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鹿鼎記》中明珠的原型,就是歷史上康熙時期的權臣納蘭明珠。他在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為此他立下不少功勞。
康熙對他也不薄,讓他在內閣為官十多年,可是在他隨康熙徵伐噶爾丹後,康熙突然不再重用他了。這是為什麼呢?其主要原因有三點。
1、與索額圖的爭鬥
納蘭明珠為什麼要與索額圖爭鬥呢?因為索額圖的侄女是康熙的孝誠仁皇后,也就意味著索額圖是皇親國戚,因此索額圖受到康熙的重用。
納蘭明珠也是貴族出身,他的祖上也是皇親國戚,他的姑奶奶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但是納蘭明珠是憑藉他自己的本事受到康熙的重用,因此覺得索額圖是憑關係得到高官厚祿的,很看不上索額圖。
當納蘭明珠提出削藩時,索額圖要康熙處死提出削藩建議的人,康熙說這是他的意思,沒有同意索額圖的建議,因此二人矛盾更加深了。
從此二人明爭暗鬥多年,比如高士奇本來是支持索額圖的,可是索額圖對他並不好,還時常罵他,因此高士奇懷恨在心,不久,就投靠了納蘭明珠。
高士奇為什麼投靠納蘭明珠呢?因為納蘭明珠是索額圖的對手,高士奇可以用納蘭明珠為他報仇。
但是我們知道康熙很不喜歡這種拉幫結派的行為,比如九子奪嫡這件事就讓康熙很生氣,最後採用了秘密立儲。
因此當御史郭琇彈劾納蘭明珠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時,康熙沒有猶豫,立即就罷免了納蘭明珠的大學士之職。所以納蘭明珠與索爾圖的爭鬥,是導致納蘭明珠被棄用的導火索。
2、賣官
納蘭明珠不僅與索額圖爭鬥,還與餘國柱賣官。餘國柱在康熙年間,接連升官,都是納蘭明珠幫忙的結果,餘國柱成為戶部尚書後每年還向納蘭明珠送上萬金。
因此二人把持了官員的升遷,這明顯是違法的,官員的升遷是由皇帝決定的,他們如此這樣做,這是要架空康熙。康熙沒判他們死罪,已是網開一面了。
當于成龍密奏康熙,說納蘭明珠賣官時,康熙就很不滿意了,於是就想處罰納蘭明珠了。納蘭明珠賣官,就斷了康熙重用他的後路。
3、專權
納蘭明珠在受到康熙的重用和信任後,權傾朝野,於是他開始結黨營私,與索額圖爭鬥。他成為了權臣後,出現了專權的現象。
例如,康熙命令疏浚下河工程,于成龍建議要疏通下遊,但與河道總督靳輔的觀點有分歧,康熙卻贊成于成龍的觀點。
這時,納蘭明珠認為對於治河于成龍沒有經驗,還是應該聽靳輔的建議,結果導致工程兩年都沒有完工。他還與徐乾學結成一派,排擠構陷索額圖等人,使得朝中的官員都是他一派的人。
于成龍告訴康熙納蘭明珠賣官時,康熙問高士奇,為什麼沒有人彈劾納蘭明珠,高士奇卻說,誰不怕死呢?
這讓康熙是非常生氣的,因為這句話就已經證明納蘭明珠專權了,朝中大小事務都由納蘭明珠做主了,那還要康熙這個皇帝幹嘛?
因此康熙決定打擊納蘭明珠一派的人,那麼首先就要罷黜納蘭明珠的官職,於是康熙毫不留情的這麼幹了。
但是納蘭明珠隨康熙徵討噶爾丹後,又恢復了納蘭明珠的官職,可是就再沒有重用納蘭明珠了。
納蘭明珠憑藉自身的能力取得了康熙的重用和信任,但是他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卻想用權力來為他自己辦事,擴大他自己的勢力,與索額圖爭鬥,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願看到的現象。
納蘭明珠雖然並無架空康熙的想法,可是他的行為卻是越線了,最後導致官員們紛紛彈劾他。而且康熙也很討厭拉幫結夥的行為,於是就不再重用他了。
可見納蘭明珠被自己的名利衝昏了頭腦,以為康熙重用他,就可以亂來,結果導致他失勢。
納蘭明珠的結果也告訴了我們:一個人不能拿著別人對自己的信任,為所欲為,甚至做違法的事,否則,納蘭明珠的結果會出現在自己身上,甚至更糟糕。
參考文獻:
《清史稿·列傳五十六》
作者介紹:
蕭邦:喜歡中國歷史,對歷史人物、事件有獨到見解。希望通過文字還原歷史的真相,揭開歷史中鮮為人知的秘密。了解歷史,掌握現在,擁有生活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
往期文章連結:
《鹿鼎記》中的趙良棟將軍,其歷史原型,深受康熙重用
為什麼康熙和雍正都重用的張廷玉,被乾隆削了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