省前列。
為應對疫情,中央、省、棗莊市及滕州市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何用足用好這些政策,讓政策紅利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是關鍵。「入企五問」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將36項惠企政策逐條分解細化、配套細則,編製成明白紙送給企業,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裡」。他們精準對接上級政策,篩選提報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其中政府專項債券支持領域的項目38個,總投資145億元,申報債券資金54.79億元。
「入企五問」既問當下又問長遠。全市通過政府推動、國企介入等方式,推動20多家相關企業終端倒逼前端潛心研發、協同發力,新醫藥、新材料、高端智造等關聯產業整體競爭力得到提升,大明科技公司率先復產,新上技改裝備,累計生產消殺成品及原料超過2300噸,人民醫院新院、光大美銘康養溫泉小鎮、永盛醫用無紡布、祥和醫療康養等產業項目加快推進實施。滕州著眼發展壯大簇群經濟,堅持產業鏈、供應鏈一起抓,藉助「入企五問」行動,一方面協助企業梳理產業鏈配套清單,發揮政府資源優勢,強化本地上下遊企業間的溝通聯繫,暢通產業供應鏈。另一方面,圍繞高端化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優勢產業,盯緊兗礦、聯泓、正威、啟迪等知名企業,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加快形成大中企業做品牌,小微企業做配套的產業發展格局。(大眾日報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孫作懷 渠懷素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