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又到了手工粉條製作的季節,小編來揭秘紅薯是咋變成粉條的

2020-12-19 魅力臨潁

進入寒冷的冬季,臨潁縣傳統手工粉條製作又迎來了加工生產銷售的旺季。今天,小編就帶你去揭秘紅薯是怎麼一步步被加工成粉條的。

製作粉條的第一步,當然是要先種植紅薯了。

臨潁縣這裡一般都是從五月份的時候開始種植紅薯苗,看,生機勃勃的小紅薯苗正在紮根,努力結紅薯呢。

田地裡,農民朋友正在彎著腰辛辛苦苦的種紅薯苗。

幾場大雨之後,紅薯地裡雜草多了起來,我們還要去田間拔草。

經過精心的管理,紅薯長勢旺盛。

經過五個月的成長,終於可以挖紅薯了,圓滾滾肥嘟嘟的紅薯從地底下被挖出來,然後就可以製作粉條了喲。

你看這紅薯長的大不大?

豐收的喜悅。

紅薯從地裡拉回去,清洗過後被打碎,再經過濾渣、沉澱、晾曬之後成了紅薯粉,然後揉面才是真正考驗技藝的時刻,制粉師傅都是有著多年經驗的手藝人,精心揉制,冒著熱氣出鍋的粉條,經過寒冬臘月的冰凍,保證爽滑Q彈的口感。

這揉紅薯粉可是個體力活。

機器下粉條。

還要經過涼水過一下。

自然風乾,來自大自然的天然味道。

制粉師傅告訴小編:一般的紅薯粉條,100斤紅薯出10-12斤粉條是比較純的。小編在這裡提醒小夥伴們,可以通過品嘗,然後根據紅薯的市場價格,再加上人工、包裝等的費用,來判斷你買的粉條究竟是不是純正的。

相關焦點

  • 臨潁:固廂鄉四村有位70多歲老人,堅持手工製作粉條60年
    12月15日上午,小編在臨潁縣固廂鄉四村看到,71歲的韓德銘正帶著6名工人忙著生產手工紅薯粉條。紅薯粉攪拌好後,一位漏粉者操起漏勺,將紅薯粉放在裡面,一隻手端著漏瓢,舉高后,另一隻手開始均勻地敲打漏瓢,粉條就會源源不斷地漏進下面的熱鍋裡燙熟,經過涼水冷卻後,被挽好搭在竹竿上定型。
  • 純手工製作粉條,見過嗎?
    純手工製作粉條,見過嗎?市委老幹部局駐三灣村第一書記馮衛軍告訴記者,在三灣村,每年的秋季,家家戶戶都種植大量的紅薯,每到秋冬季節,村民就開始忙碌著用紅薯製作粉條。
  • 製作純紅薯粉條拓寬致富路
    駐馬店網訊(記者 李旻)大雪已過,天氣漸寒,正是手工製作粉條的好時機。12月9日,驛城區沙河店鎮山灣村一戶農家院門前,一口直徑約1.5米的大鍋冒著騰騰熱氣。一團團白色的澱粉經過一個特殊的裝置,變成一縷縷白色的絲線緩緩滑入滾水之中,頃刻間變成淺褐色的粗細均勻、頗具韌性的粉條。緊接著,這些冒著熱氣、帶著黏性的粉條被挑入大鍋旁邊一口冷水缸中,在師傅嫻熟均勻的舞動下,粉條在水中劃了幾道漂亮的弧被穿進木竿。早已守候在旁邊的人接過掛上粉條的木桿,轉身放入冷水槽中不停搖擺、揉搓,徹底滌去黏性,那一條條泛著青光的淺褐色的粉條被均勻地分布在木桿之上懸掛在一旁。
  • 親們,你知道傳統手工粉條是如何製作的嗎?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永良進行冬季,正值農村製作紅薯粉條的最佳時節。1月2日,記者來到泌陽縣羊冊鎮宋莊村王莊宋書傑的手工粉條加工點,目睹了傳統手工製作紅薯粉條的全過程。1月2日下午,記者在宋莊村見到很多村民手工粉條製作場景。
  • 尋味衛輝:帶大家瞧瞧大山深處的傳統純手工粉條的製作過程!
    大地鍋菜對於咱衛輝的老百姓來說都不陌生,可以說是過年逢節,紅白喜事,家庭必備:豬肉炒熟後,放白菜、黃豆芽、皮扎、豆腐、丸子、腐竹、木耳…… …… 家裡有什麼就放什麼,最後放開水和紅薯粉條一起燉熟。筋筋滑滑的粉條,滿滿的一碗,香氣撲鼻,手上拿著一個熱乎乎的白饅頭。
  • 杞縣平城鄉有個「粉條村」村民做粉條日入兩三百
    頂端新聞.大河報 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嶽媛 通訊員 崔景民「你們看我做的粉條多好,我在粉條廠上班,離家近,一天能掙200元呢。」杞縣後屯村村民孫小美指著一桿杆晾曬的粉條難掩喜悅。眼下,正是粉條加工的黃金季節,記者在後屯村採訪時看到,當地農民正忙於加工、晾曬粉條,一桿杆粉條錯落有致的懸掛在空曠的田野中,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杞縣平城鄉後屯村依託資源優勢,利用傳統手工工藝,發展純紅薯粉條加工產業,不僅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也增加了農民收入,小粉條真正成為了富民大產業。
  • 澄城:「粉條書記」黨超龍
    11月18日,在澄城縣莊頭鎮西夏村,村民有的在清洗紅薯,有的在晾曬粉面,還有的在生產粉條,村內一片忙碌的景象。說起黨超龍,大家都稱呼他為 「粉條書記」。西夏村全村共有438戶1673人,總耕地面積5300畝,主要種植紅薯、藥材、花椒和綠化苗木。2017年3月,黨超龍被選派到西夏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粉條兄弟」進城記
    賣了粉條掙上錢,回家蒸肉過大年。上周,因被好心網友關注,卯足勁兒奔好日子的洛寧「粉條兄弟」馮彥波成了名人,他和他的手工粉條也讓洛陽市民好奇不已。一塊塊脆生生的紅薯,經過什麼樣的工序,才能變成一根根細長、晶瑩的粉條?「粉條兄弟」進城,一路的辛苦有幾多?那根根粉條,又承載著他多少希冀?  記者跟隨小馮回到洛寧縣河底鄉大明村,記錄了「粉條兄弟」的真實生活。
  • 甘肅天水:五龍鎮小窯村手工粉條,冬季裡傳承的百年美味
    進入寒冬,五龍鎮小窯村傳統粉條製作就開始熱鬧起來了。村民們呼朋喚友相互幫忙,將自家收穫的土豆變成質量上乘的土豆粉,粉條口感勁道爽滑,深受天水人的喜愛。小窯村屬於典型的渭北山區,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形條件使得這裡生長出的土豆產量高、個體大、澱粉含量也多,在製作粉條方面佔有先天優勢。除此之外,自建村起,村內就有一處天然泉眼,泉水直接飲用甘甜清冽,富含多種礦物質,當地人稱之為「神泉」,用泉水煮的粉條口感更佳。
  • 紅薯粉條機加工工藝及流程大全,擠出式的粉條製作方法很簡單!
    澱粉原料 可以採用溼澱粉或幹澱粉進行粉條粉絲加工。溼澱粉的含水量應低於40%。 二.和面 確定好溫水與紅薯澱粉的比例後混合攪拌。進行擠壓時,擠壓粉條機的孔板直徑約為1.2mm(具體參照用戶設備的規格定製)擠壓機內的溫度應高於110°C,第一次的冷卻採用的是常溫風冷。
  • 招遠大街上賣的地瓜粉條5塊錢一斤,你敢買嗎?
    又到了吃地瓜粉條的季節,在臨近過年的一兩個月裡,招遠的集市和超市裡,都能看到大量地瓜粉條。 而這些地瓜粉條不管 好壞,總堆得滿滿的。很多老年人以及喜歡吃粉條的朋友,都會買上一大兜的粉條帶回家吃。
  • 假粉條是用食品膠做的嗎?如何區分真假?盤點市面上的各種粉條
    粉條不是用食品膠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作假也要算成本的,如果全部用食品膠做,成本太高就不划算了。紅薯粉7~10塊錢一公斤,食品膠30塊錢一公斤,全用食品膠做假粉條,造假商家非破產不可。那麼市場上有沒有假粉條呢?有!粉條是用富含澱粉的作物加工出來的,紅薯、木薯、玉米、土豆、綠豆等都可以加工為粉條。
  • 經常吃粉絲粉條,到底對身體健康有沒有傷害?看看養生專家怎麼說
    紅薯粉條的烹飪方法也很多,蒸煮燉炸都非常好吃,比如酸辣粉,火鍋必不可少的缺少紅薯粉條,白菜燉肉加點紅薯粉條味道更香,西紅柿雞蛋湯加點紅薯粉條味道特別的鮮美,牛肉湯裡面加點紅薯粉條增加飽腹感。紅薯粉條的口感比較勁道,有嚼勁,入味快,非常適合上班族人群,而且紅薯粉條是怎麼做怎麼好吃,紅薯粉條純手工製作,沒有任何添加劑,老師傅手藝.純紅薯粉絲的熱量純紅薯粉絲是由紅薯製成的,其含量95%都是紅薯澱粉。
  • 太行粉條進韓國,和思密達達成戰略合作!
    手工紅薯粉條技藝展示現場 慎志遠 攝「我來自韓國流通株式會社,我們是韓國最大的進口中國食品的會社,希望把九月天的食品銷售到韓國的每一個角落。」12月22日,在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新鄉市第四屆太行紅薯粉條文化節如期舉辦,開幕式上,韓國客商尹金傑的講話引起了記者的關注。
  • 涼拌紅薯粉條,吃不下飯來盤這個,又好吃,又能當飽
    涼拌紅薯粉條By 小小多和包子以前在一個韓式餐廳吃過拌雜菜,其實就是菠菜拌粉條嘛,不過是帶點酸甜味的,味道還成。原料:紅薯粉條、胡蘿蔔、青瓜、金針菇、小米椒、姜、蒜、食用油、鹽、生抽、蒸魚豉汁、辣椒油、花椒油、醋。做法步驟:第1步、這是全部食材。金針菇去掉根部,胡蘿蔔和青瓜刨成絲。
  • 這才是粉條最好吃的做法,加點它炒一炒,筋道Q彈好吃下飯
    牛肉末炒粉條,沒想到這麼好吃,簡單一炒,上桌就光碟粉條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食材,大多是以薯類或豆類製作而成。比如我們常見的,土豆粉、紅薯粉、綠豆粉……要說粉條中炒著吃最好吃的,莫過於紅薯粉條了。紅薯粉條從小吃到大,小時候的紅薯粉條是自己家製作的。
  • 內行人辨別「真假粉條」有秘訣,「這樣做」遠離食用膠,學習了
    但是現在想要吃到純正的紅薯粉條,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紅薯粉糖它的製作工藝特別的複雜。需要經過大大小小56道工序才可以。而且製作紅薯粉條的環境要求也特別的嚴格。你是在通風陰涼而且環境衛生各方面都非常乾淨的地方才可以。南方人對於這種紅薯粉條都是非常熟悉的。南方人經常在家獨立製作這種紅薯粉糖。北方人經常吃的紅薯粉糖,基本上都是從南方空運過來的。
  • 紅薯粉條是食用膠,是拖鞋做得,到底怎麼回事呢!
    粉條十分如今很火的食品,通常是用馬鈴薯與紅薯加工而成的,在口感上也十分的勁道,與很的食物都十分的搭配,但是最近也是傳謠紅薯粉條是用食用膠做的,還有人說是拖鞋,真的像傳謠的那樣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根據了解,很多的朋友在買回來的紅薯粉都熟不爛,與之前買的根本不一樣,而且這種煮不爛的紅薯粉吃起來也是十分的硬,一點不勁道,而且還有的朋友在紅薯粉條裡面夾著黑色顆粒,也知不道這是什麼!
  • 52歲的農村漢有一門好手藝 漏粉條圓了致富夢
    ,漏粉條要忙到年根下,歇停不下來。 原料都是選用自己的紅薯種植,春天在地裡種下優質品種的紅薯,秋天收穫後,把紅薯磨成的粉,和成糊狀,自己親手漏制,每道工序都是傳統手工做法。
  • 27軍退伍老兵,東南亞賣粉條年入300萬!
    後來回到家鄉農村創業,從父親手裡接過祖傳的手工製作粉條手藝,成立遷西縣船莊甘薯專業合作社,製作的船莊粉條成為當地的名優特產,遠銷東南亞等國。2017年7月擔任村支書,致力於家鄉農村的振興,帶領鄉親共同奔向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