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重用的納蘭明珠,後來被康熙冷落,原因不僅僅是與索額圖爭鬥

2021-01-07 蕭邦老師的課堂

電視劇《鹿鼎記》中明珠的原型,就是歷史上康熙時期的權臣納蘭明珠。他在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為此他立下不少功勞。

康熙對他也不薄,讓他在內閣為官十多年,可是在他隨康熙徵伐噶爾丹後,康熙突然不再重用他了。這是為什麼呢?其主要原因有三點。

1、與索額圖的爭鬥

納蘭明珠為什麼要與索額圖爭鬥呢?因為索額圖的侄女是康熙的孝誠仁皇后,也就意味著索額圖是皇親國戚,因此索額圖受到康熙的重用。

納蘭明珠也是貴族出身,他的祖上也是皇親國戚,他的姑奶奶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但是納蘭明珠是憑藉他自己的本事受到康熙的重用,因此覺得索額圖是憑關係得到高官厚祿的,很看不上索額圖。

當納蘭明珠提出削藩時,索額圖要康熙處死提出削藩建議的人,康熙說這是他的意思,沒有同意索額圖的建議,因此二人矛盾更加深了。

從此二人明爭暗鬥多年,比如高士奇本來是支持索額圖的,可是索額圖對他並不好,還時常罵他,因此高士奇懷恨在心,不久,就投靠了納蘭明珠。

高士奇為什麼投靠納蘭明珠呢?因為納蘭明珠是索額圖的對手,高士奇可以用納蘭明珠為他報仇。

但是我們知道康熙很不喜歡這種拉幫結派的行為,比如九子奪嫡這件事就讓康熙很生氣,最後採用了秘密立儲。

因此當御史郭琇彈劾納蘭明珠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時,康熙沒有猶豫,立即就罷免了納蘭明珠的大學士之職。所以納蘭明珠與索爾圖的爭鬥,是導致納蘭明珠被棄用的導火索。

2、賣官

納蘭明珠不僅與索額圖爭鬥,還與餘國柱賣官。餘國柱在康熙年間,接連升官,都是納蘭明珠幫忙的結果,餘國柱成為戶部尚書後每年還向納蘭明珠送上萬金。

因此二人把持了官員的升遷,這明顯是違法的,官員的升遷是由皇帝決定的,他們如此這樣做,這是要架空康熙。康熙沒判他們死罪,已是網開一面了。

當于成龍密奏康熙,說納蘭明珠賣官時,康熙就很不滿意了,於是就想處罰納蘭明珠了。納蘭明珠賣官,就斷了康熙重用他的後路。

3、專權

納蘭明珠在受到康熙的重用和信任後,權傾朝野,於是他開始結黨營私,與索額圖爭鬥。他成為了權臣後,出現了專權的現象。

例如,康熙命令疏浚下河工程,于成龍建議要疏通下遊,但與河道總督靳輔的觀點有分歧,康熙卻贊成于成龍的觀點。

這時,納蘭明珠認為對於治河于成龍沒有經驗,還是應該聽靳輔的建議,結果導致工程兩年都沒有完工。他還與徐乾學結成一派,排擠構陷索額圖等人,使得朝中的官員都是他一派的人。

于成龍告訴康熙納蘭明珠賣官時,康熙問高士奇,為什麼沒有人彈劾納蘭明珠,高士奇卻說,誰不怕死呢?

這讓康熙是非常生氣的,因為這句話就已經證明納蘭明珠專權了,朝中大小事務都由納蘭明珠做主了,那還要康熙這個皇帝幹嘛?

因此康熙決定打擊納蘭明珠一派的人,那麼首先就要罷黜納蘭明珠的官職,於是康熙毫不留情的這麼幹了。

但是納蘭明珠隨康熙徵討噶爾丹後,又恢復了納蘭明珠的官職,可是就再沒有重用納蘭明珠了。

納蘭明珠憑藉自身的能力取得了康熙的重用和信任,但是他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卻想用權力來為他自己辦事,擴大他自己的勢力,與索額圖爭鬥,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願看到的現象。

納蘭明珠雖然並無架空康熙的想法,可是他的行為卻是越線了,最後導致官員們紛紛彈劾他。而且康熙也很討厭拉幫結夥的行為,於是就不再重用他了。

可見納蘭明珠被自己的名利衝昏了頭腦,以為康熙重用他,就可以亂來,結果導致他失勢。

納蘭明珠的結果也告訴了我們:一個人不能拿著別人對自己的信任,為所欲為,甚至做違法的事,否則,納蘭明珠的結果會出現在自己身上,甚至更糟糕。

參考文獻:

《清史稿·列傳五十六》

作者介紹:

蕭邦:喜歡中國歷史,對歷史人物、事件有獨到見解。希望通過文字還原歷史的真相,揭開歷史中鮮為人知的秘密。了解歷史,掌握現在,擁有生活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

往期文章連結:

《鹿鼎記》中的趙良棟將軍,其歷史原型,深受康熙重用

為什麼康熙和雍正都重用的張廷玉,被乾隆削了爵位

相關焦點

  • 鰲拜和索額圖都是被辦的大臣,為何在康熙眼中,索額圖是頭號罪人
    康熙在位時期拿掉了兩位位高權重的大臣,那就是鰲拜和索額圖,讓他們都死在牢獄之中。然而不同之處就在於,康熙好歹晚年還為鰲拜平反,並善待鰲拜的後人。而康熙卻說索額圖是本朝第一罪人,甚至還殺了他的兒子,為何會有這種反差?其實仔細分析很簡單,因為這倆人所做之事不相同,康熙拿掉他們的原因也不相同。
  • 康熙三大重臣明珠,索額圖,佟國維,為何只有佟國維得以善終?
    這一切康熙都看在眼裡,他也有意打擊納蘭明珠的黨派,最後罷黜了,後面啟用了一次之後便再也沒有重用過。 索額圖在朝期間深受康熙的重用,除了在除去鰲拜這件事情立下功勞以外,在撤三藩這件大事上,雖然和明珠針鋒相對,但是在具體操作上,索額圖還是出了很大力氣,幫助朝廷爭取各種資源,事後也是得到了康熙的認可。在後面再一次重用的時候,在《尼布楚條約》的談判和準格爾叛亂中也是立下了顯赫的業績。
  • 康熙為何稱「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索額圖到底做了什麼?
    康熙六年六月,索尼病故,死前上書請求康熙''躬親大政''。康熙親政後,鰲拜仍然專權跋扈,肆意誅殺大臣,康熙決意清除鰲拜及其黨羽。 但是,當時鰲拜黨羽遍布朝中,索額圖向康熙獻計,以青壯小內監習布庫,等鰲拜上朝時擒拿,果然清除了鰲拜及其同黨,康熙從此才親自掌握了實權。索額圖在除鰲拜中立下首功,從此深受康熙信任和倚重。
  • 康熙王朝:明珠審判索額圖有功,康熙為何不放他?大師成雙成對
    《康熙王朝》中,索額圖和明珠,就是一對權謀大師,他們既是為了鬥倒對方,也是彼此存在的條件。索額圖風光,明珠跟著飛黃騰達;明珠倒下,索額圖也跟著兵敗如山倒。索額圖入獄後,因其老奸巨猾,李光地等人也奈何不了他。不招供,就沒法定罪,於是,康熙派已經倒臺的明珠出馬,很快就將索額圖繩之以法。按理說,明珠這是大功一件,而且還有大阿哥求情,可康熙為何還是不肯放過明珠呢?
  • 康熙王朝:為何蘇麻臨終前說一輩子只愛康熙一個人從沒愛過伍次友
    伍次友此次進京是為了應試,住在原來家裡的僕人開客棧「悅朋店」,這個客棧大都住著應試的舉人,有一天早上,店門口倒下了一個餓倒的乞丐,何桂柱本來以為沒救了,準備送到左家莊化人場,被伍次友給攔住了,並好心救了這個乞丐,這個乞丐就是後來權侵朝野的納蘭明珠,也是拆散他和蘇麻啦蘇的一個原因,東郭先生的事情在伍次友身上重演了。
  • 《康熙王朝》索尼為什麼壓制自己兒子,相比之下鰲拜太傻了
    索尼、索額圖索尼在順治八年已經是首席滿洲大臣總管內務府,在康熙繼位之初與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同為輔政大臣,而索尼又是輔政大臣之首,作為索尼的兒子索額圖卻僅僅就只是個小官而已。索額圖曾經向索尼提議自己走向臺前,但是一直都被蘇尼拒絕壓制,直到33歲之後才受到重用一路高升。索尼為什麼要壓制自己的兒子呢?
  • 兩度辭官的功臣索額圖如何成了清朝第一大罪人?真相併不簡單
    赫舍裡·索額圖可謂康熙朝第一大權臣,《康熙王朝》的播出更是讓大家對索額圖頗有印象。索額圖一生立功無數,為何最後成為了清朝第一大罪人?歷史背後的真相往往沒有那麼簡單。《康熙王朝》中的索額圖形象一、三眼索相赫舍裡·索額圖,號愚庵,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索尼第三子。
  • 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你看康熙背後是誰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康熙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玩「布庫」遊戲,就在鰲拜進見的時候,將鰲拜逮捕。當時鰲拜是顧命大臣之一,又是鑲黃旗重要將領,手握40萬大軍,為何鰲拜寧死不推翻康熙呢?後來多鐸率軍進攻西安,李自成放棄西安,退到了湖廣。鰲拜和阿濟格水陸並進,攻陷河南、湖廣、江西、南京等城。消滅完李自成的軍隊,順治三年(1646年)豪格帶著鰲拜進攻張獻忠的部隊,鰲拜身先士卒,張獻忠的部隊一路潰敗,張獻忠也在戰役中被殺,鰲拜緊接著深入,基本上消滅了四川一帶的張獻忠的部隊,抗擊張獻忠,鰲拜功不可沒。
  • 康熙長子胤禔為什麼被痛斥為「亂臣賊子」?結局也不是太好?
    所以說雖然惠妃出身正黃旗,是當年女真一大部落首領的後代,但是其家族早已衰敗,但是好在納蘭氏家族出現了納蘭明珠。納蘭明珠是康熙朝權盛一時的重臣,他與惠妃並非像電視劇中演的乃是兄妹關係,其實明珠與惠妃的父親索爾和都是金臺石的孫子,所以說明珠是惠妃的堂叔,是胤禔的外叔公。
  • 《康熙王朝》中,容妃死的那一刻,康熙為什麼只說了句朕累了
    康熙與赫舍裡皇后的婚姻,實際是一樁徹頭徹尾的政治聯姻,作為代表皇權的康熙皇帝本人和孝莊太后,為的是藉助首輔索尼以及整個赫舍裡家族的實力和勢力,打擊鰲拜,維繫皇權統治;而作為赫舍裡氏家族的利益代表,為的是藉助皇家的勢力,光耀門楣,同時讓自己的爺爺索尼和父親索額圖在朝堂上能夠立於不倒的地位。這才是二人走向結合的真正原因。
  • 康熙為何放任一個小文員,纏鬥大清二大權臣?
    向敬之 1 在康熙的名臣系列中,高士奇是一個政治奇葩。 他「出身微賤」,靠著索額圖、明珠的內鬥,成為康熙的紅人。
  • 歷史上關於康熙要殺大臣,大臣卻讓妻子舉報自己謀反的是誰?
    關於康熙要殺大臣,大臣卻要妻子舉報自己謀反的這位大臣就是納蘭明珠。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一共經歷276年。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一共出現過12位皇帝。在這十二位皇帝當中,康熙應該是很多人都比較熟悉的帝王。
  • 康熙十三子胤祥「消失十年」,胤祥:這是皇阿瑪的教子絕招
    一,「九子奪嫡」警醒康熙大部分史書,電視劇都是展現康熙兒子是如何相互爭鬥,然後康熙老爺爺出面如何如何懲罰他們。選立繼承人這麼大的事,千古一帝的康熙怎麼可能任由兒子們相互廝殺的結果而定呢?不符合有眼光有謀略的一代帝王形象。
  • 《康熙大帝—奪宮初政》:二月河眼中的人和事
    對於我來講,這些經典著作都是我後來才發現的,感覺在讀書這方面走了很多彎路。《康熙大帝》中的人物前後有所聯繫,但是這種聯繫不是很密切,每一部可以單獨當作一部小說來看。在奪宮初政這一部中講述了少年康熙是如何治服鰲拜並親政治國的,初看覺得二月河的功力不夠,越看越驚,原來二月河的對於歷史和人性的理解是那樣的深刻。
  • 《康熙王朝》索尼的智慧,為官場典範,但是教育兒子只成功了一半
    在順治時代和康熙時代初期,索家(忘了姓什麼,乾脆簡單點,就讓他姓索吧)可謂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一時無雙。索尼是首席滿洲大臣,又是國丈,更是世襲一等伯;兒子索額圖先後擔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孫女是康熙皇帝的皇后,是康熙皇帝的白月光,與康熙皇帝恩愛有加。
  • 康熙三次親徵的葛爾丹究竟有多強?伐外蒙犯大清,死後令康熙懼怕
    他讓清朝軍事上最有建樹的康熙皇帝,三次親徵,即便是死後,都令康熙感到懼怕。葛爾丹的東進讓紫禁城的康熙皇帝感受到極大威脅,於是決定起兵親徵。與康熙戰康乾盛世有兩個人被誤認為很會打仗,其實他們不會打仗,第一是康熙,第二是年羹堯。平定三藩的用兵謀略都是索額圖出的。
  • 平安是福——那些沒有參與到「奪嫡」爭鬥中的康熙皇子們
    胤祥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第一次廢黜太子之時收到牽連,被短暫圈禁。之後整個康熙朝都沒有受到重用,也沒有封爵。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即位後,胤祥才被重用,晉封怡親王,總理事務大臣。之後胤祥成為雍正帝倚重之人,盡心盡力為其處理政務,操持朝政。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去世,年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