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銷售過程中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還要再考慮一下。」客戶經常會用這個理由來推遲決策,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決策層由不同的成員組成,他們也不清楚彼此之間的真實想法,所以,在產品演示報價會議結束後,我們作為銷售者經常會有幾天的等待期,然後才能得到甲方的通知。
那麼,當我們接收到這個信息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什麼呢?向客戶告辭,然後在家裡祈禱嗎?當然不是,我們必須搞清楚目前我們處於什麼狀況,只要正確應對,我們就可以準確地做出預判,看看對方最後決定是否採用我們的方案。
智雲通CRM總結出,你可以通過三個問題來試探客戶心理底線,從而做出最後的預判。
問題一:你們需要考慮多久?
我們必須給客戶的決策過程設定一個期限。你可以通過先提問後建議的方式和對方溝通,詢問客戶:「你們需要多久做出決策?我三天後再聯繫你們,您看怎麼樣?」
我們主動提出期限的做法可以讓甲方高度重視決策事宜,沒有期限限制的決策很容易被對方推遲、延誤甚至完全遺忘。因此,在為甲方的決策設定考慮期限可以讓他們充分關注你的銷售建議,確保採購決策不會被其他的工作埋沒。
另外,我建議的期限是三個工作日,選擇三天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只要賣方建議的考慮期限合理,一般來說買方都會接受,因此我們必須建議最短的期限;另一方面,通常情況下,會議開完一周後決策層會忘記80%的討論內容。正所謂趁熱打鐵,我們一定要趁客戶對你介紹的方案記憶猶新時贏得業務,因此你必須催促對方早做決策。
問題二:你們是否需要其他幫助?
如果你需要確定是否滿足甲方有關採購決策的所有信息需求時,你可以這樣問客戶:「你們在制定決策方面還有什麼問題嗎?」
這是一個引導性的問題,對方一般的回答都是:「沒有了,你們已經提供了足夠的幫助信息。」
甲方的此類回答意味著對銷售者亮起了綠燈,接下來你可以試探性的詢問對方對採購承諾的態度。
問題三:你們是否最終決定購買?
這個時候,甲方的決策層已經了解了你提供的方案和報價,如果他們在上一個問題中的答覆一樣,甲方已經掌握了指定採購決策所需的所有信息。下面,我們就要做個小測試,你應當試探性地詢問一下買方是否會做出採購承諾,來確定自己能不能最後贏得銷售業務。我們可以這樣問:「既然你們需要考慮幾天在做決策,我想知道你們是否願意繼續採用我們的銷售方案?」
當我們問完這個問題後,對方成員肯定會把目光轉到同一個人身上,即決策層中職位最高者,一般我們會得到兩種回答,第一種是做出口頭承諾,例如:
「我們肯定會跟你合作,只是現在還需要討論一下。」
「我們需要你提供的方案,不過我們還要交流一下意見。」
「我們還有幾個細節需要溝通,不過肯定會跟你繼續合作的。」
我們可以把這類回答稱為「有條件承諾」,答應在未來某個時間合作的試探性承諾。如果我們得到這種答覆,成功完成銷售的概率可以說在80%以上。
不過,還有另一種回答,你可要擔心了,因為還有一種答覆是非承諾性的,意味著我們完成銷售的概率可能連20%都沒有。例如:
「呃……我們會通知你結果的。」
「這樣吧,你下周二在給我打電話吧。」
「這個不好說,我們要內部先討論一下。」
雖然聽上去好像沒什麼大問題,但我們必須把最糟糕的情況先考慮到。也就是說,當你得到第二種非承諾性的答覆時,我們必須多想幾個「萬一」,假定對方仍存在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時,你可以接著問客戶:「你們是不是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然後看對方如何回答。說不定這時會有人舉手發表意見,提出先前大家一直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如果確實存在問題,這是個好消息,至少在你轉身離開會議室錢發現了問題所在,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然後結束會議。
下面舉例說明,兩組銷售對方的不同結果。
「我們需要再考慮一下。」
「好的,你們需要考慮多長時間?三天夠不夠?」
「三天可以。」
「你們在決策時還需要其他信息或幫助嗎?」「不需要了。」
「既然你們需要考慮幾天再做決策,我想知道你們是否願意採用我們的銷售方方案?」
我們完成銷售的概率在80%以上時,甲方的回答是:「是的,我們會採用你們的方案,不過我們首先得……」
這種回答是我們希望得到的,接下來就是到了約定時間,打電話向甲方了解結果。
我們完成銷售的概率僅有20%時,甲方的答覆是:「這個嘛,你還是周二再打電話吧,到時候會通知你結果。」
對此,你必須高度「戒備」!智雲通CRM的建議是,你可以先若無其事地同意對方,然後補充一句:「是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嗎?」
如果對方提出新的問題或者異議,馬上加以解決,然後結束會議,然後等到約定之間,打電話向甲方了解結果。
(來源:智雲通C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