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引子】
上接
河西走廊之畔,看「彩陶之花」於沉寂後重綻
「在國博看展覽」
今日邀您
感受筆畫與色調的奏鳴
一探藏在甘肅彩陶紋飾裡的奧秘
罐、缽、碗、盆、壺、瓶……
讓世界充滿色彩和魅力
點、線、面,色彩、圖案……
看古人在器物上的創造力!
小朋友在展廳探索甘肅彩陶的奧秘
甘肅彩陶紋飾裡的奧秘
甘肅彩陶紋飾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自然紋樣,包括植物、動物、人物、景物等;
一類是幾何紋樣,如條帶、線條、三角形、方形、菱形、多邊形、圓形等。
兩種紋樣都是遠古先民在對物象觀察基礎上的構思成果,有區別但不能絕對分開,有些圖案兼具兩種紋樣共同的特點。一般而言,自然紋樣與幾何紋樣同時存在,但前者是後者的基礎,隨著時間的順延,自然紋樣有向幾何紋樣過渡的現象。在數量、內容及表現形式上,幾何紋樣明顯優於自然紋樣。
幾何紋樣紋飾通過色彩形式,以點、線、面為基本元素構成圖案,更多體現了人們的觀念意識與抽象思維。點有大小,線有寬窄,面有多種形狀,色有紅白黑黃,多因素、多方式的圖案組合與變化,賦予了彩陶無限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圓點三角紋缽
仰韶文化早期,高9釐米,口徑17.5釐米
大地灣博物館藏
穿越時空
去往8000-7000年前
——大地灣文化時期
看一抹虹彩宣告甘肅彩陶藝術的誕生
重點欣賞&認識:
寬帶紋
內彩符號與刻畫符號
一抹紅彩
大地灣文化距今約8000-7000年,大地灣文化的居民在渭河河邊階地聚族而居,從事農業生產,定居生活催生了彩陶。
大地灣文化彩陶質地較粗,器類單純,只有碗、缽和深腹罐幾種;紋飾簡單,一般是碗和缽的器口外側繪一周紅色的條帶紋,色彩偏暗。儘管如此,這簡單的條帶卻如一片朝霞,宣告了彩陶藝術時代的到來。
寬帶紋缽
大地灣文化,高9釐米,口徑27釐米
大地灣博物館藏
寬帶紋刻符缽
仰韶文化早期,高10.8釐米,口徑28.1釐米
大地灣博物館藏
寬帶紋
寬帶紋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類紋飾。大地灣文化表現為缽形器的口沿外繪一周2—3釐米寬的條帶;仰韶早期寬帶紋變為黑色,除了缽形器,某些葫蘆瓶和細頸瓶上部外側也用黑彩裝飾。
彩繪符號陶片
大地灣文化,大地灣博物館藏
彩繪符號陶片
大地灣文化,大地灣博物館藏
內彩符號與刻畫符號
在大地灣文化早期的遺址中發現了十餘種內彩符號,全部繪於陶缽內腹,符號呈紫紅色,沒有連續性;與此類似,仰韶文化早期,在陶器口沿及寬帶紋上又出現了五十餘種刻畫符號。這些符號意義不明,有學者認為它們具有記事功能或帶有某種特定含義。
弧邊圓圈紋罐(局部)
仰韶文化晚期,秦安縣博物館藏
將時光推進
至7000-5000年前
——仰韶文化時期
看彩陶文化的逐步繁榮
看彩陶紋飾的由直而曲
重點欣賞&認識:
三角紋
圓點紋
以及重弧紋、凸弧紋、側弧紋
由直而曲
仰韶文化距今約7000至5000年,彩陶生產呈現逐步繁榮的景象。
甘青地區仰韶文化早期彩陶多為盆、缽形器,也有一定數量的壺、瓶。飾彩部位一般在口沿和中上腹部。與大地灣文化彩陶相比質量提升了,彩陶均為泥質紅陶,打磨細緻。大量使用黑彩,常見寬帶紋、直邊三角紋、圓點紋、垂弧紋和魚紋等。線條簡潔明快,圖案規整有序;
仰韶文化中期彩陶仍以黑彩為主,有少量的紅彩和白彩。以弧邊三角紋、迴旋勾連紋、花瓣紋等幾何形圖案較為常見。線條柔美流暢、圖案華麗精巧;
仰韶文化晚期彩陶數量大幅下降,但圖案繁多,技法更為成熟。黑彩居多,間有紅彩。新出現器物內壁繪彩的作法。常見紋飾母題有弧邊三角紋、圓點或圓圈紋、漩渦紋、網格紋等,往往由幾種母題共同構成連續的組合圖案。還有獨具特色的鯢魚、蛙、犬等象生圖案。晚期彩陶風格,尤其是漩渦紋的出現,對稍後的馬家窯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對三角紋缽
仰韶文化早期,高8.4釐米,口徑17.8釐米
甘肅省博物館藏
直線三角紋缽
仰韶文化早期,高12釐米,口徑20釐米
甘肅省博物館藏
三角紋
三角紋是仰韶文化幾何紋飾中自始至終使用的主要母題之一,最初形狀是直邊三角紋,分為等腰三角和直角三角。之後三角紋的邊線出現向內的弧彎變化,由單弧邊經雙弧邊發展為三弧邊的弧邊三角紋。多組三角紋上下相對、左右相接,再配以圓點和直線組合,構成一幅幅紅黑相間、虛實相稱、千變萬化的幾何圖案。
圓點三角紋缽
仰韶文化早期,高9釐米,口徑17.5釐米
大地灣博物館藏
圓點紋
圓點紋既是彩陶紋飾的基本元素,又可以作為一種母題花紋,大多在組合圖案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填充和定位作用,使用起來非常靈活。有些圓點紋和圖案組合起來更是像的動物(如變體的飛鳥或遊魚)的眼睛。
弧邊三角紋圜底罐
仰韶文化早期,高43釐米,口徑41.5釐米,腹徑46釐米
甘肅省博物館藏
由弧邊三角紋、側弧紋組合而成的花瓣圖案體現了由直線到曲線的風格轉變,花瓣紋平衡規整、左右對稱,極具裝飾效果。
弧邊圓圈紋罐
仰韶文化晚期,秦安縣博物館藏
高28.3釐米,口徑15釐米,腹徑28.5釐米,底徑12.5釐米
由弧邊三角紋拼合而成的圓圈是後來馬家窯文化時代盛行的圓圈圖案的雛形。
重弧紋、凸弧紋、側弧紋
重弧紋即上部平齊,下部近月牙形的紋飾,凸弧紋則恰好相反,兩種紋飾大多繪在圓圈的空白處。
側弧紋為一側平齊,另一側呈月牙形,常常背靠背組成一個橄欖形填充在空白的圓圈內。
筆畫與色調的奏鳴
藏在甘肅彩陶紋飾裡的奧秘
第二輯
敬請保持關注和期待
也歡迎大家走進國博看展覽
記得提前預約喲
~
本文配圖攝影 | 龐道瓊
(本文圖文均源自國家博物館「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展覽,圖文版權所有。)
【展覽專題頁】
展覽: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
展期:展出中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11展廳
花葉繁茂,鳥乘風行,
走進甘肅彩陶的瑰麗世界
歡迎您來到國家博物館看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