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精美絕倫的銅鑄製品,讓「彩陶之鄉」充滿詩意

2020-12-22 隴上非遺

原創:馬貓

臨夏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我國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發掘最多的地區之一。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齊家文化等文化遺址星羅棋布,因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彩陶王」出土於臨夏,被譽為「中國彩陶之鄉」。臨夏又是甘肅的青銅故裡,青銅是這座小城的象徵,而青銅鑄造就好比是其中的血液,讓小城時刻充滿著生命和活力。

王氏銅鑄技藝流傳於臨夏市枹罕鎮銅匠莊村,王氏祖籍南京人,相傳在明嘉靖年間總兵王英奉命徵西,兵敗安置此處,當地一銅匠無嗣,便過繼王英一子,遂繼承銅匠技藝,傳至今日已有20餘代。王氏銅鑄技藝製作時選用紅泥雕出所需要的鑄造器物的模型,然後翻模,用黃銅進行焊接、組裝、打磨、拋光。長期以來王氏銅鑄技藝一直是臨夏市銅匠莊村的支柱產業,目前已在當地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主要鑄造藏傳佛教用品,產品行銷甘肅、青海諸多地區,廣受歡迎。

王氏銅鑄技藝的鑄造工藝與其他地區的最大不同點在於模具。按中國傳統的鑄銅工藝,一般都用翻砂法和失蠟法,而他們的製作模具使用的是本地黃土,其優點在於就地取材,工藝簡便,節約成本。王氏銅鑄技藝作品,外形美觀,同時,它在製作和元素配置上又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尤其銅鑄雕刻技藝,不但凝聚著厚重的歷史輝煌,更是中國民間技藝的瑰寶,體現出臨夏厚重的文化積澱。傳統翻砂鑄造法的大體流程分為翻砂鑄模、泥漿注芯、熔銅澆灌、雕刻,工序十分繁多瑣雜,在這裡就不多贅述了。接下來我們著重介紹一下銅鑄技藝的失蠟法。

失蠟法,青銅鑄造中一種獨特精湛的技法,古老而神秘,它的製作工序似乎並不算十分複雜。從設計制型到脫蠟焙燒直至澆注打磨,整個流程十幾道工序。然而,這其中的每一道都十分講究,精、巧、細是對每個環節每個製作者的共同要求。首先是設計和泥塑制型,這幾乎奠定了銅器最終成型的造型,大小、寬度、厚度都要靠手感和經驗來把握。之後是用蠟或動物油等製成待鑄器物的蠟模模型,成型後需要工藝師將表面的氣泡或者一些凹凸不平等不完美的地方精細修整,有時一個拳頭大的小件就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

然後是沾漿,在蠟模表面敷以配置好的泥料或用細泥漿澆淋形成泥殼,再在泥殼表面塗上耐火材料,焙燒後即成鑄型,直到加熱烘烤使蠟模熔化流出,形成型腔,再向腔內澆注銅液,凝固後才能得到鑄件。只是到此時,得到的仍不過是一個粗品,需要經過不斷的打磨和拋光,這樣才能使銅器散發出自內而外的透亮光澤,在砂輪和砂紙的打磨過程中,分寸和力度的把握都要恰到好處,不然一件精美的銅器就有可能毀於一旦。

目前,枹罕鎮銅匠莊有一個銅鑄工藝品陳列室,而它的主人王成德便是當地赫赫有名的銅鑄技藝的傳承人,該陳列室為王成德自籌七萬元建成。室內收藏有清代及民國的金剛鈴、佛像,也有王成德歷年創作的金剛鈴杵、佛像、鉞刀、淨水碗、油燈和印版等銅鑄精品近200件,收藏頗為豐富。充滿古銅氣息的陳列室,一座座精雕細琢的銅工藝品琳琅滿目,一根毛髮,一絲紋理都被打磨得纖毫畢現,透空飾物參差錯落,玲瓏剔透,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焦點

  • 天津博物館的這件金縷玉衣,雖精美絕倫,卻來歷成迷
    我這一次來到天津博物館參觀,看到了一件漢代金縷玉衣,它雖精美絕倫,卻也讓我充滿了疑惑,比如說它到底出土自哪裡?是誰的墓葬?何時被收藏至天津博物館?以上問題為何在館藏介紹中隻字不提?我仔細閱讀了這件金縷玉衣的介紹,這件玉衣原玉片數高達87%,經修復還原。
  • 看廟底溝文化彩陶的足跡(文明之聲)
    這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傳之久遠國家文物局近日向社會推介百項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彩陶·中華——中國五千年前的融合與統一」名列其中。這個看起來「滿目繁花」的原創展覽,由國家文物局、陝西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辦,展品來自16個省、區、市36家文博單位,是目前國內博物館涉及彩陶分布範圍頗廣和深受關注的一次展示。展覽以渭河流域彩陶發展為縱向脈絡,以彩陶繁盛期社會為橫向切面,對彩陶紋飾「華夏之花」的探源溯流,勾勒了5000年前中華大地上第一次文化大整合的恢宏歷程及深遠影響。
  • 山東這2個地方名字很好聽,一個充滿詩意,另一個和歷史人物有關
    山東這個省也比較熟悉,山東省內也有許多旅遊景點,山東很多城市都很有名,例如濟南、青島等山東這些城市中不少人也去旅遊過,今天我們來看看山東這2個地方名字很好聽,一個充滿詩意,另一個充滿仙氣。1、煙臺,煙臺這座城市的名字很好聽與詩句非常相關,「多少樓臺煙雨中」充滿了詩意的名字,煙臺是個山好地方,有許多美麗的風景,例如蓬萊各旅遊區、八仙海旅遊區等,旅遊區名稱也充滿禪意,煙臺這座城市值得一遊,煙臺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也不弱,在山東省僅次於青島,在全國經濟實力中排名比較靠前,煙臺面積為13745平方公裡,人口數量也比較多,你們身邊也會有人去煙臺。
  • 長壽之鄉,詩意小城!如皋,等你來……
    在全市上下迎接「一會兩節」的大喜日子裡我們相聚水繪園風景區隆重舉行長壽之鄉·詩意小城如皋市第九屆旅遊文化節開幕式暨「電影文化惠民年展」啟動儀式10月25日晚上7點,如皋市第九屆旅遊文化節開幕式暨「電影文化惠民年展」啟動儀式,在水繪園風景區東廣場拉開序幕。
  • 山西大同4村民「追」回明代銅鑄佛郎機銃
    6月10日17時許,大同市新榮區花園屯鄉元墩村村民在搭建牛場平整土地時,在村中央烽火臺遺址附近挖出一門明代佛郎機銃。看到挖出了「寶貝」,內蒙古籍挖掘機司機拉上「寶貝」就跑。該村村支書戴亮同另外3名村民立即開著麵包車追趕,一場追擊在鄉村路上展開。最終,文物被安全追回。
  • 蘇州北橋:"戲曲之鄉"打造詩意江南
    這裡,也是遠近聞名的文化之鄉,人文靈秀,底蘊深厚,戲曲文化、船拳文化、好人文化交相輝映,擁有"中國民間戲曲文化之鄉"的美譽。  近年來,北橋街道持續踐行"兩山理論",匠心打造綠色生態之城,以"產值+顏值+氣質"為目標,既保留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風韻,又穩步推進一二三產業的聯動發展,全力構建相城經開區的"城市後花園"。
  • 飛龍在天——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鳥龍」紋彩陶盆的天文考古學解讀
    2010年5月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幾位研究員在鄭州看了這件「鳥龍」紋彩陶盆後說:「這件東西,和寫進大學教材的人面魚紋盆相比,價值要高得多;人面魚紋盆有七八個,而鳥龍紋彩陶盆則僅此一件。該「鳥龍」紋彩陶盆,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如稱「中華第一飛龍」(石興邦)、「彩陶之光」(王仁湘)、「龍之傳人之魂」(劉慶柱)、「華夏之徽」(張朋川)、「中國史前彩陶重器」(郎樹德)、「仰韶文化發現九十年來的又一個重要發現」(許順湛),甚至認為反映了廟底溝類型居民的天文崇拜觀念,為當時所行用的大火歷的曆法特徵,對炎黃傳說歷史研究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王先勝)等。
  • 探訪「羽絨服之鄉」:一個工廠150人,一年生產100萬件羽絨服
    位於河南省信陽市的光山縣,素有「羽絨之鄉」的稱號。這裡的羽絨服生產基地,在全國都很有名氣。今年寒冬,攝影師探訪了其中的一個生產基地,這裡有150多名員工忙前忙後,每天打拼12個小時。據負責人介紹,他們的年產量在80萬到100萬件左右,遠銷世界各地。
  • 筆畫與色調的奏鳴,藏在甘肅彩陶紋飾裡的奧秘①
    「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引子】上接河西走廊之畔,看「彩陶之花」於沉寂後重綻「在國博看展覽」今日邀您感受筆畫與色調的奏鳴一探藏在甘肅彩陶紋飾裡的奧秘罐、缽、碗、盆、壺、瓶……讓世界充滿色彩和魅力點、線、面,色彩、圖案……看古人在器物上的創造力!
  • 伏羲「證件照」、遠古「小豬佩奇」……194件史前彩陶國博亮相
    伏羲的「證件照」、遠古時期的「小豬佩奇」、先人眼中的「繁花世界」……25日,「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194件史前彩陶登場,其中不乏首次亮相的文物。甘肅博物館歷史部主任王勇說,這些文物器物身上的花紋就像是古人寫給我們的一封信,看點頗多。
  • 史前文化的大傳播——早於絲綢之路的「彩陶之路」
    在這條前絲綢之路南段發現的史前時期的彩陶,從器形、構圖到色彩與黃河中遊的發現非常相似。類似的彩陶在青海東部乃至腹心地帶的黃河上遊也有發現,表明由中原到西北的彩陶文化通道在公元前5000年以後便開始形成了。
  • 在國博看展覽|甘肅彩陶科普貼:帶您一睹藏在紋飾裡的奧秘
    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燒制出了中國北方第一批彩陶。之後,彩陶廣泛出現在黃河、遼河、長江等流域的各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而黃河上遊甘肅地區彩陶最為發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彩陶文化。甘肅的彩陶文化跨越了5500年,包含眾多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文化。2019年12月下旬,194件(套)精美的史前彩陶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展」。
  • 世界十大毒螃蟹 銅鑄熟若蟹一口就能致人死亡
    螃蟹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是一種食用性很高的存在,有的螃蟹有著華麗的外表,內裡卻是充滿了能夠致人死亡的毒素。 世界十大最毒的螃蟹 1. 銅鑄熟若蟹 2. 繡花脊熟若蟹 3.
  • 振興民族工業 弘揚中華文化|仰韶彩陶坊怒放「萬商領袖大會」
    放眼望去,於眾多白酒巨頭中,仰韶酒業的彩陶坊展位,格外引人矚目。「彩陶坊家族」展臺的創意設計,以彩陶紅為主色調,整個展臺巧妙融入7000年仰韶酒文化,以典雅大氣的視覺感受,向廣大消費者傳達出了「陶香中國 天地人和」的價值理念。其中,一個靈動的巨大彩陶坊天時瓶,矗立在展臺的中心位置,獨特的創意設計,讓彩陶坊的展臺分外耀眼,吸引著來來往往客商。
  • 匠心加持品質為王豫酒龍頭仰韶彩陶坊閃耀糖酒會
    與往常一樣,攜「彩陶坊明星家族」參展的仰韶酒業,同樣受到廣大客商、消費者的追捧,在有泉城美譽的濟南颳起了一陣「彩陶風」。   在中國酒行業裡,從來都是星光閃耀,不缺行業之星,而作為豫酒領軍企業的代表,侯建光之所以被授予年度釀酒大師這一至高榮譽,是對他及仰韶酒業多年來為
  • 三件本不該存在的文物,被認為是穿越,專家: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寶
    如果我們要正確的了解一段歷史,那麼除了觀看權威性的史書之外,更重要的是從考古發掘出來的文物來了解古人的文化和時代的特徵,每一件文物的出土都是一次歷史的解答。但是卻有三件文物不一樣,它們的出土不僅沒有給出解答,還們蒙上了一層更神秘的面紗,因為它們本不該存在於當時的那個時代。
  • 歌手遊鴻明,創作充滿詩意,生活回歸本色
    這裡還要著重提出一點,遊鴻明的歌曲不僅是被大家聽著感覺郎朗上口,甚至拋開伴奏的曲子輕輕去讀也能感覺到一股特別清新的詩意境界,現在的大家此時如果再聽到這些遊鴻明創作的歌曲時候,是不是還能依稀回憶起當時遊鴻明出現在大家視野中並演唱的場景,是否還會跟著他的聲音一起輕聲的合著節拍一起吟唱呢?
  • 中小學語文:巧用比喻讓文章充滿詩意
    中小學語文:巧用比喻讓文章充滿詩意在中小學語文學習中,比喻句的運用相對來說是用得比較多的,那麼關於比喻句的運用你又知道多少呢?那麼家長們、孩子們快來看一看吧。而本體和喻體有質的差異,應當是不同的事物,但兩者之間有必然有某種相似之處。比喻依據描寫或說明的方式可以分為明喻(直喻)、暗喻(隱喻)、借喻、博喻、類喻、對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那麼,我們如何區分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呢?
  • 精美絕倫 《救世之樹》藝術總監公開海量遊戲原畫
    精美絕倫 《救世之樹》藝術總監公開海量遊戲原畫 新聞 2016-09-01 11:20:48 日前,《救世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