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屬於勞動者 幸福屬於勞動者

2020-12-25 西安日報

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和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五項要求」「五個紮實」,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以「十項重點工作」率先突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邁出更大步伐。2015年以來,各行各業湧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銳意創新、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先進模範人物,黃雲娜、李新春、張文兵、楊梅、惠敏莉、王排、李茵7位同志今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他們就是我市千千萬萬奮力拼博職工中的優秀代表,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充分彰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時代在變,但勞動創造價值、奮鬥成就夢想的道理不會改變。西安市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今天召開,這是時隔五年我市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表彰499名市級勞模和100個先進集體。

爭做奮鬥者,建功新徵程。今天,讓我們一同走近勞模,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以勞動模範的感人故事激勵全市廣大職工堅守愛國情懷、堅定奮鬥意志,在推動西安高質量發展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中作出新的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

我熱愛這身藍工裝

——記全國勞動模範、陝西五環(集團)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黃雲娜

「站在領獎臺上,我代表的不僅是我個人,而是那些常年在崗位上默默耕耘、奉獻青春和汗水的一線職工。」手裡捧著紅彤彤的證書,黃雲娜欣喜之餘,心中又增添了一份責任。

11月24日,陝西五環(集團)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黃雲娜榮獲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身著天藍色工裝的她站在領獎臺上,接過證書的那一刻,黃雲娜心中滾燙,「我熱愛這身藍工裝,我要把它永遠穿下去。」

一路走來,黃雲娜全靠「勤學苦練」。1998 年初中畢業的黃雲娜成為了五環集團的一名紡織女工。

上機操作的過程並不順利,不服輸的黃雲娜心裡憋起了一股勁,那段日子她幾乎將一切時間都交給了練兵機臺,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手指更是因練習打結,被棉紗勒出一道道血口。不分晝夜的苦練讓她實現了每分鐘接頭45個的硬本領。紗線在黃雲娜的指間輕輕捻起,靈巧一搭,線頭瞬間接上,嫻熟的技藝讓她在當年集團的操作比武中取得了第一名。

「她的成績是實幹出來的。」同期進廠的工友周毅玲說起黃雲娜很是佩服。多年來,集團每次的急難攻關項目黃雲娜總是衝在最前面。

2012年集團開發一款高難品種,該品種捻度大斷頭多、停臺高,操作難度大,生產任務緊。黃雲娜作為操作尖子主動請纓,從攻關開始的第一天,她就在織機前觀察琢磨品種特性、掌握操作技巧,加上她紮實的技術功底,很快「強捻布操作法」被她摸索出來。這項操作法使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17萬餘元,該操作法被沿用至今。

今年3月,五環集團抗擊疫情生產醫用口罩。黃雲娜帶頭放棄休息時間做起檢驗工,她時常忙完手中的工作,顧不上喝口水就跑到成品倉庫,打開箱子檢查數量夠不夠、質量是否合格。工友勸她歇一歇,她總說「能為抗擊疫情做點貢獻,累點也值得。」

11月30日早上九點,細紗車間裡數百臺紡織機高速運轉發出「沙沙」的聲響。黃雲娜走在一排排機器中,不時彎腰,手掌輕拂布面,仔細查看是否出現疵點,不時站上機臺,手把手地教新工減少布面瑕疵的方法,6個車間巡視下來已到了快中午。

「我是勞模就要立足崗位做貢獻,只有我行動了,才能帶動更多的職工學榜樣、做榜樣。」黃雲娜始終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

「身上的這身藍色工裝,時刻提醒我是一名產業工人,作為工人只有用勤勞和汗水才能幹出真成績。」多年來,黃雲娜的崗位一變再變,但她立足崗位,傳承紡織事業的決心卻從未動搖過。 唐玉潔

現場問題解決專家

——記全國勞動模範、陝鼓集團系統服務事業部李新春

11月27日,李新春正在向西安工會幹部介紹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盛況,他的手機不停地在震動。他知道這是項目安裝現場打來的。「他們這麼著急,是哪裡出了問題?」會議剛結束,李新春迫不及待拿出電話回了過去……

32年前,李新春從技校畢業分配到陝鼓設備處,成為一名設備維修鉗工。

第一次接觸工具機,李新春就認真跟著師傅學拆件、學看圖、學組裝。在第二臺工具機的維修中,他就可以獨立承擔操作了。每次接到維修任務,李新春並不急於立即動手,他習慣將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技術要求梳理一遍,再分析產品結構,然後找出合適的方法,經實驗確認後再動手操作,這使李新春練就了紮實的技術功底。剛進廠那幾年,李新春就像一塊海綿,遇到多少新知識就能吸收多少。他主動參加公司各種培訓班,不願放過每一次提升的機會。很快,原本中級工的李新春,考取了高級鉗工資格,成為陝西省第一批高級技師。

國內某大型鋼鐵集團高爐鼓風機中的核心動力裝備是陝鼓與德國企業合作製造。在安裝過程中,德國專家起初並不放心「中國製造」,不認可中國工人工作質量。

李新春帶領安裝隊伍著裝整齊、操作規範,還熟讀英文圖紙,僅用15天就完成了原定35天的機組安裝任務,德國專家對陝鼓的施工隊伍豎起了大拇指。

「現場問題解決專家」「業務精湛的技術能手」這些都是企業和客戶對李新春發自肺腑的稱讚。

近年來,李新春完成的創新改革項目和合理化建議超過150 項。他先後攻克大型高爐鼓風機配套TRT「靜葉零關閉」、TRT低壓噴水部內噴嘴與外噴嘴幹涉問題、提高軸流曲柄滑塊組裝配質量攻關、提高電動執行器裝配質量等技術難題。

李新春作為陝鼓工業服務產業一線帶頭人,出差是「家常飯」。30多年來,他在用戶現場服務的時間平均每年超過320天。在執行國內某化工企業27 萬噸/年硝酸「四合一」機組安裝項目時,他的腿突然腫脹難忍,已蹲不下身。但為不影響用戶設備投運,他強忍疼痛堅守在安裝現場,直到項目平穩運行後才去看病。

工作中,李新春像一把「金鑰匙」,影響著他人,通過傳、幫、帶,傳道授業。如今,李新春帶出的近20 名徒弟遍布陝鼓的各個重要技術崗位,好多已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對此,李新春特別欣慰。

「作為全國勞動模範、新時代的產業工人,我要用實際行動踐行勞模工匠的初心和使命,在追趕超越的新徵程中奮力奔跑,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和中國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作出新貢獻。」李新春這樣說。 苗瑩

始終不忘科技報國初心

——記全國勞動模範、西安西開電氣有限責任公司張文兵

1990年,張文兵入職西電集團。身為一名西電子弟,張文兵踏著父輩的足跡,也成為了一名研發工程師,他用自己知識和努力實現了當初科技報國的夢想。

無論在哪裡,他對科研的熱愛都有增無減。用他的話來說:「我對科研工作是從喜歡到熱愛,現在是以此為樂,設計創造更好地產品,就是最大地樂趣。」

「九五」國家城網關鍵技術和成套設備研製項目「LW36-126自能式SF6斷路器研製」任務是張文兵負責的一項重點工程項目。當時自能滅弧技術尚處於國內空白。張文兵憑著一腔熱忱,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能滅弧技術的研究中,攻克多項技術難題,經過反覆試驗,多次改進,終於取得成功。在部級鑑定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產品主要技術參數達到國內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開創了國內高壓開關領域自能滅弧技術新局面。

「大容量發電機斷路器成套裝置研製」項目是被列為國家能源局重大裝備的項目之一,由於該產品在國際上只有極少數大型跨國企業才能夠生產,形成了技術壁壘,所以產品研發難度非常大。在技術儲備少、成熟經驗少、任務時間緊的條件下,張文兵勇挑重擔,帶領課題組成員潛心攻關。經五年的艱苦努力,最終完成了160kA產品的研發工作,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帶動全行業在大電流領域綜合技術的提升,使我國成為國際少數該類高端設備生產國家之一。

「看著我們研發的產品在烏東德水電站這樣舉世矚目的大工程中投用,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是我們研發工作者至高無上的榮譽。」張文兵讚嘆道。

為了更好地在電力技術上實現新的突破,張文兵樂於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特別是和西安理工大學聯合研製的「立式燒結溶滲技術及製備自力型CuW/Cr-Cu整體電觸頭的研究與應用」,使高壓開關設備的觸頭材料性能大幅提高,並得到廣泛應用。該項目於2005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多年來,張文兵帶著團隊,取得多項科技研發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7項,其中一等獎2項,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

張文兵說,創新、擔當和鑽研是科技人員必須要有的品質。身為一名科技人員,必須要支持國家電力建設,設計製造出更好地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壁壘,解決技術短板,有力地支撐國家建設,這是科研人員的職責,也是擔當。 殷博華

冬棗園裡書華章

——記全國勞動模範、閻良區閻誠脆棗專業合作社技術員楊梅

「萬萬沒想到,我一個天天在冬棗園裡忙碌的農民能成為全國勞模。」雖然過去了半個多月,但說起那天接受表彰的情景,西安市閻良區閻誠脆棗專業合作社技術員楊梅還是激動不已。

30年前,楊梅所在的村子,家家戶戶都種棗。但由於棗樹3年才能掛果,沒有甜瓜收益快,2000 年前後,曾經的「萬畝棗園」僅有三戶繼續種棗。「別人種什麼我不管,我既然選擇棗樹,我就要把棗樹種好種精種細,讓它成為優質的農產品。」楊梅說。

為走出一條精品化發展道路,楊梅反覆試種,優化品種、改良技術。經過多次的失敗,她終於摸索出一套溫室大棚棗作物技術,克服了棗子見雨裂果的弱點。改良技術後,冬棗畝產量增加1000斤,價格從每斤3元到10元左右,且能提早上市。

楊梅認為,吃進嘴裡的東西,單有技術還遠遠不夠,食品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為了讓冬棗種植走上精品化、安全化的路子,她堅持使用有機肥,還實行管理開放化,把每次施肥的時間和種類公開,接受監督,使果品從源頭上真正達到純天然綠色無公害的要求。

目前,經西安市農林站推廣,形成秦寶冬棗、霑化冬棗和脆棗三大支柱品種。2013年為冬棗成功申請「洪萃」商標,實施品牌發展戰略,秦寶冬棗真正走上了精品化發展道路。

「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致富路上也要帶著大家一起走。個人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只有讓鄉親們都富起來,才是真正的富裕。」楊梅說。

楊梅鼓勵鄉親們一起種植脆棗,自費辦起了「農民大講堂」,每周定期聘請專家授課、組織村民外出參觀,帶領社員到楊凌等地學習,形成「基地講堂+流動講堂」「定期講座+常年學習」的雙重學習模式。她和丈夫還經常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有時候她正在自己的試驗田忙活,社員跑來找她,她就放下手裡的活,到社員家指導。

2016年,為了更好地推動這一支柱產業擴大,楊梅投資260 萬元,免費為30名村民發放樹苗16000棵,建成100畝鋼架大棚,幫助村民進行1000畝老園改造。為方便冬棗儲存,楊梅在自家果園裡建設80萬元的恆溫冷庫供社員們免費使用,在她帶動下,溝王村冬棗畝產量大幅增加,群眾收入翻了一番。

多年來,楊梅先後為11戶貧困戶和合作社職工參保小額意外保險,為貧困戶建設冬棗產業園區50畝。冬棗銷售完後,扣除合作社農資投入後,利潤由11戶貧困戶按工按勞分配。 殷博華

三尺講臺育桃李 四秩春秋譜丹心

——記全國優秀工作者、西安市大學南路小學校長李茵

11月25 日一大早,西安市碑林區大學南路小學,用一場熱烈的歡迎儀式迎接載譽歸來的全國先進工作者校長李茵。

「我此行最大的感動是舉國上下對勞動者的尊重,我體驗到作為一名勞動者的幸福!我走一路學一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歡迎儀式上,李茵分享了自己見聞,像用鮮血和生命踐行入黨誓言的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王排,只要是守護老百姓的事,他永遠衝在最前面;86歲的小麥專家梁增基是糧食的「守護神」,老人的自覺、自律、自尊、自謙、自強讓她銘刻於心。

「我最開始做『陽光工作室』是因為關注到,無論是在哪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會出現心理問題。」李茵道出在校園裡加入心理教育課程的起因。在教學中,她發現學生許多問題都需要心理教育元素介入才能解決。她充分發揮自己心理教育專家特長,率先在小學設置心理教育課程,建立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校長、心理老師、班主任、家長、社區「五位一體」的心理支持系統,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地心理保健。

此外,李茵在校園裡率先實行「無書包日」社團活動。每周五下午全體學生不背書包沒有作業。「我們社團涵蓋五大類體育與健康、人文與社會、數學與創新、藝術與審美,共72門校本課程,面向全體學生成立了72個社團。」李茵說。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想讓優秀人才「留得住教得好」,就必須花大力氣打造一支師德優良、學識過硬的教師隊伍。針對老師不足,李茵找來專業人士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幫助,讓每位老師都成為「事業合伙人」。

在學校145人的一線教師隊伍中,擁有各級各類教學骨幹、學科帶頭人83人次,名師佔到了總人數的45%。五年來,學校獲獎390項,教師獲獎1372項,學生獲獎 1601項,這些都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42年來,李茵在「辦好每一所學校,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的旗幟下,讓優質資源覆蓋的範圍更大。大學南路小學50%以上的老師去過銅川、潼關、耀縣、長安、周至、藍田、商洛等地送教,足跡遍布全省。」每當假期的時候,李茵都會帶領優秀教師,分別奔赴省內20多所學校執教送教,努力為鄉村教育發展更均衡、更優質添磚加瓦。 臧慧 董楠

面對危險衝在最前

——記全國先進工作者、西安市公安局灞橋分局王排

11月24日,西安市公安局灞橋分局監管大隊副大隊長王排戴上獎章,配上綬帶接受表彰,內心無比激動和自豪。

王排參加工作的第二年, 2003年9月24日,紡織城國棉某廠工人李某因與他人發生矛盾,持獵槍將11名消防人員劫為人質,與警方對峙。

王排走過去,迎著槍口一邊用攝像機拍錄取證,一邊苦口婆心地給李某做工作,但李某一句話也聽不進去。

「砰!」一聲槍響打破了周圍的寂靜,情緒崩潰的李某開槍了,霎時鮮血瞬間從王排頭部汩汩而出。

中槍後,王排沒有退縮,依然拿著攝像機取證,也在為警方擊斃歹徒爭取時間。最終,人質全部獲救,倒下的王排被送醫院急救,子彈被醫生從頭部取了出來。醫生說,他命真大,這一槍再往下偏1釐米,情況就兇多吉少了。

從警18年來,王排親手抓獲犯罪嫌疑人127人,參與處置突發案事件100餘起。 多年來,在與犯罪分子的博弈中,王排頭部中過槍、腹部被刺傷、肩胛骨被砍斷,他的身上留下了12處傷疤,5處是永久性傷疤。 在他的記憶裡,曾經有好幾次都是與死神擦肩而過,但面對危險他依然衝在最前。

「我沒有機會從軍,後來當了警察。這份工作雖然讓我受過很多次傷,但對於工作的熱愛從未消減。這份工作,也讓我對責任和擔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王排說。

2014年夏季的一天,歇駕寺村屠宰廠從青海購回一車犛牛,卸車時一頭犛牛因受驚突然撞開擋板,橫衝直撞地接連頂傷兩人,眾人四散。 接警後,王排和同事趕赴現場,瘋狂的犛牛折騰了半天,正趴在隴海鐵路線上歇息。這時一旦有火車經過,情況將非常危險。

緊急時刻,王排讓同事後退保護群眾,自己單獨緩步向前,找準位置舉槍射擊,近距離果斷連開六槍,終於重創、制服這頭「牛魔王」。

參加工作以來,敬業、擔當、責任是王排對自己的要求,無論是特種行業管理、治安隱患排查,還是緝槍治爆、警衛執勤,他都以最好的精神狀態去面對任務。

從普通民警到全國先進工作者,一路走來,責任與擔當,已經成為王排的習慣。

王排說,自己把每一次獲得的榮譽,都當作以後工作中的動力源泉,當作一把尺子,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在工作中要將這把尺子當做衡量的標準,不給警徽抹黑,清清白白做人,腳踏實地幹事。 殷博華

百年劇社裡的藝術工匠

——全國勞動模範、西安易俗社社長惠敏莉

12月2日,雨雪交加,西安大明宮劇院舞臺上,西安易俗社黨支部書記、社長惠敏莉穿著薄薄的練功服,正在凝神復排《白蛇傳》。在排練自己飾演白素貞的戲份之餘,惠敏莉手把手給兩位青年演員指導《白蛇傳·盜草》中的武戲。

「不管幹哪一行,都需要工匠精神,要持之以恆,堅忍不拔。」這正是惠敏莉30多年奮鬥不止的真實寫照。

1989年,作為秦腔「苗子」,18歲的惠敏莉被從黃陵縣劇院調到易俗社。同年,由惠敏莉領銜主演的秦腔戲《李陵碑》,在西安市第二屆藝術節匯演上獲得二等獎。

惠敏莉說,傳統文藝要發展,核心在於傳承經典,在於出人、出戲、出精品。易俗社在她的帶領下,實現傳承和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

2009年以來,她帶領易俗社恢復傳統劇目本(折)80多部,復排演出《三滴血》《奪錦樓》等經典劇目。惠敏莉主創排並領銜主演的《柳河灣的新娘》《秦腔》《易俗社》三部力作,先後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今年,易俗社推出秦腔《黨的女兒》,11月17日,以全國勞模劉西有先進事跡為題材的《勞模劉西有》,在西安易俗大劇院首演。

2008年,汶川大地震。惠敏莉帶領演員賑災義演,她把10萬元的義演費和自己包裡2萬元一起捐給災區。當她趕回黃陵老家時,病重的母親已陷入昏迷,不幾天離開人世。「敏莉是在電話中和她媽媽話別的。」父親惠清芳說,女兒把身心全部用到文藝事業上。

安葬了母親後,惠敏莉投入到她領銜主演《柳河灣的新娘》的排演中。2009年,因在《柳河灣的新娘》成功塑造柳葉的形象,惠敏莉榮獲梅花獎。

2014年,易俗社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單位。怎樣更好地傳承,堅守百年易俗社這一門戶,是惠敏莉思考的問題。惠敏莉組織人員對社裡劇本進行搶救性修復,整理出版68冊劇本、680餘本劇目,並建立相應電子檔案。她多方籌措資金,組建易俗社文化研究院,邀請專業人士對易俗社劇場修繕保護。

多年來,惠敏莉奔波於20 多所大中專院校,30多家機關單位,開辦易俗大講堂傳播秦腔文化。她帶領演出小分隊,送戲到秦嶺深處鄉親們家門口,到榆林千米礦井下慰問礦工,以行動講好陝西故事,提升百年易俗社品牌。

百年劇社要傳承、要發展需要人才支撐。2015年,易俗社招聘20名青年演員組成第20期傳承班,招收120名學員進行定向培訓,形成老中青少四代人的傳承體系。惠敏莉親自為學生教戲、說戲、排戲。多年來,她傳幫帶帶出60多名秦腔新秀。

「我將繼續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讓『古調獨彈』的鼻祖劇社,唱響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為新時代秦腔藝術的繁榮發展努力奮鬥。」惠敏莉說。 (李江波)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習話】光榮屬於勞動者 幸福屬於勞動者
    【每日一習話】光榮屬於勞動者 幸福屬於勞動者 2020-12-10 21: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譜寫更加壯美的北京勞動者之歌
    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2020這極不平凡一年的歲末年尾,在首都廣大勞動者的熱切期盼中,今天,北京市召開大會,對北京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模範集體進行隆重表彰,這是屬於全市千千萬萬勞動者的「高光時刻」。我們向長期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首都廣大勞動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 讓一切勞動者感到光榮!嘉定區委書記區長今天專程為他們點讚!
    讓一切勞動者感到光榮!嘉定區委書記區長今天專程為他們點讚!區委書記陸方舟出席會議並指出,勞動創造幸福,奮鬥鑄就輝煌,要在全區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和勞動群眾在嘉定發展前行中的主力軍作用,在紮實推進嘉定新一輪發展中創造新的更大業績。
  • 以瑞金的名義,致敬最美勞動者!
    以瑞金的名義,致敬最美勞動者!謝青2008年 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歲末年初,我們迎來了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取得了戰疫的階段性勝利,這是中國人民的勝利,是全體勞動者的勝利。在這個勞動者大有可為的時代,我們更加需要弘揚「工匠精神」,為人民健康貢獻我們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 「天眼時評」禮讚平凡中書寫不凡的勞動者
    時代的榮光屬於勞動者,因為他們創造一個國家的偉業;歷史的使命賦予勞動者,因為他們孕育一個民族的夢想。2020年貴州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出爐,500名省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被授予表彰。他們紮根一線,奉獻基層,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勞動光榮、勞動美麗、勞動偉大的真實內涵;他們共同鑄就並發揚著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他們以信念勇敢扛起使命擔當,相信並為「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奮鬥。
  • 勞動最光榮 共圓中國夢
    文/韓小喬 圖/視覺中國「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習近平總書記在11月24日舉行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源自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
  • 超齡勞動者工作中受傷究竟該如何維權?
    本文所述的超齡勞動者指的是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這類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法律關係經常存在是否屬於勞動關係的爭議,這類勞動者在工作中受傷也經常被認為不屬於工傷,或者雖然屬於工傷,但工傷待遇與未達退休年齡的勞動者比相差甚遠。
  • 勞動者依法享有哪些就業權,勞動者依法享有的就業權是什麼?
    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是需要扮演勞動者的身份,或許幾年、十幾年、幾十年,這麼長的時間裡,但我們很多人對勞動者的相關法定權益卻是知之甚少;那麼勞動者依法享有哪些就業權,勞動者依法享有的就業權是什麼?
  • 【以案釋法】勞動者跳槽時競業限制適格主體範圍認定
    02分歧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於:揣某宇是否屬於 「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該舉證責任應該由誰承擔,對此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勞動者對用人單位負有忠誠義務,雖然揣某宇不屬於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以下簡稱「兩高」人員),但揣某宇與用人單位就競業限制達成合意,且其從事的也是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技術工作
  • [勞動者風採]米奇米妮雕塑上海造 設計是上海人
    圖8 米奇米妮雕塑安裝後現場  編者按:勞動者是光榮的,勞動者是幸福的,勞動者的風採是迷人的。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我們身邊的勞動者。
  • 剪紙藝術為福田勞動者「成像」 福田區先進模範剪紙展講述榜樣故事
    蝶變 " 源於勞動,千千萬萬奮鬥在平凡崗位勞動者的身影,共同織就福田 30 年的發展故事。12 月 17 日上午,福田區總工會、福田團區委、福田區婦聯和福田區文聯共同主辦的 " 慶祝福田區建區三十周年—福田區先進模範剪紙展 " 啟動儀式在福田區圖書館舉行。
  • 上海廣播電視臺視聽盛宴致敬勞動者
    >   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29日電  五一勞動節在即,SMG用精心製作、全新編排的節目,致敬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和堅守在各自崗位上平凡而偉大的勞動者們
  • 一組漫畫,致敬華小的勞動者們
    勞動光榮 又是一年五月一 勞動者的光輝灑遍世間每一個角落 老師,是這個春天獨特的一抹風景 他們成功轉型成「十八線主播」
  • 文學中的勞動者與青年形象
    現代文學中的勞動者是否對社會更具批判性?還是勞動者在現代文學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作品通常是左翼文學?朱永富:是的,我覺得以茅盾為代表的左翼文學主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分析方法,從經濟問題入手,然後在政治層面實現社會批判。因此,三四十年代的左翼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色彩。
  • 勞動者享有的相關權益有哪些?
    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是需要扮演勞動者的身份,或許幾年、十幾年、幾十年,這麼長的時間裡,但我們很多人對勞動者的相關法定權益卻是知之甚少;今天法有趣君為大家梳理一下勞動者在工作中享有哪些法定的權利。
  • 超九成受訪青年認同勤勞奮鬥的人生更幸福
    94.1%青年會為自己是勞動者而感到光榮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近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你為自己是勞動者而感到光榮嗎?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19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1%的受訪青年會為自己是勞動者而感到光榮,92.8%的受訪青年相信通過勤勞奮鬥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 勞動者議價能力的真正來源是什麼?
    推理繼續——解決辦法就是讓眾多勞動者團結起來,一致行動,成立工會,以集體的力量和僱主討價還價。如果大批勞動者都能言必信、行必果,以不向資本家的企業提供服務相要挾,那麼這些企業的所有者就將別無選擇,只能將勞動者薪酬提高到公平的水準。 多麼動聽的故事!
  • 古冶戶外勞動者驛站暖心上線
    古冶:戶外勞動者驛站暖心上線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張威 萬麗麗)「現在天氣越來越冷,我們幹完活可以來這裡喝杯熱水、聊聊天,還能熱飯、充電,心裡暖暖的。」一群環衛工人正在古冶區林西片區的戶外勞動者驛站內休息,戶外勞動者驛站的出現,贏得了環衛工人的連連稱讚。為改善戶外勞動者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今年以來,古冶區全力打造戶外勞動者驛站,解決他們喝水難、熱飯難、歇腳難、如廁難等問題。
  • 無論勝訴或敗訴,勞動者拿到判決後先要做這件事,否則後面很麻煩
    經過一番努力後,無論勞動者的勞動仲裁程序還是訴訟程序都會產生一個判決結果。這個判決結果可能對勞動者有利,也可能對勞動者不利。但如果勞動者在拿到判決結果後操作不當,無論勞動者是否已經勝訴,都將對自己後期的法律程序推進帶來一系列的麻煩。
  • 平凡的勞動者邁著輕盈步伐向你我走來
    這些戰「疫」英雄,其實都是一個個平凡的勞動者,他們就在你我身邊,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當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脅,他們挺身而出,勇敢逆行,演繹了一段與眾不同的人生。不畏生死,讓最美勞動者的精神在戰「疫」路上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