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粒米上做文章
1932年,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家,競爭非常激烈。王永慶揣著從父親那裡借來的200元資金,只能在一個很偏僻的巷子裡本租了一個很小的店面。開店後,他的米店沒有任何優勢,規模不大,地段不好,並店還最晚。好長一段時間內,他的米店冷冷清清,鮮有人問津。王永慶想著,這樣下去肯定得關門,怎麼打開銷路呢?他嘗試過挨家挨戶上門推銷,但實踐下來發現,人累得半死不說,還沒什麼成效。思來想去,王永慶決定在每一粒米上做文章。
由於當時稻米加工技術比較落後,小石子、米糠等經常摻雜在米中,做飯的時候需要淘很多次,還經常淘不乾淨,非常不方便。於是,王永慶就和弟弟一起動手,在米賣出去之前,將米中的雜物挑出來。一段時間以後,大家發現還是王永慶家的米質量最好,都不用淘米。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光顧米店的人慢慢多了起來。然而,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繼續在米上下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然後自己扛回家。由於當時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來買米的多是老年人,他們將大米運回家,十分吃力。
於是,王永慶便主動提供送米上門服務。這一創舉大受附近居民的歡迎。一開始,王永慶只是將米送到客戶家裡。後來,他又將這一服務進行了改進。他不僅將米送到顧客家,還將米國進米缸。如果米缸裡還有陳米,便將陳米倒出,將米缸擦乾淨,然後再將新米倒進去,陳米放上層。這樣,陳米就會先被用掉,不至於久放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大為感動,又贏得了不少顧客。
要是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裡平時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來米店買米,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顧客家裡。
王永慶細緻、務實的服務一下子傳遍了嘉義,大家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裡,有一個賣好米並提供送貨服務的王永慶。就這樣,王永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他的米店生意也越來越紅火。經過一年多的積累,王永慶便在最繁華的臨街處租了一個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自己開起了碾米廠。店面的裡間碾米,外間賣米。偌大的磲米廠拉開了王永慶問鼎臺灣首富的序幕。
1954年,王永慶籌資創辦了臺塑公司,並於1957年建成投產。多年以後,他的「臺塑集團」發展成為臺灣企業的王中之王。王永慶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在臺灣的富豪中雄居首席,是臺灣唯一進入「世界企業50強」的企業王。在臺灣,與臺塑集團企業有著共生關係的下遊加工廠超過1500家。
要問王永慶為何能從一家小米店起步,成為今日臺灣工業界的「龍頭老大」,最大的因素並非是他的管理知識,而是王永慶一直將顧客放在心上,始終想著顧客的需要,用細節打動顧客的心,將顧客的需求變成自己的服務項目。不是任何一家米店都能做成王永慶那樣,也不是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有王永慶的服務理念,能在每一個環節細心考慮,周到服務。一個企業要想存活和發展,就一定要將顧客放在心上,處處為顧客著想,將方便和溫暖同時給予顧客。
(1)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成就完美。
戴維·帕卡德說:「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成功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個又一個細節積累而成。如果能把握住這些細節,人們就能獲得成功。生活中,細節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卻又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狀態。一些不經意流露出來的細節,往往反出一個人的深層次素質。有些人總認為,幹大事不必拘小節,因而馬虎大意,結果常常由於不注意細節而導致重大失誤。無數事實說明,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成就完美,大事成功於細節,偉業得益於細節。如果你能留心身邊的細節,做一個有心之人,善於發現,善於思考,並加以注意,在抬頭望遠的同時,不忘記看看腳下有沒有絆腳的石頭,那麼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2)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差之毫厘,謬以千裡」的意思是,一點點差錯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惡果。這句話說明了細節的重要性。細節關乎大局,細節關乎成敗,一件小事、一個小細節處理不好,就有可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句讚揚,也有可能消除彼此的疑慮與隔閡,拉近彼此的距離。只有當我們把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做好,且養成習慣,才能從小事開始成就大事。同樣,很多重大災難都源自一些不起眼的細節上的失誤。小問題可能會帶來大禍患,小變化可能引起大事件。一個細節的忽略往往會鑄成人生大錯,造成事業之危,而一個細節的講究,或許就可以讓企業鹹魚翻身,可以在談判中力挽狂瀾。
(3)小事成就大事。
再高的山都是由細土堆積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細流匯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須從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順利完成。在工作之中任何細節,都關乎大局,每件小事都會通過放大效應而凸顯其重要影響。每件大事都是通過小事來決定的,工作中無小事,任何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由一個又一個小事構建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可能會影響公司利益,正確處理好大事與小事之間的關係,是我們工作中必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從解決具體問題入手,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只有這樣,用小事積累起來的事業大廈才是堅固的。