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醫生被害細節曝光,網絡大V紛紛發聲,安全醫院建設成熱點

2021-01-13 健康界

12月24日,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楊文在正常診療中,遭一位患者家屬惡性傷害,頸部嚴重損傷。經全力救治,楊醫生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於25日0時50分不幸去世。12月27日下午,民航總醫院為楊文醫生在醫院禮堂舉辦追思會。

事發後,醫院及官方機構立即作出回應,眾多網絡大V及媒體表達對該事件的態度,也有大V提出質疑和建議。

民航總醫院及官方機構強烈譴責暴力傷醫行為:

25日,民航總醫院官方回應:

醫院全體醫務人員對楊文醫師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對不法分子的殘暴行為表示強烈譴責,並配合公安部門依法嚴懲兇手。

中國醫師協會發布聲明:

敬畏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是醫師執業精神的寫照,醫師在呵護眾人生命健康的同時,誰來保障醫師在執業過程中不受傷害,這點要求本不應成為問題,卻一再發生慘案,這是為什麼?

我們多麼希望中國醫師協會能有一張安全的網罩在每一位醫護人員身上,防止他們受到傷害。我們的社會不也應該構建這樣一張網來保護醫護人員的執業安全嗎?

對於傷醫我們已出離憤怒,強烈譴責暴行的發生,對楊文醫師的不幸離世表達深切地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

26日,國家衛健委宣傳司新聞網絡處副處長成義表示:

逝者楊文醫生對待患者態度和藹,非常耐心,我們獲知消息後,心情非常沉痛,更是特別憤怒。楊文醫生是一位優秀的醫生,是工作中的骨幹,是家庭的支撐。這種傷害醫生的,嚴重的刑事犯罪行為,必將受到法律嚴懲,這是國家衛健委一貫的態度。

網傳楊文醫生曾經的患者在微博上回憶自己此前的就診經歷:

那天急診很多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診科特別忙,走廊裡總是在喊:「楊大夫您過來看一下!」。

為什麼我會對她印象這麼深刻呢?到了我看診的時候,我看到面前這個像我媽媽年紀的大夫,在三月的還很冷的晚上滿頭是汗,戴著口罩,聲音特別溫柔的對我問診。

總是看夜間急診的我真的第一次見到這麼溫柔的急診科大夫。

看診的時候,還是不斷有護士和電話來找楊文大夫說那些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事情,她聲音溫柔態度是那麼好有條有理的去安排和處理。

從晚上到凌晨,她就一直精神飽滿的在那裡,溫柔的對待每一個患者。

她本人沒有公示照片裡那麼豐腴,本人甚至還有點瘦。

我很難想像這樣一個溫柔的醫生,為什麼會遭受這樣的無妄之災。

每次暴力傷醫事件發生後,網上總有一部分人持「受害者有罪論」的觀點,認為很多醫生態度不好,致使患者家屬作出過激行為。從官方表達及患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楊文醫生對待患者很溫柔。

不少知名大V對此事表達憤怒,針對部分網友指責醫生的態度,他們也進行反駁:

孫宏濤醫生:

楊文醫生遇刺的視頻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兇手手裡的刀有多大,多長!這百分百屬於管制刀具。這絕對是故意殺人,而且是不殺死對方絕不罷休的那種。

皮膚科醫生林小清:

我可以因為被傳染疾病而死,但是我不接受被砍死。

可以被累死,但絕對不是被殺死。

醫生與患者的關係是戰友關係,真正的敵人是疾病!

醫生與患者的關係不是敵對的!

沒有哪個人可以隨意剝脫他人生命,即使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也是需要法律來懲罰!

遊醫生指北:

行醫一生,還幹的是急診這種又髒又累的專業,楊文醫生最後卻落得這樣一個結局。怎能不讓人寒心。

四包包包包:

某些人扯什麼醫療體系啊!?這就是故意殺人!你知道有20年前看的牙齒出現問題回來殺醫生的嗎?你知道有讓村民去體檢認為X光會生病而把醫生殺了的人嗎?這個明顯就是拿老太太當籌碼訛錢,失敗了惱羞成怒下殺手!

即便如此,依然有醫生表示,自己還是會堅持行醫之路。各個醫護人員在表達憤怒和寒心過後,依舊在各自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各家醫院照常運轉。

李少雷醫生:

很多時候遇到醫療困惑,我們都喜歡自保,比如殺醫事件頻出,醫療糾紛不可能消除。但看病這條路上,還是需要無怨無悔的走著,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自己是錯的,那就勇敢的走下去,不作為是可恥的。

「生老病死」本就是常人不可避免的經歷,即便醫學再發達,也無力回天。有大V認為,家屬對此沒有正確的認知:

愛吃蛋撻的郭醫生:

一個醫生的一生可以拯救多少條生命,你這不僅僅是傷害了楊醫生一家,更是剝奪了其他人就醫的權利,本可以有更多的人通過這雙手得到生還,卻讓你全都葬送了。95歲高齡意味著全身的臟器功能已經很差,什麼情況都有可能,常規的治療手段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是好轉的結果,那樣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人去世了。

胡錫進:

誰沒有生病的時候,誰家父母年老了不得住院?都要靠醫生護士們的醫治照料啊。

老人歲數大了,有些病情就是會越治越重。

醫學面對生命衰竭的規律也不都能打贏狙擊戰啊。

公眾的健康需要醫生守護,楊文醫生的生命無法挽回,為了保障更多醫護人員的安全,媒體和大V呼籲,嚴懲暴力傷醫者,並完善安保措施,保障醫護人員們的安全:

央視評論:

醫生為我們治病,我們也必須治一治傷醫這種病。這樣的惡行,簡直就是喪心病狂。醫者仁心,不能讓醫者寒心。讓他們心安,這個社會的健康,才會多一份安心!

半月談:

痛惜過後,對於如何呵護醫者、杜絕暴行,仍舊值得我們反思。一方面,作為執業場所,醫院應把好安全關,完善監控和安保等相關措施;另一方面,應完善對醫生執業的保護機制,加大執法力度,嚴懲傷醫惡行。全社會應攜手搭建醫生執業安全網,讓守護公眾健康的他們,也得到切實的保護!

不能讓個別人的暴力行為抹黑當前醫患關係持續改善的事實,更不能允許暴力傷醫、醫鬧等不法行為假借醫患矛盾的理由逃脫或減輕懲罰,縱容這些行為就是對全社會犯罪,必須零容忍!

機器貓:

隨意剝奪公民生命、暴力傷害醫務人員,是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我們呼籲,要採取有力措施,堅決維護醫務人員的尊嚴,保障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保證醫務人員安全執業,還醫院一個安全和諧的環境,還人民群眾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

針對此次事件,有大V對醫院的管理流程提出質疑。暴力傷醫事件時有發生,為避免更多「楊文醫生」出現,有大V對事件的後續處理工作及未來的管理改進提出建議:

最後一支多巴胺:

這位95歲的老年患者到底所患何病,是急診搶救病人,還是急診留觀病人,還是急診病房病人,截止事發之時,已經在急診滯留多久?

相關專科有沒有嚴格執行醫療核心制度?沒有收住進專科病房的原因是什麼?有沒有人為將矛盾集中在急診一線的情況存在?

網絡傳言,家屬因為對治療效果不佳而多次投訴,乃至威脅揚言讓殺害醫務人員,是否屬實?

院方對家屬的多次投訴和或極端言行有沒有引起重視並做出應對方案?

對於這種已經逐漸顯現的矛盾,醫務科是否已提前了解,保衛科是否已經有所估計?

事發之時,一線醫務人員為何會直接暴露在兇手面前?安保人員何在?警務人員何在?

在楊醫生犧牲的場所,有沒有24小時安全監控?有沒有一鍵報警設置?

白衣山貓:

任何辱罵或者威脅工作中的醫護人員,都會威脅到就診的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不用說攻擊醫護人員了。

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包括戰亂中的伊拉克,包括中國臺灣省,只要有人辱罵威脅工作中的醫護人員,都會被抓而被判刑坐牢,而攻擊醫護人員,不論醫護人員受傷程度,均為公訴案件,不能和解,攻擊者要判刑入獄,不得判緩刑。

今天,一段關於該事件的前因後果在網上流傳,從網傳的截圖看,這段話的作者聲稱是楊文醫生的同事。

微信公眾號「醫殤」發文提出建議:

1.醫院在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考慮心理醫師的介入。

2.建議北京市衛健委協調這個特殊患者的轉院事宜。如果證實該老人家屬都是如文中所說的那種家屬,我認為轉院後警方人員陪同看病等特殊待遇應該予以考慮。

從被曝光的視頻來看,兇手站在醫師身後進行了約數分鐘的談話後,趁著醫師不注意在身後掏出刀子行兇。現場治療吧檯前面的有數張床位,這阻擋了正常的醫患溝通的途徑。

建議該醫院在吧檯外側清理出便於醫患溝通的一個正常的環境。醫護人員亦當檢視自身的診療環境是否是將自己的後背留給了陌生人。醫院管理者可以從視頻中反思下,自己醫院裡的就診環境是否安全的事。

相關焦點

  • 楊醫生被害第四天,民航總醫院竟還有病人揚言「砍人」,醫療秩序誰...
    5天後,當《新民周刊》記者來到案發現場,醫院已正常接診。令人吃驚的是,楊文的同事告訴記者,昨天(12月28日)還有病人揚言要砍人。當記者剛進入醫院時,看到的是這樣的景象——平靜之下,悲憤難寧。急診部進門左手邊快要堆不下的鮮花,以及無數陌生人送來的奶茶、食物,無聲地提醒著人們這裡發生的事情。楊文生前急診部的同事何醫生(化名)向記者講述了平日工作中的楊文,以及作為同事的他,對於如今醫療秩序的擔憂。
  • 民航總醫院殺醫兇手被執行死刑,楊文醫生卻再也回不來了
    大家也許已經忘記這件事了,但是提到楊文醫生,大家可能還會依稀想起來三個月前轟動全國的民航醫院殺醫案,其犯罪手段之殘忍,影響之廣泛,實屬罕見。2019年12月4日,被告人孫文斌及親屬將其母孫魏氏送至民航總醫院治療。
  • 對民航醫院急診科醫生遇害的幾點反思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距離民航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生楊文遇害,已經11天了。事件熱度會逐漸消退,但我們對暴力傷醫的反思不能停息。
  • 楊文醫生之死:比治病更重要的,是救治人心
    用楊文醫生生前同事發表的話說:「這不是刺傷,這幾乎是割頭了」。是多大的憤恨能導致如此慘絕人寰的殺害?我不知道。我只是知道,越來越多人關注這個事件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案件被誇大的、不堪入目的血腥細節。慘!實在是太慘了!
  • 楊文醫生被殺害5天後,我們來聊聊這5點
    這個周末,北京楊文醫生被患者家屬殺害的事情,一直在被討論。事情的經過相信大家都已經瞭然於心了。95歲高齡患者,55歲兒子,大早上6點。殺人嫌犯跑到毫無防備的楊文醫生身後,幾乎是卯足了勁手刃了她,脖子上被砍數刀的楊醫生,毫無還手之力,掙扎了幾下後就失去了反抗意識,搶救無效死亡。今天,離楊醫生去世已經5天,事件真相也在發酵中慢慢浮出水面,我們總有一種一切都還算不上塵埃落定之感,所以仍然想聊聊幾個問題。
  •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武軍:循序漸進推動智慧醫院網絡安全建設
    會上,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信息數據中心主任張武軍就新形勢下醫院網絡安全的風險與應對進行了分享。他認為,智慧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的建設對網絡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今的醫院網絡安全建設目標定得太低,網絡安全運作模式、能力建設面臨嚴重挑戰。
  • 洛麗塔文化「風評被害」,lo娘們應該如何為自己發聲?
    而在面臨以上這些質疑聲時,lo娘們應該如何正確為自己發聲呢?01洛麗塔文化「風評被害」的原因都有哪些?她們不僅借著洛麗塔的名義肆無忌憚的蹭熱度,而且還利用洛麗塔服飾為自己包裝成「有錢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當買回來洛麗塔小裙子時,她們又只是單純地拍幾張照片,緊接著就會出手掉。而在那些不明真相的圈外人眼中,便會認為lo娘們都是「行走的礦山」,有著穿不完的昂貴小裙子,因此便有了「十個lo娘九個富」的網絡流行語。
  • 東九網絡楊文:網遊大潮中起伏的草根淘金者
    日前,自稱為「草根淘金者」的東九網絡創始人楊文在2017年民企「雙對接」活動月「創意項目與基金對接專場——2017創客大賽」(下稱「創客大賽」)上如是說。東九網絡創始人楊文在2017創客大賽上展示項目 張茵攝  東九網絡是一個由零開始的遊戲平臺,也是網遊產業的大潮中的淘金者之一。
  • 南寧率先推行醫院安檢,試行首日查出管制刀具 網友:望全國推廣
    近日,廣西南寧在全國率先開展醫院安檢工作,要求各三甲醫院安裝安檢門。試運行首日,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就查出一把管制刀具和多把水果刀樣的刀具。對於醫院安檢,市民表示支持和配合,「為個人安全和醫院安全」。2019年歲末,這類事件再次發生,民航總醫院醫師楊文不幸離世。這起事件引發全社會強烈關注,僅在微信平臺,相關文章達到8000餘篇,閱讀量超過4500萬人次。面對如此極端的惡性刑事犯罪,不旁觀、不沉默、不縱容成為全民共識,醫療主管機構、醫師協會、主流媒體和廣大網民均第一時間站出來發聲,譴責暴力傷醫的輿論聲量迅速高漲。
  • 北京朝陽醫院醫生被砍原因曝光:手術併發症沒處理好,提菜刀來見!
    衛健委始終對暴力傷醫行為零容忍,並與公安等部門一道,強化警務巡查、警醫協同、聯防聯控;持續加強醫院安保力量,升級技防、人防、物防措施,全面排查糾紛矛盾,堅決打擊各類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障醫務人員人身安全和醫療秩序。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地方立法工作已啟動。
  • 因不滿治療效果,患者家屬持刀刺傷醫生
    事情發生在珠海市鬥門區某醫院。 據新快報報導,一男子因不滿該院骨一科李醫生對其母親的治療效果,拿走了護理推車上的一把剪刀,闖進醫生辦公室刺向李醫生,並持剪刀衝向前來阻止的王醫生。兩名醫生嚇得倉皇逃竄,躲進會議室。他還繼續用腳狂踹會議室的門不停,企圖破門而入,直到被其母親拉回病房。
  • 6萬粉絲「大V」直播大鬧醫院,沒想到對面醫生440W粉絲……
    7月12日晚上7點半左右擁有439萬粉絲的微博大V@白衣山貓發布了一條帖子,內容顯示:為了直播流量有自稱抖音和微博大V、演員的兩男一女一直在醫院直播反覆指責醫生服務不好鬧了護士臺很久值班醫生同意了只不過第二天晚上病人改變了主意,想要縫合傷口當時醫生原本在家休息又不得不趕回醫院幫這位病人處理但是醫生趕到醫院後這位病人又表示,不要縫傷口了醫生這才回家去本以為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但病人家屬跑來鬧事了
  • 目睹楊醫生被殺的惡性醫患關係事件,躲開「情緒不穩定」的任何人
    2019年12月24日,是讓廣大醫務工作者痛心的一天,也是廣大網民奮力吶喊的一天,更是眾多媒體就醫患關係中各個角度發聲從而爭取流量的一天,楊文醫生被患者家屬殺了,我媽說,「被抹脖子了」。我爸張著嘴瞪著眼不敢相信。那一天,更多人等待著事故的細節,也許患者家屬悲憤至極痛下殺手?也許是爭吵當中憤怒衝昏了頭?
  • 浙江金華醫院護士臺醫鬧直播,一位6w粉大V與438w粉大V的抗爭
    一腳部受傷的病人入院,腳上小傷口,病人拒絕自縫,值班醫生同意了。 11日晚上,這位病人又變卦了,必須縫。可正值周末休息,病人卻態度堅決,在家休息的醫生只好趕到醫院,可醫生急忙趕到醫院時,病人又不縫了...... 特別提醒的是,該病人的家屬中有兩個主播,其中一位是「大v「姜濤-我是路人甲」(粉絲6萬多)。
  • 瀟湘晨報小報童走進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小小醫生」職業體驗營
    來源 | 瀟湘晨報記者 | 張樹波 實習生申晟 通訊員楊文、石榮 圖 蔣泉潛「上學途中含著糖走路,不下心被糖卡住了該怎麼辦?」來自醫院急診科的護師郭君用一個常見的場景開場,瞬間帶動了臺下小朋友們的氣氛。小傢伙們紛紛支招,「喝口水、拍拍背、用手摳……」郭君解釋:「用『剪刀、石頭、布『也能救人。」
  • 患者持刀傷醫後跳樓,誰來為精神科醫生的安全負責?
    在事後被曝光的一份疑似趙某的遺書中,稱廣州動物園在舉報事件之後將他多次調崗,崗位工作量越大,精神壓力也越大,以至晝夜焦慮,思想負擔嚴重。從趙某的微博看來,在個人生活方面,趙某也過得並不如意,他在8月23日參加了一場軍隊文職人員的招聘考試。35歲的他眼看以後不能再參加任何招聘考試了。
  • 南京各大醫院紛紛推出網上「線上門診」服務
    接下來,越來越多的醫院將開通這一服務。南京各大醫院紛紛推網上「在線門診「服務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為降低患者在醫院就診中交叉感染的風險,目前,南京各大醫院紛紛推出網上醫學諮詢服務,患者可「在線複診」「在線開藥」,有的甚至可以快遞藥品到家。昨天,記者進行了探訪。
  • 2019年十大網絡熱點事件
    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與社會輿情產生著強烈的共存共振。現實中的細微之事,通過網絡擴散,很可能在現實中產生巨大的影響。不能小看那些微小的聲音,有了群眾的圍觀,或許會留下時代的印記,形成時代的迴響。   2019年網絡上有哪些熱點事件呢?且看一一揭曉。
  • 兒科醫生:焦佳人身世曝光,「關係戶」原來是孤兒,谷院長成伯樂
    谷佳人懷疑小焦醫生的身世在第19-20集裡,鄧子昂讓2位「佳人」用橘子皮練習縫合比賽,於是2位「佳人」下班後都留在醫院練習、不回家。谷媽媽心疼女兒,專門做了一桌好菜,結果谷佳人沒回家,她忍不住讓丈夫去醫院看看女兒是什麼情況。
  • 蕪湖醫生發聲:關鍵時刻頭盔能保命!
    通過設立學習教育點,觀看違法事故視頻、學習抄錄交通安全法規、參加志願勸導活動、朋友圈集贊等方式,積極推動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自覺佩戴頭盔,安全文明出行。但是,事關自己的安全不能因為交警不罰就不戴頭盔哦你瞧,頭盔們也紛紛現身說法「曬出」傷痕,講述驚險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