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聯軍隊的噩夢索米衝鋒鎗
索米衝鋒鎗1939年11月爆發的蘇芬戰爭,讓很多軍事專家認為,在強大的蘇聯軍隊面前,芬蘭的反抗更像是螞蟻與大象的較量,他們甚至用小時來計算芬蘭的抵抗時間,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場戰爭不但進行了,芬蘭人分所使用的便是在這場戰爭中聲名遠揚的索米衝鋒鎗,傳統衝鋒鎗的槍栓跟隨機槍來回運動,而索米衝鋒鎗的槍栓拉上以後就固定不動了,這使得槍膛密閉性優異,同時70發的大彈鼓可靠耐用,配合9毫米的馬格南手槍彈 ,索米的有效射程增加到300米,再加上每分鐘900發的射速,這些在當時都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指標。
-
聊聊那些衝鋒鎗04——索米M1931衝鋒鎗(Suomi)
拉蒂的KP26衝鋒鎗被命名為「Suomi」(索米),芬蘭語中就是指「芬蘭」這個國家。為什麼起名「Suomi」呢?也許是因為KP26衝鋒鎗是芬蘭第一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實用衝鋒鎗吧。而到1939年的冬季戰爭中,芬蘭軍隊僅裝備有不到4000支的索米,4.9萬個彈匣的數量供應芬蘭軍隊已是綽綽有餘。
-
二戰德國施邁瑟衝鋒鎗當時世界上最為精緻的槍枝藝術品
後來的蘇聯波波沙衝鋒鎗,包括二戰時期性能最好的芬蘭索米衝鋒鎗,其實當時這兩款槍枝都似乎或多或少有德國MP18型施邁瑟衝鋒鎗的影子,也不能是蘇聯和芬蘭完全仿造了德國MP18衝鋒鎗,但也至少人家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裝備衝鋒鎗的打世界大戰國家,該槍的設計者是德國胡戈·施邁瑟,所以叫施邁瑟衝鋒鎗。
-
二戰4大著名衝鋒鎗:第1被美軍嫌棄,卻被黑幫大量使用
導語:二戰4大著名衝鋒鎗:第1被美軍嫌棄,卻被黑幫大量使用在二戰時期,衝鋒鎗在中短距離下的統治力是首屈一指的,部隊能夠大量使用衝鋒鎗,意味著火力會更猛一些,當然如果超過一定距離,衝鋒鎗的威力就會削弱很多,栓式步槍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所以這也是為何
-
二戰奇怪現象:蘇聯士兵喜歡德國衝鋒鎗,德國士兵喜歡蘇聯衝鋒鎗!
,特別是波波沙衝鋒鎗和MP-40衝鋒鎗,德軍士兵特別喜歡用PPS-41衝鋒鎗(中國叫波波沙衝鋒鎗),而蘇軍士兵則特別喜歡用MP-40衝鋒鎗,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 MP40的機匣特別長,至少二戰時期沒有衝鋒鎗比他的機匣更長。
-
不該被遺忘的二戰歷史!《無名戰士》——考究的武器還原慘烈戰爭
芬蘭軍隊武器裝備高度還原最近的一個版本是2017年拍攝的,該片講述了1941年6月底爆發的「繼續戰爭」時期,芬蘭軍隊某機槍連一群士兵的經歷,影片並沒有過多涉及政治因素,也沒有對戰爭雙方的是非對錯有什麼評論,而是從普通士兵的角度探討了戰爭對於普通人命運的影響和改變。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芬蘭M1931「索米」衝鋒鎗 「索米」衝鋒鎗是由芬蘭的萊迪在其設計的M26衝鋒鎗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並用其國家的名字命名(「索米」是由芬蘭語中「芬蘭」一詞演變而來)。
-
不僅有「波波沙」,還有「波波德」,二戰前後蘇軍用的那些衝鋒鎗
「波波德」衝鋒鎗 為了讓各位讀者對這種變遷歷史更加了解,本文今天以二戰前後蘇聯衝鋒鎗的變遷史為主線,向各位讀者朋友們大致介紹下蘇聯二戰前後衝鋒鎗和步兵作戰思想的轉變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不動用衝鋒鎗?
在二戰時期,日本發動了侵略戰爭,對亞洲各國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侵略,特別是對中國來說,日本在中國大地上所犯的罪行非常多,當時我軍的裝備非常落後,所以遇上裝備精良的日軍,初期自然是毫無還手之力。科技在不斷發展,同時戰爭的模式也在不斷改變,日本如今已經無法和我們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在二戰的時候,衝鋒鎗是各國軍隊使用的比較多的武器,但是日本軍隊一直沒有動用那種武器,所以日軍在二戰期間為何不喜歡用衝鋒鎗呢?
-
二戰時期,蘇芬戰場上的西蒙·海耶狙殺了多少蘇聯人?
1938年4月納粹德國入侵奧地利後,蘇聯多次以維護西北邊界和列寧格勒的安全為由,要求同芬蘭交換領土和租借軍事基地,但是芬蘭拒絕了蘇聯的要求,雙方的談判也在1939年11月徹底破裂。11月底蘇聯率先向芬蘭軍隊發起攻擊,芬蘭為維護國家的統一被迫向蘇聯發起反擊。此時早已參軍的西蒙·海耶,也參加了蘇芬的這次戰爭,並開啟了他狙擊手生涯的傳奇經歷。
-
全球4大著名衝鋒鎗:第2被稱「注油槍」作戰兇悍被美軍嫌棄
導語:全球4大著名衝鋒鎗:第2被稱「注油槍」作戰兇悍被美軍嫌棄在戰爭年代,衝鋒鎗是很好的武器,相對於栓動式步槍來說,威懾力要高上不少,畢竟衝鋒鎗火力過於兇悍,一分鐘至少能打500發子彈起步,衝鋒鎗打出去半梭子子彈,估計栓式步槍還達不到3發,其中的差距非常明顯能夠看得出來
-
被士兵嘲笑「卡殼26型」,二戰芬蘭LS26型輕機槍,我國曾購買仿製
芬蘭拉蒂LS26型輕機槍,是芬蘭在二戰前研發的輕武器,並在二戰中使用較多,是芬軍步兵班的主力國產輕武器,二戰後退役,但仍作為戰略儲備保存了約半個世紀。當時槍械設計師艾莫·約翰尼斯·拉蒂已經完成了衝鋒鎗的設計,成立了武器公司,在朋友的支持下,他也打算參與輕機槍的競賽。對拉蒂的參與,委員會還是比較看重的,考慮到他文化水平不高,特意調派了剛從丹麥學習歸來的槍械設計師A·E·薩羅倫塔中尉,希望輔助他完成輕機槍的設計。然而這兩人一個有實際經驗,一個只有理論知識,薩羅倫塔中尉很輕視拉蒂,這對後來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煩。
-
彈鼓成坐墊,槍身成支架,俄軍士兵把波波沙當凳子,衝鋒鎗還有這用途?
這張照片很有意思,看樣子應該是一隊俄軍士兵剛剛結束了演習彩排,其中一位直接把手中的波波沙當成凳子,一屁股坐在了彈鼓上面,充分展示了蘇式武器結實耐用的特性。
-
為一戰研製的湯姆森衝鋒鎗,為何卻在20年後才走向二戰戰場?
好萊塢也投其所好,開始拍攝這方面的電影,一時間肩披大衣頭戴禮帽,手持湯姆森衝鋒鎗掃射的黑幫形象深入人心,於是人們又將這種武器稱為「好萊塢流氓」。自此,湯姆森衝鋒鎗與黑幫、暗殺、走私、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
二戰時期,蘇德兩軍抵抗,為何都「喜歡」用敵國的衝鋒鎗?
雖然蘇聯這個龐大的紅色帝國已經消失在了1991年的寒冬,但人們從未忽視蘇聯在二戰中發揮的作用,蘇德戰爭一直都是後世歷史學者們的重點研究對象。隨著對蘇德戰場了解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在蘇德兩軍對抗期間,蘇聯士兵喜歡用德國衝鋒鎗,德國士兵更喜歡用蘇聯衝鋒鎗,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何這兩國「喜歡」用敵國的槍械?
-
衝鋒鎗界勞斯萊斯,芬蘭索米M1931的榮耀和作死之路
現在要是咱們搞個什麼二戰最佳衝鋒鎗評選,估計索米肯定在前三見得到。
-
二戰中,美軍為何大量裝備M3衝鋒鎗,而淘汰了湯姆遜衝鋒鎗?
李三萬摘要:二戰期間,美國研製了新一代的M3衝鋒鎗,並迅速大量裝備部隊,為什麼美軍用M3衝鋒鎗淘汰了戰前就已經裝備,而且性能還不算落後的湯姆遜衝鋒鎗?二戰期間,美國研製了新一代的M3衝鋒鎗,並迅速大量裝備部隊,為什麼美軍用M3衝鋒鎗淘汰了戰前就已經裝備,而且性能還不算落後的湯姆遜衝鋒鎗?湯姆遜衝鋒鎗於1920年誕生,在二次大戰期間,湯姆遜衝鋒鎗生產總數達到了140萬支。
-
突擊步槍問世後,衝鋒鎗退居二線!二戰那些已永遠消失的「經典」
,而且還湧現出了很多絕世經典:美國M3衝鋒鎗:M3衝鋒鎗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衝鋒鎗。M3衝鋒鎗1943年秋季,美軍開始裝備M3衝鋒鎗,雖然廉價,但卻「物美」。剛開始,美軍士兵對M3的外觀表現出極不習慣,外觀被士兵們恥笑為"注油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