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龍王的傳說你聽過嗎?

2021-01-09 美食美景

《太上洞淵神咒經》:東方東海龍王,南方南海龍王, 西方西海龍王,北方北海龍王。各各浮空而來,神通變現,須臾之間,吐水萬石,火精見之,入地千尺。復有大水龍王,主鎮中央,隨方守鎮,掃除不祥。

以上可能是「四海龍王」這一提法的第一次記載。

雖然這裡提到了四海龍王,而且講到了四海龍王的名字,不過東海的龍王居然就叫 「東海龍王」,敢情兒就把這藩王稱號當成名字了,不過這是跟著佛經學的。比如出場率很高的阿耨達龍王,梵名叫做Anavatapta ,巴利名Anotatta 。相傳是閻浮提四大河之發源地。又作阿耨大泉、阿那達池、阿那婆答多池、阿那婆踏池。你別看這佛經中的龍王都有名字,翻譯明白了之後,不過一樣是「東方東海龍王」的構詞結構,你這龍王是阿耨大泉的幹活,就叫你阿耨達龍王吧,瞧這樣多省心。

不過民間人士可不吃這一套。在元代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滄海》中,四海龍王總算有了姓名:

東海龍王叫做敖廣;南海龍王叫做敖閏;北海龍王叫做敖順;西海龍王叫做敖欽。

別說,這名字一取,反響還挺好,龍王的姓算是給定下來,後來的戲曲、雜劇都開始給龍王取名姓「敖」,《西遊記》和《封神榜》裡四海龍王都登場了,像西遊記裡,四海龍王的名字和《爭玉板八仙過滄海》差不多,依次是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只是把南海龍王和西海龍王的姓名給調換了一下。《封神榜》成書的年代較遲一些,這時候四海龍王的名字又有了一些變化,東海龍王變成了敖光,南海龍王變成了敖明,西海龍王變成了敖順,北海龍王變成了敖吉,整個一「光明順吉」,經過西遊記和封神榜這兩大神怪小說的推廣,四海龍王的名號自然是出來了,不過也變得更加混亂了,什麼敖明、敖英、敖祥、敖貴……的都有,甚至還有東海龍王就叫做敖東的。

四海龍王為什麼要姓敖?

他們是龍,為什麼不可以就姓龍呢?其實這敖是來自於鰲,鰲在《淮南子》裡就出現了,說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就用一隻巨鰲的四條腿重新做為天柱;還說海外的蓬萊、瀛洲、方丈這三座仙山也是被巨鰲馱著浮在水面上的;《列子》中也說了,「…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沈於大海…」龍伯國是一個巨人國,巨人一連把背負仙山的六隻巨鰲給釣走了,於是仙山漂流到了北極,最後沉入海底。鰲最初指的是巨大的貝類,後來被當做成巨大的海龜或者鱉類,在之後得到神異化,成為了龍頭、龜身、麒麟尾的神獸,和之前介紹過的贔屓很像吧,對,其實也就是贔屓。又因為鰲有龍頭,於是又延伸出獨佔鰲頭的意思。四海龍王被叫做鰲什麼什麼,人們覺著也不對,因為這鰲不是個姓氏,於是人們去掉了魚字底,變成了「敖」姓,這樣合理多了。

四海龍王歸屬媽祖調遣

不過這是民間的看法,就算到了明代,四海龍王作為海神並沒有能夠得到官方的認可,乾隆17年的《臺灣縣誌》上記載,「雍正二年敕封四海龍王之神,東曰顯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恆,北曰崇禮。」看來到了雍正時期,官方才正式認定了四海之神是龍王,不過官方給的龍王的這四個名字,民間也並沒有接受,繼續敖什麼、敖什麼地叫,就連佛教和道教也受到影響,在佛教中東海龍王名為敖廣、西海龍王名為敖閏、南海龍王名為敖欽、北海龍王名為敖順,在道教中東海龍王名為敖廣,南海龍王名為敖明,西海龍王名為敖順,北海龍王名為敖吉。從《山海經》中的四方海神,到佛教中的各種龍王排名,經過民間話本神怪小說的推廣,到了晚清、近代,四海龍王的概念才最終得以形成。

龍王有了,還要有龍宮、龍王廟,而且不僅有這些府邸,還要有龍母、龍女、龍太子……接下來,我就講講這些的來歷和故事。

中國龍王傳說:四海龍王是女媧冊封九龍王下神。龍神是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早在炎黃時代,龍就作為部落圖騰出現,據說女媧曾冊封九位龍王,分為五帝龍王和四海龍王,五帝龍王主管東南西北中五大方位,四海龍王則主管下界東南西北四海。

大家對五帝龍王的認知,可能只是停留在「四象」當中的青龍上,青龍其實全名為東方青帝青龍王,除此之外,五帝龍王還包括,南方赤帝赤龍王,西方白帝白龍王,北方黑帝黑龍王,中央黃帝黃龍王。

九大龍王分別主管天上地下,各司其職,神通廣大,或行雲布雨,或上天入地,或鎮邦守土,被視作炎黃華夏歸一的見證,同時也作為中國歐古代歷朝歷代帝王統治者的象徵,可以說,中國龍王的傳說源遠流長,上至上古傳說,下至中華五千年,即使在今天,我們仍以龍的傳人自居,可見龍的意義在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大家可能對於四海龍王會更熟悉一些,因為與之相關的故事也更為豐富,尤其是在歷代小說當中,與四海龍王相關的故事不勝枚舉。

而四海龍王,也同樣神通廣大,東海龍王主管雨水,南海龍王主管火災,西海龍王主管氣候風向,北海龍王主管冰雪,四海龍王合在一起,幾乎控制了全天下所有的氣候變化,風霜雨雪。

當然,除了四海龍王之外,龍王的定義可能還要更為廣泛一些,三國演義裡曹操曾為劉備解釋何為龍的變化,「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從這裡也能看出,在古人眼裡,龍就是一種現實中並不存在,僅出沒於大家想像當中的傳說。

因為黃帝當時被認為是黃龍的化身,因此,黃帝也稱龍帝,為東西南北中龍王中的中龍王,也就是五帝龍王之首。黃帝統一華夏,問鼎中原。

據說黃帝晚年,發明了鼎。當第一個鼎被鑄造出來時,天上突然飛下來一條龍,那條龍有著威武的眼睛和長長的、閃著銀光的龍鬚,整個龍身透著金光,降臨時好像帶來萬匹的金鍛,籠罩了整個天空。

黃帝和大臣都很吃驚,那隻龍慢慢靠近黃帝,眼神變得十分溫和,忽然開口對黃帝說:「天帝非常高興看到你促使中國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來帶你升天去覲見天帝。」黃帝一聽,點了點頭,就跨上龍背,並且對群臣說:「天帝要召見我了,你們多保重,再會了。」「請讓我們追隨您去吧!」大臣們說完,就一擁而上,希望爬上龍背,隨黃帝一起走。可是那隻龍卻扭動身軀,把那些人都摔了下來。

四海龍王傳說

四海龍王是中國民間所敬之神。即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之總稱。龍王是管理海洋及人間氣候風雨的龍神,龍王為上古之神。

由於四海龍王是海洋之神,遠離天界,在神靈中身份比較特殊,保持著較大的自治性,天宮對其海洋之事,一般任其自治。龍王育有龍子龍孫,安居下界。

四海龍王弟兄四個中,東海龍王敖廣為大,其次是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四海龍王的職責是管理海洋中的生靈,在人間司風管雨,統帥無數蝦兵蟹將。

一、東海龍王

東海龍王名敖廣,在中國以東方為尊位,按周易來說東為陽,故此東海龍王排第一便是理所應當,東海龍王為四海龍王之首,亦為所有水族龍王之首。

東海龍王,居於東海海底水晶宮。東海龍王為司雨之神,但其保持著較大的特殊自由性,人間降雨由其它江河湖井龍王完成,很少需要東海龍王親自降雨。海洋管轄之權為龍王所有,天庭一般任其自治。東海龍王主宰著雨水、雷鳴、洪災、海潮、海嘯等。

二、南海龍王

南海龍王名敖欽,南海龍王是四海龍王的第二位龍王。其海屬南方,南方屬火,火為赤色,故南海龍王為赤龍。南海龍王的屬性就是火,所以南海龍王主宰著火災、人間二昧真火、閃電等等。

三、西海龍王

西海龍王名敖閏,四海龍王中的第三位,居於西海,為烏龍。西海龍王可以說是四海龍王裡最出名的一個,不論能力還是子女,是四兄弟裡出名度最好的一位。西海龍王的屬性是風,西海龍王主宰著操縱風源對流、司掌氣候陰涼、天氣變遷。

四、北海龍王

北海龍王名敖順,四海龍王裡最小的一個,居於北海,為白龍。由於身處遙寒的北海之地,北海龍王的屬性為雪,北海龍王主宰著雪、冰雹、 冷凍、冰霜等等。

四海龍王統領了四大海域,那四海龍王究竟是什麼地位呢?

按照相關傳說和資料記載,凡人執掌陸地,龍族執掌海域和有水的地方,並且兼管人間下雨之事。而唐太宗遊地府,人王和酆都鬼王一個級別的。如此說來,四海龍王跟人王和酆都鬼王都是同一級別,他們遠離天界,分別統治著自己的一方境界,有高度的自治權。

相關焦點

  • 古代龍王和四海龍王的關係,你全都知道嗎?
    龍,本是中國古人幻想出來的動物神,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有相當的地位,後來成為象徵祥瑞的「四靈」(麟、鳳、龜、龍)之一。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龍往往具有降雨的神性,如《山海經》中的應龍和燭龍,漢代祈雨亦常用「土龍」。
  • 關於四海龍王你知道多少?四海龍王究竟是什麼級別?
    四海龍王是中國民間所敬之神。即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之總稱。龍王是管理海洋及人間氣候風雨的龍神,龍王為上古之神。由於四海龍王是海洋之神,遠離天界,在神靈中身份比較特殊,保持著較大的自治性,天宮對其海洋之事,一般任其自治。龍王育有龍子龍孫,安居下界。
  • 《山海經》四海之神,古典中的四海龍王,神話傳說的媽祖,誰更強
    華夏古神話裡的海之神:中國擁有著豐富的神話故事和傳說。特別是上古時期的傳統神話,不託借任何宗門教派,自成一系,純粹單一流傳於世。反映出華夏兒女淳樸的思想和對自然社會的認知。縱觀中國神話系統,很多的神話故事既是神話傳說也是歷史記錄。
  • 為何涇河龍王改了雨數就要被殺,而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卻沒事兒
    關於涇河龍王改了下雨的時辰和數量就要被殺,而四海龍王水淹了陳塘關卻沒事兒的這個問題,我想,朋友們一定會有這樣的疑惑:該殺的難道不應該是四海龍王才對嗎?畢竟四海龍王所犯下的罪孽,那可要比涇河龍王大多了。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被殺的並不是四海龍王,卻是涇河龍王,這又是為什麼呢?
  • 西遊記四海的四海龍王,為何要聽玉帝命令,才敢行雨
    西遊記四海的四海龍王,為何要聽玉帝命令,才敢行雨文/成長新視點在西遊記中,在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的時候,請來了四海龍王,當時,龍王說了一句話:降雨,需要玉帝的旨意才行。孫悟空聽了之後,要打龍王,他們才被迫行了雨。這個情景,讓人不禁感到很奇怪,四海龍王都是王爺,為何要聽玉帝的旨意,才敢行雨呢?原來,四海龍王,是分別管著各自一方的水情,受到天庭玉皇大帝節制的一方大員。他們的身份,與觀音菩薩和如來等五方五老不同,是拿著天庭工資的公務員,必須接受天庭管理。
  • 道教神仙體系中的「四海龍王」指的是哪四位?
    在民間,從上古時期就由對龍王崇拜的先例,龍的形象也多次出現在神話傳說中,它是九種動物的融合體,他們被神仙化為龍王。龍王象徵著雨水,人們在乾旱時期會祭拜龍王祈求下雨,龍也是靈獸之首。在道教文化中,主要有九位龍王,小編在本篇文章中就來說說「四海龍王」吧!
  • 神話中涇河龍王和四海龍王的遭遇,都體現出其神界地位不高
    這就是民間的傳說,顯然吳承恩改編得更加有邏輯性了。關於唐相魏徵(魏玄成)夢中斬龍王的典故,無論民俗傳奇、小說、戲劇表現的大概相同;隨之就不得不提到與之相關的一個話題:門神成了秦叔寶、尉遲恭的原因。古典名著《西遊記》與傳說中的魏徵斬龍故事大致相同。
  • 同是不尊玉皇大帝旨意,涇河龍王被殺,為何四海龍王等人卻沒事?
    這其中,如果說其他人不知道涇河龍王的事情倒也罷了,但是四海龍王肯定是都知道的,畢竟涇河龍王說到底是一個龍王,而且還是西海龍王的妹婿,對於涇河龍王因不尊玉皇大帝旨意而被殺,心中是非常清楚的!但是,當這一次四海龍王奉著玉皇大帝的旨意,前來車遲國下雨的時候,卻被孫悟空給阻攔住了!對此,書中是這麼寫的:半空中,又有四海龍王,一齊擁至。行者當頭喝道:「敖廣!
  • 「四海龍王」的父親:關於他的野史,確實有點野
    「四海龍王」的父親:關於他的野史,確實有點野。在民間的神話傳說中,東、西、南、北這「四海龍王」的名氣是不小的,無論是《西遊記》,還是《封神演義》,都曾出現過「四海龍王」的身影。眾所周知,龍王是掌管興雲降雨的神仙,可以說,人間是否能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那可都要仰仗堂堂的龍王爺了。
  • 私改雨點數,涇河龍王被斬殺,水淹陳塘關,四海龍王為何卻無事?
    然而,同樣是觸犯天條,但四海龍王犯錯一事,最後不了了之,玉皇大帝也沒有再追求他們相關的責任。 一、事件發生的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境也不同 封神中,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的時間,處於商末周初時期。西遊中,涇河龍王,私改雨點數的時間,位於唐朝貞觀年間。 熟悉歷史的朋友,曾粗略地統計過,兩者的時間相差了一千六七百多年。 做錯了事,時間是主客觀因素嗎?
  • 為何西遊記中四海龍王地位很低?其實他們不是真龍血脈!
    並且龍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為什麼四海龍王的地位就這麼低?聽見孫悟空都嚇得聞風喪膽。而且在與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對戰的時候,龍王的水卻滅不掉紅孩兒的三味真火,四位龍王對付一位孩童都如此的艱難?原因是我國古代的傳說中只有一條真龍,龍的兒子有九個,九個兒子品種各有不同。
  • 為何涇河龍王改變人間因果被殺,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卻無動於衷
    還有網友認為,為何涇河龍王被玉帝殺掉,是因為下雨多雨,而四海龍王被水淹了陳塘關卻沒有大問題?實際上,在四海龍王淹陳塘關,是在封神之前,也就是說天界還沒有玉帝,各地神仙都住在山中,各自修仙,也不管他們的天條。涇河龍王的降雨量是在封神之後,所有神仙在封神之後,都要各司其職,也要有相應的天條管理,做事不能太隨意。
  • 他才是西遊記中的第一龍王,遠勝四海龍王
    西遊記中先後出現了四海龍王、洪江龍王、涇河龍王、萬聖龍王、井龍王、黑水河龍王等許多龍王,一般人都認為是東海龍王敖廣是眾龍王之首,他應該最厲害。其實不然,還有一個龍王也很厲害,甚至不弱於東海龍王,這個龍王就是涇河龍王。
  • 為何涇河龍王改了下雨時辰數量被殺,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卻沒事?
    涇河龍王至於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一事,卻是無中生有。此事只見於動畫片《哪吒傳奇》,以及新近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了凸顯哪吒的英勇與正義,所以不得不把四海龍王改寫得那麼壞。事實上,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一事,在《封神演義》原著中並無此事。哪吒和東海龍王敖廣的事情,本來就是一件由民事糾紛上升到刑事案件的事情。最初哪吒在九灣河那裡洗澡,因為不小心攪動了自己的寶貝混天綾,使得東海水晶宮搖搖晃晃。夜叉出來查看,被哪吒打死;敖廣之子敖丙前來查看,也被哪吒打死,並且被抽了龍筋。按理說,雙方都有不是。
  • 「四海龍王」的母親,原來她只是,一條纜繩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談到了東、南、西、北這「四海龍王」的父親,原來他們的父親名叫平和,是灌口水域中的一條老龍,和水國岸邊一個名叫平和的孝子的「綜合體」;那麼,「四海龍王」的母親又是誰呢?原來,她只是一條纜繩。
  • 四海龍王和孫悟空的關係如何,一件小事給出了答案
    孫悟空當初去東海龍宮索要了如意金箍棒,又勒索了整套的金甲,臨走不僅沒有說一句感謝的話,還訓斥四海龍王「聒噪」,惹得四海龍王義憤填膺,於是上天庭去告他。後來孫悟空被放出來後奉命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和四海龍王又有交集,那麼他們的關係怎麼樣,孫悟空有沒有因此記恨四海龍王呢?其實還真沒有,因為孫悟空西天取經途中多次和四海龍王打交道,也多次尋求東海龍王幫忙降雨,二者之間還真是毫無芥蒂。
  • 海陽祭海的傳說‖不祭龍王,單祭龍王爺,你知道為什麼嗎?
    ,而不是龍王。  海陽祭海的傳說  龍爪(海陽)  傳說古代海陽沿海經常突然巨浪洶湧海嘯頻發,大海裡還常出現怪浪將漁船打翻,人船俱毀是常事。可誰知睡到半夜,一群龍王來到了官老爺床前問責他。四海龍王說:「你們祭海拜龍王我們四位龍王必須全拜,一個也不能落下,否則!我讓你們出海打不著魚蝦,起浪打翻漁船,不定期發海嘯淹掉村莊。」  官老爺跪在床上大呼:「四海相隔路途遙遠我們一年也拜不完啊……」沒等官老爺說完,井龍王大喝一聲說:「你聽著!你們要是不拜我井龍王,我要讓你們這裡所有水井幹枯無水。」
  • 孫悟空話別四海龍王言之「聒噪」,不想他們理解錯了
    當初東海龍王上天庭狀告孫悟空,說孫悟空者強坐水宅,索兵器、要披掛,我們四海龍王獻給他金箍棒和整套的黃金甲後,禮送出境,他還訓斥我們:「聒噪,聒噪!」聒噪這裡是什麼意思,就是說話瑣碎,聲音喧鬧,令人煩躁。
  • 御賜和平寺和平鍾,延生殿往生殿寓意什麼,四海龍王預示風調雨順
    御賜和平寺和平鍾,延生殿往生殿是什麼用,四海龍王預示風調雨順 這是和平寺中的和平鍾,祈禱預示著永遠和平。御賜和平寺和平鍾,延生殿往生殿是什麼用,四海龍王預示風調雨順 和平鐘下面有一尊地藏王菩薩,金鐘罩,預示生者和平死者安息御賜和平寺和平鍾,延生殿往生殿是什麼用,四海龍王預示風調雨順 新修繕的正殿,已經煥然一新。御賜和平寺和平鍾,延生殿往生殿是什麼用,四海龍王預示風調雨順 西殿是誦經的地方。
  • 道教中的「四海龍王和四瀆神」指的是哪幾位?何為「龍生九子」
    四海龍王起源四海龍王是道教神,最先由道教提出,最早出現在道教的《太上元始天尊說大雨龍王經》。是中國古代龍神崇拜和海神信仰的結合。雖然四海龍王由道教提出,但真正開始流行崇拜是始於唐宋時期帝王封龍神為王。四海龍王真正起源於中國本土龍文化,是始於戰國時期的五龍神崇拜,可以說,道教的純中國血統的四海龍王及五帝龍王,是由朝廷封的本土龍神而來的,由中國本土龍神演變的龍王,才是後來神魔小說中四海龍王的直系宗主。五帝龍王龍為四靈之一,五帝龍王為道教神祇,源於古代龍神崇拜和海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