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歷史的知交——憶著名文史專家、邢侗紀念館名譽館長席文天先生

2021-01-18 德州新聞網
跨越歷史的知交——憶著名文史專家、邢侗紀念館名譽館長席文天先生
2015-04-20 08:43 來源:德州新聞網 編輯:崔光宇

    席文天老人離開我們已有13年的時間了。至今,臨邑縣的幹部群眾仍在懷念他,永遠記著他為當地文化事業做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席文天生前是臨邑縣劇團的離休幹部。他自幼熟讀詩書,及長又師從名家研學詩詞書法,加之天資聰慧,勤讀善學,積以時日,他成為一位具有深厚文史素養和書法造詣的人。他還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協會會員。在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只有兩位是在縣一級單位工作的,席文天就是其中一位,由此也可見他的文史功底之一斑。
    席文天自上世紀50年代始,先後在《山東文藝》《文史知識》《人民政協報》《江南詩詞》《退休生活》《中華詩詞》等報刊發表雜文、論文、詩詞、散文百餘篇。所著劇本曾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自輯《苔色軒雜文》、百餘篇《苔色軒詩詞鈔》近3000首。特別是他在1980年離休之後,把全部精力和時間都用在搜求、徵集、考證、發掘明代大書法家邢侗生平、刻石書法及有關資料上,真是二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夙夜不輟。 1992年臨邑縣建成邢侗紀念館,定於當年5月20日為首屆「中國·臨邑書法藝術節」,2000年又建成邢侗公園。這一館一園一節的建成與設立,成為魯西北一大人文景觀和文化盛事,引來全國各地及美、日、韓等書界、經濟界人士萬餘人。毫無疑問,若對此論功行賞,當推席文天為首功。甚至可以說,沒有席文天,就沒有邢侗之今日。邢侗文化之所以有今日的發揚光大,席文天的勞動和付出至為關鍵。
    說到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明代書法家、臨邑人邢侗。說起邢侗,此前鮮有人知,說董其昌,都知道他是明代大書法家。而邢侗在當時與董其昌齊名,並稱「南董北邢」,而且名列明代四大書法家(邢、張、米、董)之首。邢侗之所以不如董其昌等另外三人名氣大,蓋因其長期不處在政治中心,36歲即辭官歸故裡,且天不假年,62歲即辭世。
    對於這樣一位生於臨邑又長期生活在臨邑的明代大書法家,怎能任其書法藝術塵埋泯沒、斷源斷流?作為一生酷愛翰墨又工作生活在邢侗故裡的詩人、書法家,席文天深感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重大。他離休時是1980年,正值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可謂政通人和,百廢待興。為發掘中華優秀文化遺產,面對歷史機遇,他心中湧動著一股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和「捨我其誰」的豪情,立即全身心投入到搜尋、徵集、邢侗書法資料的工作中。值得指出的是,幹這件事,完全是他自願幹和樂於幹的,沒人指使他,也沒人給他一分錢經費,都是他自掏腰包。他多次隻身去北京、濟南、南宮等地,訪名人、查資料、尋真跡,又在本縣和樂陵城鄉不厭其煩地遍訪邢侗後人、尋常農家及相關人員,一旦發現線索,即使是蜘絲馬跡,亦不辭辛苦,窮追不捨。經席文天之手整理編輯的有關邢氏兄妹的資料近百萬字。他有一篇文章《追帖記》,記述1998年從一條口頭消息得知邢慈靜的 《之室集帖》拓片曾在濟南街頭出現,因要價高而未成交,又多方打聽藏者為樂陵人,便又追到樂陵找到了高姓藏者,最後返回臨邑的經過,當他見到《之室集帖·芝蘭室蘭亭序》的拓片時,其「披覽之下,如睹至寶」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如今,凡初到臨邑的人,大都不忘到縣城中心的邢侗公園一遊。這裡已成為臨邑縣的對外窗口,也是當地人休閒、娛樂、鍛鍊、陶冶性情的好去處,更是人們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人們流連於藍天碧水亭臺橋石之間,盡情享受優美的自然人文環境。古樸典雅的邢侗紀念館就坐落在邢侗公園正中,內中展出與邢侗兄妹有關的石刻、木刻、拓片、真跡等近百件,並藏有啟功、魏啟後、歐陽中石等當代著名書法家的墨寶400餘幅。
    很多來邢侗公園和邢侗紀念館參觀的人,在聽講解、進一步詢問情況時,差不多都會聽到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就是邢侗紀念館名譽館長席文天。
    席文天生前的一段歲月,孤身一人住在離邢侗公園不遠的一座樓裡,但他並不寂寞,不時有當地、外地的人士來訪問、請教。我與席老共事多年,他可謂我的良師益友。我退休後雖離開臨邑,但只要回到臨邑,再忙也要探訪他老人家。見面終要談到邢侗和他的邢侗研究。記得有一次,他感慨地說:「這大概是前世因緣命中注定,我心目中始終有個邢侗,忘不了,放不下,我好像為邢侗而生。 」確實如此,席文天與邢侗,雖然相隔400多年,卻好像前世有約似的,二人如心有靈犀,成為跨越歷史的知交。應該說,席文天有幸,在他的後半生,不期然而然地邂逅了邢侗,並從此以生命相許,實現了他的生命價值。邢侗有幸,400年後遇到了席文天,使他塵封的人生和藝術重現光輝,成為後世的精神財富。
    現在,席文天老人的在天之靈大概正在和邢侗一邊品茗,一邊暢敘忘年隔世之交吧。□鄭峰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鑑於本網發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繫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繫,著作權人發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繫,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

相關焦點

  • 吳澤浩先生畫邢侗:一脈文緣六百年
    當代著名畫家吳澤浩與近600年前的晚明書法四大家之首邢侗結緣,便產生了《抒寫來禽》書畫系列作品。來禽館主邢侗邢吳因緣源於30年前的一次文化活動:當時吳澤浩先生受邀參加臨邑縣舉辦的邢侗書法節,來到邢侗紀念館,突有似曾相識之感,邢侗的書法真跡、《來禽館帖》中清正雅逸的書風,喚醒了吳澤浩多年研習王右軍書帖的靈感。
  • 敬業擔當做表率——記臨邑縣邢侗紀念館講解員張華
    為樹立邢侗紀念館的窗口形象,她從自身做起,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滿腔熱情面對來自不同區域地參觀者。耐心地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並始終是史物結合,重點突出,用親切自然的態度、簡明通達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表達,由此激發參觀者的興趣,使參觀者主動融入氛圍。    一位湖南來的書法愛好者,慕名前來邢侗紀念館,在看到展廳實物和講解員講解後,激動地說:「沒想到,真沒想到,真是三生有幸啊!
  • 明末著名書法家邢侗在魯西北故裡的那些遺蹟和民間傳說
    臨邑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名人輩出,有劇種一勾勾和德平大鞅歌等國家和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著名的書法之鄉和書畫之鄉,書法創作異常活躍,現擁有各級書法協會13個。明末著名書法家邢侗雕像明末著名書法家邢侗,字子願,生於魯西北臨邑縣邢柳行村一個書香世家。童年時代天資聰慧,逐漸掌握了部分書法家的楷書和草書。
  • 邢侗是「臨青」人?
    王金星2013年筆者在省外一家博物館看到,該館在展出邢侗書法作品時,在作品旁側所做說明,說邢侗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家,山東臨青人」。邢侗何許人也山東有個「臨青」嗎?答案是否定的。山東有個臨清市,隸屬於聊城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明清時期,臨清憑藉大運河漕運興盛而迅速崛起,成為當時中國30個大城市之一,素有「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南有蘇杭,北有臨張」的美譽。在明代,出過嘉隆年間的著名詩人書法家謝榛,和嘉靖年間的文學家書法家方元煥。
  • 明代書法家邢侗的浪漫生活:雪水蓮花佳釀 文人詩酒雅集
    要說晚明文人釀酒,邢侗當執牛耳也!邢侗所釀「雪水蓮花酒」更是享譽當時,至今依舊為人樂道。著名書法家釀出雪水蓮花酒史料記載:邢侗24歲進士及第,授直隸省南宮知縣,萬曆八年(1580年)調京為監察御史,萬曆十一年(1583年)按三吳,即蘇州、常州、湖州、又遷湖廣參議,萬曆十四年(1586年)升陝西行太僕少卿,官至四品。
  • 紀念丁景唐先生100周年誕辰暨《丁景唐傳:播種者的足跡》新書發布...
    央廣網上海12月2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今年是著名出版家丁景唐先生百年誕辰,12月2日,上海文藝出版社聯合上海韜奮紀念館,在上海舉行了「紀念丁景唐先生100周年誕辰暨《丁景唐傳:播種者的足跡》新書發布會」。
  • 《貴州文史叢刊》創刊40周年,聽聽錢理群等全國學者如何評價
    創刊40年來,《貴州文史叢刊》立足貴州本土,面向全國和世界,從文史哲、科技、教育、曆法、民俗、藝術等多學科探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先後刊發4000多篇各類文史研究論文、文獻整理成果,聯繫了海內外一大群專家學者,為研究中華尤其是貴州歷史文化以及貴州文化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文史學界、人文社科期刊界佔有一席之地。
  • 著名薩滿文化專家、「滿族說部」傳承人富育光先生在長春逝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趙徐州 曾江)2020年2月5日,著名薩滿文化專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滿族說部」傳承人富育光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吉林省長春市逝世,享年 88歲。  富育光先生,1933年出生,滿族,黑龍江省愛輝縣人。
  • 家屬捐贈朱葵先生畫作62幅,歷任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到場致謝
    、江蘇省美術館名譽館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高雲,中國書協副主席、江蘇省書協主席、江蘇省美術館名譽館長孫曉雲,中國美協副主席、江蘇省美協主席、原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原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周京新,原江蘇省美術館黨總支書記、常務副館長楊企遠,江蘇省文旅廳藝術處副處長李慧,原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著名國畫家喻繼高,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著名理論家左莊偉,江蘇省國畫院著名國畫家、鑑定家蕭平,江蘇省國畫院著名國畫家賀成,
  • 邢侗故裡、龍泉古佛、漯陰古縣都去過嗎
    歷史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先秦時期,臨邑縣屬齊地,始皇置漯陰縣,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將漯陰縣和著縣部分土地合併,設置臨邑縣,至此以後千餘年,臨邑縣就沒有改過名字。歷史名人邢侗,對文學歷史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可能比較陌生,提到董其昌,應該都知道吧,邢侗、董其昌、米萬鍾、張瑞圖並稱「晚明四大家」。邢侗,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亦或詩詞,都堪稱一絕,為紀念這位大師,現在有邢侗街道、邢侗公園、邢侗紀念館等等。
  • 對話|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在魯迅研究中,用文物「說話」
    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鄭亞近日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2021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和逝世85周年,我們計劃在明年秋季對館藏的一批重要的魯迅手稿進行集中展示,這是以往所沒有的。今後將更多地發揮館藏文物的作用,供大家學習、傳播。魯迅的研究不僅要側重魯迅生平、思想和著作,還應更多地向博物館、紀念館的專業職能上轉換,用文物『說話』。」
  • 長沙歷史街巷之北正街
    (原省參議員,原湖南省文史研究館名譽館長)宅院,系湖南時務學堂故址所在地。 2001年,著名畫家、熊希齡的老鄉黃永玉造訪已90高齡的陳雲章時,建議重建時務學堂。這也是陳雲章生前多年的願望,當即打電話給當時的省委書記楊正午,楊書記當即指示長沙市規劃此事。陳雲章親自投入了規劃工作,帶著規劃人員到公館一側的糧食職工宿舍及周邊街巷勘察時務學堂故址所在地域,並請湖大古建築專家柳肅教授設計了重建時務學堂規劃草圖。
  • 朱家溍先生與故鄉
    生前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朱子紀念館名譽館長、蕭山博物館顧問。我國著名的文物大家、史學專家和戲曲研究專家。先生受家族之薰陶,年幼時便積下了深厚的國學功底,習字、畫畫、作詩、讀古文,還學唱京戲、崑曲。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後,避日寇而逃往重慶。
  • 嚮往經典——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作品齊聚國博迎新春
    中華藝文基金會協辦的「嚮往經典——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邀請展」於2020年1月17日上午10點30分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西大廳開幕。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原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中國國家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陳成軍,中國書法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洪武,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何家英,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周京新,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馬鋒輝,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畫學會會長田黎明
  • 著名書法家「馬靜古長卷.經」系列藝術展 在上海昌碩文化中心開幕
    2020年12月12 日下午2點30分,著名書法家「馬靜古長卷經」系列藝術展 在上海昌碩文化中心隆重開幕。參加「馬靜古長卷經」系列藝術展的嘉賓,有「千億操盤手」,北京浙江企業商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十大經濟影響力人物,中國十大新能源人物,中國十大傑出CEO,上海市工商聯執委,浦東新區工商聯副主席,浙江大學上海校友會會長,師董會主席胡海平先生。海派詩、書、畫、印一代宗師吳昌碩先生的曾孫,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執行館長吳越先生。
  • 「文史」西楚霸王項羽,到底身死何處?馮其庸先生死不瞑目
    馮其庸先生著名「紅學」家,中國人民大學首任國學院院長,南京大學教授卞孝萱先生致函馮先生,贊其「考出項羽烏自刎之說,源於元代雜劇;面面俱到有說服力,大文出而後項羽死於東城,可為定論」。由與烏江、定遠都在安徽,所以安徽反應迅速並特別強烈,這直接關涉到原有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旅遊開發等敏感問題,於是圍繞烏江刎與定說死的標立與反駁,展開了爭鳴和激烈大規模的研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