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演義的讀者可能比較熟悉的是,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那麼他為什麼不稱自己是漢高祖劉邦之後呢?
首先,在漢朝這個特定時期,作為皇室宗親,但不是近支的情況,是不方便稱呼為劉邦後人的。按照漢朝規定,宗親對外只能稱呼分封的先祖而不能稱呼其他各代帝王,劉備不僅不能稱呼劉邦之後,也不能稱呼自己為文帝或者景帝之後,只能稱呼景帝之子,第一代中山王劉勝為先祖。其實從周朝開始都是這樣稱呼的,比如姬姓封國的後裔對外不能稱文王或者武王之後,只能稱第一代諸侯王為先祖,而往下如果在分封,則從分支開始算先祖。因此,劉備這樣稱呼是符合當時的規定的。
其次,稱呼劉邦之後,容易被人誤會。劉邦是帝王,兩漢皇帝之祖,直接稱呼是他的後人會給別人的感覺是有非分之想。在漢朝皇帝還存在的情況下,無異於謀反。劉備想幹大事是真,但他絕對不敢明目張胆的,喊出口號,本身自己的實力不強,亂說容易被人抓住把柄給報官。而稱呼中山王的後人則可以被人接受,一方面是符合規矩,說出了自己祖上是王爺,間接說出自己的祖宗是皇帝的兒子,自己留著漢朝皇族的血,身份高貴,也能夠滿足其政治需要。劉秀的身份表述為長沙定王之後,劉備的表述也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身份表述一致,不引起麻煩,體現尊貴身份,甚至可以看出有身份被拔高的成份。
第三,劉邦的後裔很多,體現不出來尊貴。劉邦有八個兒子,其中的劉盈、劉建、劉如意絕嗣,但劉邦其他的兒子是有後代的,最尊貴的自然是劉邦四子漢文帝劉恆的後代。如果劉備只是自己是劉邦的後代,實際上不一定是皇族,比如淮南王劉長一族,祖上是被漢文帝流放的。比如劉肥的後代,雖然也是諸侯王之後,但是肯定也不如文景後裔高貴。劉備表面身份的意思肯定是要抬高自己,如果只說是劉邦的後裔,並不能完全表現出來是宗親。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文景後裔,還有熟知的劉表、劉璋等人都是文景後裔,如果說自己說中山靖王之後,大家的親緣關係會很近。
第四,劉勝的子嗣特別多。據史料記載,劉勝有100多個兒子,那麼這些兒子不斷的開枝散葉,劉勝的後人就很多,這樣劉備的身份和底細就不會被人查清楚。雖然劉備的宗親沒有被懷疑過,但劉備還是很低微的,賣草鞋出身,對外交往中他要掩飾這些。什麼時代都存在瞧不起人的情況,一旦說到出身,這是劉備的短處,劉備必須進行掩飾,甚至說粉飾,這是社交的一部分。如果他說的細緻點,可能別人就知道他的底細了,如果說的大了點,別人會以為造假,因此他就選擇了報自己遠祖劉勝得名號,別人也不好細緻的問。
劉備為了顯示自己皇室宗親身份,不惜對外宣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因為宗親身份匯聚了一些英雄。然而這個身份並不是劉備取得一番作為的主要東西,最主要的還是劉備後來的勵精圖治,能夠三足鼎立還是看真本事。現在許多時候也一樣,祖上闊過,不代表現在就一定富足,紈絝子弟有的是,好的先祖可以是驕傲,但不能吃光祖宗的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