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1777年式龍騎兵手槍鑑賞!其外表極為簡約,沒有任何多餘設計

2020-12-22 夏蟲欲飲冰

這並不是一把普通的槍枝,它其實是法國龍騎兵部隊的制式手槍。

這把騎兵手槍全長33釐米,其中槍管長19釐米,滑膛,口徑為17.1毫米,重量未知。

這把手槍為M1777年式龍騎兵手槍,製作於1779年,列裝於法國的龍騎兵部隊。

這把手槍原先使用燧發槍機,後來在1840年左右的時候,槍械匠將其改造成擊發槍機,使其變得更為可靠。

這把手槍的外表很簡潔,沒有精美的裝飾,甚至可以稱之為醜陋,但其便於大規模製造和壓縮成本,這對軍隊來說很重要。

手槍的一側有一個伸出來的鐵鉤,可以將手槍固定在腰帶上,同時還方便取用。

手槍的一側有一個伸出來的鐵鉤,可以將手槍固定在腰帶上,同時還方便取用。

什麼是龍騎兵?大體上所有騎著戰馬,又使用火槍作戰的步兵都可以稱為龍騎兵,而法國人則是龍騎兵這個軍種的開創者。 ps:關於龍騎兵的另一種說法——大體上騎馬步兵都可以稱龍騎兵。

在拿破崙戰爭時期,法軍有30個龍騎兵團,而每個龍騎兵團則有900人左右,規模很龐大。

相關焦點

  • 揭秘柯爾特龍騎兵型轉輪手槍,其性能相當優越,結構也很可靠
    沃克型轉輪手槍的威力之所以非常大,是因為其每發子彈都使用3.88克黑火藥,能產生大約640焦耳的動能,但這威力巨大的同時,其彈巢卻很容易炸裂,使用起來並不安全。而龍騎兵型轉輪手槍每發子彈只使用3.23克黑火藥,這大約能產生576焦耳的動能,這使得龍騎兵型轉輪手槍威力沒有減少太多的同時,也更加可靠、耐操和容易攜帶。
  • M1848小龍騎兵型轉輪手槍,滿足了美國民間人士對防身手槍的需求
    從這張圖上,能明顯看出小龍騎兵型轉輪手槍的槍管形狀為八角形,扳機護圈形狀為前圓後方,而龍騎兵型轉輪手槍的槍管形狀則是圓形,其扳機護圈雖然有的也是前圓後方,但大多數龍騎兵型轉輪手槍的扳機護圈都為橢圓形。最終測試結果顯示小龍騎兵型轉輪手槍的有效射程在20米以內,但事實上,使用者一般只會在十幾米的距離上射擊目標。除此之外,小龍騎兵型轉輪手槍的槍體上面也沒有摺疊式壓彈杆,這一設計被柯爾特取消了,因為他認為摺疊式壓彈杆會增加手槍的重量和重心分布。
  • 兩把製作於1780年的法國燧發槍,雖然外表很漂亮,但其命中率感人
    這是兩把法國產的燧發手槍,大概製作於1780年。手槍全長18釐米,槍管長9釐米,口徑為9毫米,滑膛槍管,使用燧發槍管,單把手槍重約400克。手槍的槍管較短,並且還沒有膛線,其準確度堪憂。這兩把燧發手槍的裝飾很少手槍的前視圖在燧發槍機上雕刻有一個人名。槍管的尾部好像進行了鍍金處理手槍側視圖手槍的槍柄上雕刻有花朵槍尾包鐵,槍柄材質為核桃木一個很像啤酒起子的制彈鉗制彈鉗在排隊槍斃時代極為重要,因為當時的火器口徑不一,以至於許多士兵要自己製作子彈。
  • 拿破崙時代的龍騎兵是什麼兵種?
    今天我們就來講解一下拿破崙時代的龍騎兵。龍騎兵起源於17世紀,其得名起源有許多說法,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最初是一種騎乘步兵。這種部隊為機動性下了血本,不會擁有較大規模,且由於無需馬上作戰,註定只能使用最劣等的馬匹。隨著時代變遷,龍騎兵越來越具備騎兵屬性,可以馬上搏鬥、衝鋒,在一段時間內步騎雙用,後來又逐漸捨棄了步兵屬性,到18世紀中期已經基本轉化為騎兵。
  • 法國槍匠定製的手槍,170年前的武器竟然有扳機保險,設計太巧妙
    在槍械製造領域,法國槍匠確實有獨到之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特別的武器。 照片中這款造型怪異的武器就是法國槍匠德爾維涅製造的,誕生於19世紀50年代左右,姑且將其稱為「德爾維涅手槍」。
  • 「朵顔吾衛兵器圖鑑」1982年式衝鋒鎗
    本期朵顏吾衛為大家帶來的是國產1982年式衝鋒鎗。1982年式衝鋒鎗是以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繳獲的波蘭PM-63為原型仿製的一支國產衝鋒鎗。1981年,我國的輕武器專家對該槍進行分析研究,並進行測繪仿製,命名為82式衝鋒鎗。
  • 袖珍手槍-84式微型自動手槍
    1970年世界上惡性劫機事件接二連三發生,而中國當時的民航系統還沒有健全的安保系統,國內也出現比較惡劣的事件,民航機配備安保人員和安保武器迫在眉睫,在民航上這樣的環境中,軍用手槍十分不適合,因而著手研製了外形"嬌小"的1984年式7.62mm微型自動手槍,84式手槍也是我國最小的手槍
  • 開創:法國早期半自動手槍及步槍
    核心內容提要法國以工業設計聞名於世,在輕武器製造領域也不例外,槍械工程師和製造商積極開創,扮演了先驅的角色,設計製造了很多獨特的自動武器。雖然這些武器沒能得以廣泛應用,但其結構設計值得品鑑——Part.1手槍篇克萊爾手槍1888年9月8日,兩個生活在法國聖埃蒂安市的軍械師——簡和波尼特・克萊爾註冊了一項專利,提出了「一種應用於槍械連續射擊、實現操作自動化的系統」。
  • 詳解胸甲騎兵、龍騎兵、驃騎兵、獵騎兵、槍騎兵
    奪得鷹旗的法國龍騎兵 後來龍騎兵逐漸發展成了一個多用途兵種,追擊、偵察、掩護交通線、衝擊敵陣等任務都可以執行。但上馬機動,下馬作戰的戰鬥模式始終是其靈魂,也正是這樣,在熱兵器日益發展的19世紀末期,這個兵種仍呈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在日俄戰爭中,秋山好古的日本騎兵能在黑臺溝會戰中擊敗哥薩克騎兵,靠的就是龍騎兵作戰模式。 如果說胸甲騎兵是冷熱兵器混用時期的裝甲部隊,那麼龍騎兵就是那個時代的摩託化步兵。
  • 大口徑轉輪手槍中的異類!為市場競爭而生的M1860陸軍型轉輪手槍
    最終於1860年,柯爾特在龍騎兵型轉輪手槍和M1851海軍型轉輪手槍的基礎上,研製出了一款性能和可靠性都超越自己以往研製的所有大口徑轉輪手槍的武器,他將其命名為「柯爾特M1860轉輪手槍」。這一設計讓M1860陸軍型轉輪手槍看起來沒有M1855型轉輪手槍那麼先進,但事實證明M1860陸軍型轉輪手槍要比此前出現的所有柯爾特轉輪手槍都要先進!
  • 7.62毫米口徑,222毫米槍長,1.12千克槍重64式手槍
    64式手槍1964年式7.62毫米手槍(64式手槍),是由中國以52式手槍(瓦爾特PPK的仿製型)改良而成的第一種半自動手槍。其外形小巧玲瓏,便於隱蔽攜帶,加上其使用的1964年式7.62毫米手槍彈裝藥量較少,射擊時聲響不大,所以被廣大公安民警稱為「小砸炮」。
  • 法國的A.P.C.告訴我,簡約真的不代表簡單
    而提起「簡約」兩個字不得不說一下「法國優衣庫」之稱,創立於 1988 年的A.P.C.:關於 A.P.C.源自法國的 A.P.C. 創辦人叫 Jean Touitou,從來沒有學過服裝設計,憑藉任職過日本設計師高田賢三的助理所學,從此就開啟了他的時裝之路。
  • 軍事博物館看展:拐杖手槍、鋼筆手槍等各式特種手槍令人大開眼界
    所謂特種手槍,就是為執行特殊任務而專門設計並使用的手槍,比如我們經常聽說的鋼筆手槍,香菸手槍,打火機手槍,甚至是女特工用的口紅手槍等,都屬於特種手槍的範疇。通常情況下特種手槍並不直接使用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而是用在那些沒有硝煙的隱蔽戰線中,利用特種手槍外形良好的隱蔽性,從而達到麻痺敵人、出其不意的制勝效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軍博所展出的特種手槍。(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7.6毫米拂塵槍。
  • 二戰日本陸軍將領常用7款手槍,最後一個很兇殘!
    1、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槍該手槍為日本第1種自製制式手槍,精度較高,殺傷力與穿透力也不差,但容易損壞,使用壽命不長。明治26年式手槍資料服役年代:1893-1945口徑:9mm槍管長:120mm全槍長:230mm重量:927g 裝彈數:6發有效射程:50m最大射程:700m。
  • 中國的54式手槍究竟有多厲害?看完你就知道了
    1950年底到1951年初,我國利用從蘇聯引進的工具機與設備,在蘇聯專家與技術人員的幫助下,以蘇聯TT-33/30手槍和7.62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為藍本,成功仿製出了1951年式7.62毫米手槍和手槍彈,簡稱51式。
  • 2020年度最醜手槍!沒有擊錘,只有扳機,外型如料理噴槍
    武器和傳統的設計完全不同,沒有設計扳機以及扳機護圈。武器的外形以及其機械瞄具就如同科幻作品中的武器一樣。說到這個武器的外型,小編我第一眼就突然感覺似曾相識,這不就是我們經常在日料餐廳見到的食物料理噴槍嘛!
  • 孫允珠-簡白古典交領修身包裙臀鑑賞
    孫允珠-簡白古典交領修身包裙臀鑑賞今天發的是孫允珠的一套白色包臀裙鑑賞。衣裙為一個修身的連體式包臀裙式樣,緊緻的纏裹設計,使衣料顯得極為貼合人體,極致地勾勒出了人體的形體輪廓,並使模特的形體線條顯得纖細柔美。而連體式的設計,又使衣料線條連貫流暢,這些元素的搭配,使衣裙簡單的面料表現出了一種內斂、含蓄的自然風韻,並顯得姿態優雅。
  • 前金屬定裝彈時代,最完美的戰鬥手槍——雷明頓M1858型轉輪手槍
    總體來看,即使是普通款的雷明頓M1858型轉輪手槍,其外表也非常有質感,比幾款著名的柯爾特轉輪手槍還要漂亮很多。」,轉輪彈巢的上部被簡單暴露在外,沒有任何框架結構保護或支撐。這款柯爾特轉輪手槍的轉輪彈巢上方就沒有任何框架結構保護或支撐事實證明,堅固框架設計可以極大增加轉輪手槍的堅固性和可靠性,因此後世的大多數轉輪手槍,尤其是大威力轉輪手槍們都沿用了這一設計,甚至還因此成了現代大威力轉輪手槍的顯性特徵之一
  • 二戰:各國單兵手槍裝備大盤
    今天咱們來盤一下各國單兵手槍裝備,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現階段主要盤的是二戰單兵武器裝備,後續盤一下現代戰爭電影使用的武器裝備及性能!希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