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複式正義應用於校園欺凌的理念與實踐

2020-12-14 六合心理

修複式正義提供一個平臺,讓被害人跟加害人表達衝突或傷害發生的經過,以及這些事件對彼此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只關係到當事人(加害人、被害人),也可能關係到其家人。我們透過這個平臺找到解決衝突或是撫平傷害的可能,它能提供一個討論的空間,這是修複式正義最基本的精神。

01.

修複式正義的基本

理念和主張為何?

從人類文明的演進來看,正義的發展大概分三個部分:應報式正義、分配式正義、修複式正義。

1.什麼是應報式正義?

應報式正義是我們熟知的正義概念。一個人犯了什麼樣的錯誤,我們就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處置(懲罰)。在過去,應報式正義通常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包括現在犯罪後的刑罰處遇,也是應報式正義。

2.什麼是分配式正義?

後來,有些人認為犯罪就像人會生病,可能是先天或後天資源的匱乏不足導致的,從這樣一個角度,演變出所謂的分配式正義——它認為可以透過資源的分配重新補足犯罪行為的缺損,對於犯罪進行輔導及醫療資源的介入並予以矯正,又稱為復健式正義。

3.什麼是修複式正義?

然而,正義的發展過程中卻忽略了被害人的聲音,應報式正義所處理的對象是犯罪者,復健式正義治療的對象是加害人,那麼被害人的聲音呢?

被害人對於事件有想法和感受,有身心經驗,也想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成為被加害的對象?可是,被害人沒有機會知道這些,也沒有被關注到需求,在刑事司法中,甚至在整個刑事訴訟系統裡,被害人好像只是一個證人,至於被害人的感受,所受到傷害,並沒有得到充分說明。

因為如此,修複式正義出現了。修複式正義提供一個平臺,讓被害人跟加害人表達衝突或傷害發生的經過,以及這些事件對彼此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只關係到當事人(加害人、被害人),也可能關係到其家人。我們透過這個平臺找到解決衝突或是撫平傷害的可能,它能提供一個討論的空間,這是修複式正義最基本的精神。

我們透過這個平臺尋找解決衝突或撫平傷害的可能性。這個平臺能提供一個討論的空間,也是修複式正義最基本的精神。

4.修複式正義如何運用?

「修復」的概念多運用在一般具體的傷害行為裡,比如犯罪行為;也可以放到衝突事件的雙方,因為某些衝突事件有可能是互為加害或互為被害的關係。所以,我們也會把修複式正義放在人際衝突、組織衝突或是校園的學生與學生、師生衝突,甚至老師跟老師的衝突裡。運用修複式正義的精神,調解這些衝突性質的事件。

02.

修複式正義相較於

應報式正義優勢何在?

1.修複式正義可促進同理心教育

傳統的應報式正義(懲罰模式),或者具體地說,像是監獄制度對加害人施加的相關懲治,儘管從人類文明發展來看,對於犯罪處遇是一個進程,但監獄制度是不是最適合的制度呢?

人們對此有不同的思考。有些人相信,犯錯就一定要獲得懲罰,而修複式正義則把重心放在——怎麼找到較好的方法,讓加害人能夠明白,他不僅應該承擔應報式正義的懲罰。

修複式正義幫助加害人獲得機會思考,他確實傷害到一個人(甚至不只一個),而這個人背後可能還是一個家庭(系統),所以,他不能小看他所造成的傷害。加害人透過修復過程,有機會聽到被害人的聲音,他能借這個機會去理解所造成的傷害和影響。這跟我們認知上的教育,告訴加害人,「你現在做錯事情,你應該受罰。」有很大區別。透過修複式正義的平臺,他將有機會聽到被害人,一個有生命的個體,描述在這個事件裡面如何受到傷害,會了解他所造成的傷害已經影響到被害人,除了身體和財務受到損傷,甚至還導致精神、人際上的影響。這些層面若能讓加害人了解,加害人是較能感同身受的。

我們過去常常講情商(EQ)的學習,或者就是一種「換位思考」;另一種情感層面,我們通常說是「感同身受」,這些就是我們講的同理心。修複式正義可以讓校園欺凌的加害人提升情商,通過修復過程促進並增長同理心。

如果放在衝突教育來說,在學校裡,我們很希望學生能夠儘早學習到怎樣面對衝突,在衝突過程中不委屈自己,也能夠透過別人的情感表達來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總體說來,這都是促進同理心的教育模式。

2.修複式正義與應報式正義平行互補

其實,修複式正義與應報式正義(懲罰模式)可以是一個平行互補的關係。我們現有的法律以應報式正義為主,學生在學校犯錯了,通過學生獎懲機制記過。但我們也常常發現,在應報式正義中加害人或犯錯的學生,他們並沒有真正得到教訓。所以我們可以使用二者並行的方法,應報式正義要做,同時啟動修複式正義。

這樣,第一,不會被認為修複式正義就是幫著加害人或犯錯者脫罪,好像加害人只要誠懇道歉,之後達成和解,判刑就會比較低。第二,啟動修複式正義,最主要是讓加害人或犯錯的人能夠認知他的行為,有機會感受他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明白他需要去承擔什麼樣的責任。這一部分是平行的,也是互補缺憾的。

03.

修複式正義適用於

校園欺凌的處遇嗎?

校園欺凌的本質是什麼?

校園欺凌的本質是一種衝突或傷害的處遇。過去也有處理校園欺凌的方法,只是這些方法是從傳統應報式正義的角度處理孩子之間的欺凌問題,讓他們學習「規避」的方式。但不管是對欺凌者和被欺凌的孩子,我們都沒有真正的教他如何表達情緒,做好衝突教育和學習。學習面對衝突,面對不同意見時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行為。可以表達不同意、不喜歡,但是不能傷害對方。

修複式正義正好提供加害方和被害方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的機會,比如衝突事件對彼此造成了影響,雙方的想法、情緒和感受,有機會表達,也讓雙方能夠彼此了解。修複式正義是提供給校園欺凌處遇的一個好方法。甚至,在少年法院或成人的監獄系統裡,我們也開始運用修複式正義的方法來關注欺凌的議題。

傳統中,面對校園欺凌加害人,比如班級上有一個孩子比較暴力,產生一些攻擊行為,大部分家長為了保護自身小孩,就會去排擠、拒絕有暴力的孩子。一方面欺凌者可能受到排擠,另一方面學校管理者也會格外關注這個欺凌的孩子,並做圍堵或預防。

有的孩子具備小霸王性格。欺凌者的家庭價值觀不同,甚至有時我們發現欺凌者的家庭背景本身就是黑幫。他們會覺得這是「叢林法則」,和別人相處時就是不要被別人欺負。他可能帶著這種價值觀跟同學互動,持續這樣,會累積很多被欺凌、受害的同學,而受害學生也可能在未來發展出反擊或報復。

被欺凌的孩子也會反擊或報復,我們發現一些犯罪的青少年曾經有被欺凌的經驗。為什麼被欺凌呢?比如,小時候被欺凌時一直忍耐,等到忍耐不了時,他發現,如果有機會他也要欺凌別人,因而變成另一個加害者。所以我們知道,有些少年犯是有被欺凌經驗的。

持續出現欺凌行為的孩子如果不給予適切的輔導,可能惡化成為他的生存模式,他會習慣變成欺凌者,最後,惡化成為少年犯罪。過去學校對此的處理方式是告誡,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沒有改變。早期學校制度可能把他開除學籍,但現在的教育體制不能不讓他念書。即使你不讓他在這個學校,他還是會到另一個學校去念,欺凌另一個學校的孩子。

原來的幹預模式是大家「眼不見為淨」,孩子的欺凌問題其實沒有解決。但是如果有機會進行修複式正義,這個孩子就有機會認知到:我這樣做是不應該的,而且當我這麼傷害他人時別人會痛,別人會受傷。甚至於欺凌者,他說不定也有委屈,我們也聽一聽他的想法。他有機會去理解,自然會減少繼續欺凌別人的可能。這也就是修複式正義能夠在校園欺凌行為上使力的一個地方。

對於被欺凌者呢?有時被欺凌者因為害怕便不上學,父母也搞不懂為什麼孩子不願上學。

有的孩子並不願讓自己被欺凌的事情被父母知道,他可能會掩蓋。但在學校裡,他還是會面對欺凌的孩子,沒有能力反擊。常常我們看到某些孩子持續被欺凌,或許他有一些自我強度上的脆弱。他可能不善於溝通、表達,也不會把他的感受說出來,只用一種委屈、忍受的方式隱忍欺凌者所做的行為。

這些受欺凌的孩子會產生很多心理上的防衛機制。只要上學,他就肚子痛、頭痛,心理上稱「拒學」。他被欺凌、隱忍的根本問題並沒有被充分認識跟了解,學校的老師或諮詢師未必有機會深入的知道。

有些被欺凌者或許也和他的人際互動問題有關連,他沒有學習到怎麼去跟別人有好的互動。當他跟別人互動時,卻做出一些可能讓別人不喜歡的行為。有些被欺凌的孩子沒辦法辨識所做的事、說出的話別人會不喜歡,或是行為會不會傷害到別人,但卻自然地說出來了、做出來了。因此別人就會不喜歡他,可能攻擊、排斥他。

所以,這些被欺凌的孩子在過去的處理模式中沒有機會學習,認識跟他發生衝突的人怎麼看待他的行為,或者他做出什麼行為導致這個衝突惡化,他仍然沒有辦法理解。但若透過修複式正義,他會有機會知道,原來別人這樣子傷害到我,可我做的某些事也導致了他的不良感受。這個被欺凌的孩子將有機會去調整或改善,這就是原來的傳統處理方式沒有辦法達到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十堰:拒絕校園欺凌 共建平安校園
    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拒絕校園欺凌  共建平安校園』,直面暴力現象,尋求解決途徑,讓青春不再驚恐,讓父母不再擔憂!」  活動中,各班學生通過觀看《校園欺凌》的視頻和校園暴力案件的照片和文字材料,對校園欺凌產生直觀感知,從而明白什麼是校園欺凌。
  • 動漫看世界:校園欺凌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是絕不缺席。大家好啊,我每天都會陪伴大家的鄭義夥伴。動漫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消遣,也可以是文化的傳播。動漫也可以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者說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的方法,人物的性格,有了這些才可以構成一部好的動漫。
  • 誰是校園欺凌的隱形推手
    在校園欺凌面前,無論是「魏萊們」為首的霸凌者還是屢遭欺凌的「陳念們」,之所以捲入校園欺凌,都有其背後深刻的因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嗎?何種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更容易捲入校園欺凌?校園環境又會對校園欺凌產生何種影響?
  • 長沙法治講師團進校園 教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法制宣傳展板進校園。紅網時刻長沙12月4日訊(記者 賀衛玲)如果你遭遇校園欺凌該怎麼辦?為弘揚憲法精神,切實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營造「學憲法、知憲法、守憲法」的良好氛圍,12月4日下午,長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聯合長沙市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赴長沙市雅禮十五中學開展以「法治之光,伴我成長——杜絕校園欺凌、遠離違法犯罪」為主題的「12.4」國家憲法日宣傳活動。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個人、雨花分局政工室副主任劉傑給全校師生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法律大餐」。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繪本《不是我的錯》中的校園欺凌角色類型
    所以,當我們談論「校園欺凌」這個話題時,我們應該深切地意識到,沒有誰是這個事件的幸運兒,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事件的參與者。研究者提出,在校園欺凌發生時有多種不同的參與者角色:欺凌者、 被欺凌者、協同旁觀者、強化旁觀者和冷漠旁觀者。繪本《不是我的錯》就是這五種角色的表演劇。
  • 五個裡面就有一個學生捲入校園欺凌!專家:學校應設反欺凌校規和...
    但在很多人眼裡,校園欺凌似乎只是個例。但其實,校園欺凌發生率很高,只是程度有輕重不同,對孩子的成長危害不容小覷。第二屆校園欺凌防治國際學術會議近日在濟南舉行,二百餘名專家、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出席會議,討論校園欺凌發生的深層機制、校園欺凌的長遠後果、網絡欺凌的影響因素與發生機制,以及對各國反欺凌實踐措施的介紹與反思等。
  • 預防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
    陽光自護 預防校園欺凌 為積極響應2020中央專項「陽光自護」困境青少年安全教育服務項目精神及進一步做實做細校園安全教育工作,全面保障學生身心健康,防範杜絕校園欺凌暴力事件發生,構建平安和諧校園,2020年11月23日上午,牛家口小學特邀請晉源區人社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副主任王採平同志和高美娜同志為該校全體師生帶來了一場
  • 預防校園欺凌教育宣講進校園
    本報訊 記者卓朝興 通訊員赤團宣報導:為了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宣傳,強化未成年群體自護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構建安全、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共青團赤坎區委員會日前聯合赤坎區衛健局、區文旅體局、區人民檢察院在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學開展了「雙百」普法進校園、預防校園欺凌教育宣講進學校活動。
  • 齊抓共管預防校園欺凌
    內容提要:日前,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實施情況的報告。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實施情況的報告。檢查組認為,市政府高度重視宣傳貫徹《若干規定》,有關部門按照法定職責落實工作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履行主體責任,不斷完善工作制度,推動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工作,法規實施取得積極成效。
  • 城市與社會|解決校園欺凌應重視同伴教育的作用
    為防止校園欺凌問題的惡化,今年6月全國人大代表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二審稿審議會議上提出需完善學生欺凌行為的處理程序基礎。12月,教育部予以回復,表示將支持配合有關部門完善涉及校園欺凌問題的法律法規規章,積極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的修訂。 校園欺凌頻頻發生,背後原因是什麼?
  • 面對校園欺凌要勇敢說不,校園欺凌的危害,及解決辦法你知道嗎?
    校園生活應該對很多人來講都是美好的,但是最近幾年,校園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噩夢,原因是校園欺凌越來越頻繁化,很多人因此走上不歸路。校園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音及網絡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時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是一種反社會行為,是各國重點治理對象。
  • 法治宣傳進校園,向「校園欺凌」說不!
    法治宣傳進校園,向「校園欺凌」說不!,營造安全、健康的校園環境,近日,九龍縣人民法院在九龍縣高級中學舉辦「預防校園欺凌,護航學生成長」法治講座,九龍高級中學500多名師生聆聽了講座。
  • 法官送法進校園,向校園欺凌說「不」
    法官送法進校園,向校園欺凌說「不」 2020-12-11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防範校園欺凌專題法制講座
    為進一步抓實校園安保工作,杜絕校園欺凌暴力事件發生,新民市公安局西北派出所組織民警深入到轄區實驗小學和城區第四小學,開展了「拒絕校園欺凌,從你我做起」為主題的法制講座。西北派出所副所長郭金劍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解了校園欺凌的性質和危害,並結合現實中發生的校園欺凌案例。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解讀,指導學生們運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同時,提醒同學們要團結友愛,自覺抵制校園不良行為。
  • 花季少女遭遇校園欺凌 心理援助重獲新生
    近期,校園欺凌成為社會熱議話題,多起校園欺凌事件闖入公眾視野。如何有效地防止校園欺凌,防止未成年人的身心遭受傷害備受關注。教育環境的改變、家庭教育能力弱化、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以及多元文化的衝擊是造成校園暴力的主要因素。
  • 預防校園欺凌,平潭檢察院打出「組合拳」
    ●基地參觀+法治沙龍,源頭預防在平潭檢察院組織的普法沙龍上,學生們針對校園欺凌行為各抒己見,「拒絕校園欺凌,從我做起」的宣誓聲在活動室中迴蕩著,50餘名小學生在檢察官的帶領下,發出內心的聲音。不恃強,不凌弱,欺凌構罪要坐牢。被傷害,莫慌亂,觀察求助和報警。見惡行,要舉報,爭做文明好少年!」一首未檢檢察官創作的安全自護童謠,被印在了普法書籤上分發給學生們,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平潭檢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檢察官已對10餘所中小學2000餘名學生進行了校園欺凌專題講解,讓參觀的學生了解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危害和遇到校園欺凌應該怎麼做。
  • 送給所有禮儀培訓師:校園禮儀對於校園欺凌的預防作用
    預防校園欺凌是當前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安全幸福的校園生活是教育的使命與職責。而去年的兩部反映校園欺凌的電影,《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也引起了社會的極大反響,校園欺凌的話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當然,這也說明我國社會對青少年犯罪的重視程度在逐步加強,為解決校園欺凌,我國各地紛紛立法防治校園欺凌的發生,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安全。
  • 拒絕校園欺凌,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12.4」國家憲法日,民警進校園開展「法治之光,伴我成長」主題講座拒絕校園欺凌,如何保護「少年的你」「杜絕校園欺凌、遠離違法犯罪」活動現場。是不是只有打罵才叫欺凌?同學之間玩鬧要不要大驚小怪?講座中,長沙市雨花公安分局政工室副主任劉傑用生動的具體案例、真實案例改編的微電影,活潑易懂的語言,告訴了同學們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有什麼壞處,遭遇校園欺凌怎麼辦,增強了同學們的法治意識和防範校園欺凌的能力。
  • 天柱三小:開展「防範校園欺凌,共創和諧校園」主題班會
    為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切實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12月8日,天柱縣第三小學開展了「防範校園欺凌,共創和諧校園」主題教育班會。班會課上,各班主任圍繞「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發生的原因和表現」、「如何防範校園欺凌」、「遭遇校園欺凌時,應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求救」等內容。通過製作多媒體課件、播放專題教育視頻、講解校園暴力相關法律法規等形式,引導學生深刻了解校園欺凌的危害,呼籲每一位學生從我做起,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堅決反對校園欺凌,勇敢地向校園欺凌說「不」!
  • 檢察官法治課開講對校園欺凌說「不」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俞榮)12月8日下午,慶雲縣檢察院檢察官先後走進兩所學校,為學生們送去內容生動且實用性強的法治公開課,增強學生們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能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等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