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敵大黃蜂」橫空出世,中國殲-15是要改成「超級飛鯊」?

2020-12-16 騰訊網

5月8日,波音公司宣布,該公司當天在其位於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市的總裝廠,向美國海軍航空兵交付了首批兩架F/A-18E/F Block III型「沉默大黃蜂」艦載機。而就在上個月月底,波音公司剛剛完成了第608架份的F/A-18E/F Block II型戰鬥機的生產任務,並正式宣告Block II型「超級大黃蜂」的生產線正式關閉。從Block II到III,幾乎無縫銜接,「後超級大黃蜂」時代就這樣來了。

剛出廠的「沉默大黃蜂」艦載機

美國海軍為何又倒騰F/A-18了?

聽到這一消息,很多讀者可能會覺得比較奇怪,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不早都定下了將F-35C作為新一代「標準戰鬥機」、統一下一代航母甲板的計劃嗎?這怎麼又回頭倒騰上了「超級大黃蜂」?

F-18F Block III「沉默大黃蜂」

裝備與技術因素

其實,咱們話也不能這麼說,畢竟根據美軍的「艦隊願景2025」,起碼到2025年左右,一個標準的美國海軍艦載機聯隊(CVW),還應該是由2個裝備F-35C的中隊(各10架飛機)、2個裝備F/A-18E/F「超級大黃蜂」的戰鬥攻擊機中隊(各12架飛機)組成主戰力量,三代半戰機和四代機各半。而根據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在2018年年底,發布的一份美軍艦載機聯隊「2040年構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到那個時候,美國海軍才打算把F/A-18E/F給逐步換掉,但用什麼機型來實施替代並未說明,只提了一個很含糊的「F/A-XX」,指不定還會在「超級大黃蜂」的底子上改。

因此,基本上美國海軍艦載機聯隊從現在起到2040年,以「超級大黃蜂」為代表的三代半戰鬥機在其艦載機聯隊中,依然有一定的生命力,既然一型裝備還要服役起碼20年,那麼進行持續改進甚至深度挖潛,也就自然而然了。

政治因素

除了裝備與技術方面的因素,咱們也不要忘了波音公司與川普大統領政府極其密切的關係,畢竟從研發路徑上講,F/A-18E/F Block III一開始甚至都不算美軍立項的項目,而是波音公司在2010年「自籌資金」(熟悉的味道)搞出來的一個名叫「國際大黃蜂」的驗證項目,研發目標是去競標印度空軍那時候搞得如火如荼的「先進中型多用途戰機」。

印度專供版「國際大黃蜂」

雖然後來競標無果而終,但川普大統領卻不失時機地插了一槓子,大家都記得川普2017年剛上臺就宣布「F-35太貴了,我要買便宜的飛機」,三番五次地表態要搞「波音大單」,到了現在終於把這批「大單」給實錘了,準備從現在到2024財年為止,採購84架全新的F/A-18E/F Block3,同時還準備以每年12架左右的進度,把現役的500多架Block2也給全部升級到Block III的技術水準。

沒有人比我更懂艦載戰鬥機

雖然一方面,這批已經用了一二十年的「超級老黃蜂」也到了該MLU(中期升級)的年份,另一方面作為正常的技術升級,從Block II迭代到III也沒啥問題,可川普的這麼明目張胆,還是頗為讓人懷疑美軍買這批「沉默大黃蜂」,到底是針對需求買裝備,還又是針對裝備發明需求。

「沉默大黃蜂」的3點升級

畢竟,從目前F/A-18E/F Block III「沉默大黃蜂」的整體技戰術性能上來講,雖然被波音公司吹的很厲害,在波音的嘴裡,「超級大黃蜂」經過這麼一改型,怕是要被稱作「超級無敵大黃蜂」(Super Duper Hornet)了,但是只要咱們把它的性能拿出來分析分析,還是感覺吧這飛機只是在現有機型的基礎上做有限補充,否則波音公司也不會宣布可以通過模塊化升級把現有的「超級大黃蜂」升級成「沉默大黃蜂」了。根據目前已經披露的信息,給Block III型準備的改進措施主要有如下幾項:

Block III型的升級數據

增加「保形油箱」

第一是在機身邊條上方、機身背部兩側增加保形油箱(CFT),這是當年波音倒騰「國際大黃蜂」項目的時候已經確定下來的改進措施。按照波音公司的說法,這一對大型CFT可以給「沉默大黃蜂」加上3500磅的額外燃油,約相當於1588千克,相當於「超級大黃蜂」掛載一個480gal的機腹中線副油箱。雖然給「沉默大黃蜂」加上了700千克的使用空重,但波音公司宣稱CFT可以更好地改善「大黃蜂」的升阻比特性,並極大地提升「沉默大黃蜂」的作戰半徑。

F-18F Block III型

根據波音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沉默大黃蜂」在掛載兩枚JSOW聯合防區外攻擊彈藥、一個中線副油箱、兩枚AIM-9X格鬥彈的情況下,其高-低-高作戰剖面典型作戰半徑可達1500千米,而如果把CFT模塊拆除,則作戰半徑將降低300千米。在其它任務與掛載構型下,據說CFT也可以有效地提升這架「沉默大黃蜂」的可用作戰半徑,相比掛載副油箱,提升距離在二百到四百千米不等。

換裝「封閉式武器莢艙」

當然了,增加保形油箱也不是白增加的,把原本用於機腹中線掛架的大型副油箱給「改到了機背上」之後,意味著「沉默大黃蜂」可以騰出機腹、機翼上的三個重載掛架,攜帶專門設計的EWP,也就是所謂的「封閉式武器莢艙」了,這也大概是新型武器莢艙在三代半改型戰鬥機上首次運用。相比傳統的外掛武器,據說EWP可以有效地降低飛機雷達反射面、提升低可探測性能。

F-18F Block III型

按照波音公司的設計,預備裝備給「沉默大黃蜂」的武器莢艙貌似當前只有一種規格,三個重載掛架通用,每個莢艙可以攜帶4枚AIM-120D型中距雷達制導空對空飛彈,或者2枚AIM-120D加2枚500lb級中小型JDAM彈藥。而在不攜帶AIM-120D的情況下,該型莢艙可以只帶1枚1000lb或2000lb級別的重型彈藥,目前尚不清楚這種體積與副油箱類似的大型莢艙究竟出於何種考慮,也不清楚打算用於何種戰術場景。

F-18F Block III型的武器莢艙

大伊萬個人認為,在對空構型下使用此類莢艙,類似於在空戰中「帶著副油箱空戰」,對超視距佔位、近距離格鬥中的戰機機動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而在對戰機機動性要求相對較弱的對面攻擊構型下,使用低可探測性的武器莢艙還是相對有些優勢的。

更換「航電系統」

除了「增加CFT」和「換裝EWP」,「沉默大黃蜂」所實施的第三大升級措施那就是稀鬆平常、堪稱三代半戰機升級的常規操作了:更換航電系統。相比較「超級大黃蜂」,「沉默大黃蜂」在航電系統上起碼實施了三項升級:

一是增加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出品的IRST-21型前視紅外探測系統,增加其態勢感知能力,這套系統在當前的三代半戰鬥機改進中屬於標配,但不清楚美軍打算如何實現這種構型。之前有消息稱美軍打算學習F-35C,在「沉默大黃蜂」的「頜部」安裝IRST探測窗口,但根據交付的兩架樣機情況看,美軍最後似乎選擇了最為保守的方案,將IRST集成在中線副油箱上,在前部安裝AN/ASG-34型探測器,而在探測器後方接著加燃油,很迷的設計;

IRST紅外探測系統

二是增加了其戰術數據鏈、電磁支援性能,「沉默大黃蜂」對其機載電子系統進行了大範圍更新,使其可以兼容美國海軍目前通用的、尤其是可以與F-35C聯合作戰的海軍綜合火控系統,目前確定的升級措施包括了更新低可探測性的高帶寬數據鏈(「戰術目標網絡」,TTNT)、改進型的衛星通訊系統(SATCOM)、「分布式目標處理器網絡」(DTP-N)、新一代電子對抗與電磁支援系統等,據說升級後的「沉默大黃蜂」可以完全在沒有「咆哮者」的支援下實施高烈度作戰,但具體的效果如何還要繼續觀察;

「沉默大黃蜂」的座艙

三那就不用說了,畢竟航電和火控系統都升級了一個遍,座艙也得改一改,「沉默大黃蜂」就使用了甚至比F-35C還要先進的觸摸式大尺寸戰術顯示器(LAD),不僅可以自由選擇戰術信息與顯示模式,甚至可以以三維圖像的形式將整個戰場態勢實施全景式展示,類似於遊戲中的「上帝視角」。不過,雖然航電系統方面的升級為數不少,但是「沉默大黃蜂」很迷地沒有對AN/APG-79雷達實施升級,讓人有點兒看不懂。

APG-79雷達

「沉默大黃蜂」厲害嗎?

總而言之,對波音公司這回搞出來的這個「沉默大黃蜂」,咱們在這麼分析了一番之後,大伊萬的觀點是,其性能相比較「超級大黃蜂」,應該是有相當的提升的,但並不是厲害到了無敵的地步,更不能說它已經快要「和F-35C比肩」了。畢竟F/A-18E/F Block III再怎麼實施改進,也是在Block II的基礎上做算術,並沒有超出第三代戰鬥機、三代半戰鬥機實施改型的典型邏輯。

唯一算是有亮點的,應該是波音公司把副油箱改成CFT「保形油箱」、然後騰出重載掛架攜帶EWP「封閉式武器莢艙」的改進,但是這種改進首先對整機空戰性能的提升比較有限。畢竟咱們說過了,加上武器莢艙跟掛著副油箱空戰差不多,其次這種改進加上其它一些有限改進措施(比如塗覆吸波塗料等),是否可以有效地降低整機低可探測性能也值得懷疑。要是在整體設計不變的情況下,光靠使用外掛的武器莢艙就可以把三代機的隱身性能提升到四代機的水平,那各國還要裝備各型第四代戰鬥機幹什麼?

F-18F Block III型戰鬥機

相比在其技戰術性能上種種或真或假、有待證實的宣傳,美軍的這架「沉默大黃蜂」真正的優勢,大概也就是兩個方面:

「沉默大黃蜂」

第一個方面是倆字兒「便宜」,畢竟波音公司說了,「沉默大黃蜂」每小時的運作成本還不到2萬美元,這個數據別說相比F-35C了,就連相比中國空軍裝備的蘇-30MKK,都已經便宜到天上去了。這對於各種項目都在要錢,「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的美國海軍來講,大概是最能夠打動美國海軍航空兵的方面之一(笑)。

第二個方面還是倆字兒「能帶」,畢竟相比只能使用機腹彈艙攜帶2枚2000lb彈藥的F-35C,在同樣的掛載構型下,「沉默大黃蜂」可以攜帶3枚2000lb重型彈藥,對其它SDB彈藥等不同種類的靈巧彈藥,掛載能力也均超過F-35C。當然F-35C也可以把這些彈藥都掛在機翼掛架下面,但是這麼一掛,F-35C還有何隱身性能可言?與其出動F-35C,倒不如出動「沉默大黃蜂」,畢竟「沉默大黃蜂」便宜啊!這大概就是這架「沉默大黃蜂」能真正打動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地方。

F-35C外掛彈藥會大大破壞隱身性

那麼,既然美國海軍航空兵已經開始為「下一代艦載機」厲兵秣馬了,中國海軍航空兵未來的艦載戰術飛機之路應該如何走、我們是否需要在殲-15的基礎上同樣改一個「超級飛鯊」出來?關於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留待下次接著談。

相關焦點

  • 飛鯊當擊長空,殲-15的航母夢,具有劃時代意義
    從無到有是很難的一步,從有到更好相對第一步要容易一點。飛鯊當擊長空,殲-15的航母夢,具有劃時代意義。殲15戰鬥機的綜合戰力基本上和美國的超級大黃蜂戰鬥機處於同一水平,當然和F35相比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殲15可以在20000米高空達到2.4倍音速,而F35艦載機最快只有1.6倍音速,這個速度是指在18288米的高空,意思是高空的空氣稀薄,戰機飛行速度會更快。
  • 一年後,美國海軍艦載機要假扮:殲-15、殲-16、殲-10B
    最近,美國海軍一支主要的「假想敵」部隊即將把老舊的F/A-18A/B型「大黃蜂」戰鬥機,換裝新型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飛機還沒到貨,飛機的「衣裳」——各式塗裝,都安排上了。《戰區》網站報導稱,美國海軍現役最主要的假想敵部隊,代號「戰鬥奧馬斯」、駐地在維吉尼亞州奧希阿納(Oceana)機場的VFC-12中隊,即將在明年換裝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從而淘汰服役30多年的F/A-18A/B戰鬥機,該部隊雖然任務很特殊,裝備卻是現役部隊最爛的,是最早的經典型「大黃蜂」。
  • 遼寧艦殲15「飛鯊」 重型艦載戰鬥機模型
    1/48天力殲-15「飛鯊」 重型艦載戰鬥機模型1/48天力殲-15「飛鯊」 重型艦載戰鬥機模型1/48天力殲-15「飛鯊」 重型艦載戰鬥機模型 中國海軍第1艦載殲擊機團105號機,2017年入列海軍「遼寧」艦1/48天力殲-15「飛鯊」 重型艦載戰鬥機模型
  • 中國航母打擊能力邁上新臺階,殲-15「夥伴加油」再曝光
    《解放軍報》4月16日刊登了一篇題為《海天之間,「飛鯊」上演「夥伴加油」》的文章,文中出現了兩張殲-15「夥伴加油」的圖片。而從4月7日開始,我國「遼寧」號航母編隊就已經出海遠航了,前出宮古海峽,繞臺灣島東部海域進入南海,進行遠海長航時訓練。
  • 殲15T戰鬥機現身,為飛鯊彈射版,載彈量提升百分之三十
    殲15是一款優秀的艦載機,與陣風M、超級大黃蜂、蘇33等艦載機相比毫不遜色,但由於海軍目前的兩艘航母均採用滑躍甲板起飛方式,因此殲15並不能發揮出其最大性能。在短跑道滑躍起飛的殲15無法以最大載彈量起飛,削弱了攻擊能力,在長跑道、甲板風向適合的狀態下殲15可以滿載起飛,但同樣面臨起飛回收效率低的問題。
  • 殲-15尺寸有多大?搭載量遠低於超級大黃蜂,上艦還得摺疊機翼
    前段時間有關殲-31戰鬥機是否會登上中國航母一事在網絡上被熱烈討論,如果考慮到中國航母未來的發展,五代隱身戰鬥機上艦那是必須的事情,最起碼目前的美國就是這麼做的。未來美國海軍會把F-35C當作主力,而超級大黃蜂只能是中低搭配,如果美國海軍財力雄厚,很可能會出現一波又一波的超級大黃蜂退役浪潮。儘管殲-15的問世時間比較晚,但這並不影響殲-15的作戰水準。與其他國家同檔次艦載機相比較,我們不難發現殲-15的尺寸是最大的,它的長度達到了22米,翼展也有14.7米,高度則能達到6米多。
  • 我國第一款殲15"飛鯊"艦載機的性能
    殲15"飛鯊"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款艦載多用途戰鬥機。該機的出現解決了我國航母艦載機的有無問題,同時也對我國的艦載戰鬥機的研製、使用和作戰模式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借鑑和指導意義。殲15戰鬥機在設計上借鑑了蘇33和殲11B的特點,加強了機體強度和耐腐蝕性,可以適應滑躍起降方式。
  • 全球主流艦載戰鬥機,殲-15、F-18、陣風M究竟誰更勝一籌?
    截至目前,全球一共有8個國家擁有航母,而其中可以自研航母艦載戰鬥機的只有中、美、俄、法4個國家,而在主流艦載戰鬥機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為殲-15「飛鯊」、F/A-18E/F「超級大黃蜂」、蘇-33「海側衛」以及「陣風M」這4款了,那作為同代別的4款主流艦載機,究竟誰更為強大、性能勝一籌呢
  • 蘇33,殲15和超級大黃蜂,誰才是艦載機之王?實戰經驗差距很大
    蘇霍伊設計局的蘇-33戰機,我們的殲15飛鯊戰機,以及超級大黃蜂F/A-18戰鬥機。 在這三款主流的艦載機中,誰的戰鬥力更加強悍一些呢?答案幾乎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F/A-18戰鬥機。
  • 大黃蜂加緊練習滑躍起飛,為上印度航母做準備,殲15再添強勁對手
    近日,美印日澳正在舉行規模空前的海上大演習,美軍派出「超級大黃蜂」艦載機與印度海軍訓練,一直使用彈射器的大黃蜂正在適應練習滑躍式起飛,可能就是為登上印度航母做準備。印度暫時沒有趁手的艦載機,美國也有意向其推銷「超級大黃蜂」,我國周邊再添一勁敵,將是我國艦載機殲15主要的對手。
  • 為印度艦載機訂單,美國F-18E/F戰機再入戰場,性能領先沈飛殲15
    據印度知名媒體《defencetalk》網站10月5日報導,美國波音公司現在非常希望將其研發的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提供給印度海軍,作為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的主力艦載戰鬥機。
  • 遼寧和山東艦的有利搭檔,中國第一代艦載機,綽號飛鯊的殲-15
    中國艦載機發展開啟在世界大力發展海上力量的時候,中國也慢慢的跟上進程,並在這些年發展出了屬於中國的航空母艦,但是航母的作戰能力並不是來自於航母本身,而是來自於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因此在確立瓦良格艦的續建改造方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進行配套的艦載機研製,而這款艦載機就是大家已經見識到的-殲
  • 下一個目標4.99代,從先進超級大黃蜂看殲16下一步將如何改進
    不久前中國第6個殲16航空旅正式亮相,裝備數量超過200架(最終裝備數量將達到500架)。而美國更是有F15EX和F/A-18 Block III 「先進超級大黃蜂」兩個四代半項目同步進行中。
  • 2艘航母已服役,殲-15戰鬥機大量上艦,中國還急需這七種艦載機?
    未來配合F-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機,美航母將擁有更強的攻防能力。在未來海戰中,F-35具有極大優勢,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憑藉尖端的航電,完整的體系,先進的機體結構,相對於任何四代半和四代++戰機,F35都將擁有一面倒的作戰優勢。假設在同等的支援體系下作戰,F-35僅依靠正面隱身能力與態勢感知的優勢就可以領先上一代機至少1倍的發現和鎖定距離,從容進行機動佔位並發射飛彈。
  • 殲15、F35來了!組建王牌空軍,經典飛機模型華麗登場!
    展翅長空傲視蒼穹,國產驕傲殲-15殲-15是中國以從烏克蘭獲得的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為參考,再以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它是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即第四代半戰鬥機。
  • 滿載殲15的山東號,能對付滿載F35的美軍準航母嗎?其實不算太難
    另一方面,美國海軍不僅僅滿足於給航母們換裝F35C,還要給準航母、也就是兩棲攻擊艦們換上可以垂直起降的F35B隱身戰鬥機。有一個軍迷小夥伴提出的問題比較有趣,我們中國的航母未來遇上全數裝備F35C的美軍核動力航母肯定不佔優勢,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如果中國航母遇上美軍載機量較少的兩棲攻擊艦時,這又會有多大的勝算?要解答這個問題其實並不算太難。
  • 福特號已進入戰鬥狀態,滿載超級大黃蜂,凸顯中國航母一個通病
    福特號已進入戰鬥狀態,滿載超級大黃蜂,凸顯中國航母一個通病美國最新一代航母 "福特 "號自2013年11月9日下水以來,一直被各種毛病困擾,"不是在船廠,就是在去船廠的路上",彈射器故障、攔截器不可靠、電力系統問題等。
  • 中國遠洋上的一顆明珠——殲-15
    殲-15是中國自主研製的一款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也是中國海軍第一款航母艦載戰鬥機。殲-15於2009年首飛,2012年首次降落在遼寧艦上,目前已經批量生產和服役。殲-15(代號飛鯊;英文:J-15)為重型艦載戰鬥機,是中國從烏克蘭取得Su-33戰鬥機原型機中的一架(T10k-3)為基礎進而研製生產的,研製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承擔,為第四代戰機。
  • 大黃蜂模擬殲16,美軍假想敵部隊換塗裝,視中國空軍為主要對手
    比如就在近日,美國海軍航空兵著名的假想敵中隊VFC-12就宣布,準備給即將換裝的「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刷上中國空軍殲16的皮膚。超級大黃蜂要換上殲16的塗裝此前,VFC-12一直使用F/A-18 C/D「大黃蜂」戰鬥機充當假想敵,塗裝主要模仿俄羅斯戰機。
  • 殲-6叫「六爺」,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
    與戰鬥機相比,早期的驅逐機強調飛得高、飛得快,能趕上轟炸機,並使用重型的火力迅速將其擊落;後來則強調要有較先進的雷達和火控,如蘇聯的米格-31,美國早年的F-106等。F-106不過,現在各國已經很少專門研製驅逐機了,「驅逐機」這個詞也就進了歷史的故紙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