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今年3月,中國西部又一地下工程——西安地鐵5號線一期工程軌道鋪設完成,曾參與了包括5號線在內的西安所有地鐵建設的梁西軍,再一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梁西軍是中鐵一局集團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的副總工程師,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主持的項目被譽為「在心臟上做手術」。作為一名與西安地鐵共同成長起來的建設者,梁西軍的人生也隨著這座城市地下脈搏的跳動悄然發生了改變。
實現「在豆腐上打洞」
1999年,懷揣夢想的梁西軍走出了秦嶺大山進入大學。接下來的4年,他靠著助學貸款完成了大學學業,2006年我國西北地區的首條地鐵——西安地鐵2號線試驗段項目開工建設,走出大學校門不久的梁西軍成為第一批接觸盾構法施工的人。
盾構機是一種專門用於隧道掘進的工程機械,其施工效率是傳統人工暗挖的8至10倍。直到本世紀初,國產盾構機研製成功,這種可以吞吐鑿石的「鋼鐵巨獸」才被廣泛應用到我國的城市地鐵施工當中。
「以前沒有機會接觸盾構施工,對我來說是從一個門外漢來進入這個行業,對自己來說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梁西軍說。用了整整4個月時間,梁西軍才把盾構施工的所有原理和流程熟記於心。
西安屬於黃土地區,土壤浸水後在上方外力作用下,土層會發生明顯沉降,土層強度也會迅速降低。當數百噸重的盾構機掘進這個區域時,坍塌事故隨時可能發生。因此,在西安修地鐵就像是「在豆腐上打洞」,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這是我國第一次在黃土地區修建地鐵,梁西軍和他的同事們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對黃土進行土體改良,是這次地鐵施工的一項關鍵技術。通過盾構機自身的管路系統,向開挖面注入土體改良劑,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體的性狀,還能降低盾構機上的刀具磨損程度。
但這種黃土要改良到什麼程度,如何從感官上做出判斷,始終困擾著梁西軍。「我到現場去問現場師傅,他參與過大量施工,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我師傅就跟我說,你把那土抓一把,捏到手裡它能形成一個麵團狀,不沾手那就非常好。」
盾構隊長的一番話讓梁西軍豁然開朗,最終他和同事們進行了上百次試驗,多次完善施工方案,終於確定了黃土地層的盾構機施工參數。按照這一方案,梁西軍和他的團隊刷新了當時單月掘進長度的盾構施工全國紀錄。
完成「心臟上動手術」
為了緩解地鐵2號線的客流壓力,2014年,西安地鐵4號線全線開工建設。這條地鐵對西安市南北向的客流轉換起到積極的輔助和補充作用。
梁西軍接到了負責4號線11標段的土建施工任務,雖然這個標段只有約3000米長,但是卻被業內專家稱為在「心臟上動手術」,而梁西軍,便是這臺「手術」的「主刀醫生」。
在這個標段施工,除了需要下穿大明宮國家遺址保護區和西安明城牆遺址保護區外,還要下穿西安火車站站場道岔咽喉區,短短3000米的距離,如此複雜的環境,在世界上也堪稱難題。
經專家評估,項目被作為科技風險項目進行管控,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如果說在地鐵施工下穿大明宮遺址與西安明城牆遺址時,經驗豐富的梁西軍還能做到遊刃有餘,當施工進行到隧道下穿西安火車站站場道岔咽喉區時,梁西軍的心卻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這個區間內各種管線縱橫交錯,信號與信號燈等設施星羅棋布,每天有200多輛列車通行,在這樣的情況下暗挖隧道進行下穿,既要避讓鐵路的各種設施,又要保證不能出現地面沉降而影響線路運營,這在國內外都沒有先例可以借鑑。
身經百戰的梁西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保證列車正常運營,西安站站場道岔咽喉區要達到單日沉降不能超過1.5毫米,累計沉降要控制在15毫米以內的極限要求。
梁西軍和同事們反覆論證,採用了多種方法防止坍塌控制沉降。「我們在地面鋪設了28臺監測機器人,3000多個監測點,進行全天候24小時監測。」除了工程自身客觀存在的安全風險和技術難度外,施工時細心的梁西軍還要幫助工人們克服心理障礙。
2018年2月5日,歷時600多天,西安地鐵4號線火車站暗挖隧道工程段,成功下穿西安火車站道岔咽喉區,這標誌著火車站暗挖隧道實現雙向貫通,為西安地鐵4號線全線貫通提供了保障。
打造「超級穿海工程」
梁西軍陸續參與了5條西安地鐵的建設工作。10多年來,他自己的小家也隨著一條條地鐵線路的施工工地,在西安市內從南到北,從西到東搬了近10次。2014年他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2015年,以梁西軍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成為激勵職工奮力拼搏、攻堅克難、勇於創新的加油站。三年後,梁西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接到了大連地鐵5號線的跨海盾構施工技術攻關任務。這個項目的跨海下穿隧道全長2000多米,需要下穿鐵路、軍港碼頭、航道等重要設施。因為地層破碎,下穿區間遍布1000多個溶洞,所以這個項目也被稱為「超級穿海工程」。與此同時,梁西軍正在負責的西安地鐵4號線的施工正值最後雙向貫通的衝刺階段,調配誰去負責大連地鐵5號線的跨海盾構項目,成為擺在梁西軍面前的一個問題。最終,梁西軍讓隊友何曉東負責這個項目。
雖然已經安排好專人負責大連項目創新工作室的工作,但是梁西軍也絲毫不敢放鬆,專門安排了創新工作室的另一位成員,通過位於西安的盾構大數據平臺遠程監測大連方面的動向,在什麼部位預測會出現什麼樣的故障,就通知現場工作人員馬上排查,及時解決問題。
每當大連地鐵5號線跨海盾構項目討論重大施工技術方案和關鍵工序時,梁西軍就會從西安趕到大連,與項目部工作室的成員一起商量施工對策。目前大連地鐵5號線跨海盾構項目正在以每天2米的掘進速度向前挺進,全力保證施工進度。
通過傳幫帶的悉心引導,梁西軍先後為企業培養青年技術骨幹150餘人,累計創造經濟效益上億元。2018年,梁西軍勞模創新工作室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梁西軍說,他的父親一生務農,在他走出大山步入社會時,父親曾經囑咐過他一句話:只要你付出了汗水,土地是永遠不會虧待人的。樸實無華的一句話,讓梁西軍始終銘記,受用終生。
編輯:姚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