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色彩的應用研究

2021-01-20 美術研究

摘要:中國畫是我國特有的繪畫藝術形式,其中涵蓋以及體現了我國的民族精神以及歷史文化,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也逐漸的發生變化,並且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在我國藝術進步與發展的各個領域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對於色彩的有效應用可以提高繪畫作品的視覺效果,所以本文主要通過對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方面的分析,從而探討色彩在其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中國畫;人物題材;色彩應用

中國畫的主要繪畫特點是通過線描以及墨色進行創作在世界繪畫藝術中是一個特有的體系,在中國畫中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中國的民族特有文化,將中國的特有文化通過繪畫的藝術形式進行表現,不僅可以充分的展示出中國在歷史演化過程中的民族特點,而且還能充分的展現出中國文化藝術的魅力與特色。隨著時代的更迭變換,中國畫的內容以及表現形式也得到豐富和充實,對於色彩的應用可以更加突顯出繪畫作品的重要思想,並且增加作品的視覺享受。

一、中國畫的色彩觀念

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隨著現今的社會發展,繪畫藝術的形式也隨著信息的全球化不斷地發生改變,中國畫的創作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以及審美需求,也為了更好的符合現代人們對於繪畫藝術的追求,就需要傳統的中國畫在創作形式上做出一定的改變[1]。中國畫在逐漸演變的過程中漸漸由傳統的意境繪畫向外在表現繪畫發展,在傳統的意境表達基礎上重新的賦予中國畫的內涵,並且體現出人文觀念,開始融入對色彩的大膽嘗試和創新,將繪畫思想與現實藝術相結合,使得中國畫中不僅具有民族特色,同時還具有現代思想元素。

二、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的特點

1、形神結合的特點

在中國畫人物題材的創作中主要的特點之一就是要將人物與情景進行結合,從而形成一種圓潤適合之感,進而通過繪畫作品表達出作者的思想,充分的展現出繪畫作品中人物的特徵。

2、塑造人物的特點

對於繪畫作品中人物的塑造,主要是通過作者對人物神情、動作、穿著以及背景等細節的處理,從而體現出人物的特點、性格等特徵,使得人物具有生動性與逼真性。不同的人物題材具有不同的人物特點,所以在傳統的筆墨繪畫的基礎上融入色彩的作用可以

更好的突出塑造的人物的特點。

3、內外統一的特點

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的內外統一,主要是指外在表現形式與情感表達二者之間的統一,傳統的筆墨法注重對於人物的線描,所以導致色彩的運用被弱化,色彩在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的運用情況不容樂觀[2]。

三、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色彩的應用

由於運用不同的色彩以及色彩搭配方式都會對畫作藝術產生不同的效果影響,所以為了充分的展現色彩的藝術作用,首先需要了解色彩的屬性以及使用條件。在不同時期對於色彩的追求和理解都存在差異性,所以對於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色彩的應用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探尋具體的色彩應用方式。

1、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中國畫藝術與西方的繪畫藝術,無論是在繪畫風格還是繪畫思想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所以最終創作出的繪畫作品也在色彩以及結構上具有各自的特點。在西方的繪畫領域中,西方畫家更加注重表現人物的外表,並且在逐漸的發展過程中改變了原有的單一表現形式,對繪畫領域不斷地創新拓展。在我國的中國畫中人物題材創作中則比較重視對色彩的運用,利用不同色彩的搭配賦予作品的生機魅力。但是從色彩的形式以及表現方面來看,寫意性的繪畫創作並能完全的體現出作品中的色調搭配,所以在進行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時可以通過汲取西方繪畫創作中的優秀創新部分,從而利用豐富多彩的創作理念以及色彩形式提升藝術創作水平][3]。

2、拓展色彩的應用範圍

在中國畫中,對於人物題材的繪畫創作,人物是整個作品之中的主體,中國畫的水墨寫意特點創作中具有色調表現不足的情況,對色彩應用範圍的擴展可以有效地彌補作品中的色調不足的問題。對色彩應用的創新與作品的創作目的相結合,並且通過充分的利用色彩的性質以及色彩的表現力從而掌握人物的心理特點,最大程度的表達出繪畫作者的思想,通過對人物的刻畫以及色彩的利用從而展現出作品的魅力。

3、與時俱進的特質

在繪畫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不同的歷史時期中的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為了滿足時代的發展以及符合人們對於藝術的審美要求,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的具體類型也逐漸的發展和變化,但是無論哪個時期的創作都充分的表現出中國的文化藝術特色。

所以在繪畫的創作中就需要做到體現出時代發展的精神,將中國元素以及時代精神融入到繪畫作品中,隨著人們對於中國畫人物題材藝術創作水平的提高,中國人物繪畫中-逐漸的開始注重對於色彩的發展,並且正在形成一種與時俱進的色彩運用體系。

4、多方面各類型發展

在繪畫藝術創作中,會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例如創作者的所具有的思想文化,創作者所處的環境等,所以根據這些影響因素在藝術的發展中就會出現不同的風格形式。隨著現今社會的全球化、信息化發展,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也逐漸的發展和進步,並且接收到外來藝術和文化的影響,這也促進了中國畫藝術創作的多樣化發展。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傳統的單一色彩對比度和寫意並不能充分的展示出現代的中國畫中色彩特點,要充分的利用色彩在繪畫中的作用,就需要完善和創新中國畫人物題材的色彩的表現形式,傳統的儒雅風格以及現代的開放風格都是現代中國畫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是通過將色彩的搭配多樣性以及傳統水墨的文藝行等與空間性色彩的應用進行融合。

四、結語

在我國悠遠的歷史發展之中,繪畫一直是人們追求與憧憬的藝術表現,承載了我國的文化積澱,不僅反映出我國的歷史變遷,同時也是每個時期的人文體現。在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對於色彩的充分利用,使得繪畫作品更加具有表現性,並且其中色彩所產生的渲染作用也符合人們的神審美需求,對中國畫人物題材繪畫作品的創作創新具有積極作用。作者;雒紅強

參考文獻

[1]鍾海穎.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色彩應用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13:8-9.

[2]宋俊辰.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的色彩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05:49-50.

[3]陳迪.中國畫人物題材創作中色彩的應用[J].藝術品鑑,2016,10:172.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中國畫留白手法在新中式風格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留白手法最早出現在中國畫中,它之所以被很多人使用是因為其別具風格獨特的藝術特徵,它雖然不需要用明顯清晰的筆墨才能表現出來,但是它如果和筆墨在一起相互作用的話就會進發出不一樣的作用。人們創作一幅中國畫時會中通過虛實關係的手法和一些基本構圖,來表達出中的一種被越來越多人熟知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 美術研究|以色彩為中心及構圖的變化論重彩山水畫創作研究!
    摘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重彩畫重新強起成了中國畫變革中的一道風景。首先是北京工筆重彩畫協會成立,接著是大規模的工筆重彩展覽,這些都極大推動當代重彩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之中,重彩的古法與西學東漸的西法有多種相似。筆者從創作者的角度,梳理研究中國重彩畫的創作實踐在當代中國畫語境中有著怎樣的表現。
  • 線條的魅力——試論中國畫的線條表現方法在油畫創作中的重要性!
    擅長使用線條造型和分割空間的法國畫家亨利·馬蒂斯,其作品中就有許多充滿東方意味的線條,他曾專門研究過東方的地毯,將這些具有東方藝術特徵的圖案中的線條巧妙地應用在自己的創作中,發展成為一種有著獨特審美視角的造型風格,運用線條的形態特徵表達出誇張而富有生命力的造型,以達到簡練獨到的裝飾效果。亨利·馬蒂斯的作品畫面簡練、純粹,以單純的線條和色彩構成畫面藝術形象。
  • 西方繪畫色彩觀與圖式元素在中國寫實水墨人物畫中的應用有哪些?
    西方繪畫在構圖中多以焦點透視為原則,講究畫面中人物的組合排列和疊壓關係處理,擅長於大型人物群像的創作,留下了大量經典作品圖式。近代以來,西方畫家注重畫面背後抽象性因素的研究,大量構成元素被應用到繪畫中,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使圖式類型更加豐富。
  • 中國畫中的女性之美
    古代畫家表現女性之美,以工筆見長,傳為唐代周昉所做的《簪花仕女圖》為此中經典;當代畫家表現中國古典女性之美,以寫意為多,魯迅美術學院教授王義勝的寫意仕女畫可謂風格獨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周昉:《揮扇仕女圖》(局部)周昉:《調琴啜茗圖》(局部)仕女畫,又作士女畫,原指以中上層士大夫和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中國畫,後為人物畫科中專指描繪上層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一個分目。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因此,王來文顯然不是依靠題材的擴大來突破傳統花鳥畫的審美意境,而是始終在傳統花鳥畫的題材範圍內進行筆法與墨法的探索與延展,同時很少在畫面中融入色彩表現,堅持在水墨的本體語言中強調韻味與格趣的變化以及水墨繪畫所獨具的精神涵義。此外,從中國傳統花鳥畫的發展進程來講,王來文也佔據著獨特而重要的一席,尤其是在福建地域深厚的傳統文人畫基礎上堅守著承傳。
  • 雅人深致 穆如清風 ——吳士娟和她的中國畫創作
    畢業後,她被分配到開封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從事美術設計創作。隨後,她被調至開封書畫院,走上專業美術創作研究之路。人們常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領域,成就一位藝術家,是需要幾十年乃至傾注畢生心血的。
  • 美術研究|從唐代壁畫中體悟油畫的創作!
    摘要:本文從探討古代壁畫與油畫的關聯,來闡明油畫並不是歐洲一家獨佔,色彩是油畫的重要語言之一,而壁畫對色彩、構圖、技巧等方面倒有非常的講旯,它是一種以寫實與飾相結合具象與抽象為調和,象徵與寓意相統一的藝術,全文以唐代壁畫藝術為中心,從中國壁畫對色彩的研究,到技法的探索,分析了唐壁畫不同時期的風格特點,最後結合唐代壁畫的題材、構圖、技法、用色來談一下油畫刨作
  • 對色彩在中國畫中的理解
    陝西國畫院 白霜亮 中國畫以用墨為主有其哲學的淵源,除了道家追求樸素的思想外,它更注重的是對擺脫客觀物象的形色,並能超然於其外的追求。西漢劉安在《淮南子·卷十四·詮言訓》中也曾說到:「輕天下者,身不累於物,故能處之。」意思為做事依賴於客觀存在,但不拘泥於客觀物象,並能超然於其外。
  • 美術研究|論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
    本研究就對中國畫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進行探討分析。一、中國畫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在情感、意境上的表達共同性在中國,寫意山水畫的精髓即是意境與情感的表達,這兩者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藝術效果,要想在一幅作品中表達某種情感,意境的營造也是相當重要的,當然要使作品產生某種意境也必須具備情感。
  • 美術研究|少卿筆呈「呂家樣」談中國畫中的佛教繪畫創作!
    中國畫碩士、美術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後、江蘇省高校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 家協會會員。主要著作有 :《林泉高致——元四家繪畫》( 2005);《承傳與演進——漸江與倪瓚山水畫風比較研究》(2007);《神 的腳印·中國符號文化: 古神化引》( 合著)(2009);《大眾趣味與文人審美——兩宋風俗畫研究》(2013);《漸江研究》(2018);《書體史話》(2020)。
  • 颯爽英姿五尺槍|1949年至1966年女性主題中國畫創作
    傳統中國畫藉助西方繪畫(主要是寫實風格繪畫)改良自身,進行深層調整,探索中西融合之路,是近代中國畫壇的重要現象。這其中,人物畫的變革尤其突出,在大規模「寫實化」「大眾化」過程中出現了繁榮的創作局面。以1949年至1966年表現女性形象的創作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題材上貼近生活、貼近大眾,技法上融匯中西、探索創新的中國畫發展脈絡。
  • 美術研究丨談談如何使中國畫現代化,從而提高其表現新事物的能力
    平面構成主要研究在二維的平面中。點、線、面各自的性質、表情及三者的組合形式規律.研究畫面骨格,形式美感。色彩構成主要研究色彩的屬性、色彩的心理效應、各種色調配置規律等。雖然,現在有的構圖教材在構圖的形式心理、形式美法則方面,把具象形體抽象為點、線、面、幾何形式。也講畫面的色彩結構、色調,色的組織法規,但所有這些.也沒有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更系統、更完善。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在油畫似乎已成為西方繪畫藝術代名詞的今天,創作出帶有東方韻味的、民族性的油畫是幾代老藝術家們孜孜不倦探索的問題。吳冠中便是這浩瀚課題中成就突出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風格大都清雅素淨,通古承今,他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大膽強調形式美感的人。他敢於創新,每一次大膽質疑的觀點都能引起畫壇沸反盈天的爭論。他潛心鑽研,將中國藝術的精神熔煉於油畫中,最終成為一名卓越的融合中西繪畫之法的大家。
  • 客觀的變形,它基於純美學,裝飾概念,以及色彩和構圖的技術要素
    納比派的主要代表畫家有塞律希埃、德尼、波納爾、維亞爾、魯塞爾、伊培等,創作原則是以莫尼斯尼德提出的「主觀與客觀雙重調整為指導思想」,將納比派的特色歸納為兩種變形的理論:「客觀的變形,它基於純美學,裝飾概念,以及色彩和構圖的技術要素;再就是主觀的變形,它使畫家個人的靈感得以發揮。」
  • 「藝」起看導師風採——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人物畫方向
    設美術教育、書法教育、設計教育、史論教育和繼續教育5個學術板塊及中國畫與品鑑、書法與中國文化 、繪畫與欣賞、綜合材料探索、設計與應用、公共藝術、人文與通識、教師進修等8個教研室。現有在編及合同制教職工45人,其中專任教師37人;本科生369人,碩士研究生72人,成人教育學生117人,自考學生12人。形成以本科教學為主體,其他辦學形式為輔的辦學格局。
  • 墨中有色:淺談山水畫中的色彩應用
    從董源,巨然的披麻皴、郭熙的捲雲皴、李唐的斧劈皴、馬遠和夏圭的大小斧劈皴,米芾的米點皴這些常用的皴法,再到骷髏皴,荷葉皴,馬牙皴,牛毛皴等較為少見的表現手法,這些從自然中揣摩而成的符號元素在表現山水的過程中體現出中國繪畫獨有的「以形寫神」。對山水並非如實的再現,而是帶有人性化的描繪。通過畫家的用筆,平淡的線條有了生命,從而也使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在繪畫領域獨樹一幟。
  • 基於藝術學視角的薩滿文化研究
    薩滿文化研究在我國學術界已引起廣泛關注,研究從文化田野調研展開,涵蓋宗教學、民族學、民俗學、歷史學、文學等多學科多領域,但從藝術學視角探討薩滿造型藝術在民間美術中的活態呈現,在當下美術界的創作及設計領域的創造性轉化研究甚少。
  • 漫畫與中國畫的「跨界」,難在哪裡?
    ,實屬跨界而不善筆墨,強而為之,則是揚短避長,在創作中又常常舍漫畫之「本」求國畫之「末」,便出現了「非國畫」、「偽漫畫」的作品,不倫不類,兩方都不待見,讀者也不知其所屬。,絕離不開對中國畫筆墨技法的學習和掌握,這一點要大大方方地向國畫家學習,並從國畫的表現形式及審美理念中吸取為我所用的營養,用在創作中;它不是跨界到國畫中去,更不能成為國畫的階下囚,而是形成同為水墨畫,卻有別於國畫的「水墨漫畫」風格。
  • 兒童小視角 時代大主題(逐夢70年)——新中國兒童題材美術創作
    中國畫領域,李可染創作的《榕樹水牛》營造了一個自在的兒童世界,喚起人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這一時期,蘇聯的兒童題材美術作品也被介紹到國內,像列舍特尼科夫油畫《又是一個兩分》等,對新中國兒童題材美術創作產生了一定影響。與此同時,對兒童題材美術創作的研究也開始起步,輔翼創作活動,如王伯敏、夏與參編的《古代畫家的兒童畫選集》以及陳鸝編著的《嬰戲圖與貨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